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背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背影》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
文八年级上册
《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特征,学习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揣摩重点词句,体会父亲的深情和“我"的情感变化;
3、了解写人记事类散文的特点,引导学生感悟日常生活中的亲子之爱。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文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2、体悟作者朴实语言中的情感转折,分析儿子对父亲的情感转变。
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
预习要求:
1、通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意;
2、了解课文写作背景和大致情节,划出作者描写背影的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老师在PPT上展示三幅有关父亲背影的图片:分别为田间耕作的背影、校门口告别孩子后离开的背影,把孩子扛在肩上玩耍的背影。
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三幅图片是否与你记忆里的父亲有所重合呢?
老师看同学们都若有所思,想必此刻同学们的脑海中都已浮现出了自己父亲的身影。不过刚刚老师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家在回忆父亲的时候,都难免有些羞涩和拘谨。所以在开始上课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个同学们都比较熟悉的话题:你们平时和父亲发生过矛盾吗?原因是什么呢?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请两位同学回答)
感谢这两位同学的分享,你们能做到和父亲心平气和地沟通是特别值得鼓励的。这时候也许有同学要产生疑问了,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背影》,老师为什么要提问关于父子矛盾的话题呢?那么现在就请大家带着这个疑问翻到课本第52页,我们来正式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二、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总结文章1-4自然段的内容,并思考:青年作者和父亲的关系如何?你是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1-4段主要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文章中有多处暗示作者与父亲的关系并不融洽。
体现:
①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②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祸不单行”“满院狼藉"可见家中光景惨淡,作者内心十分伤感,可以推测出作者此时对父亲产生了埋怨之意。
③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
“我”本与父亲同行,但到南京后却独自赴约与朋友闲逛,可见作者和父亲心有嫌隙,导致他不愿与父亲同游。
④我再三劝他不必去。
因父亲事忙,“我"不愿麻烦父亲;但父母送别孩子乃是常事,作者再三抗拒,也暗示着“我”对父亲的疏远。
2、这对父子间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隔阂呢?请同学们与同桌讨论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再结合老师分享的背景知识,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总结:
朱自清在《背影》中记述的事件,正是在他与其父发生矛盾的前提下发生的。刚才老师已经请同学们分享过自己和父亲发生矛盾的经历,那么作者面对与父亲的心结时,他是如何处理矛盾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5-6自然段,要特别注意文中描写父亲细节的句子。
三、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1、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1)感受背影特征
文章开头写道:“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而对这背影的描写正是集中在第六段,请同学们从中找出作者描写背影的句子。
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②“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2)齐读这部分文字,边读边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背影的特征:朴素、行动艰难、腿脚不灵便。
(3)除了背影,文中还有许多细节描写都表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你最欣赏哪一处细节描写?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体现父爱细节的句子,并圈出关键词分组讨论,讨论后发言。
①“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②“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③“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④“他忙着照看行李……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⑤“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⑥“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⑦“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
记着我的儿子。"
除去对背影的描写,作者对父亲的描述还涉及回家奔丧、叮嘱茶房、与车夫讲价、送“我”上车、给“我"写信等几件事。(对于学生不同的观点,要适时点拨,引导学生重点关注“我”面对父亲的态度转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背影》的写作背景,故事情节,以及重点关注了作者对“父亲"这一形象的人物描写。到这里,同学们应该已经达成了共识:这无疑是一位非常疼爱自己儿子的父亲。但是在作者眼里,父亲从始至终都是这样一个高大的形象吗?这里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小作业: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父亲”在作者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对他的情感是始终如一的吗?我们下节课来一起讨论。
第二课时
一、体会父子间的错位之爱
1、上节课我们谈到了“我"对父亲前后态度的转变,那么请同学们精读课文后思考,“我”的情感是在文中何处发生转折,一共转折了几次呢?
①无奈、不屑:“我再三劝他不必去"、“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②感动:“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③心酸:“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④愧疚:“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背影》所表达的父子之情不是外显的、静止的,而是内隐的、灵动的。作者的情感在文中有几次起伏:面对父亲反复叮嘱茶房的无奈与不屑——面对父亲买橘子的背影时的感动——面对父亲消失在人海中的心酸——回忆父亲过往时的愧疚。相同的是,作者没有在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