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2022-2023学年度部分学校高三教学质量摸底检测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时期,管仲认为治国必须“劝之以赏赐,纠之以刑罚”,推行新法则要“慎用其
六柄(杀、生、贵、贱、贫、富)”。

这反映出其思想特点是
A. 尊法敬天
B.外儒内法
C. 德法并重
D. 严刑峻法
2.山东莱芜出土了西汉初期的二十四件铸造农具的铁范,铁范之内有“李”“汜”“山”等文字标志。

经学者研究,其中的李、汜、山是姓氏。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西汉初期
A.冶铁业中心在北方
B.冶铁技术相当普及
C. 铁制农具普遍使用
D. 尚未实现盐铁官营
3.踏歌是对以脚踏地为节、载歌载舞的群众性活动的一种通称。

《旧唐书睿宗纪》记载了当时宫中表演踏歌的盛况。

也有诗描写踏歌“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儿连袂行”“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

据此可知,当时
A. 市民文化是社会主流文化
B.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C.诗歌以描写民间生活为主
D.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4. 表1是宋明两代政府收入银、钱数额对照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C. 社会秩序的稳定
D.土地制度的改革
5.清代科道官对于风闻传言且事实未清的行为可进行弹劾,这是科道官所独有的特权。

科道官如果出于私心,徇私诬劾,“回奏不实,或并无可据者,降一级调用。

”这些规定旨在
A. 限制监察官员的权力
B. 保障监察效果
C. 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
D.杜绝官场腐败
6.1881年,清朝驻外公使曾纪泽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并“争辩良久”。

他认为:“诚能深通商务之利弊,酌量公法之平颇,则条约之不善,正赖此修改之文,得以挽回于异日,夫固非彼族所得专其利也。

”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
B. 意识到启迪民智的重要
C. 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D. 国家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7.1895年,湖南巡抚陈宝箴在维新派帮助下进行改革,先后设立矿务局、铸币局,兴办新式学堂等,得到湖南乡绅的大力支持。

梁启超入湘大讲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却遭到湖南乡绅们的激烈反对。

这表明维新运动
A.缺少广泛的群众基础
B. 受到湖南乡绅的强烈抵制
C.应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D.与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8. 表2为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1919——1925年)演讲分类情况。

这反映出
表2
A.知识分子渴望改造中国社会
B. 团结工农是革命的当务之急
C. 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 马克思主义成为学界的共识
9.图1为1934—1936年革命根据地范围的变化情况。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工农红军实现重大战略转移
C. 国共联合抗战的需要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0.图2为画家朱鸣冈于1954年创作的水彩宣传画。

如果设计这幅宣传画的标题,最合适的是
A. 咱们要共同努力来建设社会主义
B. 家家分土地,户户干劲足
C.吃饭不花钱,努力搞生产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1.许多欧美学者试图证明埃及文明来自于两河流域,非洲和美国黑人学者则极力强调古代埃及文明的黑非洲性质。

近年来的考古发掘表明,古代埃及文明是一种原生文明,同时它又受到来自埃及以北和以南两个方向的影响。

这说明
A. 新史料的发现推动历史认知进步
B. 世界文明的进程具有多样性
C.历史共识的确立需要批判性思维
D.地理环境决定了文明的属性
12.1040年,米兰城的中小贵族和工商业者联合起来,赶走了大主教。

1045年,在出身贵族的人民领袖兰佐内的领导下,米兰城内的小贵族和城市工商业者开始融为一体,他们的联合被称为“和平联盟”。

上述
现象
A. 导致天主教会迅速衰微
B. 瓦解了封君封臣之间的关系
C. 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D. 呈现了王权逐渐加强的趋势
13.18世纪,英国学者约翰逊编写《诗人列传》,旨在探求诗的正确原则,正如他编撰其他一切著作旨在探求举世皆通、古今变化的道德原则一样。

这一做法表明,当时的英国
A.道德成为评判一切的标准
B. 宗教改革思想深入人心
C.文学创作世俗化倾向明显
D. 自然科学成就影响广泛
14.1844年,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指出,“现在阶级分化日益尖锐,反抗精神日益深入工人的心中,愤怒在加剧,不久的将来,一个小小的推动力就足以引起山崩地裂”。

这一论述
A.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
C. 促成了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D. 推动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15.印度国大党领袖提拉克(1856—1920年)宣称《薄伽梵歌》是印度“吠陀宗教树上所
结的最甜蜜而不朽的果实”,他用《薄伽梵歌》论证其政治纲领的合理性。

