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物理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使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有目的地实行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基础,是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是检验物理学理论的唯一标准。
它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
物理实验最根本的作用是使物理现象重现、突出现象的本质特征,协助人们建立概念、寻找规律。
有利于对学生实行创造意识训练和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科学作风。
物理教学中的实验,大体上能够分为以下四类:(1)演示实验;(2)学生分组实验;(3)课内小实验;(4)课外实验。
将上述各类实验与一定的教学手段配合就组成了各种实验教学课型:例如,将演示实验穿插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可组成演示讲授课;将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讨论结合可组成演示讨论课;将教师的演示实验与学生的练习结合可组成演示习题课等等,教师要根据物理教学的整体要求来选择和组织实验教学系统。
下面,我对演示实验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演示实验是以教师(教师与少数学生)为主要操作者的表演示范实验,它的目的主要是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启发指导学生实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配合讲授或穿插学生讨论等方式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或者通过演示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为学生独立训练创造条件。
(二)演示实验有如下四个功能:
(1)能创设学习物理的教学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心理前提。
没有这个前提,教师使多大的力也是无效的,而学习积极性又是学习动机伴随学习兴趣形成的,在情感状态中反映出来。
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水平是现实的、迫切的、复杂的、艰巨的而又激动人心的任务。
比方,我在讲授摩擦力这个节时,首先实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两位同学(一位男同学,身体非常结实,力气比较大,一位女同学,身体相对单薄,力气比较小)到讲台前,将手掌平放,然后,我将一块长木板放在他们的手掌上(女生一边下面是粗糙的,男生一边下面是光滑的),要求他们往后抽出手掌,看谁能将木板拿走。
结果,女同学获胜。
当然,有一些男同学不服气,我又请他们来试一试,结果,依然是女同学获胜。
这时,有一些同学开始思考这是什么原因,有一些同学在下面低声讨论,我就给了几分钟让他们实行讨论。
至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达到高潮。
再比方,我在上动量定理这节课时,一上课我手中拿着一个鸡蛋高高举起,然后问学生,当我一松手鸡蛋落到地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们不假思索就回答:鸡蛋破碎。
然后我真的一松手,让鸡蛋落在事先铺在地面上厚厚的泡沫垫上(学生事先没有注意到),松手时学生都露出惊恐的神色,但鸡蛋落下后并没有听到破碎的声音,学生们都感到很意外,有的学生没有观察细致就说鸡蛋是假的,我就重新让鸡蛋换一个下落位置再让它下落,这个次就听到“叭”的一声鸡蛋碎了。
制造了鸡蛋两次落下的结果不同这个“悬念”,充分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首先他们注意到鸡蛋两次落地时的条件不同,然后初步分析得出鸡蛋落在柔软的物体上不易碎,而落在坚硬的物体上很容易碎的结论。
我这时就因势引导讲授新课。
(2)提供感性素材,促动学生思维发展,协助学生建立概念和理解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很多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还有一些概念和规律与学生的经验相抵触,因为日常错误观点的诱惑,以及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学生思维中有很多错误的观点。
例如,用力推小车,小车就运动,不推小车,小车就静止,从而得出有力作用于物体,物体才运动的错误观点;汽车速度快,刹车后停下来需要的时间长,速度慢,刹车后停下来需要的时间短,从而得到速度大的物体惯性也大的错误观点;物体的形变总是伴随弹性力而产生,不过,坚硬的物体,形变很小,学生无法察觉,所以在他们的观点中形成了“有的物体能够形变(如弹簧、橡皮、海绵),有的物体不会形变(如石头、玻璃)”的错误理解。
这时,教师能按照学生的错误思维方式,实行推理论证,或实行演示实验,进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使准确与错误在学生的头脑中实行“激烈的交锋”,让学生自己去否认错误,远比教师去反复强调效果好。
比方,在讲授形变时,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我做
了这样一个实验:选用一个椭圆截面的大墨水瓶,上面加接一根细孔径2毫米的玻璃管,目的是使形变量放大,在玻璃管的一侧固定一张白色硬纸片,作为屏。
在墨水瓶中加入红墨水,有一小局部墨水在玻璃管中,假如沿短轴方向向内挤压时,能够看到玻璃管中的墨水液面上升;假如从瓶子截面长轴方向向里挤压,能够看到玻璃管中的墨水液面下降。
这里,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急于给出准确答案。
(3)通过观察和思维训练,不但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还能更好地把知识使用到实践中去,加深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观察思维水平。
在实验中,学生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形象和数据信息,并传递到大脑,一方面实行思维加工,一方面输出反馈信息、控制观察和操作器官,以获得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信息。
与此同时,在大脑中抽调出贮存的相关信息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行解释。
