磁抽搐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磁疗
磁疗(Magnetotherapy)磁疗是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治疗疾病的方法。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小至基本粒子,大至天体都具有一定的磁性。
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场。
地球上的一切生物和人体一直受着地磁场这一物理环境因素的作用,地磁场成为生物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不可缺少的环境因素。
在二千多年前,我国西汉时代已利用磁石(Fe3O4的天然矿石)来治病。
在国外,在16世纪末已制成各种磁疗器械,如磁椅、磁床、磁幅等用于临床。
近20年来,国内外对磁场的生物学作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包括磁场的治疗和诊断疾病的应用,磁卫生学、磁生态学、生物磁学等,并且取得了明显的进展。
一、磁场对人体的作用机制(一)电动力学理论一切磁现象都是由于运动电荷所产生的,磁现象的本质就是电荷的运动。
磁场对电荷,一磁场对另一磁场,都会产生作用力。
磁场对运动电荷产生劳伦兹力,对载流导体产生安培力;磁场能改变原子和分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的方向;通过电磁感应作用,磁场还能使导体产生感应电动势和感应电流。
人体组织人生物物理学观点看,是极其复杂的,在磁场中将会受到磁场的各种作用而产生各种效应:1.产生微电流人体各种体液都是电解质溶液,属于导体,在交变磁场中,磁力线做切割导体的运动,将产生感生电流;随着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血管也不停地进行运动,而且血液也是不断地在流动,所以虽是恒定磁场,由于血管和血流的运动,对磁力线进行切割,也将在体内产生电流。
进行磁疗所产生的感生电流是很弱小的,即微电流。
微电流的产生可对体内生物电活动发生影响,从而影响各器官各组织的代谢和功能。
例如,在交变磁场作用下,Na+、K+、C1-等离子的活动能力加强,改变了膜电位,增强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细胞膜内外物质的交换等。
2.磁场对生物电的作用人体内有各种生物电流,如心电、脑电、肌电和神经动作电位等。
生物电是生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磁场作用下,生物电流将受到磁场力的作用,即磁场将对生物电流的分布、电荷运动形式及其能量状态发生作用,因而引起有关组织器官的功能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常常会出现幻觉、妄想、失去现实感等症状,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
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疗法。
本文将重点讨论两种物理疗法:比较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rTMS是一种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神经元来治疗精神疾病的方法。
它通常是通过在患者头部施加短脉冲的磁场来刺激特定大脑区域,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
MECT是一种通过在患者身体施加电流来诱发癫痫发作,从而改善精神症状的方法。
两种方法都被认为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手段,但它们在操作方法、疗效和副作用上有很大的区别。
让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治疗方法的操作方法。
rTMS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患者只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坐在椅子上,接受磁场刺激即可。
治疗过程中患者不需要使用麻醉剂,也不会出现意识丧失的情况。
相比之下,MECT需要患者接受全身麻醉,然后通过在患者头部施加电流来诱发癫痫发作。
MECT的操作过程相对更加复杂,而且患者需要接受麻醉,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身体不适感。
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
研究表明,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改善有一定的效果,可以改善患者的幻觉、妄想等症状。
而MECT的疗效则更为显著,往往可以在短期内迅速减轻患者的症状。
不过,MECT的疗效可能会伴随着一些记忆缺失等认知副作用,这是rTMS所不具备的。
对于一些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MECT可能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我们来看一下两种治疗方法的副作用和安全性。
rTMS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治疗方法,它的主要副作用是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感。
而MECT的副作用则更为明显,包括认知副作用、肌肉痉挛、心律不齐等。
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需要权衡患者的病情和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从而做出更为合理的决定。
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病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病学研究中的新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精神病学研究也逐渐受到了新技术的影响。
其中,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作为一种具有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在精神病学研究领域正迅速发展。
它通过对大脑神经元活动进行干预,可用于治疗精神病的相关症状,同时也为精神病的病理机制探索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经颅磁刺激的原理与应用经颅磁刺激的原理是利用磁场穿透颅骨,通过瞬间改变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方向,产生感应电流,从而对大脑神经元进行非侵入性的激活或抑制。
这项技术不需要手术操作,不会引起疼痛或不适感,对被试者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经颅磁刺激在治疗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经颅磁刺激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境和认知功能,减轻其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经颅磁刺激可以调节大脑中与情绪有关的区域的活动,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
