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渔翁》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
• 《诗经》中说,“籊籊tì 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 tì 远莫致之。” 虽然那时垂钓大概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但“岂不尔思”似乎已隐含了某种朦胧的情趣,这大概 就是渔父的雏形。 《史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 矣,以渔钓奸周西伯” ,《吕氏春秋· 谨听》称“太公 钓于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而自庄屈 之后,即使仍然有人以打鱼谋生,但在文人笔下,却没 有了谋生之苦,而是多了闲雅情趣。“渔得鱼心满意足, 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 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着谈 今论古。”“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 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因为庄屈二人所创立 的渔父意象在前,所以即使诗句中所描述的是真实的渔 樵生活,作者也已在其中寄寓了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
隐逸闲适的渔翁
杂歌谣辞•渔父歌 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隐逸闲适的渔翁
张志和,号玄真子。 肃宗时,合待诏翰 林,才高志洁,不 谐于时,后坐罪南 浦尉。赦还, 乃泛 游江湖,号烟波钓 徒。
隐逸闲适的渔翁
西塞曲是张志和恬淡人生的生动象征, 也是人与自然相互寻找并相互感化交融 的典型事例。在外人看来这种结合纯属 天成,其实却有着更深的背景。 他的父 亲张朝真,这是一位谦谦长者与著作家, 喜好药石、长生之术,尽一生努力为 《易经》作注。而他的哥哥张鹤龄更是 一位虔诚的道家弟子。在这种浓重的宗 教气息中长大的张志和即使对功名官爵 也有着与常人相同的兴趣,但他对生命 以及灵魂的认识比之他的同时代人却要 深刻得多。现在还不清楚他十六岁那年 以什么得到了肃宗的宠爱?也不清楚他 突然离开湖州的日期 以及为何要匆匆而 去,甚至不向主人辞行。
赏析
• 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 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 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此 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 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 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主人公 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 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 情怀。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苏东坡 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 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 《冷斋夜话》)“奇趣”二字,的确抓住了此诗 主要的艺术特色。
寄情山水的渔翁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 逐青溪水。随山将万 转,趣途无百里。声 喧乱石中,色静深松 里。漾漾泛菱荇,澄 澄映葭苇。我心素已 闲,清川澹如此。请 留盘石上,垂钓将已 矣。
寄情山水的渔翁
王维的诗,保留下来的 有四百多首,最能代表 他的创作特色的是描绘 山水田园及歌咏隐居生 活的诗篇。这些诗艺术 成就很高。王维是盛唐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 家。 由于叛乱中受牵连,政 治上遭挫折,就日趋消 沉,在佛教和山水中寻 找寄托,诗歌格调也显 得比较低沉、冷漠。
等待时机的渔翁
【评析】:这是一首“干谒” 诗。所谓“干谒”,即是向 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 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 (733),张九龄为丞相, 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 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 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 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 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 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 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 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 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超凡脱俗的渔翁
渔父 岑参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 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 知姓名。朝从滩上饭,暮 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 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 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 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 适非取鱼。
超凡脱俗的渔翁
岑参:(715?—770),原籍南阳,移 居江陵(今湖北荆沙)。少时读书于嵩山, 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 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复赴北庭封常 清幕任职。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肃宗朝 拜右补阙。长安收复后,转起居舍人,以 上书指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代宗朝入 蜀,两任嘉州刺史。罢官后客居成都。其 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 气势磅礴,昂扬奔放。因而成了边塞诗派 的代表。后游京洛河朔,隐居终南别业。
• 首句就题从“夜”写起,“渔翁夜傍西岩 宿”,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 奇了。本来,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 “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 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 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薪”, 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 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 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 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 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 种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
故作悠闲的渔翁
垂钓
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 年初。三登甲乙第, 一入承明庐。浮生多 变化,外事有盈虚。 今来伴江叟,沙头坐 钓鱼。
故作悠闲的渔翁
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 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在江州,他自称为“天 涯沦落人”,以游历山 水、作诗为事,慕起陶 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 诗人,并转而事佛,企 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
远离尘嚣的渔翁
渔父 杜牧 白发沧浪上, 全忘是与非。秋潭 垂钓去,夜月叩船 归。烟影侵芦岸, 潮痕在竹扉。终年 狎鸥鸟,来去且无 机。
远离尘嚣的渔翁
究竟有没有独醒人呢?杜 牧以这么高的热情描述渔 父,恐怕已藏着一些意思 在其中吧?且看那渔父本 人,孤舟寒水,月夕烟朝, 能几十年的在芦花深泽静 垂纶,其文化素养又知道 独醒人不易得,很留心去 判断,则其品格至少可以 用不慕名利去形容,不算 独醒也该算独清吧?
