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模版1.引言绿色建筑是一种以环保和节能为核心理念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式。

本设计说明将提供一个综合的框架,用于创建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2.背景解释为什么绿色建筑日益受到关注。

讨论气候变化和能源消耗增加对环境的影响。

介绍绿色建筑如何可以减少碳排放和资源浪费。

3.目标阐述设计绿色建筑的目标和原则。

仔细定义每个目标的细节,并说明如何达到这些目标。

例如,使用可再生材料、节水和节能设备。

4.建筑设计和布局描述设计师如何利用自然光和通风来降低能源消耗。

讨论合适的建筑朝向和窗户位置,以最大化太阳能利用。

另外,介绍内部布局的优点,例如开放式平面和可调节照明系统。

5.材料选择说明如何选择环保材料,并详细介绍每种材料的特点。

包括可持续木材、环保油漆和可降解的材料等。

6.能源效率讨论节能设备的选择和设计。

说明如何运用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和高效暖气系统等来减少能源消耗。

7.水资源管理介绍如何设计用水系统的策略,包括雨水收集和灰水回收。

讨论如何使用高效水龙头和节水淋浴头等设备来减少水资源浪费。

8.室内环境质量阐释设计师如何确保室内环境健康和舒适。

包括空气质量控制、室内植物的使用和建筑材料的选择等。

9.可持续运营管理介绍绿色建筑的可持续运营管理措施。

讨论如何减少废物产生和优化能源利用等。

10.结论总结设计说明的内容,并强调绿色建筑的优势和必要性。

提出未来可能的改进方向,以进一步提高绿色建筑的效果。

总结:。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

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

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

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本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本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建筑专业工程概况简要阐明一、建筑工程概况1.1本工程建设单位为1.2本工程属二级建筑,耐火级别为地下一级,地上二级,屋面防水级别为Ⅰ级,地下防水为一级。

1.3本工程构造类型:剪力墙构造,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1.4本工程地下一层二层为住宅储藏室和配电室及设备用房;地上一至十八层为住宅;顶层为电梯机房和楼梯间及屋顶水箱间。

1.5本工程占地面积694.42㎡,地上建筑面积12498.52㎡ ,总建筑面积:13830.92㎡。

1.6项目工期:3月1日开工建设,于10月底所有建成投入使用,建设期为2年。

二、设计根据1、《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国办发[]1号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新政办发[]135号3、国标《绿色建筑评价原则》GB/T50378-4、国标《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5、《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阐明》(运营使用某些)9月6、《绿色建筑检测技术原则》 CSUS/GBC 05-7、《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8、《绿色建筑评价原则》GB/T50378-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原则-寒冷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实行细则》(XJJ001-)10、《建筑采光设计原则》GB50033-;11、《声环境质量原则》GB3096-;12、《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三、场地及总平面设计:3.1 场地规划3.1.1 本项目场地现状为空地,场地内无需要保护文物、湿地、基本农田等资源,场地不属于不适合建设危险地段,没有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威胁,场地安全范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害物质等危险源,场地内无超标污染物排放,并在场地内合理设立了垃圾分类收集设施。

3.1.2 该地块位于奇台县,西临卡拉麦里南路,南临哈密路,北临总部横六路,东临总部北四路,用地轮廓呈长方形,场地长边346米,宽边218米,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示例文档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示例文档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1.设计依据:《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 J08-2090-20122.项目概况本项目为保障性住房中的动迁安置房,项目位于配套商品房上海浦东新区周康航基地C-04-01地块,北临瑞安路,东为经二路,南到四号河公共绿带,西至经一路。

项目占地面积为24501.00㎡。

由3栋18层住宅楼(1#,5#,6#)、1栋17层住宅楼(4#)、1栋14层住宅楼(2#)、1栋13层住宅楼(3#),共计6栋住宅楼,1栋社区服务用房(7#)及1个独立地下汽车库(由上海结建民防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组成。

地块总建筑面积59785.44㎡,地上建筑面积50689.64㎡。

计入容积率建筑面积49000.00㎡,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1840.24㎡,公共服务设施1930.20㎡。

