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应用研究
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应用研究商业银行应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有助于其将产品定价、策略指引、风险管理及绩效考核应用于日常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依托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形成机制,可以通过反映筹资成本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约束资产业务的产品定价;可以通过制定倾向性的价格政策,用利益驱动来引领经营部门的业务发展方向;可以通过将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损失纳入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进行核算来进行风险管理;亦可以定量核算不同部门、不同业务条线的收益来进行绩效考核及分配。
而构建适用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定价机制,准确反映筹资成本,是保障实现上述功能的基础。
目前,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通常采用的是市场模式,也就是根据当期的市场筹资成本和业务收益确定不同类型、不同期限档次的资金价格。
流行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定价方法是期限匹配法,即按照业务的期限和利率类型,应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曲线,逐笔确定转移价格。
市场收益率曲线是国外商业银行确定其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基础。
因国内金融市场独具特色,本文将着重就国内商业银行应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进行分析探讨。
一、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理论介绍
(一)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的基本原理
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资产负债管理部门与各业务经营部门之间,按照确定的规则全额有偿转移资金,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向资金使用方收取利息,支付利息给资金提供方,并核算业务成本和收益,分离并管理业务风险的一种内部经营管理模式。
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模式下,业务经
营部门每办理一笔涉及资金的业务均需通过转移价格与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进行内部资金转移核算。
对于资产业务,转移价格代表其资
金成本,对于负债业务,转移价格代表其资金收益。
每笔资产业务所需要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转移价格全额由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进行成本核算。
每笔负债业务所筹集的资金,均以该业务的转移价格全额转移给资产负债管理部门核算收益。
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管理体系中,内部资金的“买”、“卖”并不发生资金的实际转移,而是根据确定的买价——“内部资金使用转移价格”或卖价——“内部资金供给转移价格”,通过专门的内部资金管理系统以此价格来核算业务经营单位的经营效益。
(二)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模式与方法
1.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架构
2.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模式
商业银行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模式有多种,一般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成本模式,另一类是市场价格模式。
(1)成本模式
成本模式是以成本为基础确定转让价格,是通过资金加权平均成本率和边际成本率确定资金转移价格的管理模式。
其中,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是以各种资金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种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成本。
而资金的边际成本是指资金每增加一个单位而增加的成本。
成本模式的特点是简单易操作,实施费用较低,变化幅度较小,比较平稳。
不足之处是成本模式主要反映了银行的存量资金成本,对当前的市场情况反应缺乏灵敏性,不能反映当期市场情况和未来的变化趋势。
(2)市场价格模式
市场价格模式是以外部资金市场的利率为参照,以在短期内资金市场上能够提供的资金价格水平,作为银行内部资金定价依据的管理模式。
其应用前提是具备成熟而又交易活跃的金融市场。
市场价格模式的特点是将当前的市场利率状况体现在商业银行内部价格转移中,能较好地反映近期的市场变化情况。
其不足之处是实施起来较复杂,常常需要依托专门的信息管理系统。
3.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定价方法
从国外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法的演变来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主要有单利率转移定价法、多利率转移定价法和期限匹配法三种。
(1)单利率转移定价法
单利率转移定价法是对所有资金不分期限,使用相同的转移价格定价。
该价格应是银行在外部资金市场上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资金所需成本的加权平均值。
单利率转移定价法是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法的最初形式,它将银行所筹集的全部资金集中起来,假设所有资金都具有相同的属性,并赋予一个相同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而不考虑不同资金的类型、流动性等差异。