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经颅磁刺激可以减少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的表现。
二、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病病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除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病病理机制研究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利用这一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定点激活或抑制大脑中特定区域的神经元活动,从而观察其对精神病相关症状的影响,阐明病理机制。
例如,研究者使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刺激前额叶皮层,观察患有强迫症的患者是否具有症状改善。
实验结果显示,在刺激后,患者的强迫症状得到了显著缓解,证明了前额叶皮层在强迫症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
此外,经颅磁刺激还可以与其他研究技术相结合,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等,从不同层面上揭示精神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精神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三、经颅磁刺激的发展前景与限制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新兴的精神病学研究技术,其发展前景广阔。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疾病临床研究进展巫彩莲,吴晓雄,郁缪宇摘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可无创调理大脑神经活动,目前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rTMS作为药物以外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广泛应用于包括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强迫症等在内的多种精神疾病的治疗。
本文对rTMS在临床常见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效果和安全性等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疾病; 治疗; 安全性中图分类号: R749.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2)03 0243 03Thetreatmenteffectof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onmentaldisorders WUCai lian,WUXiao xiong,YUMiao yu.DepartmentofMentalHealth,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GuangxiMedicalUniversity,Nanning530007,ChinaAbstract: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rTMS)isanemergingnon invasivebiophysicaltechniqueforbrainfunctionintervention,whichisplayinganimportantroleinthetreatmentofmentaldisorders.Asanimportantmeansoftreatmentbesidesdrugs,rTMShasbeenwidelyusedinthetechnologytothetreatmentofmultiplementaldisorders,includingdepressivedisorder,schizophrenia,obsessive compulsivedisorderetc.Thisarticlereviewstheeffects,thetherapeuticeffectandsafetyofrTMSonclinicalcommonmentaldisorders.Keywords: 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tion; mentaldisorder; treatment; safety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Z20190327)作者单位:530007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理卫生科(巫彩莲,郁缪宇);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急诊内科(吴晓雄)通信作者:郁缪宇,E Mail:yuliuyu01@sina.com;吴晓雄,E Mail:wuxiaoxiong13@163.comDOI:10.3969/j.issn.1005 3220.2022.03.020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transcranialmagneticstimula tion,rTMS)基于电磁感应及电磁转换原理,通过磁场在大脑神经元中产生感应电流,调节神经活动及电位变化,并进一步通过改变神经元兴奋性而用于治疗各种脑部疾病。
磁休克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_廖家华
磁休克的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Principle of Magnetic Seizure Therapy and Its Key Techniques磁休克的核心技术MST 技术对设备的要求比TMS 要高许多,主要表现Magstim 需要8~16个充电模块或8个单台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 )评定MST 与ECT [18]注:经评定,MST 比ECT 治疗效果好。
5040302010MST 基线MST 终点ECT 基线ECT 终点图2 MST 的改进历史(设备研制时间和地点)注:从左到右依次为首次用于动物的MST 设备(Lisanby ,2001),首次用于人的MST 设备(Lisanby ,2001),首次用于动物高强度HD-MST 设备(Spellman ,2008)[20],首次用于人的HD-MST (Kirov ,2008)[21]。
最右边为现代MST 装置扩大更多输出参数调节右侧大的双线圈刺激人类,左侧的小线1998New York, NY , USA2000Bern, Switzerland New York, NY , USADallas, TX, USA2007Cardiff, Wales Durham, NC, USA Dallas, TX, USACirca 2010Durham, NC, USA;Berlin and Bonn, Germany;Toronto, Canada; Melbourne, Australia2004New York, NY , USA用蒙哥马利抑郁量表(MADRS )评定常见的几种的MST 配套的3个圆线圈;b.左侧为成对帽形线圈,右侧为Magstim 双锥形线圈。
