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太奇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太奇简介
蒙太奇是电影的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
将一部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分成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视点的镜头加以拍摄后(实质上是电影艺术对生活的分切、选择和概括),再按照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镜头有机地组织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运动整体,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象征等作用,完成叙事、抒情、塑造形象和阐发哲理等艺术任务。
因而,蒙太奇是电影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使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
尽管文学中也有类似于蒙太奇的描写,然而由于电影蒙太奇是移动摄影和可剪辑胶片的产物,它连接的是可见的画面,展现的是直接形象,而文学中的蒙太奇连接的是语言文字,所描写的是不可见的间接形象,电影画面经蒙太奇剪辑后所产生的运动、象征等视觉效果在文学中是不能发生的;
蒙太奇论于20世纪20年代,爱森斯坦以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辩证法为依据,提出的研究电影特性的系统电影美学理论和实践原则,亦泛指世界电影有关剪辑和分镜头的理论,后主要指以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维尔托夫等人为代表的苏联电影蒙太奇学说,尤指爱森斯坦的“冲突论”和普多夫金的“组合论”。
蒙太奇的理论和实践是先锋精神与革命意志相结合的产物。
经过十月革命洗礼的俄国电影家,积极投身电影创作实践,努力运用电影的武器鼓舞群众,宣传革命。
同时,在20世纪初的先锋派艺术的影响下,尤其受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他们注重探索崭新的电影语言,创立了蒙太奇理论体系。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论强调“斗争和冲突”的特性:“由两个元素的冲突而‘涌出’特定概念”,揭示了并列镜头的内在冲突可以产生第三涵义:即对物象或事件的评价。
普多夫金的理论坚持蒙太奇只是电影现实主义的一个手段,主张在影像的自然流程中组合镜头,构成隐喻。
库里肖夫论证说,外部动作的中性镜头,借助造型手段和蒙太奇组接,可以赋予未经化妆和不加表演的演员的简单动作以不同的意义(参见“库里肖夫效应”)。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论”在肯定电影摄影机比人的眼睛更加完善,提倡捕捉生活的同时,强调蒙太奇的联想和组合功能(参见“电影眼睛论”),主张通过蒙太奇选定电影观察的最重要瞬间,按照联想性和节奏性原则组织素材,加强情绪感染力,并且通过文字和影像的蒙太奇,解释影片中的事件和政治涵义。
蒙太奇论者的共识是:镜头的组合是电影艺术感染力之源,两个镜头的并列形成新特质,产生新涵义。
蒙太奇思维辐合思维的辩证法,即:揭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感性表象理解事物的本质。
蒙太奇理论成为苏联几代导演奉为圭臬的正统电影理论和创作实践的指导原则。
与欧洲先锋派运动强调绘画性、音乐性和荒诞性不同,苏联电影学派赋予蒙太奇更多的社会政治功能。
《战舰波将金号》(1925)、《母亲》(1926)等影片的诞生是蒙太奇理论的伟大实践。
随着这些影片的问世,这种以不同电影表现手段的有节奏更替为基础的崭新的电影语言广泛普及。
迷恋蒙太奇功能的爱森斯坦甚至提出了“理性电影”的极端主张:电影艺术的意义不在于表现现实,而在于表现概念,可以把《资本论》搬上银幕。
这种夸大蒙太奇作用的理论受到了质
疑。
后来,爱森斯坦在《蒙太奇1938》一文中,也否定了“蒙太奇就是一切”的观念。
蒙太奇论深刻影响了世界电影的理论思维和艺术创作。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电影理论领域开始引入有关蒙太奇论的著述,夏衍、尘无、郑伯奇、刘呐鸥等翻译和介绍了相关文论,陈鲤庭编著的《电影轨范电影艺术表现技巧概释》(1941)对蒙太奇论做了深入全面的阐述。
夏衍等人长期致力于蒙太奇论的通俗化和本土化阐释,为中国电影创作实践提供了理论营养。
杂耍蒙太奇是20世纪20年代初,谢尔盖·爱森斯坦在戏剧与电影创作实践中采用并在理论上提出的一种结构演出的方法。
