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4871篇)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417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完善立法体制,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B、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正案,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C、建立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为主导,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D、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①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政策、思想、决策、人事等宏观方面。
故A选项正确。
②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有权提出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全体代表2/3以上同意后通过。
故B选项错误。
③依法治国要求立法工作必须由立法机关主导。
立法的各个程序:提案、审议、表决通过、公布均应当由人大主导。
因此,必须建立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为主导,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
故C选项正确。
④法律应当反映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2.关于依法治国,下列哪一认识是错误的?A、依法治国要求构建科学完善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B、依法治国要求坚持“法律中心主义”,强调法律在治理和管理国家中的作用C、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D、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正确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①依法治国的内涵包括五大法治实践步骤: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
法律监督要求建立科学完善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包括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以及道德的制约。
故A选项正确。
②依法治国要求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具体包括:第一,充分发挥依法治国方略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作用。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098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实行人治和法治相结合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全面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全面继承传统中华文化>>>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应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摒除人治。
C选项错误,西方的文化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不应全面借鉴。
D选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优秀和糟粕之分,应当扬弃,不应全面继承。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A、甲省推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将风险评估作为省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B、乙市聘请当地知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C、丙区因发改局长立下“军令状”保证某重大项目不出问题,遂直接批准项目上马D、丁县教育局网上征求对学区调整、学校撤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意见>>>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①《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提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
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
精选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0篇 (6)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深人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以下哪一说法不属于决策机制?( )A、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B、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建设C、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D、建立以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制度>>>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B选项中“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建设”属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是依法决策机制。
2.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
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
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
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2题,单选)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法律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的有效实施并不总是依赖于道德,故A项表述错误。
在法治社会,诉讼对纠纷的解决、对权益的保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故8项“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表述错误。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道德是法律的理论基础、价值基础和运行的社会基础,故C项应选。
在法治社会,以德治国并不要求将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故D项表述错误。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4374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自觉接受监督是政法机关的职责。
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实行依法治国,要求构建“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B、政法机关既要接受国家监督,又要接受社会监督C、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D、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是公民要遵守法律>>>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要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
故,ABC选项均正确。
D选项错误。
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2.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制度。
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B、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监督C、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实行自我保护、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D、依法推进基层民主和行业自律实行自我探索、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监督>>>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考查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核心的基层民主制度。
3.关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B、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C、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让党组织推荐的人直接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D、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是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之一>>>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而不是直接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故C选项错误。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3214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深人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以下哪一说法不属于决策机制?( )A、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B、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建设C、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D、建立以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专家和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制度>>>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B选项中“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建设”属于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不是依法决策机制。
