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模块综合测评(一)(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塔”)高度约415米。

读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1.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5:00—7:00
B.8:00—10:00
C.12:00—14:00
D.15:00—17:00
2.拍摄到该照片的日期最可能介于()
A.1月15日到2月15日
B.3月1日到3月30日
C.5月15日到6月15日
D.10月1日到10月30日
1题,结合“天塔”位置示意图中连接“天塔”的道路形状,再观察“天塔”景观照片中连接“天塔”的道路情况,可判断此时影子朝向西北方,故太阳应位于东南方,因此拍摄照片的时间为上午,排除C、D两项;北半球冬季,5:00多时天津还未日出,排除A项;8:00—10:00,天津全年日影都朝向西北。

B项正确。

第2题,根据图2的比例尺可以推测影长约200米,此时影长大约为“天塔”高度的一半,结合天津市的纬度(接近40°N),再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推出太阳直射赤道和北回归线时天津市的正午太阳高度(H)分别为50°和73°26'。

由正切和“天塔”高度约是其影长的2倍(tan H≈2),可知此时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3.5°,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即日期介于春分日和夏至日之间。

C项正确。

2.C
(2020江苏卷)2020年4月8日22时,小明在上海观赏了“超级月亮”。

下图为月亮视直径最大与最小时的对比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3~4题。

3.从天体运动位置看,此时()
A.月球位于远地点附近
B.月球位于近地点附近
C.地月系位于远日点附近
D.地月系位于近日点附近
4.与此时全球昼夜分布状况相符的是()
3题,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其公转轨道是椭圆轨道,地球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超级月亮”比平常看起来更大、更亮,说明此时月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地点附近,离地球距离较近,A项错误,B项正确。

地月系位于近日点或远日点附近对于“超级月亮”没有影响,C、D两项错误。

第4题,4月8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北极圈以内出现部分极昼,南极圈以内出现部分极夜。

此时北京时间为22时,即120°E的地方时为22时,所以150°E为0时,应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大致与A图对应。

4.A
下图为加拿大沿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部分城市的气候资料。

读图,完成第5~6题。

5.温尼伯的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6.造成温尼伯和莱斯布里奇两个城市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下垫面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5题,结合气候资料图可知,温尼伯冬夏温差大,全年降水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第6题,由图可知,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明显高于温尼伯,其主要原因是莱斯布里奇位于山脉的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6.D
积雪是指覆盖在陆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层,其对气候变化具有高度敏感性和重要反馈作用,是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读下图,完成第7~8题。

阿勒泰地区积雪观测气象站位置分布示意图
7.下列积雪观测气象站中,海拔最高的是()
A.布尔津
B.青河
C.哈巴河
D.福海
8.多年统计数据变化趋势表明,东部青河与富蕴冬季积雪日数减少,但最大积雪深度增加,该现象能够说明阿勒泰东部地区()
A.洪涝灾害减少
B.初雪日期提前
C.气温下降显著
D.降水强度增大
7题,从纬度和地形来看,图示阿勒泰地区降雪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与其他气象站相比,青河位于最东部,其积雪深度最深,说明青河冬季降雪量是图示气象站中最多的,原因是海拔高,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抬升作用更强,B项正确。

第8题,最大积雪深度增加,则来年春季积雪融水更多,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增加;冬季积雪日数减少,说明冬季气温上升,相应的,初雪日期推迟。

A、B、C三项错误。

积雪日数减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降水次数减少,因此最大积雪深度增加的原因最可能是降水强度增大,D项正确。

8.D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地表面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

下图示意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

读图,完成第9~10题。

9.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陆地表面温度比海洋表面温度高
B.陆地表面与海洋表面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的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的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10.据图可推断出我国东部季风区()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地表面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

由图可知,海陆热力差指数波动较大,有正有负,说明夏季风强弱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且呈波动变化。

由图可知,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很大,说明该年夏季风强,则我国的锋面雨带强势向北推进,且长期滞留在北方地区,则华北地区降水偏多;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很小,说明该年夏季风弱,则我国的锋面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地区,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10.D
麦盖提县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地区,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约为40毫米,平均蒸发量2 300多毫米,在麦盖提分布着美丽的沙漠千岛湖——刀郎千岛湖,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