杂耍蒙太奇的含义是选择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手段加以适当的组合,以影响观众的情绪,使观众接受作者的思想结论。
爱森斯坦在《杂耍蒙太奇》一文中解释说:杂耍是“任何这样的因素,它能使观众受到感性上或心理上的感染……以给予感受者一定的情绪上的震动为目的,反过来在其总体上又唯一的决定着使观众接受演出的思想方面,即最终的意识形态结论的可能性”,“不是静止地去‘反映’特定的、为主题所需要的事件,不是只通过与之相关联的感染作用来处理这一事件,而是提出一种新的手法把随意挑选的、独立的(而且是离开既定的结构和情节性场面而起作用的)感染手段(杂耍)自由组合起来,但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即达到一定的最终的主题效果,这就是杂耍蒙太奇”。
这一理论长期被苏联文艺界当作形式主义理论加以批判。
60年代初,苏联电影导演罗姆著文为之申辩,认为选取具有强烈影响力的手段(杂耍)是处理戏剧、电影作品结构可取的,甚至相当普遍的方法。
他说:“艺术总是应该能够激起人的惊异,吸引住人,迫使人看下去或听下去,并且充分体会创作者所要表达的东西。
”影片《罢工》(1925)结尾,枪杀罢工工人的镜头和屠宰场宰杀牛群的镜头交替出现,构成“人的屠宰场”的经典隐喻,是杂耍蒙太奇理论的著名实例。
蒙太奇派是西方电影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对立的两大派之一,其对立面为场面调度派。
从美学倾向来说,蒙太奇派强调电影创作意味着用蒙太奇手段来对现实进行改造和加工,因此,影片的制作者应当给现实本身添加东西,要从事件或人物关系中引申出新的意义,应当毫不隐讳地力图把观众控制在自己手里,引导观众接受制片者对现实事件的解释。
在电影同其他艺术的关系上,蒙太奇派强调综合,即主张大量借用其他艺术的手法,如隐喻、对比、省略、烘托等,在情节结构和人物描写上对戏剧美学也依赖较重。
从技巧上说,蒙太奇派的影片构成原则是“片断的组合”,即以短镜头为主,比较突出前景,孤立地运用造型因素。
同时,蒙太奇派比较忽视演员的独立作用,演员只是服从导演的意图,在某些场合只是构成画面的一个造型元素。
由于剪接的作用受到极度的重视,所以蒙太奇派的名言是:一部影片的创作是在剪辑台上完成的。
在西方电影史和电影理论著作中,蒙太奇派有许多别称,如幻觉主义(英国罗伊·阿米斯用语),表现主义(美国詹姆斯·莫纳柯用语),形式主义(美国杜德莱·安德鲁用语),叙事派(法国阿伦·卡斯蒂用语)。
蒙太奇派在理论著述上的代表人物有鲁道夫·爱因汉姆、雷蒙·斯波梯斯伍德和让·米特里等。
在创作实践上,属于蒙太奇派范围的是类型电影以及一切被笼统地称之为传统电影的故事影片。
蒙太奇montage来自法语,原意为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借用到电影艺术中有组接、构成之意。
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度,将全片所要表现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处理和拍摄。
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地、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通过形象间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部完整地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条理贯通、生动感人的影片。
这种构成一部完整的影片的独特的表现方法称为蒙太奇。
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包括三层意思:1.作为电影反映现实的艺术方法——独特的形象思维的方法,即蒙太奇思维,蒙太奇原理;2.作为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合的全部艺术技巧;3.作为电影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蒙太奇产生的依据是:1.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包括人的视听感受的规律和分析、综合、联想、回忆、想象等思维活动在电影中的反映。
2.美学原则艺术反映现实需要对现实生活素材进行选择、提炼、概括、集中、加工、改造,使之典型化和富于美感。
这一过程渗透着创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态度和创作意图,电影艺术也需遵循这一美学原则。
3.电影本身制作材料、技术手段所带来的艺术表现的可能性和局限性。
蒙太奇表现方法的产生及其技巧的发展是以上述三个条件为根据并受其制约的。
发展过程:电影诞生初期只是现实生活的原始记录或舞台剧的简单照相,不分镜头,一个场面用一个固定的全景镜头拍摄下来,再将各个场面机械地粘接在一起,没有蒙太奇构成。