ab8台T M S设备并联工作图4 Magstim用8台TMS设备并联工作,可达到MST的要求由于现在电子器件的发展,大功率的半导体器件的导通内阻不断减小,使得MST的充电模块功率密度可以做得更大,损耗更小。
经颅磁刺激技术的现状与挑战
经颅磁刺激技术的现状与挑战现代医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临床医疗提供了诸多新方法和新工具。
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无痛苦、准确定位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定义及原理入手,介绍其目前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一、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定义与原理经颅磁刺激技术是一种通过在头皮上施加磁场来改变激活大脑神经元的电活动的方法。
该技术借助脉冲磁场产生的特定电流引起大脑区域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从而调节神经网络的功能。
经颅磁刺激是一项选择性非侵入性治疗技术,通过传导磁能可达到治疗效果。
二、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应用状况1. 精神疾病领域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精神疾病的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例如,经颅磁刺激可用于治疗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等。
研究显示,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副作用较少。
2. 神经功能研究领域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研究大脑功能和神经活动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区域,可以探索不同区域对于记忆、学习、语言、运动等功能的影响。
经颅磁刺激技术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大脑工作机制的理解。
三、经颅磁刺激技术面临的挑战1. 安全性和副作用经颅磁刺激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刺激参数和强度,以减少副作用发生的风险。
长时间、高强度的刺激可能导致头痛、眩晕、抽搐等不良反应。
因此,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确保操作的安全可靠。
2. 疗效的可预测性目前,尽管经颅磁刺激技术在某些疾病治疗中是有效的,但对于不同患者的疗效存在差异,且预测结果不够准确。
这主要是由于个体差异、疾病特点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以提高疗效的可预测性。
3. 数据的标准化和合理化随着经颅磁刺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数据的标准化和合理化变得尤为重要。
相关研究需要建立统一的操作规范,确保实验数据的可比性和可信度。
此外,对于不同疾病的不同治疗方案也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磁疗的治疗技术和方法
用 的特 点 , 磁 疗 法 可分 为 静 磁 法 与 动磁 法 两 大 类 。静 磁 法 包 括 磁 片 直 接 贴 敷 法 , 如: 近几年来 , 随 着 人 们 对 磁 场 的 生 物 作 用 和 生 物 体 内 磁 现 象研 究 的 不 断深 人 , 以 及 磁带 、 磁 帽、 磁背心 、 磁裤 、 磁袜等 ; 间接 贴 敷 法 , 如: 磁 电、 磁针 、 磁珠 、 磁 椅 等 。 动 磁 法 磁 疗 方 法 的 不 断 改 进 , 磁 疗 越 来 越 显 示 出其 无 创 伤 性 、 经济、 准 确、 方便 等优点 , 正 在 包括旋转法 、 电 磁按 摩 法 、 电磁法等 。 广 泛 应 用 于 临 床 研 究 及 治疗 中 。 如 今就 已经 出 现 了许 多 新 型 磁 性 材 料 , 如铁 氧疗 磁 、 磁片贴敷法属于静磁法 , 是用 胶 布 或 其 他 方 法 将 磁 片 固定 在 治 疗 部 位 进 行 治 疗 。 铅钻镍合金、 稀 土 钻 疗 磁 合 金 等 。这 些 材 料 大 大 增 强 了 场 源 强 度 , 为 磁 疗 法 的发 展 提 根据病情可贴敷一块或多块磁片 , 常用 异 极 对 置 法 。磁 片与 皮 肤 在 距 离 越 大 , 作 用 于 供 了 物 质 保 证 。 最 近 又 研 制 成 一 种 用磁 场 控 制 的 兼 有 热 疗 和 化 疗 的 新 方 法 , 可 以增 组织的磁场强度越弱 , 因此, 常 将 磁 片 直 接 贴 在 皮 肤 上 或 只 垫 一 层 薄 的 纱 布 。贴 磁 法 强 抗 肿 瘤 疗 效 。 。 。相 信 磁 疗 在 未 来 的发 展 前 景将 是相 当广 阔 的 。 主治头痛 , 咳喘, 胃脘 痛 , 泄痢, 婴儿腹泻 , 遗尿, 腹 痛, 胆囊炎 , 痛 经, 风湿痛 , 挫伤 , 外 参 考 文 献 伤 后 遗 症 等 疾 病 。尤 其 在 治 疗 急 性 腰 扭 方 面 并 取 得 了 明 显 效 果 ] 。 [ 1 ]李 刚 .磁 与 生 活 健 康 [ J ]. 中 国市 场 ,2 0 0 8 ,3 :1 2 9 . 磁疗时间一般每次 2 O ~3 0分 钟 , 每 日或 隔 日一 次 。 磁 片 贴 敷 可 连 续 进 行 , 根 据 [ 2 ]周 万 松 .磁 疗 法 的 操 作 与 注 意 事 项 [ J ].人 民军 医 , 2 0 0 3,4 6 ( 2 ):1 1 2 —1 1 3 . 病情定期复查 , 一般 贴 敷 一 周 后休 息 1 ~ 2天 再 贴 。 在 剂 量 选 择 上 , 应 考 虑 到 病 人 情 [ 3 ]钟 锐 球 , 洪 明飞 . 贴磁 法 治疗 急 性 腰 扭 伤 疗 效 观 察 [ J 1 . 中 医 正 骨 ,1 9 9 5 ,7 况, 病变性质 , 治 疗 部 位 等 。年 老 体 弱 , 久病 , 儿童 , 过敏体质等开始先用小的场强 , 而 ( 2 ): 2 6 . 年 轻 体 壮 者 可 用 中或 大 的 场 强 。急 性 疾 病 开 始 时 用 小 或 中场 强 , 慢 性 疾 病 开 始 即 可 [ 4 ]李 增 勇 , 焦昆, 陈铭, 等 .汽 车 驾 驶 员 疲 劳 状 态 下 穴 位 磁 刺 激 效 应 分 析 口].上 海
经颅磁刺激的临床应用
禁忌症
1.佩戴心脏起搏器者 2.严重心脏疾病,严重躯体疾病 3.体内有金属植入物 4.有颅内压增高者 5.孕妇,儿童 6. 患者脑内靠近刺激线圈处有金属材料 7. 有癫痫发作风险: 重度颅脑疾病、创伤、特发性癫痫、近期服用三环类等降
低痫性发作阈值
磁刺激临床应用范围
康复科:
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后功能障碍 失语症 脑瘫 神经源性膀胱 认知障碍 昏迷促醒
中风康复治疗
刺激设置: ●刺激健侧皮层运动区 刺激频率:1Hz 刺激量:100℅rMT 600-1200次 治疗时间:10-20min 连续治疗5天
●刺激患侧皮层运动区 刺激频率:5-10Hz 刺激量:%rMT 每串20个刺激,间隔58s, 刺激8串
作用:受损半球经过TMS治疗后,会发生有利的神经环路的可塑性变化, 从而产生对应的功能包括运动、感觉、语言、吞咽、认知等功能的改善
谢谢聆听!