单利率法简单易懂、容易实施,但其缺点是没有考虑资金的期限结构,无法规避由于利率波动造成的风险,并且容易造成业务经营部门绩效考核的不公平。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具有稳定现金流、分支机构和业务量较少的小银行。
(2)多利率转移定价法
多利率转移定价法是对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按照不同的期限,使用不同的转移价格定价。
该方法认为资金具有不同属性,应根据不同资金性质、利率敏感性和流动性等标准对资金进行分类,并赋予不同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多利率转移定价法一般根据银行资产、负债的不同特征,建立各自对应关系,每类资产和负债都按照期限、利率特征赋予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多利率法中的资金价格可采用平均成本法和边际成本法进行定价,也可依据金融市场交易行情确定。
多利率法比单利率法更切合实际,减少了利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有利于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但是,该方法比较复杂,实施成本也较高。
(3)期限匹配法
实行期限匹配的资金转移定价体系,是将银行各业务单元不同类型的资产和负债业务通过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匹配起来,规避了各业务单元大部分的利率风险。
因其较单利率和多利率转移定价具备精细化
管理的优势,而成为当前银行内部转移定价的主流方法。
期限匹配法是目前最复杂也最有效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方法。
在成本模式下,期限匹配法与单利率法和多利率法不同的是资金的转移价格不采用平均成本法,一般采用边际成本法,并采用测算的边际成本绘制出转移价格定价曲线,期限匹配法因此也常被称为期限匹配边际成本法。
在市场价格模式下,期限匹配法则通过市场收益率曲线定价。
期限匹配法将新、老资产负债业务区分开来进行处理。
新的资金使用新的转移价格,而老的资金仍按过去价格计算,这使得对单笔业务收益的精确分析成为可能。
在期限匹配法下,商业银行总部将资金进行集中管理,可以在总行层面掌握各业务单元资产与负债的不匹配情况。
期限匹配法能够有效提高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将信用风险与利率风险分离,有益于银行对业务经营部门的绩效考核,并能对产品或客户的贡献度进行分析。
不过,期限匹配法最为复杂,实施难度较高,要求银行具有较高的技术实力,开发专门的转移价格管理系统。
另外,期限匹配转移价格定价法需要根据转移价格定价曲线,按照业务的期限特性、利率类型和支付方式逐笔确定资产、负债业务的转移价格。
其中,转移价格定价曲线是一条反映当期不同期限资金价格的曲线,它是按照期限匹配原则确定资金转移价格的基础。
4.具体业务品种转移价格的确定方法
具体到每项业务的内部转移价格,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期限定价法、指定利率法和现金流法三种。
期限定价法是指按照业务的原始期限或重定价周期在转移价格定价曲线上找到对应的点,并以该点收益率作为基础转移价格的定价方法。
期限定价法通常适用于具有确定期限、本金一次支付、利率类型为固定利率或定期调整利率的业务。
指定利率法是指根据业务的特性直接指定某个收益率作为其基础转移价格的定价方法。
使用该定价方法时,首先需要确定指定的收益率,然后计算该指定收益率在数据处理周期内的平均值,并以之作为该业务的基础转移价格。
指定利率法通常适用于无确定期限的业务,
利率按天浮动的业务,以及需由业务经营部门承担利率风险的业务。
现金流法是指以每期清偿的本金金额及其占用期限的乘积作为权重,对转移价格定价曲线上每期本金占用期限对应的收益率进行加权平均,并以求得的结果作为基础转移价格的一种转移价格定价方法。
现金流法的基础转移价格计算公式为:
∑(Pi×Mi×Ri)
基础转移价格=
∑(Pi×Mi)
其中:Pi表示业务期限内或重定价期限内每期分期偿还的本金;Mi表示Pi 所占用的期限;Ri表示起息日或重定价日相应占用期限在转移价格定价曲线上对应的收益率。
现金流法适用于本金按固定周期和确定金额分期支付,利率类型为固定利率或定期调整的资产业务。
(三)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相对于上存、下借的资金管理模式,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而且具有更强的管理功能。
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将对国内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将产生深刻的影响。
1.对资金管理模式的影响
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后,资金管理模式将由资金的差额转移转变为资金的全额管理。
在上存、下借资金管理模式下,分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首先在分行内部进行安排和匹配,只有资金余缺部分才通过上存或下借与总行发生资金往来。
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后,分行所有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资金往来都需通过转移价格与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进行核算。
2.对风险管理的影响
在上存、下借资金运作模式下,分行面临利率风险,但同时可以获得用其吸收的短期存款来发放长期贷款,产生的期限错配溢价。
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后,实施期限匹配原则下的转移价格定价方法,分行大部分的利率风险都被集中到总行资产负债管理部门实行集中、统一和专业化管理,风险得到对冲。
3.对银行基础管理的影响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工具,也是国内商业
银行提升管理水平,实现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一项基础工作。
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将为国内商业银行的业务条线管理、产品定价、绩效考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打下基础,有益于国内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国内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的难点
