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直击中考 第二章 声现象(针对性训练)(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1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考点2 声现象【讲解】

2021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考点2  声现象【讲解】

第二章声现象2021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1.了解: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速及不同介质中的声速特点;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2.会:分辨生活中声音的特性的例子;判断声音的利用的类型。

3.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及其特点;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方式;噪声的概念。

4.掌握: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利用和噪声防治方法辨别和分类。

5.能: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分析有关声现象。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不会马上消失。

(2)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叫声波。

声波的传播也伴随着能量的传播。

注意:有声音一定有声源在振动,有声源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声速(1)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叫声速,声速大小跟介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

在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人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声音的特性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个方面。

(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它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人的听觉所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在20Hz到20000Hz之间。

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 叫次声波。

★知识点三:声音的利用声音的利用:(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答案解析)(14)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题(答案解析)(14)

一、选择题1.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2.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鸣罄响。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消除噪声的产生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5.噪声是四大污染之一,对人类的身心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以下关于减弱噪声的方法正确的是()A.城市里种树植草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教室外工地上施工的声音太大影响听课,同学们带上耳罩是最合理的减弱噪声的方法C.在城市里有的地方装上噪声检测仪可以减弱噪声D.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屏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6.小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的变化和钢尺振动的变化可以得出()A.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C.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7.威风锣鼓是山西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时,鼓、锣、铙、钹共鸣齐奏,鼓声响彻云霄,气势恢宏,下列关于锣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B.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调不同D.铿锵的鼓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8.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9.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音调相同的只有图甲和图乙B.响度相同的有图甲、乙、丙C.图丙的响度比图丁大D.甲的音调比丙的音调高10.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声现象专题及详解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声现象专题及详解

2021年中考物理真题:声现象专题及详解1、(2021大连)用力拍手和轻轻拍手发出声音的不同点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1、【答案】C【解析】声音的三特性为:音调、响度、音色。

用力拍手和轻轻拍手,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2、(2021无锡)小红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时,手指不断变化按压琴弦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A.振幅B.响度C.音调D.音色2、【答案】C【解析】演奏二胡时,手指不断变化按压琴弦的位置,改变了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能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

3、(2021宿迁)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高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声呐利用次声探测鱼群位置3、【答案】C【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C.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探测鱼群的,故D错误4、(2021湖南)高铁即将开通,工人师傅在铁路经过有住户的地方加装了隔音墙。

隔音墙的作用是()A.声源处减弱噪音B.传播途中减弱噪音C.人耳处减弱噪音D.以上都正确4、【答案】B【解析】减弱噪音通常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隔音墙的作用是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即阻断噪声的传播。

5、(2021湘潭)端午节赛龙舟,选手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答案】A【解析】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选手能区分开鼓声和其他声音,依靠的是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故B 错误;C.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6、(2021娄底)关于诗句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中狗叫声是通过大地传到人耳B.“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中的“桥流”是以河岸作为参照物C.“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的“倒影”是楼台通过池塘水面成的实像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6、【答案】D【解析】A.狗叫声主要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A错误;B.“桥流”是以流动的河水为参照物的,故B错误;C.“倒影” 是光的反射现象,是楼台通过池塘水面成的虚像,故C错误;D.影子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正确7、(2021湖南)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俗话说“声如洪钟”,说明声音的响度大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7、【答案】B【解析】A.“声如洪钟”,形容声音比较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符合题意;C.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所以我们可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音不仅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必考题)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

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

这种声纹即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解析:C【分析】音色是指不同声音表现在波形方面总是有与众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物体振动都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发声体由于其材料、结构不同,则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例如钢琴、小提琴和人发出的声音不一样,每一个人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由题意可知,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这种声纹即声音的音色。

故选C。

2.(0分)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解析:A【分析】玻璃杯中装有水,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是杯子和水一起振动;用嘴向杯口吹气时,是杯子里的空气柱振动;振动物体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A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子和水一起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杯子越难振动,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A正确、B错误;C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子中空气柱振动,杯子里装进水越多,空气柱越小,空气柱越容易振动,空气柱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杯子里装进水越少,杯子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故C、D错误。

故选A。

3.(0分)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解析:D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项不合题意;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C项不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声波的能量传递到结石,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选项D符合题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 计算题训练(一)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 计算题训练(一)解析版

