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语文园地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比眼力,交流观察感受,让学生体验观察的乐趣。
2.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
练习修改习作。
3.能一边读课文,一边体会到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的意识和习惯。
4.积累花名歌谣,了解几种花的特点。
5.积累成语,运用成语。
6.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
成语积累与观察写作。
【教学难点】
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或者观察中发生的事。
练习修改习作。
【教具学具】
1.教具:词语卡片;将教材P36中的三幅图画扩大成教学挂图。
【授课类型】综合练习课
【教学方法】导引法、练习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1.激发学生观察的愿望,体会观察的乐趣。
2.能仔细认真观察图画,能与他人交流观察的内容和感受。
3.有不明白的地方,能向别人请教或与别人商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千世界神秘莫测,可看可发现的事物很多很多。
本单元课文的作者通过敏锐细致地观察,获得了惊喜,品尝到了发现的乐趣。
下面我们也来比比眼力,体验一下观察的乐趣。
二、阅读课文,明确要求
1.读课文第36页图下的内容。
2.明确要求。
(1)自己看图,与同桌交流自己看到了什么?
(2)仔细观察,准备在全班交流自己看到的、想到的。
(3)听的同学可以补充自己的意见。
(4)评一评谁的发现多,说得好。
(5)交流这次观察的感受。
三、指导观察,合作探究
1.初次观察,拟制标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幅图画,谁来说说,每幅画画了什么内容。
最好用一句话概括,并给这三幅图画各拟上一个标题。
(这三幅画的名称可能是:树、杯、老人)
2.再次观察,交流看法。
师:在初次观察中,有三位同学给图画拟了标题,可是一定会有人不同意这种标题。
请
同学们再次进行仔细观察,然后各抒己见,交流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教师把各种意见集中起来)
3.三次观察,比比发现
第一幅:请发现人谈谈你发现的过程。
师:一棵没有叶子的古树,围绕树枝绘有十位人的头像,这些头像的下面是2个普通的人,而上面8位都是科学家,这棵树又可命名为“科学树”。
第二幅:阴影部分是两个人;是两个老年妇女在对话;非阴影部分是一只杯子,一只高脚酒杯。
第三幅:一位老年妇女,戴着头巾,还戴着眼镜;是一只大鸟站在骆驼背上。
4.四次观察,畅谈感受。
师:通过上面三次观察,由浅入深,不断发现,同学们必然会产生很多感受。
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观察感受。
每个人都要谈,可以是一句话:如,通过这三次观察,我感受到了……的句式来说。
(下列感受语句供参考)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2)观察事物的深度与乐趣成正比。
(3)谁会观察谁就会找到真理和乐趣。
(4)观察是咖啡,须慢慢品尝才有滋味。
(5)不会观察就不会学习,就难以进步。
5.回味课文,鉴赏观察。
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各位名家是如何敏锐细致地观察,又是怎样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写下不朽篇章的。
【作业布置】
将自己在平时观察到的、并且很有意思的所观所感写下来。
第二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
1.把自己的所观所感不拘形式地写下来。
2.能按一定的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习作。
3.能表现出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观察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快乐。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慧眼,都能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进行观察、探索。
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观察体验和大家共享,让自己的快乐成为大家的快乐,这将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你们愿意这么做吗?
二、自主准备,任选对象
1.为了把你的快乐传递得更好,大家先准备一下自己课外观察的结果。
2.明确要求:
(1)观察了什么?(动物、植物;吃的、用的、玩的……)
(2)怎样观察的?(什么时间、地点、情况)
(3)有什么新的发现?
(4)印象最深的事是什么?
(5)从中获得了什么乐趣?