国内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面临的首要困难是人民币缺乏公认的市场收益率曲线。
确定转移价格定价曲线,是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步骤,其作用是确定一个为所有业务部门所认同的定价标尺。
国外商业银行因资金交易市场十分成熟,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定价曲线通常以市场收益率曲线为基础,其数据可直接在金融市场上获得,如美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
但国内由于金融市场还不成熟,至今尚未形成一条公认的市场收益率曲线,使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面临困难。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通过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将实现:对以前年度、当年累计、最近一个月的资产、负债业务数据和成本效益数据的动态管理,进而掌握历史情况和近期变动;实现科学分析和管理不同期限、利率品种的负债的数量和平均直接成本,以及不同期限、利率品种的资产的数量和平均收益水平;实现对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间接成本的单位分摊的动态监控;实现对资产、负债错配情况的及时分析掌控和风险管理。
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对商业银行管理水平的提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另外,商业银行推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应坚持简便易行的原则,投入应用的转移价格系统应避免过于复杂,以利于基层营业机构人员理解和使用。
二、对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形成机制的探讨
因国内金融市场与国外相比具有诸多独有的特点,下面就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管理市场价格模式和成本模式在国内商业银行的具体应用进行探
讨。
(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作为资金市场价格的讨论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的市场价格模式需要有活跃的金融市场交易价格作基础,“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以下简称Shibor)能否成为借鉴国外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的经验,作为确定一年以内人民币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市场利率基准,关键在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拆借利率能否代表用于贷款或投资等一般用途的资金市场价格。
国内同业拆借市场与伦敦、香港等资金拆借市场相比,具有十分特殊的性质。
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国内资金拆借业务运作混乱的影响,金融监管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法规,对拆借市场参与者的资格、拆借资金的用途,以及拆借额度和期限作了明确的限制,这就造成了国内的同业拆借市场事实上成为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特殊市场。
而伦敦或香港的资金拆借市场并无类似的种种限制,如香港的拆借市场甚至允许具有良好信誉的公司参与其中。
虽然国内相关金融管理部门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作为人民币基准利率来打造,准备时机成熟后将其作为利率市场化后各项利率的基础。
但是,由于Shibor受法规和政策的影响,其利率水平尚不宜作为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定价依据。
1.从利率性质分析——Shibor仅是金融机构弥补头寸的资金价格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拆借利率受到法律法规的限制,Shibor 利率只是金融机构弥补头寸的资金价格。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禁止利用拆入资金发放固定资产贷款或者用于投资。
拆出资金限于交足存款准备金、留足备付金和归还中国人民银行到期贷款之后的闲置资金。
拆入资金用于弥补票据结算、联行汇差头寸的不足和解决临时性周转资金的需要。
”可见,同业拆入资金用途极为狭窄,不允许用于商业银行的一般资产业务。
另外,人民银行2007年颁布实施的《同业拆借管理办法》严格限制了同业拆借市场的参与成员、拆借额度及拆借期限。
例如《同业拆借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中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县级联合社的最高拆入限额和最高拆出限额均不超过该机构各项存款余额的8%;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的最高拆入限额和最高拆出限额均不超过该机构实收资本的二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的最高拆入限额和最高拆出限额均不超过该机构实收资本的100%。
”又如第二十三条对拆借期限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保险公司拆入资金的最长期限为三个月;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拆入资金的最长期限为七天。
”
从以上规定可见,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是一个严格限制资金用途、参与者资格、交易期限和交易额度的资金市场,Shibor只是金融机构弥补头寸的资金价格,不能作为贷款或投资等一般用途资金的市场交易价格。