地下建筑面积9095.80㎡,其中地下汽车库6015.00㎡,住宅地下室建筑面积3080.80㎡。

本项目按每套3.2人计算,项目区域中居住人口共约1882人,以总用地面积24501㎡为基数,整体人均占地指标为13.02㎡/人;项目按设计户数50%的要求设置机动车停车位,其中地下停车位160辆,地面停车位140辆;项目绿地面积为8575.35㎡,绿地率为35%,集中绿地面积2450.1㎡,集中绿地率为10%。

本项目用地文件中无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在建筑方案批复文件《关于审定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周康航拓展基地C-04-01地块动迁安置房项目(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决定》(沪浦规土许方[2014]第42号)中无绿色建筑设计要求,在总体设计阶段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征询意见中无绿色建筑设计要求,本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根据上海市城乡建设和管理委员会关于执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的通知沪建管[2014]536号要求与建设单位沟通,按绿建一星级标准设计。

项目特征表3.绿建设计达标条款根据《住宅建设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 J08-2090-2012 附录A住宅建筑的绿色设计技术组合方案对住宅建筑绿建星级控制项的要求,所有控制项条款必须得到满足。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样式(建筑);一、设计依据1.依据性文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政府;2.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住宅建筑□公;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一、设计依据1. 依据性文件规划部门的选址意见书(土地出让合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用地红线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的立项批文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绿色建筑要求的批文2. 主要法规(应根据建筑类型选用公建或住宅建筑适用的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 《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43-2014 《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107-2012 《住宅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08-205-2011 《上海市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文件审查要点》二、工程概况1. 建筑总量用地面积:m2;总建筑面积:m2;容积率:;绿地率:%土地使用性质为(在□中打√):□住宅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住宅建筑□公共建筑自身有日照要求的住宅建筑:□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自身有日照要求的公共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大、中小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周边敏感建筑:□住宅□学校教学楼□医院病房楼□养老院住宿楼□宿舍场地内的危险源:□易燃易爆危险源□含氡土壤□危险化学品□电磁辐射场地内的污染源:□废气□废水□油烟□垃圾□其他2. 建筑单体概况表1 建筑单体概况(可根据单体数量增加序号)3. 绿色技术概况(在□中打√)1) 光环境:□建筑玻璃幕墙□夜景照明;2) 雨水设施:□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硬质场地透水铺装□其他:3) 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外墙垂直绿化;4) 节约材料:□土建与装修一体化□工业化预制构件□可变换功能的室内空间采用可重复使用隔断□整体化定型厨房□整体化定型卫生间□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5) 专项声学设计:□报告厅□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厅□剧场□体育馆□演播厅□其他6) 室内热环境:□可调节外遮阳三、绿色建筑等级1. 绿色建筑等级:□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2. 绿色建筑评分计算表: (应根据建筑类型分别选用评分表)表2-A公共建筑评分计算表表2-B住宅建筑评分计算表四、场地规划与室外环境1. 与场地规划、室外环境有关的绿色建筑技术选项注:1 表中内容可根据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及达标选项删减;2屋顶绿化应在备注栏中填写绿化类型(简单式、花园式、组合式)及覆土厚度。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节能、环保性能,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建筑设计中,绿色技术应用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改善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大阪万博会展中心。

这座展览中心是为了举办2025年世界博览会而设计建造的,设计理念拥有“零碳”、“零废弃”、“零排放”的特点,是一座真正的绿色建筑典范。

在建筑的设计理念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充分考虑到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原则。

在选址上,建筑师选择了一个周围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保护原有植被和自然生态环境。

在建筑的结构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可再生资源和环保材料,比如使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来取代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材料,有效降低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在建筑的节能设计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引入了多项先进的节能技术。

建筑师在设计中考虑到了日本的气候特点,利用了地表能源、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实现了建筑物的自给自足。

在建筑的隔热、隔音、通风等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建筑物的能耗效率,减少了对外部能源的依赖。

在建筑的绿色环保设计上,大阪万博会展中心在水资源、垃圾分类、园林绿化等方面都有所创新。

建筑师设计了雨水收集系统,用于建筑物的冲洗和灌溉,实现了雨水的再利用。

建筑物内部设置了多功能垃圾分类设施,方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建筑外部和周围环境的绿化设计也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的理念,增加了建筑物的生态美感。