湖中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土质黏稠,水域面积广阔,水草茂盛。

读图,完成第11~12题。

麦盖提县叶尔羌河分布图
11.沙漠千岛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叶尔羌河河水补给
B.积雪融水补给
C.山地降水
D.地下水
12.沙漠千岛湖在周边地区干涸时也同样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A.沙漠千岛湖更靠近叶尔羌河,补给较多
B.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
C.沙漠千岛湖地区植被茂密,水源涵养作用强
D.沙漠千岛湖受塔克拉玛干沙漠侵蚀影响小
11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可知,该湖泊的补给水源稳定,地下水符合。

第12题,沙漠千岛湖较周边地区地势低,周边的水顺地势补给湖泊,导致沙漠千岛湖在周边地区干涸时也同样水量丰富。

12.B
沙丁鱼是冷水鱼,喜欢14—20 ℃的水温。

当一股较深、更冷、营养丰富的水流冲击浅海沿岸时,大量沙丁鱼便在南非沿海开始一年一度向产卵地的大迁徙,沿海渔民开始大规模出海捕鱼。

下图为非洲南端沙丁鱼迁徙路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沙丁鱼迁徙的月份最有可能是()
A.2—4月
B.5—7月
C.8—10月
D.11月至次年1月
14.沙丁鱼迁徙的路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5.此时,渔民大规模出海捕鱼最有可能遭遇()
A.盛行西风
B.台风
C.地震
D.暴风雪
13题,由材料可知,沙丁鱼向产卵地迁徙时为“当一股较深、更冷、营养丰富的水流冲击浅海沿岸时”,读图可知,该地位于30°S—40°S,(南半球)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盛行下沉气流,西风漂流势力较弱,(南半球)冬季受西风带影响,西风漂流势力增强,故南半球冬季时为沙丁鱼迁徙季节。

B 项正确。

第14题,由沙丁鱼的生长习性“喜欢14—20 ℃的水温”可知,冬季时西风漂流增强,水温下降,故沙丁鱼应顺洋流迁徙到水温较为暖和的纬度较低的海区去产卵。

①路线冬季盛行西北风,不利于沙丁鱼迁徙;②路线为西风漂流路线,冬季势力增强,水温偏低;④路线由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海区迁徙。

A、B、D三项可排除。

③路线由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海区迁徙,符合题意。

故C项正确。

第15题,由上题可知,渔民捕鱼的季节为冬季,该地盛行西风,故A项正确;台风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海域,该处没有台风分布,故B项错误;该地位于非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地震较少,故C项错误;该地为亚热带气候,冬季最冷月气温大于0 ℃,无暴风雪,故D项错误。

14.C15.A
位于澧水中下游地区的澧阳平原,存在多处史前遗址,并被确认为世界水稻最早的种植地。

下图示意澧阳平原及其史前遗址分布。

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澧阳平原主要是()
A.向斜谷地
B.背斜谷地
C.河漫滩平原
D.三角洲平原
17.相较于周边城镇,史前遗址多分布于地势较高处,其主要原因是()
A.便于农耕
B.便于聚居
C.防御洪水
D.防御滑坡
16题,由材料可知,澧阳平原位于澧水中下游地区,应为河流挟带泥沙冲积而成,主要是河漫滩平原。

第17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澧阳平原地势较为平坦,河网密布,容易发生洪水灾害,为了防御洪水,史前遗址多分布在地势较高处。