经 第二章 声现象 计算题训练(一)1.一辆汽车以 20m/s 的速度驶向一座山崖,司机在一桥头鸣笛,4s 后听到回声(已知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340m/s ),则:(1)4s 内汽车走过的路程是多少?(2)4s 内声音传播的距离是多少?(3)该桥头离山崖多远?2.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 355m 处鸣笛后 2s 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

求:(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所走过的总路程:(2)汽车的速度 v 。

3.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行驶的船上朝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 过 2s 后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是 5m/s ,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m/s ,求:(1)从人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船行驶的距离;(2)人发声时船离悬崖多远;(3)人听到回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4.蛟龙号潜水器是我国自行研制的深海探测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 7000m 。

蛟龙号下潜到某一深度,用声呐垂直向海底发射一束频率为 30KHz 声波,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1500m/s ,经 1.2s 后接收到反射波。

计算蛟龙号距离海底的深度是多少?(不考虑海水密度变化对声音传播速度的影响)5.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km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4 个车站,每个次停车 30min ,最终经过 9h 到达乙地;火车行驶途中要经过一个隧道,离隧道口还有一段距离时火车驾驶员鸣笛,他发现 2s 后听到隧道口的山崖的回声,若火车从鸣笛开始直至通过隧道,速度恒为144km/h 。

(已知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m/s )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2)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多少米?6.渔用声呐是一种水声探测仪器,专供渔船对鱼群进行搜索、跟踪、识别、定位和测距,实现瞄准捕捞之用,如图所示。

某渔船在某次寻找鱼群时,声呐发出超声波后 1.2s 接到回波,若已知此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为 1500m/s ,则鱼群距离声呐的距离大约为多少?7.人们利用回声来测定发声体与远处物体的距离。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答案解析)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昵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C.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反射D.提高声音的音调解析:B剧院及音乐厅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故选B。

2.(0分)一个锣鼓队正在表演。

观众们发现,每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原本听到的鼓声就“消失”了。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解析: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0分)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解析:D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

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D。

4.(0分)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解析:D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A项不合题意;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B项不合题意;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C项不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声波的能量传递到结石,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选项D符合题意。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习题(答案解析)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习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发出声音,我们就一定能听到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C.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2.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3.“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

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小强的喊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音调4.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C.水母接收到了其他海洋生物发出的信号D.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5.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6.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消除噪声的产生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也能传声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C.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D.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下列与声音有关的四个情景,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发声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图乙中的倒车需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图丙中的发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图丁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9.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B.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C.深夜,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D.物理课堂上,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10.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B.有一种声纹锁。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基础卷(答案解析)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基础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3.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的耳朵4.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C.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6.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7.生活在海边的渔民经常看见这样的情景:风和日丽,平静的海面上出现一把一把小小的“降落伞”—水母,它们在近海处悠闲自得地升降、漂游,忽然水母像受到什么命令似的,纷纷离开海岸,游向大海,不一会儿,狂风呼啸,波涛汹涌,风暴来临了,就划线部分,以下解释合理的是()A.水母接收到了次声波B.水母感受到了温度的突然变化C.水母接收到了其他海洋生物发出的信号D.水母感受到了阳光光照的变化8.下列与声音有关的四个情景,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发声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图乙中的倒车需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图丙中的发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图丁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9.弹奏冬不拉时,用大小不同的力动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B.声音传播的速度与响度无关C.面对听力较弱者要提高音量讲话D.企鹅妈妈能在众多小企鹅的叫声中辨别出自己的“孩子”11.小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声音的变化和钢尺振动的变化可以得出()A.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音色与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C.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D.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12.威风锣鼓是山西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时,鼓、锣、铙、钹共鸣齐奏,鼓声响彻云霄,气势恢宏,下列关于锣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B.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调不同D.铿锵的鼓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能说明发声体都在振动B.图乙是电影院墙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减少回声所产生的干扰C.图丙是示波器上某声音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它是噪声D.图丁是用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14.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歌曲《我和我的祖国》传遍大江南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歌声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B.歌声在空气中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C.歌声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D.歌声总是以340m/s的速度向外传播15.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1)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发出声音,我们就一定能听到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C.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2.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在线课堂热潮。

下列有关网课的说法,错误的是()A.老师对着麦克风讲课时发出的声音不是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B.学生将手机的音量调大,是改变了手机声音的响度C.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D.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6.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 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7.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司机利用倒车雷达防止倒车撞人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8.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短,拨动时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B.图乙中,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C.图丙中,戴上防噪声耳罩,可以消除噪声的产生D.图丁中,开启倒车雷达,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9.如图,7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高度不同的水,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则可以发出哨声。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提高练习(答案解析)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提高练习(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