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大阪万博会展中心也注重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建筑师设计了智能节能控制系统,通过监测建筑物内部的能耗情况,实现了能源的精准管理。

建筑内设施的更新和维护也遵循了绿色环保的原则,选择了环保型的器材和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

绿色建筑物设计案例范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物的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积极采用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绿色建筑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能耗和资源浪费,从而降低建筑物的运行成本,同时提升居住和工作环境的品质。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成功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展示它们在实践中的成果和效益。

我们可以看看新加坡的“花园理想城市”项目。

这个项目是由建筑师理查德·卡森设计的,旨在打造一个生态友好的城市社区。

整个项目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比如雨水收集系统、节能灯具、太阳能板等。

建筑物的设计还考虑了自然通风和采光,以减少室内能耗并提高舒适度。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花园理想城市成功实现了环保和节能的目标,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且宜居的社区。

另一个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是荷兰的“特拉维夫市中心办公大楼”。

这座建筑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物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一个生态平衡的工作场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设计师采用了许多绿色建筑技术,比如绿色屋顶、太阳能板、高效隔热材料等。

建筑物还设置了很多自然采光和通风的设计元素,以降低能耗并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舒适度。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和技术应用,特拉维夫市中心办公大楼成为了荷兰乃至整个欧洲最具代表性的绿色建筑之一。

除了以上案例,还有许多其他成功的绿色建筑项目,比如美国的“华盛顿州立大学凯恩大楼”和中国的“北京国贸三期”。

这些项目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都充分利用了各种绿色建筑技术,比如太阳能利用、雨水收集、地下循环系统等。

通过这些创新设计和技术手段,这些绿色建筑物成功实现了节能和环保的目标,同时提升了建筑物的利用效率和舒适度,成为了各自领域的典范。

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提高建筑物的可持续性和利用效率。

通过学习成功的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方法,为未来的建筑设计和建造提供借鉴和启示。

绿色建筑专篇【范本模板】

绿色建筑专篇【范本模板】

第一章绿色建筑专篇为贯彻执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国家技术经济政策,推进青海省建设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本工程从设计阶段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自然环境等特点,统筹考虑建筑全寿命周期内,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与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降低建筑行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实现人、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2、《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63/T1340-2015);3、《青海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63/T 1340—2015)。

二、设计标准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6),绿色建筑共分一星、二星、三星三个等级(最高为三星),本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基本达到绿色建筑等级评定一星级以上标准。

本工程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角度,结合项目自身特点,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绿色建筑一星级标准。

建筑设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设计评价是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组成。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1、控制项(1)项目选址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

(满足)(2)场地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满足)(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满足)(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满足)2、评分项(1)土地利用A、节约集约利用土地.(5 分)B、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7 分)(2)室外环境A、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

(3 分)B、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3 分)C、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住宅绿色建筑专篇第一篇项目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建设单位3、建设地点4、建设规模、层数、高度(可以是指标表的形式)5、绿色星级目标二、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6.119、《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3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11、《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1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15、《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16、《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20051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8、《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41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0、《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条例》1993.12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2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2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24、《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6、《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27、《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2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0、《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3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3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3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3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3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3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37、《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3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GB 50011-20013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40、《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4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42、《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

绿色建筑专篇

绿色建筑专篇

xxxxxx绿色建筑专篇xxxxxx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二星以上标准设计;可上人屋面绿化比例N30%;硬质地面透水面积比例N50%,透水地面面积比例N55%,下凹式绿地率N50%。

1节地与室外环境1.1建设场地本项目位xxxxx,建设场地不破坏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农田、森林。

1.2场地内危险源建设场地无洪灾、泥石流以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1.3光污染学校建筑外立面无玻璃幕墙,采用仿石漆涂料,不会对周边建筑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边建筑日照要求。

1.4污染源场地内无污染源。

1.5施工保护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如控制扬尘、减少施工噪音,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工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

1.6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xxxxx南部,周边为城市道路,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的规定。

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1.7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1.8空间绿化设计对教室、实验室、会堂及食堂屋顶设置屋顶绿化,其余开敞式走廊及图书室设置垂直绿化设计。