2.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C、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不应借鉴国外法治的经验、理念或模式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C选项错误,我国应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3.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修改后的《预算法》规定,经本级人大或者常委会批准的政府预算、预算调整和决算,应及时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也应向社会公开。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7年卷一2题.单选)A、依法行政要求对不适应法治政府建设需要的法律及时进行修改和废止B、透明预算制度有利于避免财政预算的部门化倾向C、立法对政府职能转变具有规范作用,能为法治政府建设扫清障碍D、立法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但立法总是滞后于改革措施>>>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为选非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doc
[司法类试卷]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5年卷一1题)(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2 相传,清朝大学士张英的族人与邻人争宅基,两家因之成讼。
族人驰书求助,张英却回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族人大惭,遂后移宅基三尺。
邻人见状亦将宅基后移三尺,两家重归于好。
根据上述故事,关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2题)(A)在法治国家,道德通过内在信念影响外部行为,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B)以德治国应大力弘扬“和为贵、忍为高”的传统美德,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C)道德能够令人知廉耻、懂礼让、有底线。
良好的道德氛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D)通过立法将“礼让为先”、“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有助于发挥道德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3 某市建立并推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将其作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前置程序。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7年卷一3题)(A)有利于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正当性(B)是健全依法决策的重要措施(C)是以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一种表现(D)可以代替公众参与和集体讨论4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 (2016年卷一4题)(A)甲省推行“重大决策风险评估”制度,将风险评估作为省政府决策的法定程序(B)乙市聘请当地知名律师担任政府法律顾问,对重大决策进行事前合法性审查(C)丙区因发改局长立下“军令状”保证某重大项目不出问题,遂直接批准项目上马(D)丁县教育局网上征求对学区调整、学校撤并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事项的意见5 建设法治政府必然要求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4223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执法为民的理念?A、某市公安局为派出所民警制作“民警联系牌”,悬挂在社区居民楼入口处,以方便居民联系B、某省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进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C、某县政府通过中介机构以有偿方式提供政府信息D、某区法院为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推行“网上立案”、“社区开庭”等措施>>>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执法为民理念有以下要求:(一)执法者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包括:(1)坚持以人为本。
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转化为执法工作的具体目标,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
(2)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3)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
(4)切实做到便民利民。
(二)坚持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
具体包括:(1)有别于“个人权利至上”。
(2)执法为民理念明确地寓含着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要求。
A选项方便民众,体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B选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2.实施依法治国方略,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处理每项工作都要依法依规进行。
下列哪一做法违反了上述要求?A、某市环保部门及时发布大型化工项目的环评信息,回应社会舆论质疑B、某市法院为平息来访被害人家属及群众情绪签订保证书,根据案情承诺加重处罚被告人C、某市人大常委会就是否在地方性法规中规定“禁止地铁内进食”举行立法听证D、某省推动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实施依法治国的一个基本前提就是国家机关的行为必须合法,于法有据。
A选项符合政府信息依法公开的规定;C选项属于民主立法,符合立法的基本原则;D选项符合党中央和全国人大的有关规定,亦属于合法行为;B选项属于违法行为,法院审判应当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理学)模拟试卷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理学)模拟试卷7(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法与国家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法与国家权力构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B.法与国家权力也存在紧张或冲突关系,国家权力的扩张可能使得权力出现凌驾于法乃至摆脱法的倾向C.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D.法的至上性意味着法相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权力都具有至上地位,同时意味着法在总体上高于或脱离国家权力而存在正确答案:D解析:考查法与国家的关系。
D选项错误,法的至上性只意味着法相对于任何一个被具体化的国家权力具有至上地位。
并不意味着法在总体上高于或脱离国家权力而存在。
知识模块:法理学2.法与政治都属于上层建筑,下列哪一个选项没有正确表述二者的关系?( )A.法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
如果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则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B.政治在上层建筑中居主导地位,因而总体上法的产生和实现往往与一定的政治活动相关C.法对于国家机构、政治组织、利益集团等政治角色行为和活动的程序性和规范性控制,表明法对重要政治角色行为控制、调整的必然和必要D.政治运行的规范化,政治发展中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政治体系的完善化,离开法的运作都无从谈起正确答案:A解析:法与政治体制密切相关。
如果在集权型权力结构中,法的被需要还只是作为人治这种权力运行方式的点缀或辅助,则在分权型权力结构中,权力的配置和行使皆须以法为依据。
知识模块:法理学3.政党政策是政党为实现一定政治目标、完成一定任务而作出的政治决策,执政党的政策在政治生活中尤其占有重要地位。
下列关于法与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而言,政党政策调整的社会关系和领域比法律为广,对党的组织和党的成员的要求也比法的要求为高。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理学)模拟试卷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理学)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仅法具有强制力,其他规范不具有强制力B.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立法者只是在表述法律,而不是在创造法律D.古代,缇萦上书皇帝废除肉刑说明,法律有时也是被统治阶级将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正确答案:C解析:考查法的本质。
A选项错误,任何规范都具有强制力,只不过法具有国家强制力。
B和D选项错误,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只能体现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法不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但可以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某种愿望或者要求。
知识模块:法理学2.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B.保护性法律关系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C.横向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D.调整性法律关系是第一性法律关系,也是从法律关系正确答案:D解析:考查法律关系。
调整性法律关系是第一性法律关系,是主法律关系。
因此,D项错误。
