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虚劳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无因虚致实的表现。如因气虚运血无力, 形成瘀血;脾气虚不能运化水湿,以致水湿内停 等。
(3)是否兼夹外邪。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 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 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8
二、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根据“虚则补之”、 “损者益之”的理论,当以补益为基本 原则。
1.心血虚证
症状: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 华。
证机概要:心血亏虚,心失所养
治法:养血宁心
代表方:养心汤加减。本方益气生血,养心安 神,适用于心血虚证。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33
常用药: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 ──益气生血;
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 养血宁心;
(4)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脘腹坠胀,
气短,脱肛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陷。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30
4.肾气虚证
症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 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证机概要:肾气不充,腰督失养,固摄 无权
治法:益气补肾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本方补益肾气, 适用于肾气不足之证。
中医内科学
34
2.肝血虚证
症状: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 筋脉拘急,或惊惕肉润,妇女月经不调 甚则闭经,面色不华。
证机概要:肝血亏虚,筋脉失养
(2)若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
加鳖甲、地骨皮、秦艽等养阴清热;
(3)若气虚卫弱,外邪入侵,寒热,
身重,头目眩晕,表现正虚感邪者,当扶正
祛邪,仿《金匱要略》薯蓣丸意,佐以防风、
豆卷、桂枝、生姜、杏仁、桔梗。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6
2.心气虚证
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 倦,自汗。
2.具有引起虚劳德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 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其它病证
中的虚证。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9
二、病证鉴别 1.虚劳与肺痨的区别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0
病因
病位 病机特点 证候特点
虚劳 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不节,大病
久病失于调理,误治失治等 五脏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 无传染性,病程长,具有五脏气、血、
如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 血虚都属阴虚的范
少津,脉细数等
围,均属形质损伤
主要表现为血脉不充,身体失 于濡养的症状,如面色不华, 唇舌色淡,脉细弱等,常兼有
气虚证候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6
区别
联系
气虚 阳虚
表现为气短乏力,自汗,食少便 溏,舌淡,脉弱等
一般较气虚证候更重,且伴有形 寒肢冷,倦怠嗜卧,肠鸣泄泻,
剧
阳
腰背酸痛,遗精,阳萎,多尿
温补肾阳
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
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
方药
补肺汤 七福饮 加味四君子
汤 大补元煎
保元汤 附子理中汤
右归丸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2
肺阴虚
干咳,咽燥,咳血,潮热,盗
养阴润肺 沙参麦冬汤
汗
心阴虚
心悸,心烦,失眠,潮热,盗
滋阴养心 天王补心丹
汗
脾胃阴 面色潮红,舌 口干唇燥,不思饮食,便结,
虚劳的证候虽繁,但总不离乎五脏,而 五脏之伤,又不外乎阴、阳、气、血, 因此现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 证为目,分类列述其证治。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1
虚劳辨证论治简表
病理属 分证 性(纲) (目)
肺气虚
气
心气虚
虚
脾气虚
肾气虚 心阳虚
脾阳虚 阳 虚
肾阳虚
共同
气短神疲,乏 力,舌淡,脉
②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 正祛邪。从辨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 气的作用,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