1.9绿化物种控制绿化物种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式绿化;1.10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利用报告厅地下空间设计机动车库与非机动车库,减少地面停车,最大限度提供地面绿化面积。

1.11透水地面设计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设计。

车行道路采用透水沥青路面,高出两侧绿化地面并不设路缘石,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

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55%。

运动操场采用天然草皮设置草坪,球场采用透水混凝土地面。

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满足《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_96—2010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模板

□否;木本植物种类
种;
3. 雨水渗透设施:无
3.1 透空率大于 40%的植草砖面积 720(整个工程) m2 透水绿地面积 14950.53(整个工程) m2
3.2 设置可渗透管沟、旱溪、冲沟等措施面积: 0 m2
3.3 下凹式绿地面积:
m2
3.4 室外可渗透地面面积与室外地面面积(不含建筑占地面积)之比: 45 %
0.45
5. 住区内部是否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以上皆无
□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

6. 距主要出入口 500m 半径内公交站点个数:
1
,公交线路数量(含轨道交通): 2
7. 场地内是否有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有;面积
m2 ■无
8. 场地是否进行无障碍设计:■是 □否
4.2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的一级要求: □是 □否;
外墙构造:
;客房隔墙构造
;外窗构造:
楼板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的一级要求: □是 □否;
楼板构造:□ 浮筑楼板 □ 隔音楼板 □ 其他
5. 室内自然采光设计指标与评价
是否采用高强度钢:
■是 □否; 高强度钢使用比例:
80 %
是否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是 □否; 高性能混凝土使用比例:
%
是否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是 □否; 高耐久性混凝土使用比例: %
四、园林景观设计
1. 室外绿化种植植物是否为乡土植物:■是
□否
2. 室外绿化是否采用乔、灌、草复层绿化:■是
5. 给水管材采用:不锈钢管

攀枝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公建)

攀枝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公建)

攀枝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模板(公建建筑)一、设计依据二、工程概况1.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 项目用地面积:m23.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m2,地下:m2,计入容积率面积m2,容积率4.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二星□三星□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筑节能率非传统水源利用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可再循环材料利用比例一、建筑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应说明不得采用国家和四川省发布的已淘汰的技术、材料和设备,并符合国家的标准、规程、规范。

2.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应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3.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污染源的避让处理措施,包括垃圾房、生活水泵房等设施的规划布局方式。

4.应说明不对建设场地内的自然水系进行截流、改道、封填、河床硬化,若确需改造场地内环境状况时,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修复措施。

5.应说明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等土地利用的相关指标,严格按照当地规划部门批准设计条件执行。

6.应说明建筑绿地率情况,满足当地规划部门要求。

7.应说明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数量情况,满足当地规划部门要求。

8.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染措施。

9.应说明装饰性构件和功能性构件的设置情况,对于装饰性构件,还应说明造价比例。

10.应说明建筑节能设计的要点,简要描述窗墙面积比的控制、外墙和屋顶的隔热措施、外遮阳设置以及玻璃的种类选择。

自选说明内容1.应说明本项目采用获得节能性能标识的门窗产品。

2.应说明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T 7106规定的6级。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GB/T 21086规定的3级。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模板

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模板

附件3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专篇模板(第一部分)山东省绿色建筑基本级设计专篇(设计内容分别在各专业图纸中体现)一、设计依据1、《山东省绿色建筑促进办法》(省政府令第323号)2、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3、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37/T 5097-20214、山东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7/T 5043-20215、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 5155-20196、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17、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 5026-20148、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89、《山东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要点》二、项目概况三、绿色建筑基本级施工图设计审查自评表1、建筑专业(仅在建筑专业图纸中体现)23456782、结构专业(仅在结构专业图纸中体现)9103、暖通专业(仅在暖通专业图纸中体现)1112134、给排水专业(仅在给排水专业图纸中体现)14155、电气专业(仅在电气专业图纸中体现)1617181920(第二部分)山东省绿色建筑*星级设计专篇(设计内容分别在各专业图纸中体现,星级自评分汇总表由建筑专业完成)一、设计依据1、《山东省绿色建筑促进办法》(省政府令第323号)2、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3、山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37/T 5097-20214、山东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37/T 5043-20215、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 5155-20196、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7、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7/ 5026-20148、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20189、《山东省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审查技术要点》二、项目概况21三、绿色建筑*星级施工图设计审查自评表1、建筑专业(仅在建筑专业图纸中体现)(1)*星级自评分汇总表2223242526(2)建筑专业分表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参考模板(建筑) 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项目地址: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二、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版)3、《AA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36(2020年版)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6、《AA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2014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9、国家、省、市现行的法律、规范及其他相关规定三、基本级设计内容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的危害。