知识模块:法理学3.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关于法律的普遍性这一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法律效力范围与国家权力范围相一致B.近代以来,法的普遍性也表现为普遍平等对待性,即要求平等地对待一切人C.法的普遍性反对任何的区分对待D.法律对于华侨权利保护的特别规定并未违反法律的普遍性特征正确答案:C解析:考查法的普遍性。
C选项错误,法的普遍性并不反对合理的区分对待。
知识模块:法理学4.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来自于古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安,这一分类标准对于确立执法、司法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公法和私法的论述,不正确的是哪项?( )A.宪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强制法都是公法B.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和公司法都是私法C.公法的行为准则是“法不禁止皆自由”,私法的行为准则是“法不禁止皆不得为”D.土地拆迁主要涉及公法调整的范畴正确答案:C解析:考查法的普遍性和公法、私法的划分。
司法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试题1.doc
司法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试题1 2018年司法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试题11.我国第一次确认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D)D.1982年宪法2.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D)D.《独立宣言》3.现行宪法序言明确宣告本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D)D.根本任务4.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是(C)C.2014年12月4日5.现阶段,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是(D)D.非公有制经济6.根据现行宪法规定,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正在服刑期间(C)C.准予行使选举权7.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A)A.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8.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B)B.全国人大常委会9.现行宪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B)B.集体所有10.根据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能对下列哪个人员提出罢免案?(C)C.全国政协主席11.现行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C)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2.现行宪法第3条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B)B.民主集中制原则13.根据现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B)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14.根据现行宪法,国务院总理人选的提名权属于(C)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D)相适应。
D.社会发展计划16.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我国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是(A)A.双重领导体制17.以下关于人民陪审员的说法,错误的是(D)D.人民陪审员没有任期限制1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由(C)C.国务院审批19.现行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C)C.取得赔偿的权利20.根据我国国徽法的规定,国徽及其图案不得用于(C)C.商标和广告21.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可以行使的权力是(A)A.选举同级人民法院院长22.根据现行宪法,我国人民法院上下级的关系是(A)A.监督关系23.根据现行宪法,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A)A.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24.根据现行宪法,批准自治州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生效的国家机关是(D)D.省、自治区人大常委2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B)B.有权撤销,无权改变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D)的分配制度。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5年卷一1题)(分数:2.00)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解析:解析:本题为选非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故A、B项正确。
该《决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故C项正确。
法律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会关系(如人们的情感关系,友谊关系)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法律就不应涉足其间。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2788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司法公正问题的表述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唯一防线B、坚持司法公正,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权衡各方利益诉求,使人民群众在所有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C、司法高效要求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不断完善司法程序,司法机关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改变法定司法程序D、司法权威要求司法权独立行使,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干涉司法机关在具体案件上的检察权和审判权,但全国人大和党委组织除外>>>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考查司法公正。
A选项错误,司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而非唯一。
C选项错误,司法机关不能改变法定司法程序,否则构成违法。
D选项错误,在具体案件上,司法机关应当独立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党和人大的领导并非在于决定具体个案。
2.司法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于我国的司法改革,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只要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就能实现司法公正B、跨行政区划设立法院和检察院的目的是让司法机关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C、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有利于方便当事人诉讼D、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司法独立只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并非其充分条件,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一定就能实现司法公正。
故A选项错误。
其余三项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3.执法为民要求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的工作要反映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下列哪一做法没有准确体现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A、某市公安局借助网络开展执法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评判执法公正的唯一标准B、某市法院通过优化人民法庭区域布置、开展巡回审判等方式,减少当事人讼累C、某市政府出台《市政管理检查行为规范》,规范城管队员执法行为D、某县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办公室,探索完善未成年人所在社区、学校、家庭、派出所与检察院五位一体的跟踪帮教机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执法为民要求执法机关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做到坚持以人为本。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2788篇)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2788篇)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司法公正问题的表述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唯一防线B、坚持司法公正,就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综合权衡各方利益诉求,使人民群众在所有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C、司法高效要求合理配置司法资源,不断完善司法程序,司法机关在必要的时候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改变法定司法程序D、司法权威要求司法权独立行使,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干涉司法机关在具体案件上的检察权和审判权,但全国人大和党委组织除外>>>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考查司法公正。
A选项错误,司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而非唯一。
C选项错误,司法机关不能改变法定司法程序,否则构成违法。