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

这种声纹即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这样的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里的急雨和私语主要指的是声音的不同()。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3.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5.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是否与声源振幅有关C.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D.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频率有关6.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超声波听起来比较高亢,次声波听起来比较低沉C.“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D.“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8.下列与声音有关的四个情景,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发声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图乙中的倒车需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图丙中的发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图丁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9.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10.威风锣鼓是山西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时,鼓、锣、铙、钹共鸣齐奏,鼓声响彻云霄,气势恢宏,下列关于锣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B.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调不同D.铿锵的鼓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敲击音叉后,将音叉轻轻地接触脸颊,能说明发声体都在振动B.图乙是电影院墙壁的一部分,其中的小孔可以减少回声所产生的干扰C.图丙是示波器上某声音的波形,从物理学角度看,它是噪声D.图丁是用超声测位仪测量海深,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12.关于声现象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立即停止B.医生用听诊器检查病人身体,是因为听诊器能放大声音C.人们听不到次声,是因为次声的振动幅度太小D.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13.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医院中用“B”超诊疾病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佩戴耳罩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人们利用“回声定位”原理制成的声纳系统可探知海洋深度D.繁华闹市区设噪声检测器是测定声音音色的1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340m/sB.吉他依靠琴弦的振动发声C.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弱D.教学楼的走道的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音调来控制电灯的15.第九交响曲被公认为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是其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

【单元练】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3)

【单元练】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练习题(答案解析)(3)

一、选择题1.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掀起了“停课不停学”的网络在线课堂热潮。

下列有关网课的说法,错误的是()A.老师对着麦克风讲课时发出的声音不是声带振动发出的声音B.学生将手机的音量调大,是改变了手机声音的响度C.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D.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解析:AA.老师对着麦克风讲课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选项错误,A选项符合题意;B.学生将手机的音量调大,是改变了手机声音的响度,故B选项正确,B选项不符合题意;C.老师随机提问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及时反馈上课知识点掌握情况,故是声音传递信息,故C选项正确,C选项不符合题意;D.学生在听课时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选项正确,D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在《枫桥夜泊》中曾写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下列对钟声的解释正确的是()A.钟声是由空气的振动产生B.钟声是由钟体的振动产生C.钟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钟声是通过水传到诗人的耳朵B解析:BAB.钟声是由撞击钟体,钟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正确;C.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错误;D.诗人听到的钟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诗人耳中的,故D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小胡同学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A.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C.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C解析: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音叉在振动,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为了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发声音叉的质量不能知道,这个做法不是为了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也不能判断。

故选C。

4.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B.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C.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音调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音调B解析:BA.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B.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单元练】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1)

【单元练】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测试题(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图中,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他在研究声音的()A.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B.响度是否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C.音调是否与发声体的长短有关D.音色是否与发声体的结构有关C解析:C【分析】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取决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距离;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一般利用音色来辨别物体。

当用同样的力吹细管时,同时不断的剪短细管,使得细管内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变快,振动的频率变大,所以其所发出的音调会变高,故该实验是为了研究声音的音调与发声体长短的关系。

故选C。

2.如图所示,小明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分别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发现小球弹起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大小是为了探究()A.声音的产生原因B.响度和频率的关系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D.响度和振幅的关系D解析:D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