(1)场地选址附近是否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

(2)土壤中的氡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详见《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如含氡,防氡措施为:;(3)电磁辐射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 8702的规定。

电磁辐射源:□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其他:,详见《电磁辐射监测报告》;如有,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2、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详见。(如建筑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和构造一览表等)3、外部设施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建筑外部有以下设施:□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广告、□店招、□检修通道、□马道、□吊篮固定端、□预埋件、□其他:。外部设施的位置、尺寸、构造详见图纸:。4、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建筑外门窗的气密性分级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 71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和《AA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 36-024中的相关规定。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

住宅绿色建筑专篇(住宅类)住宅绿色建筑专篇第一篇项目基本情况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建设单位3、建设地点4、建设规模、层数、高度(可以是指标表的形式)5、绿色星级目标二、设计依据1、甲方提供设计任务书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6、《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深圳经济特区建筑节能条例》2006.119、《深圳市节约用水条例》2005.310、《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11、《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41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13、《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14、《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15、《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SJG10-200316、《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实施细则》SJG 15-20051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8、《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工程设计规范》GB50019-20041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0、《深圳经济特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条例》1993.122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22、《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0033-20012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24、《绿色照明工程技术规程》DBJ01-607-200125、《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6、《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27、《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2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9、《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0、《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200531、《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3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3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3-20023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3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7-200136、《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有害物质限量标准》GB18580∽18588-200137、《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3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GB 50011-200139、《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40、《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41、《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42、《深圳市建筑智能化系统等级评定方法》。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绿建专篇(初步设计、方案)

第十四章绿色建筑专篇一、项目基本信息工程名称:建设地点:建设单位: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国标一星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142、《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T 1039-20073、《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33/1092—20164、《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核算标准》 DB33/1105-20145、《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审查要点》三、节地与室外环境1、环境噪声控制本项目位于温岭市城西街道螺屿村(编号为GY030101—3地块),东侧为规划新河线河道,南侧为空地(规划为道路),西侧为空地(商服用地,为台州邦丰塑料有限公司项目用地),北侧临中心大道。

场地环境噪声要求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

1)根据交通规模预测交通噪声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交通噪声对建筑区域声环境的影响。

2)通过区域周边绿化配置形成噪声防护屏障。

2、室外风环境控制要求建筑总平面的布置和设计有利于室内自然通风,建筑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

1)利用电脑模拟建筑室外风环境,为建筑方案提供优化建议.如优化建筑布局、建筑截面面积,建筑体形以及建筑高度等;2)通过绿化配置,减少室外局部风力放大. 3、生态场地设计对场地和景观设计进行优化,设计透水地面,有利于雨水回收,减低热岛效应,改善生态环境.1)建筑周边、庭院的地面和公共广场等采用透水铺设。

主要采用地下停车场,地上车位采用嵌草砖(草皮砖)铺装地面.人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地面。