③虚劳既可因虚致病,亦可因病致虚,因此,应 辨证结合辨病,诊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性,一方面 补正以复其虚,一方面求因以治其病。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0
三、证治分类
2.未能合理治疗,一脏受病,累计他 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阳损 及阴,阴损及阳。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8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多见形神衰败,身体羸瘦,大肉尽脱, 食少厌食,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容憔
悴,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
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呈 进行性加重。
虚劳
【概述】
1.定义: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 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 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 弱证候的总称。
虚:精气夺则虚; 损:久虚不复谓之损; 劳:损极不复谓之劳。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
2.文献摘要: (1)《素问·通评虚实论》 (2)《难经·十四难》 (3)《金匱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4)《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5)金元以后 (6)明代 (7)清代吴澄的《不居集》
滋阴和胃 益胃汤
阴 虚
虚
红少津,脉细
干呕
滋 阴
肝阴虚
数
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 滋养肝阴 补肝汤
视物不明,急躁易怒,筋惕肉
Hale Waihona Puke 润肾阴虚腰酸,遗精,两足痿软,眩晕, 滋补肾阴
左归丸
耳鸣耳聋,口干,咽痛
心血虚 面色无华,唇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
养血宁心 养心汤
血
肝血虚 舌色淡,舌 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 养 补血养肝
舌质淡胖,脉虚弱或沉迟等
以阴阳分两者 皆属阳虚的范 围,均为功能 衰退,一般阳 虚包括气虚, 为气虚进一步
发展的结果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7
2.辨有无兼夹病证
虚劳一般均有较长的病程,辨证论治时还应注意 有无兼夹病证,尤其应注意下述三种情况:
(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 否还继续存在。如因热病、寒病或瘀结致虚者, 原发疾病是否已经治愈。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31
常用药:人参、山药、炙甘草──益气固肾;
杜仲、山茱萸──温补肾气;
熟地、枸杞子、当归──补养精血
加减:(1)神疲乏力甚者,加黄芪益气;
(2)尿频较甚及小便失禁者,加菟丝子、
五味子、益智仁补肾固摄;
(3)脾失健运而兼见大便溏薄者,去熟地,
当归,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补固涩。
证机概要:肺气不足,表虚不固
治法:补益肺气
代表方:补肺汤加减。本方补益肺气, 肃肺止咳,适用于肺气虚短气息促,咳 嗽无力者。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5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
熟地、五味子、百合──益肾敛肺
加减:(1)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黄根 固表敛汗;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3
3.范围:凡属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 展至严重阶段,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 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和 功能性衰退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 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4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导致虚劳的原因甚多,不外先天、后天 两大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四物汤
虚
淡,脉细弱 筋脉拘急,妇女月经不调甚则 血
闭经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3
(一)气虚
共同点:面色晄白或萎黄,气短懒言, 语声低微,头昏神疲,肢体无力,舌苔 淡白,脉细软弱。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4
1.肺气虚证
症状: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 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 面白。
中医内科学
29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