失语症治疗
●原理:
1.右侧大脑半球功能自发重新分布
2.其他代偿皮质(如直接邻近损害的区域)激活
●刺激设置:(患侧)
(健侧)
刺激频率:20-30Hz 刺激时间:3-5s 刺激量:40-60%MT
刺激频率:1Hz 刺激量:90%MT
吞咽障碍治疗
• 刺激频率:1Hz • 刺激量:120%rMT • 刺激点:健侧口舌区、咽区 有研究表明对咽部进行短期刺激后,投射到吞咽肌系统的皮质延髓束的兴奋性增
磁刺激治疗的生理基础
※调节神经突触的功能
①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神经传导兴奋性, 降低突触传导阈值,使原来不活跃 的突触变为活跃的突 触,从而形成新的传导通路; ②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还可引起突触结构改变。
※神经突触再生 ※对脑血流的影响
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病学研究中的新进展
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病学研究中的新进展在精神病学领域,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研究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逐渐崭露头角,为精神病学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突破。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的神经调控技术,它通过磁场在大脑中产生感应电流,从而改变大脑的神经活动。
这一技术的出现为研究大脑的功能和治疗精神疾病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方法。
过去,精神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症状观察和心理评估,治疗手段也相对有限。
而经颅磁刺激技术的应用,使得我们能够更直接地探索大脑神经活动与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
例如,对于抑郁症患者,研究发现通过特定频率和强度的经颅磁刺激作用于特定脑区,可以调节大脑的神经递质分泌,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在治疗抑郁症方面,经颅磁刺激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传统的药物治疗可能需要数周甚至数月才能起效,而且部分患者对药物反应不佳或无法耐受药物的副作用。
经颅磁刺激则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研究表明,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有效地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而且,与药物治疗相比,经颅磁刺激的副作用相对较少,安全性较高。
除了抑郁症,经颅磁刺激在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疗中也展现出了潜力。
在精神分裂症的研究中,经颅磁刺激被用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阴性症状。
对于强迫症患者,经颅磁刺激也被尝试用于调节大脑的神经回路,减轻强迫症状。
近年来,经颅磁刺激技术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例如,深部经颅磁刺激(Deep TMS)技术的出现,使得磁场能够穿透更深的脑组织,作用于大脑深部的神经结构,从而为治疗一些深部脑区相关的精神疾病提供了可能。
同时,高精度经颅磁刺激技术能够更精准地定位刺激靶点,提高治疗的效果和特异性。
在研究方法上,结合神经影像学技术,如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使得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经颅磁刺激对大脑功能网络的影响。
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摘要:经颅磁刺激治疗法目前常用于抑郁症治疗之中,通过此种治疗方法能够使得患者的脑部神经去极化。
此种治疗方法的主要作用机制就是在患者头皮放置具有震荡规律的磁场,进而诱导大脑内电流,也就是说通过电流刺激来改变患者脑周围的电磁场,在患者脑部形成电刺激,通过完成脑内代谢及电活动等方式来治疗抑郁症。
本文主要分析了经颅磁刺激治疗机制以及现状,并简述其使用的安全性及副作用。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抑郁症;研究进展经颅磁刺激治疗技术是一项新型无创治疗方式,即通过诱发电场来产生感应电流,进而刺激患者的脑部组织,使其兴奋。
在传统的治疗中,经颅磁刺激装置一般只能释放出单脉冲电流,单一的脉冲只能刺激患者大脑皮层2~3厘米,整体治疗效果有限。
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装置可以释放出连续的脉冲,装置释放出的脉冲可以刺激患者大脑皮层更深位置,目前此种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并获得了相应批准。
一、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机制经颅磁刺激治疗法会受到不同脑部区域以及不同参数的影响,进而产生的作用也就大不相同,因此很难根据预期作用机制来分析其实际功能。
也就是说如果对运动皮层进行大方面的刺激,通过强有力的磁场能够使得电流通过皮层的神经元,进而使得神经元去极化。
而程度较低的磁刺激难以使得神经元去极化,但是也会改变大脑的活动情况,影响各个神经元静息膜电位。
另外通过经颅磁刺激治疗能够引发患者运动抽搐,但目前没有发现使用此种治疗方法会干扰患者记忆等情况[1]。
经颅磁刺激能够使得部分脑区的行为被短暂破坏,尤其是在将磁线圈放置在指定位置时,患者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短暂性失忆的情况。
而很多医学研究者更关注经颅磁刺激是否会改变突触的可塑性。
通过与影像学的结合,可以发现经过经颅磁刺激治疗的刺激脑区会出现改变凹。
而通过对分子水平的研究可以得知此种治疗方式能够使得患者的脑部生长因子形成,并刺激患者的下丘脑,使得其整体功能恢复至正常状态,促进单胺类元素的转换。
MECT与rTMS在抑郁症的应用现状
电抽搐治疗(ECT)
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
意识丧失
全身性抽搐发作
控制精神病症状
年限
1934年
1935年 ~ 1938年 1938年
ECT的历史
治疗者
治疗方法
Meduna (匈牙利)
Lazlo Meduna (1896~1964)
Ugo Cerletti(18771963) Lucio Bini(19081964)(意大利)
(Stromgren,1991). ECT能迅速消除抑郁症状,但不能预防复发.
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
▪ 1832年Faraday发现电磁现象. ▪ 1848年Du Bois刊出关于动物电的研究,阐述了电流和神