D选项错误,在具体案件上,司法机关应当独立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党和人大的领导并非在于决定具体个案。
2.司法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于我国的司法改革,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只要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就能实现司法公正B、跨行政区划设立法院和检察院的目的是让司法机关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C、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有利于方便当事人诉讼D、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司法独立只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并非其充分条件,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一定就能实现司法公正。
故A选项错误。
其余三项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3.执法为民要求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的工作要反映群众的愿望和根本利益。
下列哪一做法没有准确体现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A、某市公安局借助网络开展执法满意度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作为评判执法公正的唯一标准B、某市法院通过优化人民法庭区域布置、开展巡回审判等方式,减少当事人讼累C、某市政府出台《市政管理检查行为规范》,规范城管队员执法行为D、某县检察院设立未成年人案件办公室,探索完善未成年人所在社区、学校、家庭、派出所与检察院五位一体的跟踪帮教机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执法为民要求执法机关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做到坚持以人为本。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4510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全面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完善立法体制。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上述要求?(2016年卷一3题,单选)A、改进法律起草机制,重要的法律草案由有关部门组织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起草B、完善立法协调沟通机制,对于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C、完善法规、规章制定程序和公众参与政府立法机制D、加强法律解释工作,及时明确法律规定含义和适用法律依据>>>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由全国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参与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
”故A项错误,应选。
2.关于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提高业务能力摆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B、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畅通具备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进入法治专门队伍的通道,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C、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D、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发挥律师协会自律作用,规范律师执业行为,监督律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化准入、退出管理,严格>>>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①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A选项错误。
②在我国,成为法官主要有三个途径,其一,由省高院统一招录;其二,符合条件的军转干部;其三,从符合条件的律师和法学家中招录。
B选项正确。
③为稳定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队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C选项正确。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278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下列哪一做法不符合执法为民的理念?A、某市公安局为派出所民警制作“民警联系牌”,悬挂在社区居民楼入口处,以方便居民联系B、某省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积极推进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C、某县政府通过中介机构以有偿方式提供政府信息D、某区法院为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推行“网上立案”、“社区开庭”等措施>>>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执法为民理念有以下要求:(一)执法者自觉践行执法为民理念,包括:(1)坚持以人为本。
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关切转化为执法工作的具体目标,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评判执法工作的主要标准。
(2)着眼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3)倡导和注重理性文明执法。
(4)切实做到便民利民。
(二)坚持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高度统一。
具体包括:(1)有别于“个人权利至上”。
(2)执法为民理念明确地寓含着引导和教育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要求。
A选项方便民众,体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B选项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2.某法院完善人民陪审员选任方式,在增加陪审员数量的基础上建立“陪审员库”,随机抽选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
关于人民陪审员制度,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应避免陪审员选任的过度“精英化”B、若少数陪审员成为常驻法院的“专审员”,将影响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公信力C、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让人民群众通过参与司法养成守法习惯D、陪审员的大众思维和朴素观念能够弥补法官职业思维的局限性>>>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力。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357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杜绝“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
下列哪一做法无助于消除此现象?A、甲市将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承诺对合理合法的诉求依法及时处理B、乙区通过举办“群众吐槽会”建立群众利益沟通机制C、丙县通过地方戏等形式普及“即使有理也要守法”观念D、丁市律协要求律师不得代理群体性纠纷案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
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①A选项中,甲市将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承诺及时解决合法合理的诉求,正确。
②B选项中,乙区建立群众利益沟通机制,正确。
③C选项中,丙县进行普法活动,正确。
④D选项中,丁市律协要求律师不得2.某培训机构招聘教师时按星座设定招聘条件,称:“处女座、天蝎座不要,摩羯座、天秤座、双鱼座优先。
”据招聘单位解释,因处女座和天蝎座的员工个性强势,容易跳槽,故不愿招聘,并认为按星座招录虽涉嫌就业歧视,但目前法律没有明文禁止。
对此,应聘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劳动监察部门的下列哪一做法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A、将《劳动法》“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的规定直接适用于本案,形成判例,弥补法律漏洞B、根据《劳动法》的平等就业原则,对招聘单位进行法治教育,促使其改变歧视性做法C、应聘者投诉缺乏法律根据,可对其批评教育或不予答复D、通知招聘方和应聘方参加听证,依据国外相关法律规定或案例,对招聘机构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①注意,劳动监察部门属于行政机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5年卷一1题,单选)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为选非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故A、B项正确。
该《决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A、从实际出发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法治建设可适当超越社会发展阶段B、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是中华法系,实践基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经验C、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应移植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D、从实际出发要求凸显法治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①按照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社会决定3.公平正义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A、某市公安局对年纳税过亿的企业家的人身安全进行重点保护B、某法官审理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主动到医院咨询相关的医学知识,调查纠纷的事实情况,确保案件及时审结C、某法院审理某官员受贿案件时,考虑到其在工作上有重大贡献,给予从轻处罚D、某县李法官因家具质量问题与县城商场争执并起诉商场,法院审理后认为无质量问题,判决李法官败诉>>>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①A选项不但没有体现公平正义理念,相反,破坏了公平正义理念,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②该法官确保案件及时审结,体现了审判的效率原则,而非公平正义理念。
