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及性质】公共必修课【适用专业】全校各专业
【学分数】2 【学时数】
一、课程教学目标
1.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高校劳动教育是明确劳动科学体系、掌握劳动科学知识的阶段,必须以劳动教育课程化为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 学时。
”开设《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识课程是贯彻落实《意见》和教育部发部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积极实践。
本课程以普及劳动科学知识、提高劳动科学素养为着眼点,把劳动科学发展和劳动实践需求两个维度相结合,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从劳动品德涵养、劳动情怀培育、专业技能习得、创新创业激励、职业素养提升、劳动权益保护、劳动文化塑造、团队意识培养、未来劳动认知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系统介绍劳动学科领域基本知识,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的道理。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正确认识劳动的现象和本质,深化对劳动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懂得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未来,完整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第二,本课程设置12课时劳动实践课程,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乐趣,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真挚情感。
第三,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使其更多地了解劳动科学知识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
在此基础
上,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融入对经济社会活动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3.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第一、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劳动品德、劳动情怀、专业技能、创造性劳动、职业选择、劳动权益、劳动文化、集体劳动、未来劳动等的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在理论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第二、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践,给学生接触实际、动脑分析的机会。
第三、课堂教学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
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二、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2学分,理论学时为20,实践学时为12,每年春季学期开设。
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高校劳动教育的特点与实践
教学内容:
一、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
1.生存生活教育
2.实践能力教育
3.职业启蒙教育
4.集体主义教育
二、高校劳动教育特点
1.以正确劳动观的形成为目标
2.以学科专业为基础
3.以社会实践为载体
4.以就业创业为导向
三、高校教育劳动实施
1.统筹推进,实现五育融合
2.立足专业,构建劳动体系
3.注重实践,践行知行合一
4.课堂联动,融通培养环节
5.引导激励,加强自我管理
6.实现评估,完善制度导向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劳动,领悟劳动的独特价值,形成个人的劳动观,学生可以提出自身对劳动的看法和态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新时代劳动精神;理解并树立“四最”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学习资源:
[1] 刘向兵,《劳动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2] 曾天山,顾建军等,《劳动教育通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年
[3] 李珂,《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4] 刘向兵等,《新时代劳动教育论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
第一章大学生与劳动品德
教学内容:
第一节劳动品德的内涵
一、辛勤劳动
二、诚实劳动
三、珍惜劳动成果
第二节大学生群体的常见问题
一、消极应付,被动做事
二、劳动过程存在投机
三、不珍惜劳动成果
第三节大学生劳动品德的涵养
一、革新观念,生化劳动认知
二、情绪疏导,端正劳动动机
三、坚定意志,优化劳动决策
四、行胜于言,深化劳动体验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认知劳动品德;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日后逐渐改正,不断提升自身劳动素养。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自我判断和自我反省,端正劳动态度,磨炼并坚定自身意志。
学习资源:
[1]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
[2] 约翰·杜威,《人的问题》,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3] 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
第二章大学生与劳动情怀
教学内容:
第一节劳动情怀的内涵
一、爱劳动
二、乐劳动
三、尊重劳动者
第二节大学生劳动情怀的维度
一、调整个体情绪
二、现实归属需要
三、传递家国情怀
第三节大学生劳动情怀的培育
一、爱劳动与爱自己:明心见性,涵养个人价值
二、爱劳动与爱生活:自力更生,创造美好生活
三、爱劳动与爱国家:家国一体,融入时代洪流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学会感受劳动中的快乐,将热爱劳动转为内生动力;
学会换位思考并能尊重每一位劳动者;
形成社会责任感,掌握国家和时代需要的技能。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发现并体会劳动中的乐趣;尊重劳动者及劳动成果;形成为国家发展奋斗的劳动意识。
学习资源:
[1] 李珂,《嬗变与审视:劳动教育的历史逻辑与现实重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
[2] 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论劳动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19年
[3] 路遥,《平凡的世界》,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9年
第三章大学生与专业技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专业技能的内涵
一、专业知识
二、专业思维
三、专业实践
第二节专业技能价值
一、成为专业人才
二、理性规划职业
三、培养创新能力
第三节大学生专业技能习得
一、掌握传统的专业知识
二、强化专业逻辑思维
三、积极参与专业实践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通过实践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利用外部条件,发挥自身优势;
激发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兴趣。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大学生专业技能的三个层次;大学生专业技能与未来职业选择。
学习资源:
[1] 黄征宇,《终身学习:哈佛毕业后的六堂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8年
[2] 俞敏洪,《愿你的青春不负梦想》,湖南文艺出版社,2017年
第四章大学生与创造性劳动
教学内容
本章导读——劳动光荣,创造伟大
第一节创造性劳动
一、劳动的创造性与创造性的劳动
二、创造性劳动的特点
三、创造性劳动的类型
第二节创造性劳动能力
一、创造性劳动意识
二、创造性劳动思维
三、创造性劳动知识
四、创造性劳动方法
第三节大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育
一、价值引领:树立创造性劳动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厚积薄发:掌握创造性劳动必要的知识与技能
三、行胜于言:在创新创业中提升创造性劳动能力
典型案例:创造成就梦想,实干创造未来
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创造性劳动的内涵。
2.理解和掌握创造性劳动能力的维度。
3.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育方法。
教学重点:
劳动的创造性、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特点、创造性劳动的类型、创造性劳动能力的维度、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育
教学难点:
劳动的创造性与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的劳动的联系与区别、大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育方式
学习资源:
[1] 托马斯,L.,萨蒂(Thomas,L.,Saaty)著,石勇,李兴森译.《创造性思维:改变思维做决策》.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2] 野中郁次郎,绀野登著,马奈译. 《创造知识的方法论》.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
[3] 野中郁次郎,胜见明著,林忠鹏,鲍永辉,韩金玉译. 《创新的本质》.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0.