2)关注各种下垫面的吸热特征,选择浅色与可反射适当太阳能的铺装饰面,保证有绿化覆盖率和遮荫率。

3)绿化设计优先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生态绿地、墙体绿化、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等多样化的绿化方式.四、节能设计1、建筑造型节能1)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建筑造型和形体模拟,进行优化设计,如体型控制,选择浅色外墙饰面;对朝向与窗墙面积比进行有效控制等.充分利用自然通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建筑设计
1. 建筑节能率: □乙类:□ 50% ■65%; ■甲类
2. 纯装饰性构件: □ 有 ■无;有纯装饰性构件时造价比例:
2.1 女儿墙高度: 坡屋顶 (不上人) m
2.2 是否设有双层外墙: □是 ■否; 双层外墙面积:
m2
3. 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屋顶绿化面积
m2 ;绿化面积与屋顶可绿化面积比
3. 冷热源机组能效比 5.6
锅炉热效率: 92%
4.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Ws<0.46 ;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 ER<0.0241;
1. 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是 □否
2. 空调系统是否进行分区设计、独立控制: ■是 □否
3. 主要功能房间的通风换气形式:□排气扇 □自然通风器 ■机械新风系统 □ 以上皆无
五、给排水设计
填写人:
1. 本工程是否有生活热水需求:
■是,热源来自:自备锅炉□ 废热回收□ 太阳能热水系统□ 热泵热水系统■
□否
2. 室内生活排水采用:■污废分流 □污废合流; 建筑雨水排放采用:■雨污分流 □雨污合流
3. 是否采用雨水回用技术:■是 □否;
3.1 雨水回收区域:■全部屋面 □全部室外地面 □其他
4. 是否设有新风热回收装置: ■是 □否;热回收效率为
5. 是否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是 □否;蓄冷蓄热装置日供冷负荷与设计日累计负荷比值为
6. 可再生能源利用:■地源/水源热泵系统;提供的负荷占总负荷比例为
□太阳能热水采暖系统;提供的负荷占总负荷比例为
□其他
□ 以上皆无
七、电气设计
填写人:
1. 是否实施水、电、燃气分类、分项计量与收费:■是 □否
□ 其他措施
2. 室外热环境设计与评价
2.1 外墙、屋顶和道路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 0.4 的比例:■≥70% □<70%
3. 室内自然通风设计与评价
□ 以上皆无
3.1 改善室内自然通风措施:■设计可开启外窗 □设置引风导风设施 ■辅助房间设机械排风竖井
可形成穿堂风的地上房间面积占地上建筑面积的比例:■≥75% □<75%
具有公共功能的设备用房是否设于公共部位:■是 □否;位置 详见平面图
四、结构设计
1. 主体结构体系:□非黏土砖砌体结构体系 ■混凝土结构体系 □钢结构体系
□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 □木结构体系
□其他
2. 现浇混凝土是否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是 □否
3. 预拌砂浆使用比例: □无 □<50% ■≥50%
4. 高性能混凝土、高强度钢使用比例
是否采用高强度钢:
■是 □否; 高强度钢使用比例:
80 %
是否采用高性能混凝土: □是 □否; 高性能混凝土使用比例:
%
是否采用高耐久性混凝土:□是 □否; 高耐久性混凝土使用比例: %
四、园林景观设计
1. 室外绿化种植植物是否为乡土植物:■是
□否
2. 室外绿化是否采用乔、灌、草复层绿化:■是
4. 景观用水:
4.1 是否设计景观水体:□是
■否; 景观用水来源: □雨水 □非雨水类再生水
4.2 绿化浇灌方式: □取水口 □滴灌 ■微喷灌 □渗灌、□管灌、□喷灌、□其他
是否设有土壤湿度感应器、雨天关闭装置等节水控制措施:■是
□否
4.3 采用非传统水源时,应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管道明显标识 ■对管材和设备进行防腐处理
2.2. □强制循环系统
□自然循环系统
□直流式系统
2. 集热器类型:□平板型集热器
□真空管型集热器 其他
安装面积
m2 ,提供热水占总生活热水需求量的比例
%
安装位置:□屋顶 □阳台 其他
辅助热源:□电
□热泵 □燃气 其他
十一、智能化系统设计
填写人:
1.
本工程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实施自动监控系统技术:■是 □否
系统能够:■定期自动监测和记录■空调通风系统根据负荷变化而自动调节 ■公共区域照明系统自动调节
2.
主要功能房间是否设置空气质量监测装置,且与空调设施联动:是■ 否□
3.
本工程是否按照江苏省《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设计能耗监测系统:■是 □