(4)提供示范,为学生训练实验技能创造了条件,能用教师的情感、思维方法和科学态度、科学作风等,形象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在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演示实验介绍学生将要使用的仪器和实行实验的方法步骤、技能;二是通过教师操作过程中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作风的影响,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作风和习惯。
所以,教师在演示实验中切不可随随便便。
比方说:在讲解电学过程中,演示连接电路时,一定要按照合理的规范程序操作。
连接时,首先断开电源和电键,然后要按照顺序依次连接,在连接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正负极的连接。
电流表先接入电路,电压表最后接入电路等等。
实验结束后,要整理仪器,拆除整理仪器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
同时,教师要准确对待没有成功的演示实验。
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首先要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假如时间允许,能够重新做一次;假如时间不允许,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清楚失败的原因,另外一定要重新做实验。
教师在这时能够利用很多科学家(像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的事迹教育学生,实验不一定一次成功,遇到失败时,要分析失败的原因,再做几次,切不可半途而废。
(三)演示实验有以下六种方法:
(1)探索表演法:对于一些物理问题,往往需要重视理解物理规律的过程。
比方说,我在讲解全电路欧姆定律时,就采用了探索表演法,通过实验数据,学生自己去探寻规律。
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掌握牢固。
(2)验证表演法:先引出物理概念或规律,让学生对物理规律实行大胆猜测,然后在用实验去验证。
比方,在讲解静电平衡时电荷只能分布在带电导体的外表面上。
我就采用了验证表演法。
主要步骤如下:
1、将法拉第圆筒放在石蜡块上,用起电机或起电盘给圆筒带上充足多的电荷。
2、用验电球接触圆筒内壁筒底,然后提起验电球(不使它与筒口靠近或相碰),用验电器检验它是否带电。
3、用验电球接触圆筒内壁任何位置,然后提起验电球(不使它与筒口靠近或相碰),用验电器检验它是否带电。
4、用验电球接触圆筒外壁,然后移开验电球,用验电器检验验电球是否带电。
5、将验电球与验电器用导线相连接,然后将验电球放入圆筒内,但不与圆筒内壁相接触,这时验电器箔片张角怎样?小心取走验电球,验电器箔片张角又怎样?
6、在上一实验中,若将验电球与圆筒内壁相接触,然后取走,验电器箔片张角各又怎样?
通过以上的实验,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非常深刻。
(3)悬念表演法:在讲解断路时的自感现象时,首先设计
一个实验(如右图所示),当看到电键K断开时,灯泡R突
然闪亮,然后又熄灭了,学生感到无比诧异,这个个悬念,一
直持续到他们从教师的讲课中寻找到答案为止。
(4)趣味表演法:通过演示出现奇异、新鲜的物理现
象,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刺激,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比方,
高中物理序言课中做些新奇实验。
像实验“瓦碎蛋存?蛋碎瓦
存?”“带电鸟笼里的鸟安然无恙”等等。
(5)比照表演法:观察的深刻性在于透过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利用比照观察是使思维向纵深发展的很好的方法。
在演示实验中,要引导学生擅长察觉条件的差异及产生
结果差异的联系。
比方,在讲解光电效应时,能够采用比照实验法:把用砂纸打磨光的锌板(或铝板)插在验电器的导杆上,给锌板带上负电荷,能够看到验电器指针张开;用紫外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迅速闭合;在给锌板带上正电,同样用紫外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不再闭合;在用白炽灯作为光源,照射带电的锌板,不见指针张角有何变化。
通过以上的比照,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到指针闭合是因为光照射使电子跃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光电子能否跃出与照射光的频率相关。
(6)控制表演法:牛顿第二定律中有三个物理量F、m、a,要探寻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必须先控制其中一个物理量m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a、F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控制另一个物理量F不变,研究另外两个量a、m之间的关系。
最后,总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牛顿第二定律F=ma。
(四)演示实验中的误区:
演示实验能够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独立思考和主动搜索,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与理解的内在联系过程,以促使学生建构良好的知识和水平结构。
但是教师却往往走进以下几点误区:
1、草率从事,未做好观察的思想工作:当学生还没有思想准备时,演示已经结束。
所以,教师在演示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以及打算怎样实行;出示的仪器应有所交代。
2、一味追求演示实验的精彩水准,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实验的热闹之中,演示实验做完以后,学生对实验目的也就忘记了。
3、不能准确对待演示实验中的失误。
备课中做好充分准备,能够提升演示的成功率,但不能保证课堂上一定不出问题。
出了问题怎么办?一是要镇静,切忌手忙脚乱,应认真思考和分析,尽可能即时找出原因,迅速排除故障;二是要实事求是。
万一不能即时排除故障,也不可用“仪器不行”来搪塞过去,更不可编造数据,弄虚作假。
理应向学生如实说明实验失败的原因,并声明在下节课重做。
4、容易忽略实验中的“火花”。
有的教师准备演示实验的目的是唯一的,一旦在实验中出现另外的实验现象,往往就忽略了。
5、有的地区和学校,因为经济条件的薄弱,一些实验仪器缺少。
所以,很多教师就“偷懒”,不做演示实验。
所以教师和学生要学会自制教具。
参考书目:
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年郭子正、王河《中学物理实验技能及教学技能训练》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安忠、刘炳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