第五章大学生与职业选择
教学内容
本章导读——如果你是沈嘉,你会做何选择?
第一节职业选择的内涵
一、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
二、职业选择与劳动价值观
三、就业与择业
第二节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形势与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
二、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三、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正确择业观的培育
一、与劳动价值观相吻合
二、与个人能力相匹配
三、与国家需求相连接
典型案例:带你走进“新兴职业”
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职业选择的内涵。
2.理解和掌握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3.理解和掌握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培育方法。
教学重点:
职业选择、劳动价值观、择业观、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正确择业观的培育
教学难点:
劳动价值观与择业观、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培育方法学习资源:
[1] 苏文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2] 刘小平,杨淑薇,《高校毕业生核心职业能力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3] 刘艳,彭正敏,《青年职业选择及发展:基于科学实证的建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第六章大学生与劳动权益
教学内容
本章导读——你在兼职或实习时有过这样的经历么?
第一节劳动权益的内涵
一、劳动权益基本内涵
二、大学生劳动权益的特殊性
三、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
第二节大学生劳动权益的内容
一、兼职中的劳动权益
二、实习中的劳动权益
三、就业中的劳动权益
第三节合法劳动意识培养
一、学好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二、兼职实习前的风险规避
三、权益受侵害后的权益保护
典型案例:《民法典》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那些事”
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劳动权益的内涵。
2.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劳动权益的特殊性。
3.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兼职、实习与就业中的劳动权益的具体内容。
4.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的方法。
教学重点:
劳动权益、大学生劳动权益的特殊性、兼职中的劳动权益、实习中的劳动权益、就业中的劳动权益、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
教学难点:
大学生劳动权益的特殊性、大学生劳动权益的具体内容、大学生合法劳动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
学习资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2]柯新华,《就业与劳动权益保护:维权实例与实务指引》[M],北京: 法律出版社,2013.
[3]张勇,《大学生实习及其权益保障的法律与政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杨志明,《和谐之基——中国劳动者权益保障之路》[M],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第七章大学生与劳动文化
教学内容
本章导读——“最美钳工”张文良:用双手践行“工匠精神”
第一节劳动文化内涵
一、劳动文化的含义
二、劳动文化的特点
第二节劳动文化形式
一、劳动精神
二、劳模精神
三、工匠精神
第三节劳动文化涵养
一、以勤为本,辛勤劳动
二、以诚为基,诚实劳动
三、以新为求,创造性劳动
典型案例:华为的企业文化
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劳动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2.理解和掌握三种不同的劳动文化形式。
3.理解和掌握劳动文化涵养益的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
劳动文化的含义与特点、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文化涵养
教学难点:
劳动文化的特点、劳动文化的不同形式及其区别、劳动文化涵养的具体内容以及各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
学习资源: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9.
[1]李珂,《劳模精神》[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0.
[2]郑银凤,《“95后”大学生劳动观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
[3]陈必华,《劳模精神导论》[M],上海:上海交大出版社,2020.
第八章大学生与集体劳动
本章导读——那些“北斗”的故事,你知道吗?
第一节集体劳动内涵与特点
一、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
二、集体劳动的特点
第二节集体劳动与团队精神
一、集体劳动与社会分工
二、集体劳动与集体主义
三、集体劳动与团队精神
第三节团队精神的培育
一、正确认知团队精神
二、积极践行团队精神
三、在更高层次上倡导奉献精神
典型案例:德国企业如何培育团队精神
教学要求
1.理解集体劳动内涵与特点
2.理解集体劳动与团队精神
3.理解和掌握团队精神的培育
教学重点:
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区别与联系、集体劳动与社会分工、集体劳动与集体主义、正确认知团队精神、积极践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
集体劳动的特点、集体劳动与集体主义、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劳动者的技能培育、积极践行团队精神
学习资源:
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蔡汀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陈一星.团队建设研究(以大学生为例)[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3.王伟立.华为的团队精神[M].深圳:海天出版社,2013.
4.张新越.团队情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
第九章大学生与未来劳动
本章导读——人与机器,谁主沉浮?
第一节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
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
二、人工智能的发展类型
三、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人工智能与未来劳动
一、人工智能与未来生产
二、人工智能与未来管理
三、人工智能与未来科研
四、人工智能与未来营销
第三节人工智能与未来劳动者
一、从人机对立到人机协作: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二、人工智能对未来劳动者的技能需求
三、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劳动者的技能培育
典型案例:以人为中心的工作流程——智能工厂中的劳动者角色
教学要求
1.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
2.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与未来劳动发展变化。
3.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劳动者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人工智能发展与未来劳动变化、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劳动者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劳动者的技能培育
教学难点:
人工智能发展与未来劳动变化、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劳动者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劳动者的技能培育
学习资源:
[1] 史蒂芬·卢奇(Stephen Lucci),丹尼·科佩克(Danny Kopec)著.《人工智能(第2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2] 保罗·多尔蒂,詹姆斯·威尔逊著,赵亚男译. 《机器与人——埃哲森论新人工智能》. 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
[3] 李开复,王咏刚著. 《人工智能》. 北京: 文化发展出版社,2017。
四、教材
五、教学设计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基本的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同时辅之以课外实践锻炼。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引导学生阅读课后延伸阅读参考书及完成相应的思考题。
六、考核方式
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
本课程的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平时考核包括三次劳动教育实践课,分别安排在第5周、第9周和第13周题进行,期末考核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
考试题目的类型有填空、选择、判断、分析计算、简答题和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