6. 本工程采用的电梯为:■无机房电梯 □小机房无齿轮主机电梯 □其它

电梯控制技术采用: ■变频控制 ■启停控制 □分区分时控制 □群梯智能控制
1. 设置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区域:■地下车库 ■开放式办公室 ■会议室 □ 以上皆无
■其他房间
研发服务楼的地下一层职工活动室和休息厅,后勤服务楼的接待大厅
空气质量监测装置联动:■与新风系统联动
■是 □否
是否采用的减压限流措施: ■是 □否,入户管表前供水压力为 0.15 (MPa)。
卫生器具用水效率:
□三级 □二级 ■一级
六、暖通设计
填写人:
1. 本工程空调系统采用的冷热源形式: 地源热泵系统
(不同区域采用不同形式请分别填写)
2. 空调末端形式: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不同区域采用不同形式请分别填写)
0.45
5. 住区内部是否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以上皆无
□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

6. 距主要出入口 500m 半径内公交站点个数:
1
,公交线路数量(含轨道交通): 2
7. 场地内是否有尚可使用的旧建筑:□ 有;面积
m2 ■无
8. 场地是否进行无障碍设计:■是 □否
5.1 外窗玻璃最小可见光透射比: 0.62
5.2 办公建筑窗地比是否符合《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的要求:■是 □否
5.3 宾馆建筑中有天然采光的客房间,窗地面积之比是否不小于 1∶8:□是 □否
十、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
填写人:
1. 是否设有太阳能热水系统:□是 ■否
1.
系统型式
2.1. □集中供热水系统 □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 □分散供热水系统
■超标报警功能
2. 是否设计光伏发电系统:□是 ■否;系统类型: □离网型 □并网型
设计功率:
;占变压器容量的比例:
使用区域:
□否
八、室内外环境设计
填写人:
1. 室外风环境设计与评价
1.1 建筑密度: 29.5%(整个工程)
全年主导风向及入射角: 东南
1.2 规划设计是否采取措施改善室外风环境: □ 架空底层 ■ 模拟分析
3.2 雨水回收池容积:60m3
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位置:暂定在地下车库入口处地面
3.3 回用雨水用于:■绿化浇灌 ■道路冲洗 ■室内车库冲洗 □室内冲厕 □其他
3.4 应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经处理后达标 ■给水管道明显标识 ■对管材和设备进行防腐处理
4. 是否采用冷凝水回用技术:□是 ■否;
回用冷凝水用于:□绿化浇灌 □道路冲洗 □室内车库冲洗 □室内冲厕 □冷却塔补水 □其它
□垂直绿化;位置
4. 建筑外遮阳设计:
4.1 外遮阳设置的位置和形式:□固定遮阳、■活动遮阳
■东向、■西向、■南向、■北向、
□建筑构件、□遮阳构件、■内置百叶中空玻璃
4.2 设置可调节外遮阳装置(如平开的百叶窗、室外卷帘、内置百叶的中空玻璃等)的外窗面积与总外窗面积
比例
1
5. 除常规保温隔热设计措施外,本工程屋面和东西向外墙采取以下强化隔热设计措施:
建筑类型绿色设计目标省标三星二主要设计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962010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总用地面积47462整个工程总建筑面积41226本次工程容积率125整个工程建筑密度295整个工程地下建筑面积与建筑占地面积之比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公共建筑)
一、项目基本信息
工程名称:
建设地点: 建筑类型
绿色设计目标
□ 国标一星 □ 省标一星
பைடு நூலகம்
■ 国标二星 □ 省标二星
□ 国标三星 □ 省标三星
二、主要设计依据
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378-2006 2.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3.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1993 4. 《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96-2010 5.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6.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 7.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 8.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 9.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
3.2 各朝向外窗可开启面积与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 30%:■是 □否
3.3 是否设计玻璃幕墙:□是 ■否;□幕墙设有可开启窗,且可开启面积比大于 5%□幕墙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3.4 建筑主要出入口是否避开冬季主导风向或采取防风措施:■是 □否;措施
4. 声环境评价
4.1 室内噪声源:
;控制噪声措施:
噪声敏感的房间是否远离噪声源:■是 □否;
4.2 宾馆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的一级要求: □是 □否;
外墙构造:
;客房隔墙构造
;外窗构造:
楼板隔声性能满足《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 的一级要求: □是 □否;
楼板构造:□ 浮筑楼板 □ 隔音楼板 □ 其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