17.C
古北岳恒山——神仙山(又称大茂山),位于阜平、唐县、涞源三县交界处,主峰海拔1 890多米。

山上遍布长满神眼的奇异巨石,当地人称之为“天眼石”,偶见巨石中镶嵌黑白泥岩和大理岩,当地人称之为“黑白妖石”。

下图是某地理课外小组绘制的本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第18~19题。

18.该区域在沉积岩Ⅱ形成后先后发生了()
A.地形褶皱、沉积作用、外力侵蚀、火山喷发
B.火山喷发、外力侵蚀、沉积作用、地形褶皱
C.沉积作用、地形褶皱、火山喷发、外力侵蚀
D.地形褶皱、外力侵蚀、沉积作用、火山喷发
19.关于该地区地质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有()
A.“天眼石”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B.“黑白妖石”是火山喷发时挟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形成的
C.“天眼石”是侵入岩表面气体挥发形成的
D.“黑白妖石”属于岩浆岩
18题,沉积岩Ⅱ的岩层是弯曲变形的,说明发生过褶皱运动;在沉积岩Ⅱ表面比较平坦,且有侵蚀面,说明发生过外力侵蚀;沉积岩Ⅱ之上又有沉积岩Ⅰ覆盖,说明发生过沉积作用;最后又有火山喷发形成的流纹岩贯穿其中。

第19题,“天眼石”指图示中的流纹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属于岩浆岩;“黑白妖石”是高温岩浆将原来地表的岩石裹挟其中形成的,即火山喷发时挟带的原有谷底沉积物冷却形成的,可能是沉积岩(如黑白泥岩),也可能是变质岩(如大理岩)。

19.B
位于横断山脉中段的白马雪山雪线之下,稠密连片的草甸、灌丛之上,有一片接近荒芜的地带,这里充斥着岩块与碎石,这些大小不一的石头沿着陡峭山坡缓慢滑动,因此人们称这种环境为“流石滩”。

流石滩植物生长紧贴地面、枝叶繁密。

据此完成第20~22题。

20.与白马雪山流石滩的形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A.冰川搬运高山物质堆积在山坡上
B.高山冰雪融水带来的物质堆积
C.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和冻融作用强
D.海拔高,风力大,风力侵蚀作用强
21.白马雪山东西两侧流石滩顶部位置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东坡明显低于西坡,主要原因是()
A.东坡降水多
B.西坡光照强
C.东坡蒸发强
D.西坡坡度陡
22.流石滩植物具有紧贴地面、枝叶繁密的特点,反映的环境特征是()
A.寒冷,多强风
B.日照弱,空气稀薄
C.冰雪融水充足
D.土壤肥力低
20题,流石滩的形成与物理风化关系密切。

由于该地海拔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风化及冻融作用强,风化及冻融作用形成破碎的石块,在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较平坦处堆积形成流石滩,故选C 项。

第21题,由材料可知,流石滩位于雪线下部,由于横断山脉东侧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因此东坡降水多,雪线低,而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导致东西两侧流石滩顶部位置存在明显的海拔差异,故选A项。

第22题,流石滩植物紧贴地面是因为风大,枝叶繁密是因为寒冷,故选A项。

21.A22.A
(2020山东卷)山地地形影响气候特性,进而使山地景观类型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太行山区地处华北地区,其间分布有盆地和丘陵;黔桂喀斯特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形成了基座相连、异常陡峭的峰丛—洼地集合体。

下图示意两山区各景观类型沿海拔梯度分布的面积占比情况。

据此完成第23~25题。

23.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垂直分布高差大
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
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
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
24.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A.山体陡峭
B.水分充足
C.土壤肥沃
D.热量充足
25.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条件不同
B.水热组合不同
C.耕作技术不同
D.耕种历史不同
叶林面积占比最大处的海拔为2 200—2 400米,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面积占比最
大处海拔高,D项错误。

故选B项。

第24题,黔桂喀斯特山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分、热量充足,较低海拔地区本应该为阔叶林,但是由于该山区岩溶地貌发育,山体异常陡峭,导致水土流失快,水热条件随海拔升高而变差,所以,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A项正确,B、D两项错误。

黔桂喀斯特山区土层浅薄、土壤贫瘠,C项错误。

故选A项。

第25题,读图可知,黔桂喀斯特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高,可以到达海拔2 800米,而太行山区的农田分布上限较低,只能到达海拔2 000米,主要原因是黔桂喀斯特山区所处的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依然较为充足,可以进行农田耕作,而太行山区所处的纬度较高,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海拔较高处水热条件较差,不能进行农田耕作,B项正确。

光照条件、耕作技术和耕种历史对两山区农田分布上限差异影响不大,A、C、D三项错误。

故选B项。

24.A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下面两图是东亚地区不同季节某日的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图所示天气形势最可能出现的季节是,请说明理由。