经细胞活动之间的联系,为人们用电磁技术研究和干预 大脑功能提供了可能. ▪ 1900年Pollacsek用电磁装置治疗神经官能症. ▪ 1965年,Bickford和Freeming开始用振荡磁场刺激人和 动物的外周神经,实验证明磁场刺激可以兴奋面神经. ▪ 1985年,Barker等开始用连续的磁力线刺激人的运动皮 层,这是现代经颅磁刺激的开端. ▪ 1988年:美国首次试验成功重复经颅磁场刺激器(rTMS)
MECT治疗的机理
人为地给予大脑一个足以使有效数量神经元去极化的电刺 激,使大脑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抑制大脑异常活动,使体内 去甲肾上腺素合成与摄取增加,提高对5羟色胺能神经元的 敏感性.对多巴胺能递质系统也有若干影响,从而使精神症 状消失(张明园,2001).
治疗对激素的释放具有选择性的影响,不是简单的应激所导 致的垂体或下丘脑各种激素的全面释放.MECT的作用可能 是多方面的,是对多受体的全面即刻协同作用,使中枢神经 递质系统达到新的相对平衡,以此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故 对各类精神障碍均有疗效(黄文升等,2004).该治疗机制 对神经内分泌的影响复杂,它可能反向揭示一些精神疾病的 发病机制,但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神经内科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知识
神经内科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知识神经内科疾病一直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神经内科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
本文将探讨神经内科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前沿知识,带领读者了解这一领域的最新动态。
一、神经内科疾病的定义神经内科疾病是指神经系统疾病中,以脑、脊髓、周围神经等为主要病变部位的疾病。
这类疾病涉及到神经元、胶质细胞、脑血管、脑脊液、脑膜等多个组织和器官,病因繁多,临床表现复杂。
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包括脑血管疾病、神经感染病、神经变性疾病、癫痫等。
二、神经内科疾病的病因及临床表现1. 脑血管疾病是神经内科疾病中的一大类,主要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临床表现常常为头痛、头晕、偏瘫等。
2. 神经感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神经系统感染病,如脑膜炎、脑炎、脑脊髓膜炎等。
这类疾病常常具有急性起病、高热、意识障碍等表现。
3. 神经变性疾病包括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病等,这些疾病以神经元变性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4.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癫痫发作,可能伴随意识障碍、肢体抽搐等。
三、神经内科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神经内科疾病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科研人员不断开展各种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神经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1.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技术之一,科研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成功研究了一些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2. 神经影像学的进步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神经内科疾病的病变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3. 神经调控技术的创新神经调控技术作为治疗神经内科疾病的新方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如深部脑刺激术、经颅磁刺激等,这些技术对于某些难治性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癫痫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癫痫的诊断与治疗研究一、简介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癫痫作为一种确诊困难、治疗难度大的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探讨癫痫的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二、病因据研究表明,癫痫的病因十分复杂,其发病机制涉及到遗传、外伤、感染、药物等多个方面。
其中最常见的病因为脑部结构异常、遗传基因突变、神经元传导异常等。
脑部结构异常包括先天性脑结构异常、肿瘤、外伤、炎症、缺血性损伤等。
遗传基因突变包括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及其受体、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等。
神经元传导异常包括神经元兴奋性增高、抑制性下降等。
三、诊断1. 临床表现癫痫的常见症状为突然发作的抽搐或失神,这些症状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且在不同病例中表现也不尽相同,可能是瞬时的,也可能持续数分钟。
在癫痫发作期间,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出汗、强直阵挛、口吐白沫等症状。
2. 辅助检查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进行癫痫的诊断:神经生理检查(EEG)、脑磁图(MEG)、脑电图(MRI)、脑PET、脑CT等。
其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为EEG,临床上多采用24小时或48小时动态监测,可帮助寻找到患者是否存在癫痫发作。
这些辅助检查对癫痫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治疗1. 药物治疗目前,癫痫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包括传统的苯妥英酸、卡马西平、丙戊酸等以及新一代的药物如加巴喷丁、拉莫三嗪等,针对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采用药物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治疗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药物治疗虽然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治疗反复、难以根治的问题。