后来,经过电影创作人员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采用了分镜头的方法,产生了多视点、多空间的表现,摆脱了单一视点和舞台时间、空间的局限,电影才获得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20世纪上半叶,电影形式的探索主要表现为对蒙太奇的探索。
在蒙太奇的产生和发展中,英国导演史密斯,美国导演鲍特、格里菲斯,苏联导演库里肖夫、维尔托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人起过特殊的作用。
尤以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贡献卓著,他们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创作经验,不断研究、探索、实践,不仅丰富和发展了蒙太奇技巧,还创立了蒙太奇理论,提出了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并且将它与辩证思维直接联系起来,使它上升到美学和哲学的高度。
无声电影时期的视觉蒙太奇技巧已臻成熟。
电影中声音的出现,改变并扩大了蒙太奇的表现领域,产生了声画结合的新的蒙太奇形式。
复杂的电影场面调度和移动摄影的运用,提供了镜头内部蒙太奇的形式。
彩色、宽银幕、立体声的出现,使蒙太奇组合中增加了新的因素,引起新的形式、新的手法的探索。
现在,蒙太奇已发展成为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技巧和电影反映现实、揭示生活中各种现象的内在联系和表达创作者的思想的艺术表现方法。
基本内容:从总体看,是导演对影片结构的总体安排,包括叙述方式(顺叙、倒叙、前叙、分叙、插叙、复叙、夹叙夹议等),叙述角度(主观叙述、客观叙述、主客观交替叙述、多角度叙述等),时空结构(各种时空的组合方式),场景、段落的布局。
从横向看,包括画面与画面的组合关系,声音与声音的组合关系,画面与声音的组合关系以及上述三种组合关系所产生的意义与作用。
从纵向看,包括对镜头的运用和处理(如景别、角度、拍摄方式、长度等),
镜头的分切和组接,场面、段落的组接及转换。
艺术功能:
1.选择与取舍、概括与集中。
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可以对素材进行选择和取舍,选取并保留主要的、本质的部分,省略删节繁琐、多余的部分;可以突出重点,强调具有特征的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使内容表现主次分明,繁简得体,隐显适度,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
2.引导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
由于每个镜头只表现一定的内容,组接有一定的顺序,就严格规范和引导着观众的注意力,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考。
不仅帮助观众理解影片内容,而且引导观众积极参加共同创作。
3.创造独特的电影时间和空间。
运用蒙太奇的方法对现实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剪裁、组织、加工、改造,使之成为独特的艺术元素电影时间和电影空间;使电影时空在表现领域上极为广阔,在剪裁取舍上异常灵活,在转换上分外自由,在组接上可以多样,从而创造出不同的叙述方式和结构形式以反映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
4.形成不同的节奏。
蒙太奇是形成影片节奏的重要手段,它将内部节奏和外部节奏、视觉节奏和听觉节奏有机组合以体现剧情发展的脉动,使影片的节奏丰富多变、生动自然而又和谐统一,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5.组织、综合各种元素。
通过蒙太奇将电影艺术的各种元素(表演、摄影、造型、声音等),亦即将视觉元素(人、景、物、光、色、构图等)和听觉元素(人声、自然音响、音乐)融合为运动的、连续不断的、统一完整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
6.表达寓意,创造意境。
镜头的分切和组合,声画的有机组合、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含义,即产生单个的镜头、单独的画面或声音本身所不具有的思想含义,可以形象地表达抽象的概念,表达作者的寓意,或创造出特定的艺术意境。
地位和作用:蒙太奇是电影反映现实的独特的结构方法,是电影艺术的基本表现手段,是电影美学的重要元素,形成电影艺术的特性之一。
它贯穿在电影创作的全部过程中:始于电影剧本的创作构思,完成于影片的最后剪辑和声画合成。
既是创作过程,也包括技术过程。
在每一阶段都体现着导演的蒙太奇思维。
它渗透在导演的全部创作中。