(2)甲图所示时期,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特点是,试简述其原因。

(3)分析甲图中A天气系统西进北移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北方地区天气的影响。

(1)题,结合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气压分布形势判断季节。

第(2)题,结合天气形势图,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会产生阴雨连绵的天气。

第(3)题,A天气系统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长江中下游在其控制下会出现伏旱天气,同时我国北方受雨带影响,进入雨季。

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十分强大,西北太平洋出现低压中心。

(2)阴雨连绵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准静止锋控制,形成梅雨天气。

(3)A天气系统为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该天气系统西进北移将推动我国锋面雨带的移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北方地区进入雨季。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图1为世界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2为区域图中喀布尔和卡拉奇两地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图3为甲地河流流量的时间变化曲线图。

(1)描述喀布尔和卡拉奇两地降水季节分配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描述甲地河流流量两昼夜的变化特点,并从河水的补给角度给出合理解释。

(3)描述图中甲地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

(1)题,从图2中可以看出喀布尔降水主要集中在冬春季节,卡拉奇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

原因应结合纬度位置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

第(2)题,从图3中可以看出图示两天甲地河流流量大小不同,就一天而言,白天与黑夜不同。

原因可结合河流的补给类型进行分析。

第(3)题,甲地河流下游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量(水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

喀布尔降水集中在冬春季节,冬春季节西风带来降水;卡拉奇降水集中在夏季,夏季西南季风带来降水。

(2)特点:流量大小呈波动变化(或昼大于夜)。

第一天变化幅度大,第二天变化幅度小(或第一天变化幅度大于第二天)。

原因:河水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第一天天气晴朗,昼夜温差大,流量昼夜变化大;第二天为阴天,昼夜温差小,流量昼夜变化小。

(3)①水量较小。

原因:下游流经干旱的沙漠区,降水较少,且灌溉用水多。

②汛期集中在夏季。

原因:夏季上游冰川融水补给和夏季降水补给量大。

③无结冰期。

原因: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28.(14分)读陕西省地形坡度空间差异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

(2)分析渭河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人类对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有灌溉、航运和水能开发等,但河流开发一定要因地制宜。

某班学生在对陕西境内秦岭以北河流开发利用的探讨中有下列两种观点,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评价其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观点1:渭河平原地区经济较发达,交通运输量大,应大力开发渭河的航运,以缓解运输压力。

观点2:北部高原地形坡度大,应大力开发水电,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保护高原区植被。

(1)题,渭河平原属于断层中岩块相对下降的一侧,为地堑构造,因此内力作用为构造下陷;之后因河流堆积形成渭河平原。

第(2)题,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有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第(3)题,观点类试题需要选择其中一个观点,理由应围绕选择的观点回答,合理即可。

由于构造下陷(构造运动形成地堑),河流堆积形成冲积平原。

(2)地形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3)观点1:不正确。

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含沙量大,河道淤积;结冰期长,通航条件差。

〔或观点2:不正确。

该区域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变化大(水量不稳定);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修建的水库容易被泥沙淤积。


29.(12分)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图1)及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地带垂直分布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简述非洲自然地带的分布特点。

(2)A、B两地纬度相差很大,但属于同一自然地带,分析其原因。

(3)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地带分布完整,其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坡高于北坡,而雪线高度是南坡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1)题,由非洲气候分布图可以看出气候类型以赤道为对称轴,南北对称分布,则自然地带也是如此。

第(2)题,A地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带;B地热带雨林带的形成是信风、地形和洋流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3)题,注意本题实际上是三个问题:自然地带完整的原因、森林带和草原带南北坡高度差异的原因、雪线高度南北坡差异的原因。

运用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非洲自然地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

(2)A、B两地同属于热带雨林带。

原因:A地全年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终年高温多雨;B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且沿岸有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3)乞力马扎罗山所处的纬度低(赤道附近);海拔高,相对高度大。

乞力马扎罗山南坡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水分条件优于北坡,因此乞力马扎罗山的森林带和草原带分布的海拔上限南坡高于北坡。

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量较大,因此雪线高度南坡低于北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