茯苓、扁豆──健脾除湿
加减:(1)胃失和降而兼见胃脘胀满,嗳气呕吐 者,加陈皮,半夏和胃理气降逆;
(2)食少运迟而见脘闷腹胀,嗳气,苔腻
者,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健胃;
(3)气虚及阳,脾阳渐虚而兼见腹痛即泻,
手足欠温者,加肉桂、炮姜温中散寒;
(2)饮食少思,加砂仁、茯苓开
胃健脾。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8
3.脾气虚证
症状: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 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
证机概要:脾虚失健,生化乏源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加味四君子汤加减。本方益气 健脾除湿,适用于脾气亏虚而夹湿者。
2019/10/3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心失所养 治法:益气养心
代表方:七福饮加减,本方补益气血, 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气不足者。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7
常用药: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 养心;
熟地、当归──滋补阴血;
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加减:(1)自汗多者,可加黄芪、五味 子益气固摄;
弱
神倦,形寒肢 冷,舌淡,脉
沉迟或虚弱
症状
治法
各自特点
共 各自特点
同
面白,声低,时寒时热,自汗, 补益肺气
易感冒
心悸,劳则尤甚,自汗
益 益气养心
面色萎黄,纳呆,食后胃脘不 气 健脾益气
舒,便溏
腰膝酸软
益气补肾
心悸,自汗,心胸憋闷疼痛,
益气温阳
面色苍白
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肠鸣
温中健脾
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 温
在气、血、阴、阳的亏虚中,气虚是临床最常见 的一类,其中尤以肺、脾气虚为多见,而心、肾 气虚亦不少。肝病而出现神疲乏力,食少便溏, 舌质淡,脉弱等气虚症状时,多在治肝的基础上 结合脾气亏虚论治。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32
(二)血虚
共同点:面色淡黄或淡白无华,唇、舌、指甲 色淡,头晕目花,肌肤枯糙,舌质淡红苔少, 脉细。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2
三、相关检查
1.一般常选用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 X线摄片、免疫功能测定等检查。
2.结合原发病做相关检查。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3
【辨证论治】
1.辨别五脏气血阴阳亏虚
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 五脏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 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 纲,五脏虚候为目。由于气血同源,阴 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 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渐至两虚, 由一脏而累及它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 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肺痨 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肺 阴虚火旺 有传染性,以咳嗽、咯痰、咳血、潮 热、盗汗、消瘦为特点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1
2.虚劳与虚证的区别
病程 证候特点
虚劳 较长,病势缠绵 以一系列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症状 为特征,证候多不局限于某一脏腑
虚证 有长有短 均以各自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 现,有相关的虚证,并多夹实,且病 变脏腑单一
1.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 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
2.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 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9
3.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重视不易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 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 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不易脾肾,先后 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
1.禀赋薄弱,素质不强 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5.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5