导演在处理全片的蒙太奇时,要使思想与形象、形式与内容、局部与整体、主观与客观诸方面达到辩证的有机统一。
蒙太奇思维:电影创作的一种思维方法。
特别是编剧和导演进行创作构思时,在想象中形成的连续不断、结构独特、合乎逻辑、节奏准确的画面与声音形象的思维活动。
在创作过程中通过这种思维方法来表述影片的内容与思想、塑造人物、描绘场景,使之具有银幕感。
蒙太奇句子:一组镜头经有机组合构成逻辑连贯、富于节奏、含义相对完整的电影片断。
一个蒙太奇句子表现一个单位的任务或一个完整的戏剧动作、一个事件的局部,能说明一个具体的问题。
是导演组织影片素材,揭示思想、塑造形象的基本单位。
蒙太奇句子决定于单位的任务。
但每一个任务也可能用一个或几个句子来表达,这取决于内容的繁简和导演的创作构思。
一般来说,句子是场面或段落的构成因素,但有时一个含义丰富、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内容的长句,就是一个场面或一个小段落。
当采用平行或交叉的手法来叙述时,一个蒙太奇句子则可能包含若干场面。
蒙太奇段落:影片中由若干蒙太奇句子或场面有机组合成的可以表现相当完整内容的大单元。
若干段落即构成一部影片。
段落的划分是由于情节发展的需要或节奏上的间歇和转换而决定
的。
根据情节的容量可分为大段落和小段落。
大段落相当于文学作品的一章,舞台剧的一幕,交响乐的一乐章;小段落相当于文学作品的一节,舞台剧的一场,交响乐的一个乐段。
影片的蒙太奇段落与电影文学剧本中的情节的自然段落虽然都是根据情节来划分的;但导演在将剧本的文学形象化为银幕形象时,可以根据自己对剧本中所反映的生活的理解和银幕形象的特点,从影片的总体结构和节奏出发,将剧本中的场面划分、段落布局重新加以安排,或作某些调整修改,有所冲淡,有所渲染,以强调内容的轻重主次、节奏的张弛徐疾。
有时文学剧本中的一小段在影片中可以扩展为一个大段落,有时若干段落可以合并为一个段落。
根据导演的蒙太奇构思,文学剧本中的一小段可以分切为若干镜头或若干场面,成为多镜头段落;也可以成为一个具有内部蒙太奇因素的连续拍摄的单镜头段落(或称段落镜头)。
多镜头段落和单镜头段落在影片蒙太奇结构中可以同时并存。
蒙太奇段落之间具有连贯性,节奏上有一定的顿歇或转换,同时又给予观众视听感受上和谐统一、连绵不断的完整的生活流程感。
一般来说,在戏剧式结构的影片中段落划分比较明显,而在散文式或具有诗的因素的影片中则不太明显。
叙事蒙太奇:又称“叙述性蒙太奇”。
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
它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逻辑顺序、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和段落,表现动作的连贯,推动情节的发展,引导观众理解剧情。
是影片中最基本的、常用的叙述方法。
特点是脉络清楚,逻辑连贯,明白易懂。
叙事蒙太奇根据叙述方式一般分为连续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或称交替)蒙太奇、重复(或称复现式)蒙太奇等。
表现蒙太奇: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情绪感染力为主旨的一种蒙太奇类型。
它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叠镜头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相互对照、冲击,从而产生一种单独镜头本身不具有的或更为丰富的涵义,以表达某种情感、情绪、心理或思想,给观众造成强烈的印象。
其美学作用在于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思考。
它的目的不是叙述情节,而是表达情绪,表现寓意,揭示含义。
心理蒙太奇:属于表现蒙太奇类型。
通过镜头组接或音画有机结合,直接而生动地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如表现人物的闪念、回忆、梦境、幻觉、想象、遐想、思索甚至潜意识的活动。
是人物心理的造型表现,电影中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
特点是形象(画面或声音)的片断性,叙述的不连续性,节奏的跳跃性。
多用对列、交叉、穿插的手法表现。
形象带有人物强烈的主观色彩。
心理蒙太奇手法在现代电影中被广泛采用。
隐喻蒙太奇: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
是一种独特的电影比喻,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或交替表现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
它往往是将类比的不同事物之间具有某种相类似的特征突现出来,以引起观众的联想,领会导演的寓意和领略事件的情绪色彩,从而深化并丰富事件的形象。