• 一、二句写夜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 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渔翁在。三、四句方写到“烟销日 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 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绿水青 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 却只在山水之中。这又“合道”。这里的造语亦甚奇: “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 则无干;而“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诗 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尤为 “反常”。但“熟味”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 适能传达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闻橹桨欸乃之 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为之绿得更其可爱了。 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 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 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古诗词中的渔翁
失意的渔翁
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 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 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 逐。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 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 竹。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 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 绿。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 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 逐。
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柳宗元生平事迹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 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 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 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 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 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 •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作品由好友唐 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 韩愈作有《柳子厚墓志铭》,可略观其生平事迹。
渔父之源
• 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 地位的人物,二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战国 时期,都居住在楚国或靠近南方一带,著 作中都有《渔父》篇。两篇《渔父》各具 特色,又有明显的相通之处。通过二人共 同描述的“渔父”形象,挖掘其中的文化 内涵,分析“渔父”意象对历代诗词创作 的影响,对于理解古代文学流变具有一定 的典型意义。
逍遥自在的渔翁
赠渔翁 罗隐 叶艇悠扬鹤发垂, 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
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 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
应有青山渌水知。
逍遥自在的渔翁
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 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 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 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 “三罗”。 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 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 在考场上屡战屡败,罗隐对 嫉妒他才学的考场也厌烦了, 他离开长安到别处暂且谋生, 逍遥自在。
孤寂忧愤的渔翁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 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飞鸟全 都断绝;所有的路,不 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 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 钓,不怕冰雪侵袭。
孤寂忧愤的渔翁
【评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 图。山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雪,路路皆白。飞 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 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 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 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 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历代诗人无不称绝。千古丹青 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 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
• 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 乘舟“下中流”,此时“回看天际”, 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 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 “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无心” 的白云“相逐”,则其孤独无伴可知。
后两句的取舍问题
• 此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这不经意道出的 批评,引起持续数百年的争执。南宋严羽、明胡应麟、清王士 禛、沈德潜同意东坡,认为此二句删好。而南宋刘辰翁、明李 东阳、王世贞认为不删好。刘辰翁以为此诗“不类晚唐”正赖 有此末二句(《诗薮。内编》卷六引),李东阳也说“若止用 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怀麓堂诗话》)两派分歧的根 源主要就在于对“奇趣”的看法不同。苏东坡欣赏此诗“以奇 趣为宗”,而删去末二句,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的奇句 结,不仅“余情不尽”(《唐诗别裁》),而且“奇趣”更显。 而刘辰翁、李东阳等所菲薄的“晚唐”诗,其显著特点之一就 是奇趣。删去此诗较平淡闲远的尾巴,致使前四句奇趣尤显, “则与晚唐何异?”两相权衡,不难看出,后者立论理由颇欠 充足。“晚唐”诗固有猎奇太过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胜而 发初盛所未发者,岂能一概抹煞?如此诗之奇趣,有助于表现 诗情,正是优点,虽“落晚唐”何伤?“诗必盛唐”,不正是 明诗衰落的病根之一么?苏东坡不著成见,就诗立论,其说较 通达。自然,选录作品应该维持原貌,不当妄加更改;然就谈 艺而论,可有可无之句,究以割爱为佳。
等待时机的渔翁
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 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 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 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云梦二 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 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 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 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 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 得鱼成功。
古诗词中的渔翁意象 “意象” 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 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 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 象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 的统一,它由情和景这两个元素 构成。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古人讲“立象 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达 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 两忘,天人合一。意象便是沟通 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 梁,它是人类主体思考和概括宇 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具象显现。
被逼无奈的渔翁
鹧鸪天 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 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 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 落晚沙。歌缥渺,舻呕 哑。酒如清露鮓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 船儿此是家。
结语
这些诗句词篇或 委婉含蓄,清新 质朴,或旷达洒 脱,浑成天然, 足见“渔父”意 象对后世的影响 历久不衰。
作业:背诵这首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