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2.熟读并学会运用“志存高远”等词语。
3.体会反问句强烈的语气并学会写反问句。
4.熟读并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重点:
学习并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熟读并学会运用“志存高远”等词语;背诵古诗《别董大》。
教学难点:
体会反问句强烈的语气,引导学生写反问句。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几句话。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从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
4、学生总结反馈,老师补充。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①课题扩充法。
②要素串联法。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③段意合并法。
二、语句段运用
1、出示词语:志存高远精忠报国大义凛然英勇无畏
视死如归铁面无私秉公执法刚正不阿
2、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词语。
3、指名学生读词语。
4、理解词语意思。
(可借助工具书)
5、理解了词语的意思,那这些词语一般都是形容哪些人的呢?
6、生交流反馈。
如:有志向的人,正直的人,坚强勇敢的人,爱国的人……7、多媒体出示课本P105-106的两组例句。
(一)①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不是我们中国的地方吗?为什么不能去呢?”
②少年周恩来疑惑不解,问道:“那是我们中国的地方,为什么不能去呢?”
(二)①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②您不用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就不愁没钱花。
8、分别请四个学生读四个句子。
9、同学们观察两组例句的第一句与第二句有什么不一样。
10、生反馈:两组例句的第一句都是反问句,第二句都是陈述句。
11、回忆刚刚四位同学的朗读,体会句子不同的语气。
12、指名学生回答,老师再加以补充。
两组例句的第一句的语气表达的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思
考;而第二句的语气就比较平淡。
13、再请四位学生带着这种语气读句子。
14、出示两种情境,学生小组内自由练习说话。
15、全班交流反馈,老师及时给予评价。
三、日积月累
1.生自由读古诗,看谁读得最正确。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听音频,正字音。
3.指名读。
4.全班齐读。
5.介绍诗人及写作背景。
6.边读古诗边理解古诗大意。
7.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8.你还能说出其它的送别诗吗?
9.背诵古诗。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形容人的词语:
奋不顾身、临危不惧、正气凛然、光明磊落、一马当先无所畏惧、赴汤蹈火、气壮山河、顶天立地、百战百胜冲锋陷阵、英姿焕发、勇往直前、知难而进、面不改色智勇双全、英勇无双、豪情壮志、坚强不屈、剑胆琴心粉身碎骨、赤胆忠心、坚贞不屈、旷古未有、赴汤蹈火威风凛凛、威武不屈、威震天下、战无不胜、飒爽英姿绝世超群、气冲霄汉、龙骧虎步、奋勇当先、一身正气
不畏艰险、舍身取义、英勇就义、宁死不屈、英姿焕发
《别董大》
【创作背景】
公元747年(唐玄宗天宝六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是年冬,与高适会于睢阳(故址在河南省商丘县南),高适写了《别董大二首》。
【作者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
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河北景县)人。
早年仕途失意。
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
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
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
有《高常待集》。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
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诗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诗鉴赏】
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
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
《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
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
“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
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
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
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
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
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
“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
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
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情景交融,语言纯朴,可谓赠别唐诗中的上乘之作。
语文园地三
教学目标:
1.在交流平台中进一步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
察、勤于思考和乐于表达的习惯。
2.了解不同动物家的名称。
3.引导学生感受词语的作用。
4.熟读并背诵气象谚语。
教学重点:
1.掌握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勤于思考和乐于
表达的习惯。
2.了解不同动物家的名称。
3.熟读并背诵气象谚语。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魅力。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读句子、谈体会
(1)出示“交流平台”中的几句话。
(2)细读选取的三个句子,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周围事物的。
(3)指名同学读气泡里面的话,并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2、找句子、学方法
(1)从学过的课文中找类似的语句,并体会留心观察的重要性。
(2)说说自己平日积累的类似的句子,让大家品评。
二、语句段运用
(一)给小动物找家
1、理清生字,认读“厩、棚、圈、穴”等字。
2、认识书中展示的八种小动物。
3、为小动物找家。
(每个小动物家的名字都不一样,你能将小动物准备地送回家中吗?)
4、指名同学回答。
5、总结学生的答案。
6、多媒体展示:
狗窝、鼠洞、鸟窝、鸟巢、猪圈、马厩、鱼塘、牛棚、虎穴
7、全班齐读多媒体展示的词语。
(二)品析句子
1.多媒体展示两组句子。
2.指名学生读句子。
3.观察两组句子,上句跟下句有什么不一样。
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
①逐渐:慢慢地。
在这里写出了爬山虎的脚是一点儿一点儿变成灰色的,写出了爬山虎的脚颜色变化的过程。
②最多:表示已经到了上限了。
在这里说明蟋蟀的住宅的深度不会超过九寸,是一个约数。
四、日积月累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1.自由读这6句民谚,看谁读得最正确。
2.同桌互相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天气预测方面的知识。
3.通过小组间、男女生间、师生间多种形式的对读,达到背诵积累
的目的。
4.课后搜集一些其它气象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