三、交流评议,互相学习
(1)请一个同学说说自己的观察、发现。
(注意:交流中的重点突出一个“趣”字。
一方面说清楚观察的过程,但是重点要把观察中的发现的趣事、趣闻、趣物、趣景说出来,趣在何处,要结合自己当时发现“趣”的高兴激动心情,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展示给同学们,既让他们受到深切的感染,又为以后的观察培养情趣。
)
2.全班同学来共同评议,看看哪儿好,那儿还需要改进。
3.同桌互相交流评议。
四、学会日记,择优成文
1.题目:根据内容而定。
如果重点写观察过程,以观察事物的名称为题即可,如《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如果重点写新的发现,可以用“我的发现”或“由××引出的发现”为题。
只要题目简练,能统领全篇内容即可。
2.形式:用日记的形式比较简单,但也要讲究格式。
除了内容方面没有格式要求外,内容前一行,要写上日记的标志,一般涉及日期(时间)、星期几和天气情况等三个方面。
如:2015年3月15日星期天阴天
3.内容: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写具体,写生动。
4.你认为哪些写作方法能加强表达效果,就用哪些方法。
(如:拟人、比喻、对比、数字说明等。
)
5重点:事物的特点,还有怎样发现的,发现了什么,也应是文章的重点,要详细写。
五、学生写作,教师巡查
学生写作时,教师巡查,对写作基础比较差的,进行个别指导,发现好的内容,及时进行交流。
六、修改习作
1.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读一读,大家来帮助修改。
2.同桌互评。
3.誊写在作文本上。
第三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课时目标】
1.进一步体会观察的方法和乐趣。
2.背诵“日积月累”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初次阅读,发现什么。
请同学们初次阅读关于“爬山虎”的三段描写。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爬山虎”的特点;描写爬山虎具体准确;发现作者观察很细致;发现爬山虎虽然很弱小,可生命力极强。
)
2.图片展示,直观激趣。
教师将爬山虎爬墙的照片或挂图展示出来,请同学们轮流上台观看欣赏,只要上台的同学,都要用一句话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发现,后面的发言不能重复前者。
这样,越往后越难发言,吸引力也就越大。
同学们也可以只用自己准备的照片、漫画等。
3.再次阅读,抓住重点。
我们来看看小东、小林发现了什么?
板书:
细致观察:六七根细丝巴住墙变成灰色
触须轻微地摆动
长期观察:不几天会来休息一会儿
逐渐
二、日积月累
1.阅读诗歌,寻找规律。
出示本文P38页的花的歌谣的PPT
(1)读:借助拼音,读准这首花名歌谣。
(2)解:找出不懂的词句,互相解答。
(3)说:说说每种花的特点,你还了解哪种花的特点。
通过阅读,可以看出什么规律?
A.这几话都是写花的;
B.是按时间顺序写得;
C.这几句诗是押韵的;
D.每句诗写的十分具体形象;
E.说明作者对大自然现象的观察总结十分细致周全。
2.背诵诗歌,注意方法。
这几句诗是作者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总结,很有记忆价值,我们背诵时要注意背诵方法:①时序记忆法,即从正月到十二月;②花名记忆法,即记住12中花的先后;③韵脚记忆法,即记住双句末尾一个字。
背诵时,可以先自背,后互背;还可以展开竞赛,看谁背得快,记得准、记得牢。
3.默写诗歌,互相评改。
在默背的基础上,请同学们进行快速默写,看谁写得快,写得准,没有错别字。
写完后,同桌相互评改。
全对的上交,进行表扬。
(看全班有多少全对的)
4.以花为媒,积累诗句。
(1)古代写花的诗歌很多,名句也不少。
PPT出示关于花的诗歌、名言警句。
指导学生朗读,背记。
(2)学生展示自己的搜集,并向同学们朗读介绍。
第四课时(成语故事)
【课时目标】
1.学习成语故事。
2.积累成语。
【教学过程】
一、学讲故事,绘声绘色
课文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成语故事。
请同学们熟悉故事内容,然后开展讲故事比赛,看谁讲得生动传神。
(要求:不能读,是讲,有表情动作配合;讲后进行评比。
)
二、阅读故事,明确意思。
1.请同学们都喜欢看成语故事,看课文中的“胸有成竹”的意思是什么?现在又用来比喻什么?各用一句话概括。
成语意思: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比喻意思:做事之前已经有了通盘的考虑。
2.望文生义:胸中有现成的竹子。
注意比较:如果望文生义,这个成语就可能被曲解了。
三、造句练习,加深印象
在明确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用“胸有成竹”造句。
要求:语句通顺,造句准确,没有错别字,也不罗嗦。
四、选择成语,编写故事
请同学们查阅资料,在明确大意的基础上,仿照“胸有成竹”的故事,来创作编写成语故事。
下面提供的这些成语,可以任选一个,篇幅不要长,句子要通顺,情节要曲折,要符合成语意思,不能另起炉灶。
看谁编得又好又快。
PPT出示下列成语:
天衣无缝刻舟求剑水滴穿石
一曝十寒破釜沉舟一发千钧
闻鸡起舞愚公移山叶公好龙
黔驴技穷自相矛盾塞翁失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