提拉克的做法
A.复兴了印度的宗教文化传统
B.巩固了国大党的领导地位
C.打击了印度的封建顽固势力
D.推动了印度民族解放斗争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邓小南等《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有学者指出,辽宋夏金元时期是由“小中国”向“大中国”转变的关键期。

“小中国”指发源于中原农耕地带,以“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汉文化覆盖全部国家疆域作为理想目标,以“外儒内法”的专制君主官僚制作为统治模式的政权;“大中国”则指能对发源于汉地社会边缘的农耕———游牧交界地带的不同民族进行有效治理,并提供多样性发展空间的政权。

——摘编自日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西夏金元》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材料三的观点。

(14分)
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民国学者对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认识,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明清之际"开端与"鸭片战争"开端。

其一,"近代"始子明清之际。

郑鹤声认为:"新航路发现以来,世界交通,为之大变,人类生活与国际关系,较之中古时代,显有不同之处,是即中古史与近世史之所由分界也。

近世史之演变,有"继往开来'之趋势,其
一切表现,皆在根据往古事迹而发扬光大之。

且推陈出新,由此而孕有未来之局势。

故近世史之范畴,尖包括三四百年之历史,无论中西,大都皆然。

"
其二,"近代"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

对鸦片战争为近代开端做出系统理论阐释的是李鼎声。

李氏在《中国近代史》中表示:"我们之所以不以明末清初为近代史的开头而是近代发端于鸦片战争,理由是很简单的,明末清初不过是两个朝代的交替期,不能代表一个历史的大转变期。

从鸦片战争后,中国才日益走上殖民地道路,在革命经济上,在阶级阵营上,以及文化思想上都表现了巨大的转变。

"
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20余种中国近代史著作大多以鸦片战争为开端。

至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将"中国近世史"列为历史系必修科目。

鸦片战争开端说逐渐成为学界主流观点。

--摘编自赵庆云《何为"近代"--中国近代史时限问题讨论述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争论"进行评述。

(14分)(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昕)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数据变化看社会发展
2018900309.064644305160.067538.0305050.0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数据变化进行合理解释。

(8分)
(2)若进一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你认为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补充史料并说明理由。

(6分)19.(13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下历史地图。

据张芝联《世界
历史地图集》等
综合运用以上历史地图,设计历史习作主题及目录,并作简要介绍。

(13分)
高三摸底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CDBAB 6-10:DCABA 11-15:ACDBD
16.
(1)从气候条件及其影响的角度作答;如:这一时期气候寒冷,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建立少数民族政权,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3分)
(2)从政治制度的角度作答;如:辽、西夏、金沿袭汉法、因俗而治等。

(3分)
(3)从经济交流的角度作答;如:各民族政权之间经济往来密切、互市贸易活跃等。

(3分)
(4)从思想观念的角度作答;如:少数民族推崇儒家思想,华夏民族认同意识的增强等。

(3分)
综上所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与互动,促进了“小中国”向“大中国”的转变,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局面。

(2分)
17.
(1)从背景角度作答:
西方史学的影响(西学东渐);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中国知识分子积极进行学术研究,以时代进行历史分期,打破王朝史体系。

(4分)
(2)从内容角度作答:
“明清之际说”从世界整体视角来分析中国历史,重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与世界近代史分期保持一致,试图从中国内部找出历史发展的原动力。

(3分)
“鸦片战争说”从革命的视角来分析中国历史,强调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重视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

(3分)
(3)从影响角度作答:
“鸦片战争说”渐成主流,适应了时代形势的需要,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有利于推动反帝运动的高涨;有助于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构建。

(4分)
18.
(1)解释:材料数据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有了跨越式发展;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2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

(4分)
巨大成就的取得有利于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2分)
(2)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其他领域(外交、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的发展数据。

可多角度说明社会发展的情况。

(2分)
增加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发展数据。

可提供纵向比较研究视角。

(2分)
增加同时段其他国家社会发展数据。

可提供横向比较研究视角。

(2分)
19.
主题:走向整体的世界(1分)
目录:第一节古代世界的文明交流
第二节地理大发现和早期殖民扩张
第三节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3分)
简介: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游牧民族和海上民族迁徙出现,古代文明由分散逐步走向区域性联系。

(3分)
16世纪,随着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西方国家率先开辟了新航路,促进了世界动植物的大交流,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人类历史逐步从分散走向整体。

(3分)
19世纪,欧美等地相继发生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国际贸易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