【病因病机】
二、病机 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 是虚劳的基本病机。 虚劳病因病机示意图: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6
禀赋薄弱 父母年老体衰,胎中失养 素质不强 孕育不足,生后喂养失当
肉桂、半夏曲──温中健脾,以助气血之 生化
加减:(1)失眠、多梦较甚,可加合欢花、 夜交藤养心安神;
(2)脾血虚常与心血虚同时并见,故临床 常称心脾血虚。除前述的养心汤外,归脾汤为 补脾养心并进,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具有补 益心脾、益气摄血的功能,是治疗心脾血虚的 常用方剂。
2019/10/3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4
阴虚与阳虚,阴虚与血虚,气虚与阳虚的 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阴 阴虚属人体形质损 阴虚久则可 损及阳,阳 虚
虚 伤,包括津液精血 久亦可损及 阴,致阴阳 两
的亏虚
虚
阳 阳虚属人体功能不
虚 足,包括气虚在内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5
区别
联系
阴虚 血虚
多表现为阴虚生内热的症状, 以阴阳分,阴虚与
烦劳过度 忧郁思虑,劳神过度──损伤心脾 损伤五脏 早婚多育,恣情纵欲──损伤肾精 因虚致病
饮食不节,嗜欲偏食 饮食损伤
营养不良,饮酒过度
损伤脾胃
久虚不复虚劳
大病久病
邪气过盛 ── 脏器损伤
久病失于调理── 正虚难复 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因病致虚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7
转归:1.治疗及时,正确,逐渐好转治 愈
(3)是否兼夹外邪。虚劳之人由于卫外不固,易 感外邪为患,且感邪之后不易恢复,治疗用药也 与常人感邪有所不同。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8
二、治疗原则
对于虚劳的治疗,根据“虚则补之”、 “损者益之”的理论,当以补益为基本 原则。
1.心血虚证
症状: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面色不 华。
证机概要:心血亏虚,心失所养
治法:养血宁心
代表方:养心汤加减。本方益气生血,养心安 神,适用于心血虚证。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33
常用药: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 ──益气生血;
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 养血宁心;
(4)若中气不足,气虚下陷,脘腹坠胀,
气短,脱肛者,可改用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陷。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30
4.肾气虚证
症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 而清,白带清稀,舌质淡,脉弱。
证机概要:肾气不充,腰督失养,固摄 无权
治法:益气补肾
代表方:大补元煎加减。本方补益肾气, 适用于肾气不足之证。
中医内科学
34
2.肝血虚证
症状: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 筋脉拘急,或惊惕肉润,妇女月经不调 甚则闭经,面色不华。
证机概要:肝血亏虚,筋脉失养
(2)若气阴两虚而兼见潮热,盗汗者,
加鳖甲、地骨皮、秦艽等养阴清热;
(3)若气虚卫弱,外邪入侵,寒热,
身重,头目眩晕,表现正虚感邪者,当扶正
祛邪,仿《金匱要略》薯蓣丸意,佐以防风、
豆卷、桂枝、生姜、杏仁、桔梗。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6
2.心气虚证
症状:心悸,气短,劳则尤甚,神疲体 倦,自汗。
2.具有引起虚劳德致病因素及较长的病 史。
3.排除类似病证。应着重排除其它病证
中的虚证。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9
二、病证鉴别 1.虚劳与肺痨的区别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0
病因
病位 病机特点 证候特点
虚劳 禀赋薄弱,劳倦过度,饮食不节,大病
久病失于调理,误治失治等 五脏
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 无传染性,病程长,具有五脏气、血、
如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 血虚都属阴虚的范
少津,脉细数等
围,均属形质损伤
主要表现为血脉不充,身体失 于濡养的症状,如面色不华, 唇舌色淡,脉细弱等,常兼有
气虚证候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6
区别
联系
气虚 阳虚
表现为气短乏力,自汗,食少便 溏,舌淡,脉弱等
一般较气虚证候更重,且伴有形 寒肢冷,倦怠嗜卧,肠鸣泄泻,
剧
阳
腰背酸痛,遗精,阳萎,多尿
温补肾阳
或不禁,面色苍白,畏寒肢冷,
下利清谷或五更泄泻
方药
补肺汤 七福饮 加味四君子
汤 大补元煎
保元汤 附子理中汤
右归丸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2
肺阴虚
干咳,咽燥,咳血,潮热,盗
养阴润肺 沙参麦冬汤
汗
心阴虚
心悸,心烦,失眠,潮热,盗
滋阴养心 天王补心丹
汗
脾胃阴 面色潮红,舌 口干唇燥,不思饮食,便结,
虚劳的证候虽繁,但总不离乎五脏,而 五脏之伤,又不外乎阴、阳、气、血, 因此现以气、血、阴、阳为纲,五脏虚 证为目,分类列述其证治。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1
虚劳辨证论治简表