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选D。

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D解析:D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利用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进行“线上学习”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B.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C.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音调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音调B解析:BA.关上窗户可以减弱噪声,但不能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B.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故B正确;C.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调小电脑音量可以降低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带上耳罩可以减小声音分散而提高听课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题(答案解析)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D.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发出声音,我们就一定能听到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C.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D.声源的振幅越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就一定越大3.唐朝一寺庙所藏的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不知其因而被惊吓以致患病,后经人指点方知与前殿的钟有关,击此应彼,故钟鸣罄响。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钟鸣罄响”是一种回声现象B.“罄无故自鸣”说明有些物体不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C.“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一起在做相同形式的振动D.“钟鸣罄响”说明钟和罄的音色和音调都不同4.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C.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D.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D.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7.弹奏冬不拉时,用大小不同的力动琴弦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频率8.学校积极响应各级教育部门的号召,从2月10日起利用网络开展“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活动,各科老师轮番上阵网络直播,下列物理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A.同学们听出熟悉的老师声音时异常兴奋,同学能区分出老师的声音是因为老师们声音音调不同B.老师在讲到关键点时,通过提高声音频率的方式来达到增大音量,强调重点知识的目的C.同学们听课时会要求正在用手机看视频的爸爸戴上耳机,这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D.同学们通过听网课获取知识,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9.如图甲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 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乙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监测器A距离小明较远,频率减小B.监测器A距离小明较远,响度减小C.监测器B距离小明较远,音色改变D.监测器B距离小明较远,声速改变10.每年9月18日9点18分警钟的鸣响都在提醒我们勿忘国耻、发愤图强。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在气体、液体和真空中均可以传播B.声音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越快C.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人耳听不见次声波,是因为次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11.如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者的响度和音色均不同B.甲、丙两者的响度和音调相同C.乙、丙两者的音调和响度均不同D.甲、丁两者的音调和音色相同12.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从有效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是属于()A.控制噪声源B.控制噪声的传播途径C.保护受噪声影响者D.控制噪声的音调和音色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超声波、声音、次声波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都是340 m/sC.利用超声波探伤仪可以检测出锅炉有没有裂纹,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D.“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14.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用较小的力敲击音叉对着话筒发出声音,示波器上出现的波形如图所示;保持示波器不变,再用较大的力敲同一音叉发出更响亮的声音,示波器上将出现下图中的哪一个波形图()A.B.C.D.15.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

【单元练】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1)

【单元练】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真空罩中正发声的闹钟,逐渐抽出罩中空气声音减小B.敲击装水的玻璃瓶,水多的瓶子发出声音的音调高C.用两个棉球塞住耳朵也能清楚地听到音叉发声,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朵”的方面着手控制噪声B解析:B【分析】(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叫响度;声音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的音调,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A.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图中的瓶子,由于杯内水的体积不同,导致瓶子的振动快慢不同,水多的瓶子振动慢,发声的音调低,故B错误,符合题意;C.用棉球塞住耳朵也能听到音叉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声,是利用骨传导,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从人耳处来控制噪声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关于叩诊说法正确的是()A.积水越多,音调越高B.积水越少,音调越高C.积水越多,响度越大D.积水越少,响度越大B解析:B当病人腹部有积水时,敲击患者腹部,则不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低,音调较低;相反,如果没有积水或积水很少,就容易振动,振动频率会变高,音调较高。

据此可可以根据音调判断患者腹部是否有积水。

故选B。

3.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B.有一种声纹锁。

只要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防止噪声产生A解析:A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B.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有答案解析)(10)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有答案解析)(10)

一、选择题1.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

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

这种声纹即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3.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胡演奏出的乐音,是由弦的振动产生的B.声音和光在空气中传播时,声音传播得较快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D.在太空宇航员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5.音乐会上男中音放声歌唱,女高音轻声伴唱。

下列关于两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A.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B.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C.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D.男中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6.下列实例,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给金属工件探伤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超声导盲仪帮助盲人出行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B.有一种声纹锁。

只要主人说出暗语才能把锁打开,这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C.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路段禁鸣喇叭,这种措施是防止噪声产生8.威风锣鼓是山西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时,鼓、锣、铙、钹共鸣齐奏,鼓声响彻云霄,气势恢宏,下列关于锣鼓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靠空气传入人耳B.鼓声“响彻云霄”,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区分出鼓声、锣声主要是靠音调不同D.铿锵的鼓声一定不会成为噪声9.如图是小丁同学用小提琴在为大家演奏“高山流水”的曲目,她在演奏中不断地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其主要是为了()A.改变琴声的响度B.改变琴声的音色C.改变琴声的音调D.改变琴声传播的速度10.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新时代军乐之声音乐会”,首次采用百名高音礼号和百名军鼓共同演奏号角音乐,乐音回荡夜空,宏伟庄重。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测试(答案解析)(1)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测试(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科学家发现,人体上的“身份证”不仅限于指纹,在眼睛、嘴唇、大脑、血液等各部位都有“身份证”,其中有一种“身份证”叫做声纹。

由于人的发音器官有微小的差异,科学家就可以利用这种差异分辨出不同的人。

这种声纹即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发生声音的响度D.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能量3.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4.一个锣鼓队正在表演。

观众们发现,每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原本听到的鼓声就“消失”了。

你认为主要原因是()A.手不能传播声音B.手吸收了声波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5.“小明,上学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

