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教师:XXX
大家好!下面我们进行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的研讨交流。
一、单元双线结构
根据“双线组元”这一统编教材编写的特点,第六单元导语页,以一句话作为开头: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
强调了“保护环境”这一人文主题,引导学生感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积极行动起来,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红色线圈出来部分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上面一句是阅读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下面的一句是习作要素,“学习倡议书”。
整个单元都是围绕这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这条线进行编排设计的,所以在教学时我们的着力点要打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线索上。
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本单元编排了四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是四篇课文教学,其中《古诗三首》、《只有一个地球》是精读课文,《青山不老》、《三黑和土地》是略读课文。
第二部分是一个口语交际“意见不同怎么办”。
第三部分是习作“学写倡议书”,最后一部分是语文园地。
下面我分别讲一讲这四部分内容。
二、单元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
(一)课文部分
四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
1.第一篇精读课《古诗三首》
包括《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
有些老师不禁想问了,我们教学每篇课文时不是都要和单元语文要素紧紧联系在一起吗?那么这三首古诗教学怎么和本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联系呢?在这里我们要了解,一般情况下,有的单元如果安排了古诗文,多数是与单元人文主题匹配的,教学中不需要强行与语文要素建立联系。
比如本单元这三首古诗是写黄河的雄伟气势,写江南的春天,写种有花木的土地。
和本单元的人文主题“环境”相符。
另外,教学本课,要注意和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栏目前后照应。
因为本单元的交流平台是教给学生读古诗的方法的,比如借助注释理解,想象画面等。
教学一课,不要孤立地教一课,要前后联系。
2.第二篇精读课《只有一个地球》
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
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们可以结合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此题设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篇文章的作者到底想
告诉我们什么?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学生默读课文,把你认为的关键句找到,再交流这个关键句是否是文章的主要观点,从而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3.第三篇是略读课《青山不老》,第四篇略读课《三黑和土地》
两篇略读课文,既是对单元人文主题的体现,更是对前一篇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的尝试和运用。
《青山不老》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地创造了一片绿洲。
《三黑和土地》通过描述三黑如何对待土地,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重新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两篇略读课文都要紧紧抓住阅读提示来开展教学。
比如《青山不老》一课,阅读提示中提出了两个阅读任务: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这一课教学,我们就要紧紧围绕这两个阅读任务开展。
第一个任务要通过找关键句,再联系前文。
第二个任务也要找关键句,发现文章所要表达的观点。
(二)口语交际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意见不同怎么办。
这也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即要抓住关键句,把握别人的主要观点。
就像这个小贴士所提到的本次口语交际课的交际要素:“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
理服人。
”
教学此次口语交际,建议老师们注意以下两点:
1.交流交际话题的时候不要忘记“小贴士”,即交际要素。
比如在学生争论的时候,如果有误解了对方的观点,要注意提醒他们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歪曲。
如果学生的态度不妥,要提醒他们尊重不同意见,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这样的话,话题和要素就有机融合在一起了。
2.不要被话题“捆绑”住手脚。
教材中提供了两个交际话题,一个是关于环保,一个是关于砍树。
这两个话题都很有争议性,容易有不同的意见,有助于本次口语交际训练。
但这两个话题未必是本班学生感兴趣的,离某些学生的生活会有些距离。
而且学生对有些“相关方”是比较陌生的,比如环保局局长。
建议教学中选择一个学生感兴趣又能交流的话题,不必要两个话题都要争论一番。
交流一个话题之后,再引导学生说一说生活当中,你有没有遇见和别人意见不同的时候,当时是怎样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教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即“准确把握别人的观点,不歪曲,不断章取义。
尊重不同意见,讨论问题时,态度要平和,以理服人。
”
(三)习作
本单元的习作是学写倡议书。
教材是按照“为什么要写倡议书——怎么写倡议书——写完倡议书后怎么做”的思路编排的。
其中重点是怎么写倡议书这部分,主要通过一个例文,告诉学生写倡议书的基本格式“标题、称呼、正文、署名和日期”。
同时这个例
文也为学生提供了写倡议书正文部分的基本思路:“提出倡议的原因——倡议的具体内容(建议)——发出呼吁”。
“学习倡议书”是六年上册唯一的一篇应用文习作,不同于学生常写的普通文习作。
所以教学时,一个是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例文,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倡议书怎么写。
另一个,要使学生树立应用文的对象意识,即教材中所提到的“倡议的对象”,具体说是你写的倡议书想得到哪些人的支持。
明确了倡议书的对象,具体写倡议书时,才能够把倡议的具体建议写得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这是此次习作需要注意的。
(四)语文园地
1. 交流平台:本单元的交流平台,和其他单元的交流平台不同。
一般情况下,交流平台都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梳理和总结。
但本单元的交流平台不是对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的梳理和总结,而是讲了学习古诗的方法。
分别提出读古诗时,遇到不理解的字词怎么办,有画面感的诗句怎么去体会,怎样提高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思。
告诉学生要借助注释理解,要想象画面,要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2. 词句段运用:有两道题。
第一题:主要是让学生找到关键的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这一题是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
第二题:是一个非连续文本阅读,阅读的内容是站牌。
教材的两个泡泡分别提供了两个重要信息:停靠站点越多时间越长、什么是首
班车和末班车。
根据泡泡的提醒,学生会在一次又一次的路线选择中,学习怎么读站牌。
此题是教材中为数不多的非连续文本阅读,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起来,引导学生学习读非连续文本。
3. 日记月累:积累的是五行、五谷、五音、五彩。
教学中我们让学生背诵,如果不理解哪个方面,交流一下,或者查字典、查阅资料。
如“菽”豆类的总称。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会事半功倍。
以上是我对本册第六单元的理解,希望大家多提建议,让我们得教学效率有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