2. 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用于局限性癫痫,包括脑内肿瘤、脑积水等情况。
手术治疗可减少癫痫发作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3. 其他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患者还可以尝试其他治疗方法,如神经刺激治疗、间歇性电疗等,这些治疗方法通常针对特定的癫痫类型。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观察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儿童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4-04-04T13:23:43.9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期供稿作者:陈洁[导读] 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 syndrome,TS)是一种以慢性多发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0.05%[1]。
陈洁(甘孜州人民医院内四科 626000)【摘要】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多发性抽动症(TS)患儿的疗效。
方法将41例TS患儿随机分为假刺激组(n=20)和治疗组(n=21)。
2组患儿均接受1HZ、110%静息运动阈值、5次/周、1200脉冲/次、共计4周的rTMS治疗,假刺激组患儿接受假刺激线圈给予的rTMS治疗。
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及8周末,采用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估TS患儿疗效。
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儿经rTMS治疗2周、8周后,其YGT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假刺激组患儿治疗2周、8周后YGT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TMS可明显改善TS患儿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重复经颅磁刺激多发性抽动症辅助运动区儿童【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22-02 Effects of 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Tourette’s syndrome. Chen Jie The fourth General Medicine, Ganzi people’s hospital, 626000,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w 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for children with Tourette’s syndrome(TS).Methods Thirty-one subjects with 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either the treatment group(n=21) or the sham rTMS treatment group(n=20). The rTMS treatment(1HZ、110% rest motor threshold、5 sections/week、1200 pluses/section、4 weeks) was given to treatment group subjects. For the sham group, the subjects received the same management process as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but with a sham coil. The Yale global tic severity scale(YGTSS) was used to evaluate clinical performance of subjects at before treatment, 2 and 8 weeks post-treatment, respectivel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YGTSS score at baseline level, the sham rTMS group showed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t 2 and 8weeks after treatment (p>0.05); Compared with the YGTSS score at baseline level, the rTMS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t 2 and 8 weeks after treatment(p<0.05). Conclusion The low frequency rTMS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rove the clinical condition in children with TS. 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s syndrome,TS)是一种以慢性多发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精神性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约0.05%[1]。
磁热疗法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 针灸康复科三区 秦敏
什么是磁 ?
“磁”是一种金 属氧化物
磁的历史渊源:
我国用磁治病已有悠久历史。 汉代司马迁《史记· 扁鹊仓公传列》记载就已 发现一种称之为“磁石”的天然矿物,具有磁 性并可治疗疾病。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述: 用磁石朱砂六曲制成的蜜丸,治疗眼病时“常 顺益眼力,众方不及”,还说“主明目,百岁 可读论书”。
这种磁效应应是由于物体内部微观结构的电子运动 和构成生物组织的物质磁性决定的。 科学实验已证实,磁性物质和磁场对生物的分子、 细胞、神经、器官及整体(指活体)的各个层次均 显示出不同的影响。 磁疗就是利用人体内部的这种生物磁效应来调整和 恢复人体内各种不平衡或不正常的机能状态来达到 保健的目的。
3.省时方便 磁场疗法不仅可在医院、门诊部开展,而且也可 以不去医院就可以应用磁场治疗疾病,在医生指导 下,将磁片贴敷于穴位或病变部位,或者使用磁性 健康用品后,定期与医生联系,反映使用情况,就 不必每天去医院,而可以边工作边治疗,节省很多 时间;有些小型的磁疗机或磁疗用具,经过简单的 学习,就可以自己或家人帮助操作,有的磁疗产品 价格合理,而且可以反复使用,因此经济节约。
最新医学研究表明:
新生细胞的含磁量比 老细胞的几倍到几十 倍,青年人血液中的 含磁量也明显高于老 年人。这也是老年人 血液活力差、粘稠、 易患心脑血管病的主 要原因之一。
“补磁”有益生命 !