如普多夫金在影片《母亲》中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河水解冻的镜头有机地组接在一起,用春水比喻革命运动不可阻挡。
隐喻蒙太奇的美学特征是巨大的概括力和极度简洁的表现手法相结合,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和形象表现力。
在电影中隐喻的因素要与叙述的因素有机结合才能产生艺术效果。
用以比喻的事物应是在情节发展中有机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脱离情节生硬插入的。
这一手法的运用力求贴切、自然、新颖、含蓄,忌图解、直露、落套、晦涩。
对比蒙太奇:表现蒙太奇手法之一。
通过镜头(或场面、段落)之间在内容上(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高尚与卑下、胜利与失败等)或形式上(如景别的大小、角度的俯仰、光线的明暗、色彩的冷暖和浓淡、声音的强弱、动与静等)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内容、情绪和思想。
对比蒙太奇在默片时期运用非常广泛,在有声片时期增加了声画对比的可能性。
平行蒙太奇:叙事蒙太奇手法之一。
两条或两条以上情节线索(不同时空、同时异地、异时同地或同时同地)的并列表现、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之中,或几个表面毫无联系的情节(或事件)互相穿插交错表现而统一在共同的主题中。
不同时空的例子:如美国导演格里菲斯在影片《党同伐异》中将四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毫无剧情联系的故事并列表现交错叙述而表现一个共同的主题:任何时代都有排斥异己的事情。
同时异地的例子:如我国影片《南征北战》(成荫导演)中抢渡大沙河的段落,分别表现我军和敌军急行军赶去大沙河、我游击队炸水坝,三条线索同时异地交替表现。
异时同地的例子:最常见的是追逐戏,如罪犯驾车刚刚驶过一座大桥,警车即跟踪追过,打了个时间差,造成紧张感。
同一时空的例子:如在《南征北战》影片中抢占摩天岭的场面,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摩天岭两侧我军和敌军同时抢占山顶。
平行蒙太奇的作用是多方面的:用以处理剧情,可以删节过程,利于概括集中、节省篇幅以扩大影片的容量;又由于几条线索的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可以形成对比、呼应,产生多种艺术效果,丰富剧情;还可以提供自由叙述和时空灵活转换的可能性,使影片结构多样化。
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或“动作的同时发展”。
叙事蒙太奇手法之一。
由平行蒙太奇发展而来。
平行蒙太奇只注重情节的统一、主题的一致、剧情或事件的内在联系;而交叉蒙太奇的特点则是它所并列表现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索的严格的同时性、密切的因果关系和迅速频繁的交替表现,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或决定另一条或数条线索的发展,互相依存,彼此促进,最后几条线索汇合在一起。
这种手法能造成激烈紧张的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的尖锐性,引起悬念,是掌握观众情绪的有力手法。
影片中常用于表现追逐或惊险的场面。
重复蒙太奇:又称“复现式蒙太奇”。
叙事蒙太奇手法之一。
蒙太奇结构中,代表一定寓意的镜头或场面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造成强调、对比、呼应、渲染等艺术效果。
重复蒙太奇相当于文学中的复述方式或艺术中的重复手法。
构成电影的各种元素如人物、景物、场面、动作、调度、物件、细节、语言、音乐、音响、光影、色彩等,都可以通过精心构思反复地出现,使其产生独特的寓意和特定的艺术效果。
重复蒙太奇的运用方式之一,是从内容到形式完全重复。
即不仅在内容上重复表现,而且在镜头处理上运用相同的景别、角度、拍摄方法、调度,在镜头组接上运用相同的手法、相同的音画结合方式甚至相同的光影色彩的组合方式,再现重复的内容。
重复蒙太奇的另一运用方式,是通过事物形式上的重复来突出事物内容上本质的变化,特别是突出人物命运、性格、心理的变化,以刻画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视听形象的重复,可以使影片结构更加完整,并产生节奏感。
但要注意,每次重复一般都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增减,即注意重复中的变化。
单纯的重复,也会造成单调乏味、令人厌倦的感觉,就像钟摆一样重复一个节奏,会产生一种沉闷和窒息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