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小强的喊声是空气的振动产生的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降低音调6.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传递信息的是()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B.盲人利用超声波导盲仪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C.接收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7.超声能传递信息和能量,下列应用中是利用超声能传递信息这一特性的是()A.金属探伤仪B.用超声处理农作物的种子,提高发芽率C.用超声消毒杀菌D.超声将油和水混合在一起8.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B.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C.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低D.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9.下列与声音有关的四个情景,说法错误的是()A.图甲中的发声扬声器使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B.图乙中的倒车需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图丙中的发声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图丁中8个相同玻璃瓶装有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10.从环保角度看,下列不属于噪声的是()A.阅览室内,絮絮细语B.吸引人们的雄辩有力的演讲声C.深夜,突然传来弹奏熟练的钢琴声D.物理课堂上,听到室外传来的唢呐声11.如图甲所示,在空气均匀,且温度处处相同的室内,小明吹响长笛一个音,并用A、B 两个相同设置的声音监测器在距小明不同距离的位置监测,得出如图乙的波形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监测器A距离小明较远,频率减小B.监测器A距离小明较远,响度减小C.监测器B距离小明较远,音色改变D.监测器B距离小明较远,声速改变12.已知声音在铁、空气中传播速度分别为5200m/s、340m/s,人耳能分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需大于0.1s。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练习(答案解析)

2021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经典练习(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0分)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昵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C.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反射D.提高声音的音调解析:B剧院及音乐厅的四周都做成凹凸不平的、象蜂窝状的墙壁,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故选B。

2.(0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解析:C【解析】试题分析:不同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错;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音调太低,故B 错;敲锣时用力越大,锣的振幅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C正确;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响度大,故D错;应选C.考点:声现象3.(0分)如图所示,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超发出的是次声波B.这主要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C.利用B超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D.准妈妈听不到B超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振幅较小解析:BA.B超发出的是超声波,不是次声波,A错误;B.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在传递信息,B正确;C.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月球与地球之间是真空,所以利用B超不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C错误;D.准妈妈听不到B超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内,不是振幅较小,D错误。

故选B。

4.(0分)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C.司机利用倒车雷达防止倒车撞人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解析:B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选项错误;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传递能量,故B选项正确;C.司机利用倒车雷达防止倒车撞人,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C选项错误;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选项错误。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2)

(压轴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测试(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玻璃杯中装有适量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B.用细棒敲打杯子时,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C.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多,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D.用嘴向杯口吹气,杯里装进水越少,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3.如图所示,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B.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C.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D.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时降低音调B.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这是因为声波能传递信息5.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同学们在家收看“空中授课”时,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不同老师教学时说话声音音色不同B.增大音量提高了声音音调C.关上窗户可以防止外界噪声的产生D.授课老师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6.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B.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C.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D.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7.如图所示,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超发出的是次声波B.这主要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C.利用B超可以测量月球与地球间的距离D.准妈妈听不到B超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发出的声音振幅较小8.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一看到发令枪冒烟就开始计时,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所记录的成绩与运动员的实际成绩相比,一定()A.少了0.294s B.多了0.294s C.少了0.34s D.多了0.34s9.如图所示的小姑娘正在拉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对性训练第二章 声现象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答案】C【解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A.吹着哨子是哨子内的空气振动,能够产生声音,故A 不符合题意;B.由于真空不能传声,我们听不到声音,但响铃的闹钟在振动,能够产生声音,故B 不符合题意;C.收音机没有打开,没有电流喇叭不振动,就没有声音,故C 符合题意;D.敲击水瓶,水瓶会振动,所以会发出声音,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2.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B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D .敲鼓时,听到鼓声,鼓面不振动【答案】C【解析】声音传播需要时间.故A 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 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C 正确;敲鼓时,鼓发声,鼓面一定在振动.故D 错误;故应选C 。

吹着的哨子 D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C 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B 敲击水瓶琴 A考点二:声速3.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读作 _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________【答案】 340米每秒;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为340m 。

【解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

4.科学家在海面用声呐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 后收到回波,求海水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为1500m/s )【答案】3000 m【解析】解:已知v=1500m t=4s 海水深度:m s s m vt s 30004/15002121=⨯⨯== 即海水深度是3000m 。

5.小明在一根直铁棒一端敲击了一次,在另一端的小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两次敲击声间隔2 s ,求铁棒的长度是多少?(s m v /5200=铁,结果保留整数)【答案】728m【解析】解:已知:s m v /340=空气 s m v /5200=铁设铁棒长L ,声音在各自介质中传播时间之差:s v L v L 2-=铁空气 即:L 340 m/s -L 5 200 m/s =2 s 解得:L ≈728 m 。