对生命施加高于地磁 场强度的外加磁场 (补磁),有利于其 健康成长,减少疾病, 延长寿命。
什么是磁疗?
5.治疗作用的双向性 在物理疗法中,有些物理因素的作用具有双向性, 如有的物理因素有镇静作用,同时也有兴奋作用,但 必须有一个条件,即使用剂量不同,或极性不同,而 磁疗法不需上述类似条件,在有的情况下可以产生两 种不同的作用,如应用磁场使面神经的兴奋性升高, 治疗面神经麻痹,同时又可以降低面神经的兴奋性, 治疗面肌抽搐,又如应用磁场降低肠平滑肌的兴奋性, 治疗因肠平滑肌运动亢进而引起的腹泻,磁场又可以 用增强平滑肌的活动性,故可治疗因肠平滑肌运动缓 慢所致的便秘。
磁抽搐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磁抽搐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陈智民;蒋江灵;贾玉萍;王继军;李春波【摘要】磁抽搐治疗(MST)是一种新型的精神障碍物理治疗手段,利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设备诱发类似于电抽搐治疗(ECT)的抽搐发作而达到治疗目的.初步的动物和人体研究表明MST与ECT疗效相当,且MST产生的认知功能副作用较少.本文对MST的刺激模式、机制、疗效及副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四川精神卫生》【年(卷),期】2016(029)005【总页数】4页(P482-485)【关键词】磁抽搐治疗;经颅磁刺激;精神障碍【作者】陈智民;蒋江灵;贾玉萍;王继军;李春波【作者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54.1磁抽搐治疗(Magnetic Seizure Therapy,MST)自2002年被报道以来[1],已成为难治性精神障碍物理治疗的热点,它一方面与电抽搐治疗(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ECT)相似,诱发脑区产生癫痫样脑电,另一方面又具有磁刺激作用范围较局限的特点。
本文对近年来MST在刺激模式、机制、疗效及副作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MST设备是经过改造的可输出较大功率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设备。
其主要原理是电流通过线圈时产生的快速变化高强度磁场穿过颅骨作用于脑组织,在脑组织中产生的电流可以诱发大脑自发放电,产生类似ECT的强直性阵挛发作[1]。
研究者根据MST的不同线圈配置以及临床效应,探索和调整最佳的刺激模式。
Deng等[2]比较了ECT和三种MST线圈(环状、杯状和双核)效应的区别,发现双核所能引起的最大电场在三种MST线圈中是最高的,与ECT相近,而环状最小;就电场分布集中度而言,ECT与MST各个线圈均较接近,其中双核最为集中。
经颅磁治疗改善无抽搐电休克所致记忆障碍
经颅磁治疗改善无抽搐电休克所致记忆障碍2、济南市第二精神卫生中心脑电图室【摘要】目的: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无抽搐电休克所致记忆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行深入探究。
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无抽搐电休克所致记忆障碍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本次治疗前4周,均要求所有患者停用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以及抗精神病药物等。
对于两组患者,均实施MECT治疗方案,在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再对患者进行rTMS治疗。
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真刺激,对于参照组患者,采用伪刺激。
对两组患者记忆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心理状态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1d以及治疗1周时再认、图片维度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在治疗1d、治疗1周、治疗2周时,实验组患者联想、背数维度评分均高于参照组患者。
在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降低,并且实验组患者HAMD、HAMA评分低于参照组患者。
结论:对于在无抽搐电休克所致记忆障碍患者,可采用经颅磁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记忆功能以及心理状态,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记忆障碍;经颅磁刺激在精神科患者治疗中,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的应用比较常见,治疗效果好,并且安全性比较高,但是在对患者应用MECT进行治疗后,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短暂性记忆功能障碍,一般在4周后才能恢复。
对此,可对患者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记忆功能障碍[1]。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无抽搐电休克所致记忆障碍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对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无抽搐电休克所致记忆障碍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效果进行深入探究。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无抽搐电休克所致记忆障碍患者共40例参与本次研究,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20例。
MECT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电抽搐治疗对脑结构的影响
• Coffey CE通过对35例抑郁症患者在ECT前、ECT结束后2-3 天和结束后6月分别进行了头颅MRI的扫描,结果显示部分 患者在治疗前存在脑结构的异常,而治疗后较治疗前未发 现脑室或其它任何区域有显著性差异。
电抽搐治疗对脑结构的影响
•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测量被检查者在不同 状态时的局部脑血流量(CRF),也是反映局部脑功能的 间接指标。Chemerinski E 等运用PET研究发现,分裂症 患者在执行语言流利度测试时大脑皮层(尤其是左额叶语 言区)、小脑、丘脑脑血流量下降。