病理属 分证 性(纲) (目)
肺气虚
气
心气虚
虚
脾气虚
肾气虚 心阳虚
脾阳虚 阳 虚
肾阳虚
共同
气短神疲,乏 力,舌淡,脉
②对于虚中夹实及兼感外邪者,当补中有泻,扶 正祛邪。从辨证的关系看,祛邪亦可起到固护正 气的作用,防止因邪恋而进一步损伤正气。
③虚劳既可因虚致病,亦可因病致虚,因此,应 辨证结合辨病,诊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性,一方面 补正以复其虚,一方面求因以治其病。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0
三、证治分类
2.未能合理治疗,一脏受病,累计他 脏;气虚不能生血,血虚无以生气;阳损 及阴,阴损及阳。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8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多见形神衰败,身体羸瘦,大肉尽脱, 食少厌食,心悸气短,自汗盗汗,面容憔
悴,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
等症。若病程较长,久虚不复,症状可呈 进行性加重。
虚劳
【概述】
1.定义:虚劳又称虚损,是以脏腑亏损, 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 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 弱证候的总称。
虚:精气夺则虚; 损:久虚不复谓之损; 劳:损极不复谓之劳。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
2.文献摘要: (1)《素问·通评虚实论》 (2)《难经·十四难》 (3)《金匱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4)《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 (5)金元以后 (6)明代 (7)清代吴澄的《不居集》
滋阴和胃 益胃汤
阴 虚
虚
红少津,脉细
干呕
滋 阴
肝阴虚
数
头痛,眩晕,耳鸣,目干畏光, 滋养肝阴 补肝汤
视物不明,急躁易怒,筋惕肉
Hale Waihona Puke 润肾阴虚腰酸,遗精,两足痿软,眩晕, 滋补肾阴
左归丸
耳鸣耳聋,口干,咽痛
心血虚 面色无华,唇 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
养血宁心 养心汤
血
肝血虚 舌色淡,舌 头晕,目眩,胁痛,肢体麻木, 养 补血养肝
舌质淡胖,脉虚弱或沉迟等
以阴阳分两者 皆属阳虚的范 围,均为功能 衰退,一般阳 虚包括气虚, 为气虚进一步
发展的结果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7
2.辨有无兼夹病证
虚劳一般均有较长的病程,辨证论治时还应注意 有无兼夹病证,尤其应注意下述三种情况:
(1)因病致虚、久虚不复者,应辨明原有疾病是 否还继续存在。如因热病、寒病或瘀结致虚者, 原发疾病是否已经治愈。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31
常用药:人参、山药、炙甘草──益气固肾;
杜仲、山茱萸──温补肾气;
熟地、枸杞子、当归──补养精血
加减:(1)神疲乏力甚者,加黄芪益气;
(2)尿频较甚及小便失禁者,加菟丝子、
五味子、益智仁补肾固摄;
(3)脾失健运而兼见大便溏薄者,去熟地,
当归,加肉豆蔻、补骨脂温补固涩。
证机概要:肺气不足,表虚不固
治法:补益肺气
代表方:补肺汤加减。本方补益肺气, 肃肺止咳,适用于肺气虚短气息促,咳 嗽无力者。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5
常用药:人参、黄芪、沙参──益气补肺;
熟地、五味子、百合──益肾敛肺
加减:(1)自汗较多者,加牡蛎、麻黄根 固表敛汗;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3
3.范围:凡属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 展至严重阶段,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 要表现的病证,均属于本病证的范围。
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和 功能性衰退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 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4
【病因病机】
一、病因
导致虚劳的原因甚多,不外先天、后天 两大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四物汤
虚
淡,脉细弱 筋脉拘急,妇女月经不调甚则 血
闭经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3
(一)气虚
共同点:面色晄白或萎黄,气短懒言, 语声低微,头昏神疲,肢体无力,舌苔 淡白,脉细软弱。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4
1.肺气虚证
症状: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短气自汗, 声音低怯,时寒时热,平素易于感冒, 面白。
中医内科学
29
常用药: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健脾;
茯苓、扁豆──健脾除湿
加减:(1)胃失和降而兼见胃脘胀满,嗳气呕吐 者,加陈皮,半夏和胃理气降逆;
(2)食少运迟而见脘闷腹胀,嗳气,苔腻
者,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消食健胃;
(3)气虚及阳,脾阳渐虚而兼见腹痛即泻,
手足欠温者,加肉桂、炮姜温中散寒;
(2)饮食少思,加砂仁、茯苓开
胃健脾。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8
3.脾气虚证