故B选项错误。
③C选项破坏了公平正义理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被告人的贡献而违反法律轻判。
④D选项恰当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贯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4.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正确的?(2017年卷一1题,单选)A、从实际出发不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法治建设可适当超越社会发展阶段B、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是中华法系,实践基础是中国传统社会的治理经验C、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等于“关起门来搞法治”,应移植外国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D、从实际出发要求凸显法治的中国特色,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从实际出发,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故A项错误。
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实践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故B项错误。
从中国实际出发,必须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借鉴国外法治有益经验,但决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故C项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故D项正确。
5.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实行人治和法治相结合C、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全面借鉴西方的先进文化D、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全面继承传统中华文化>>>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应选择A选项。
B选项错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摒除人治。
C选项错误,西方的文化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不应全面借鉴。
D选项错误,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优秀和糟粕之分,应当扬弃,不应全面继承。
6.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关于全面依法治国,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管理国家事务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C、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不应借鉴国外法治的经验、理念或模式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考查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C选项错误,我国应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但绝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
7.关于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B、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C、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善于让党组织推荐的人直接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D、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是党的领导的主要内容之一>>>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善于使党组织推荐的人选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员,而不是直接成为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人,故C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C选项。
8.关于党内法规和法律的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B、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C、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对所有党员都平等适用D、党内法规可以成为法院审理案件的直接依据>>>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法院审理案件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党内法规仅仅适用于党员,不能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
故D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9.司法改革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于我国的司法改革,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只要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司法权就能实现司法公正B、跨行政区划设立法院和检察院的目的是让司法机关摆脱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C、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审理跨行政区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案件,有利于方便当事人诉讼D、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有利于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完善行政诉讼制度,有利于推进法治政府的建设>>>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司法独立只是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并非其充分条件,法院和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一定就能实现司法公正。
故A选项错误。
其余三项正确。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选项。
10.法治社会建设要求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杜绝“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
下列哪一做法无助于消除此现象?A、甲市将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承诺对合理合法的诉求依法及时处理B、乙区通过举办“群众吐槽会”建立群众利益沟通机制C、丙县通过地方戏等形式普及“即使有理也要守法”观念D、丁市律协要求律师不得代理群体性纠纷案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
把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保障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①A选项中,甲市将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承诺及时解决合法合理的诉求,正确。
②B选项中,乙区建立群众利益沟通机制,正确。
③C选项中,丙县进行普法活动,正确。
④D选项中,丁市律协要求律师不得11.自觉接受监督是政法机关的职责。
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实行依法治国,要求构建“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B、政法机关既要接受国家监督,又要接受社会监督C、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D、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是公民要遵守法律>>>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要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
故,ABC选项均正确。
D选项错误。
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12.中国古代有“厌讼”传统,老百姓万不得已才打官司。
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司法领域却出现了诉讼案件激增的现象。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相比古代而言,法律在现代社会中对保障人们的权利具有更重要的作用B、从理论上讲,当诉讼成本高于诉讼可能带来的收益时,更易形成“厌讼”的传统C、案件激增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群众已逐渐树立起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D、在法治社会,诉讼是解决纠纷的唯一合法途径>>>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①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强调道德的教化作用为主,法律的惩罚作用为辅,如西周的“明德慎罚”、汉代的“德主刑辅”等。
近现代以来,人们更强调法的作用,提倡通过法律保障人们的合法权利。
现代法治社会,法律已经成为保障人们权利的最重要的手段。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依靠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要决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