2.从市场因素分析——Shibor不能体现银行的筹资成本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拆借利率多年来波动较大,其价格走势主要受到市场资金头寸的松紧影响,常出现大幅度背离银行筹资成本的情况。
从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2007年11月至2010年2月的Shibor利率走势来看(见下图),最高利率出现在2007年11月8日,一个月期限的利率达到了%,比当时三个月期限挂牌法定存款利率%还高出一倍。
最低利率出现在2009年4月20日,三个月期限利率仅为%,比当时的三个月期限法定存款利率%还低个百分点,这就出现了在伦敦或香港的拆借市场难以想象的情况——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向银行拆入资
金,再存入银行而稳赚%的利差的异常现象。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货币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数据整理。
另外,Shibor利率从2008年11月27日出现了快速下滑,至2009年2月3日全部期限品种的Shibor利率都已跌至2%以下,各期限利率下跌幅度都在50%以上,显然银行的筹资成本不可能在短短二个多月内下降一半以上。
并且,其最低的隔夜拆借利率为%,最高
的一年期利率仅为%,各期限Shibor利率不仅低于同期挂牌法定存款利率,也低于近二年的法定存款利率,这就出现了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同业拆借利率低于银行存款的直接成本的异常情况。
显然同业拆出资金的收益已不够支付存款的筹资成本,拆出资金已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
这种现象主因是银行富裕资金在没有合适用途的情况下,只能退而求其次地选择能获取超出上存人民银行超额准备金利率的资金运作方式来减少损失,而无法顾及资金成本。
因此,不论从近年来Shibor的利率水平,还是从其变动趋势来分析,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都不能反映银行存款业务的实际筹资成本。
内部转移价格理论要求,应用以市场价格为基准的转移价格定价法的前提是存在具有交易同质商品的成熟而活跃的市场,而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市场交易的资金不能用于贷款、投资等用途,其实际利率水平也常与银行的直接筹资成本偏差较大。
因此,国内商业银行暂不适宜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为基准确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而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等资产业务的资金来源,仍主要来自于个人储蓄存款和对公存款,其市场价格应该就是各项存款利率。
(二)国内商业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成本模式讨论
实现资产、负债业务在金额和期限上合理地匹配,是应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的最佳模式,也是实行锁定每笔资产业务与相对应负债业务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实行资产、负债业务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逐笔计价的重要条件。
如无法实现逐笔锁定与资产业务相对应的负债业务,则中长期资产业务不宜实施存续期的全程价格锁定,原因在于负债业务的平均成本在逐年变动,而负债业务的成本是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基础。
曾出现的经营部门盲目发展高成本的保险公司协议存款业务带来后期损失的情况,就是价格锁定的不良后果。
因此,应避免因中长期业务全程价格锁定所引发的经营部门为谋取眼前利益,不顾后期可能的亏损,畸形发展业务的潜在风险。
由于国内仍不具备成熟的资金交易市场,缺乏公认的资金市场收益率曲线。
为了能够相对准确地反映银行资金成本,便于实际操作运
用,应在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管理初始化阶段对以前年度存量业务采取加权平均法确定各期限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对实施后的新增业务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来计算未使用的存量资金和新增资金的平均成本,以便更灵敏地反映当期市场利率变动的影响。
如实现了逐笔地匹配资产和负债业务,则可适用市场资金利率确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1.“内部资金供给转移价格”的构成
鉴于商业银行一般具有相当的规模,商业银行完全可以用存量存款业务,测算出各种期限档次的存款加权平均利率,用以代表国内个人储蓄存款和对公存款市场的存量负债的价格水平。
再通过新年度存款业务增量和利率水平,用移动加
权平均法计算出资金的直接成本,作为当年增量业务所需资金的基础价格,供银行经营部门合理确定自己的业务数量、期限和价格。
因而,资金供给转移价格定义为:
某期限资金供给转移价格=某期限负债业务加权平均利率+负债业务分摊成本费用率+内部转移收益率
当确定本年增量业务价格时:某期限负债业务加权平均利率=该期限上年未使用存量负债业务加权平均利率±当年增量业务加权平均利率影响其中:该期限上年未使用存量负债业务加权平均利率=(上年未使用存量负债业务利息支出+本年增量负债业务支出)÷(上年未使用存量负债业务金额+本年增量负债业务金额)
上年存量负债业务加权平均利率一般情况会高于或低于现行利率。
当低于现行利率时应根据安全性原则,结合当年新增业务量及其利率,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调整幅度,适当调高转移价格。
当存量负债业务加权平均利率高于现行利率时,也应使用当年新增业务量及利率使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调整幅度,适当调低转移价格,以使当期负债业务平均利率及时反映当期实际价格水平。
2.“内部资金使用转移价格”的构成
资金的使用成本应在资金供给转移价格的基础上考虑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期限不能完全匹配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利率波动给存量资金带来的多支付利息的利率风险加以确定。
因此,资金使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