症状: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 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
证机概要:脾虚失健,生化乏源 治法:健脾益气
代表方:加味四君子汤加减。本方益气 健脾除湿,适用于脾气亏虚而夹湿者。
2019/10/3
证机概要:心气不足,心失所养 治法:益气养心
代表方:七福饮加减,本方补益气血, 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气不足者。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27
常用药: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 养心;
熟地、当归──滋补阴血;
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
加减:(1)自汗多者,可加黄芪、五味 子益气固摄;
弱
神倦,形寒肢 冷,舌淡,脉
沉迟或虚弱
症状
治法
各自特点
共 各自特点
同
面白,声低,时寒时热,自汗, 补益肺气
易感冒
心悸,劳则尤甚,自汗
益 益气养心
面色萎黄,纳呆,食后胃脘不 气 健脾益气
舒,便溏
腰膝酸软
益气补肾
心悸,自汗,心胸憋闷疼痛,
益气温阳
面色苍白
面色萎黄,食少,便溏,肠鸣
温中健脾
腹痛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加 温
在气、血、阴、阳的亏虚中,气虚是临床最常见 的一类,其中尤以肺、脾气虚为多见,而心、肾 气虚亦不少。肝病而出现神疲乏力,食少便溏, 舌质淡,脉弱等气虚症状时,多在治肝的基础上 结合脾气亏虚论治。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32
(二)血虚
共同点:面色淡黄或淡白无华,唇、舌、指甲 色淡,头晕目花,肌肤枯糙,舌质淡红苔少, 脉细。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2
三、相关检查
1.一般常选用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 X线摄片、免疫功能测定等检查。
2.结合原发病做相关检查。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3
【辨证论治】
1.辨别五脏气血阴阳亏虚
虚劳的证候虽多,但总不离乎五脏,而 五脏之辨,又不外乎气、血、阴、阳, 故对虚劳的辨证应以气、血、阴、阳为 纲,五脏虚候为目。由于气血同源,阴 阳互根,五脏相关,所以各种原因所致 的虚损往往互相影响,由一虚渐至两虚, 由一脏而累及它脏,使病情趋于复杂和 严重,辨证时应加注意。
阴、阳亏虚的多种症状
肺痨 正气不足,痨虫侵袭
肺 阴虚火旺 有传染性,以咳嗽、咯痰、咳血、潮 热、盗汗、消瘦为特点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1
2.虚劳与虚证的区别
病程 证候特点
虚劳 较长,病势缠绵 以一系列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症状 为特征,证候多不局限于某一脏腑
虚证 有长有短 均以各自病证的主要症状为突出表 现,有相关的虚证,并多夹实,且病 变脏腑单一
1.必须根据病理属性的不同,分别采取益 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治疗方药;
2.要密切结合五脏病位的不同而选方用药, 以加强治疗的针对性。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9
3.同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重视不易脾肾在治疗虚劳中的作用。以脾胃为 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健运,五脏六 腑、四肢百骸方能得以滋养。肾为先天之本,寓 元阴元阳,为生命的本元。重视不易脾肾,先后 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
1.禀赋薄弱,素质不强 2.烦劳过度,损伤五脏 3.饮食不节,损伤脾胃 4.大病久病,失于调理 5.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5
【病因病机】
二、病机 五脏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 是虚劳的基本病机。 虚劳病因病机示意图: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6
禀赋薄弱 父母年老体衰,胎中失养 素质不强 孕育不足,生后喂养失当
肉桂、半夏曲──温中健脾,以助气血之 生化
加减:(1)失眠、多梦较甚,可加合欢花、 夜交藤养心安神;
(2)脾血虚常与心血虚同时并见,故临床 常称心脾血虚。除前述的养心汤外,归脾汤为 补脾养心并进,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具有补 益心脾、益气摄血的功能,是治疗心脾血虚的 常用方剂。
2019/10/3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4
阴虚与阳虚,阴虚与血虚,气虚与阳虚的 区别与联系
区别
联系
阴 阴虚属人体形质损 阴虚久则可 损及阳,阳 虚
虚 伤,包括津液精血 久亦可损及 阴,致阴阳 两
的亏虚
虚
阳 阳虚属人体功能不
虚 足,包括气虚在内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15
区别
联系
阴虚 血虚
多表现为阴虚生内热的症状, 以阴阳分,阴虚与
烦劳过度 忧郁思虑,劳神过度──损伤心脾 损伤五脏 早婚多育,恣情纵欲──损伤肾精 因虚致病
饮食不节,嗜欲偏食 饮食损伤
营养不良,饮酒过度
损伤脾胃
久虚不复虚劳
大病久病
邪气过盛 ── 脏器损伤
久病失于调理── 正虚难复 误治失治,损耗精气
因病致虚
2019/10/3
中医内科学
7
转归:1.治疗及时,正确,逐渐好转治 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