电抽搐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南京脑科医院 钱卫娟
电抽搐治疗的疗效
• 电抽搐治疗(ECT)历史悠久,疗效肯定,在国内外开展 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电抽搐治疗是对重性抑郁障碍最为有 效的一种治疗方法,不仅如此,电抽搐治疗对躁狂症、混 合状态、精神分裂症(紧张型)、分裂情感性精神病和一 些帕金森氏病的特殊类型亦有明显效果。 • 无抽搐电治疗作为一种改良的电治疗技术在精神科的临床 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其适应症广,安全性高,并发 症少,疗效好,更为广大精神病患者及家属所接受。
电抽搐治疗对神经生化的影响
• 同样研究认为多巴胺(DA)受体和5-羟色胺(5-HT)受体与认 知功能亦存在密切联系。
• DA功能低下或服用DA受体拮抗剂会影响运动和记忆功能; 5-HT受体各亚型的功能不同,对认知功能的作用也不相 同,5-HT1a 及5-HT2a/2c 激动剂可加强学习功能,5HT1b 激动剂可损害学习及记忆功能。
• Rami-Gonzalez L等人将2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ECT 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期上均无明 显差异,通过心理学量表包括记忆、注意、执行功能方面 的测试,结果未发现两组在长时记忆和注意力方面有任何 形式障碍,但ECT组显示在言语流畅性、工作记忆、视觉 运动速度方面有改变。
rfsr医学术语
rfsr医学术语RFSR医学术语解析引言在医学领域中,有许多专业术语用于描述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等。
本文将介绍RFSR医学术语的含义、应用和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
一、RFSR的定义RFSR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术语,它代表着"Recurrent Febrile Seizure with Rotavirus"的缩写。
该术语用于描述因轮状病毒引起的复发性发热性惊厥。
发热性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急症,而RFSR则是其中一种特定类型。
二、RFSR的临床特征RFSR主要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中,通常在发热期间出现。
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包括短暂的全身抽搐、高热、意识丧失和恢复后的疲倦。
这种类型的发热性惊厥通常在数分钟内自行缓解,不会导致长期的神经系统损害。
三、RFSR的病因与发病机制RFSR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轮状病毒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
研究表明,轮状病毒感染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从而导致发热性惊厥的发生。
四、RFSR的诊断和治疗RFSR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医生通常会询问患儿的发病频率、持续时间和惊厥后的恢复情况。
为了排除其他潜在病因,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辅助检查,如脑电图和血液检查。
对于轻度的RFSR病例,常规处理通常包括对发热进行控制和监测,并提供家庭教育。
对于复杂或高危的病例,可能需要住院观察和进一步的治疗。
抗惊厥药物的使用在RFSR的治疗中是有争议的,目前尚无明确的指南建议。
五、RFSR的预后和预防措施大多数RFSR患者预后良好,症状通常在几分钟内消失。
然而,有些患者可能在未来几年内经历复发。
预防措施主要是针对轮状病毒感染的预防,如接种轮状病毒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避免接触感染源。
六、RFSR的研究进展和展望对于RFSR的研究仍然有限。
随着对轮状病毒感染机制和发病机理的进一步了解,我们可以期待更好的预防和治疗策略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抽搐治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
陈智民;蒋江灵;贾玉萍;王继军;李春波
【期刊名称】《四川精神卫生》
【年(卷),期】2016(029)005
【摘要】磁抽搐治疗(MST)是一种新型的精神障碍物理治疗手段,利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设备诱发类似于电抽搐治疗(ECT)的抽搐发作而达到治疗目的.初步的动物和人体研究表明MST与ECT疗效相当,且MST产生的认知功能副作用较少.本文对MST的刺激模式、机制、疗效及副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482-485)
【作者】陈智民;蒋江灵;贾玉萍;王继军;李春波
【作者单位】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2000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4.1
【相关文献】
1.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与基础研究——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李平教授团队学术研究进展 [J],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2.脑梗塞的某些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与临床治疗创新 [J], 温德树;潘瑞福
3.用磁串珠增强括约肌功能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J], 单丽宇;张楠;赵泓玮;王越;吕毅
4.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无抽搐电休克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开班 [J],
5.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无抽搐电休克临床治疗及研究进展”开班通知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