6.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请根据以上数据计算:(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并判断客车是否超速行驶。

(已知此高速路段最高限速为120千米/小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答案】(1)1122m ;(2)122.4km/h ,超速行驶。

【解析】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根据s=vt 得出等式,然后减去司机第一次鸣笛后到第二次鸣笛前行驶的距离,进一步得出客车到悬崖的距离,再根据司机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的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得出等式,然后联立等式即可求出客车行驶的速度,最后求出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灵活应用,明确汽车行驶过程中各段距离之间的关系和时间关系是关键。

解:设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L ,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 ,整个过程如图所示:因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所以,由ts v =可得: 212vt t v L +=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s t 162=时,客车离悬崖的距离为21vt vt L --,因司机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的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距离之和,所以有()33212vt t v vt vt L +=--声———————————————②①式﹣②式可得:h km s m s m ss s s s v t t t t t v /4.122/34/3402162626232131==⨯+⨯+-=++-=声 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m s s m s m t v v L 11226/34/34021211=⨯+⨯=+=声 因122.4km/h >120km/h ,所以,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是超速驶。

即(1)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122m ;(2)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122.4km/h ,客车是超速行驶。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7.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 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高。

【答案】响度 音色 音调【解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8.如图所示“研究声音的特性”实验,若用力大小一定,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探究的是与频率关系;若钢尺伸出桌边的一段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探究的是与振幅关系。

【答案】音调;响度。

【解析】本实验主要是探究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和频率有关,振动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影响频率,改变音调要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质量和体积也就是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

响度跟振幅有关,用力大小能改变钢尺的振动幅度。

如图所示是“研究声音的特性”实验,若用力大小一定,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不同,即其振动的快慢不同,故探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若钢尺伸出桌边的一段长度不变,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时,其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故探究的是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故答案为:音调;响度。

9.如图1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和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 和______。

填“甲”、“乙”、“丙”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______不同。

【答案】甲乙甲丙音色【解析】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图2中的波形是不同的,所以如图2所示两种声音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甲;乙;甲;丙;音色。

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对其影响因素的了解和掌握。

基础性题目,难度不大。

10.一只蝴蝶的翅膀5min 振动了300次,频率是 ,人耳 听到蜜蜂产生的声音。

【答案】1Hz;不能。

【解析】蝴蝶的翅膀在5min 内振动了300次,5min=300s,它振动的频率Hz sf 1300300==次;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 -20000Hz 。

1Hz 在人类不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

考点四:声与信息、声与能量11. 诗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描述声音的 ;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声可以传递 。

【答案】响度;信息。

【解析】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是指声音的响度,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12.蝙蝠在夜间飞行时不会撞到障碍物,是因为它在飞行时发出 选填(“次声波或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 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它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 。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 。

【答案】超声波、反射、回声定位、声呐。

【解析】蝙蝠在飞行时能够发出超声波,超声波碰到蛾子、蚊子等昆虫或其它的障碍物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就可以对前方的物体做出判断,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蝙蝠所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回声定位。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

13.以下事例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的是()A.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B.医生用听诊器给病人诊断病情C.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方位D.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答案】D【解析】A 、将超声波应用到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 错误;B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B 错误;C 、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 错误;D 、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D 正确。

故选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 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考点五:噪声14..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下列声音:℃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B.℃℃C.℃℃D.℃℃℃【答案】C【解析】由噪声的定义可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属于噪声;故选: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15.“大妈广场舞,吵得我好辛苦”,说明健身的同时,也产生了噪声,为了共建和谐社会,社区委员会与大妈沟通,跳舞时:(1)调小音量,属于在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_________中减弱噪声。

【答案】声源、传播过程【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1)调小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社区居民关闭门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6.国家极为重视选拔人才的举措,爱护关心下一代。

近几年来,全国高考期间令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以减弱噪声,这里主要是控制多少分贝以上的噪声()A. 30dBB. 50dBC. 70dBD. 90db【答案】C【解析】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O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 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分贝,因此全国高考期间令考场附近的建筑工地停止施工,以减弱噪声,这里主要是控制70分贝以上的噪声。

故选C.17.八(13)班某同学在调查教室内的噪声时记录如下:时间:2021年1月4日12:00,地点,八年级(13)班教室℃李磊等几位同学在收看电视播放的音乐欣赏℃杨梅在看课外书籍℃马宁在讲台前拍球℃还有几位同学围坐在一起大声争论着问题(1)根据该同学的记录,对于杨梅而言,噪声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