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新增知识点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二新增知识点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玉米是雌雄同体、单性花的植物,育种工作者利用基因型为Aa的玉米分别作了自交和自由交配的实验。
在玉米植株数量足够多、各植株育性正常、生存机会均等、A/a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连续自交,发现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越来越小
B.通过连续自交,发现子代中A与a的基因频率会保持不变
C.通过连续自由交配,发现子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会越来越小
D.通过连续自由交配,发现子代中A与a的基因频率会保持不变
2.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普遍性,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预测杂交后代的类型和它们出现的概率。
小麦的抗倒伏(D)对易倒伏(d)为显性,不抗病(H)对抗病(h)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小麦患病或倒伏,会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
利用基因型为DdHh 和ddHh的小麦进行杂交实验,下列预测错误的是()
A.子代中有6种基因型
B.子代中有4种表型
C.子代中抗倒伏但不抗病的小麦所占比例为3/8
D.子代中优良性状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为1/8
3.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孟德尔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有性生殖生物的所有遗传现象
C.F
1自交产生的F
2
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F
1
同时含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D.两亲本杂交得到的子代若在性状表现上符合要求,则可直接用于扩大栽培
4.同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一般是恒定的,这样才能保证遗传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对此起到决定作用的过程是()
A.减数分裂
B.有丝分裂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D.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5.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后,摩尔根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下列与此实验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不符合孟德尔定律
B.该实验说明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不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
C.利用F
2的白眼雄果蝇与F
1
的红眼雌果蝇回交可以排除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可能
D.可以确定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不可能只位于Y染色体上
6.以下关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若从眼睛颜色上直接区分子代的雌雄,可以选择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交配
B.若判断红眼和白眼的显隐关系,选择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可能无法判断
C.母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应选择生男孩
D.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7.21-三体综合征是一种危害较大的遗传病。
21-三体综合征的主要预防方法是()
A.适龄生育
B.B超检查
C.基因检测
D.家族系谱分析
8.一段鲜为人知的科学史:格里菲斯在小鼠体内成功实现了R型细菌的转化。
但他用灭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的混合物在培养基中培养时,总是无法看到转化现象。
而艾弗里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抗R型菌株的抗体(注:抗体不杀死R型菌),就成功实现了转化。
对以上现象的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A.小鼠体内的某种物质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该物质是“转化因子”
B.抗R型菌株的抗体控制着肺炎双球菌荚膜的生成,该抗体是“转化因子”
C.抗R菌株的抗体帮助S型的DNA进入R型细菌,从而实现转化
D.S型细菌对小鼠免疫力的抵抗力更强,它与R型菌在小鼠体内的竞争中占优势
9.下列关于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的理解,错误的是()
A.在对照实验中,实验组中的自变量通常可以用“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进行控制
B.“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实验组滴加肝脏研磨液体现了“加法原理”
C.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用蛋白酶、RNA酶、DNA酶等处理细胞提取物体现了“加法原理”
D.“探究Mg是植物生长必需的无机盐”实验中,用缺Mg培养液培养小麦幼苗体现了“减法原理”
10.生物学实验设计中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在对照实验中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实现对自变量的控制。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利用了减法原理来控制自变量
B.在“探索生长素类调节剂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预实验和正式实验均需要设置空白对照
C.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璧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不存在对照
D.在“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先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37°C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11.如图为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模式图。
图中“→”表示复制方向。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DNA分子复制为多起点双向复制
B.除图示中的酶外,DNA分子复制还需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等
C.DNA分子复制时,两条子链的合成方向是相反的
D.解旋含G―C碱基对较多的区域时,消耗的能量相对较多
12.下图为DNA分子片段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的两条单链方向是一致的
B.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
C.A与T配对,C与G配对
D.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13.如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的模式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中G和C所占的比例越高,DNA分子的热稳定性越强
B.复制时,两条子链虽不都是连续形成,但延伸方向都是从5'→3'端
C.DNA分子具有多样性,决定于碱基对空间结构和排列顺序的不同
D.在催化子链合成时,DNA聚合酶将由模板链的3'端向5'端移动
14.DNA的复制方式有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弥散复制(子代DNA的每条链都由亲本链的片段与新合成的片段随机拼接而成)。
科研小组同学以细菌为材料,进行了如下两组实验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一:将14N细菌置于15N培养基中培养一代并离心
实验二:将15N细菌置于14N培养基中连续培养两代并离心
A.若实验一离心结果为重带和轻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
B.若实验一离心结果为中带,可确定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C.若实验二离心结果为中带和轻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不是全保留复制
D.若实验二改为连续培养三代并离心,结果只出现一个条带,则可能为弥散复制
15.细菌在含15N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细菌DNA的含氮碱基皆含有15N,然后再将其移入含14N的培养基中培养,抽取亲代及子代的DNA,离心分离,如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运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标记技术
B.子一代结果若为②,可以排除全保留复制的学说
C.根据半保留复制学说,推测子二代结果应为③
D.若加入解旋酶后离心,推测子一代结果应为①
16.转录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第一步,是指遗传信息从基因(DNA)传递到RNA,形成一条与DNA碱基序列互补的RNA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同一个DNA上的不同基因转录时的模板链可以不是同一条DNA单链
B.同一个体不同细胞中mRNA种类差异较大,而tRNA和rRNA种类相对稳定
C.真核细胞中,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不需要解旋酶的参与
D.DNA模板链被转录方向以及RNA链的合成方向都是从3′端到5′端
17.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某细菌进行蛋白质合成时,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形成念珠状结构——多聚核糖体(如图所示)。
多聚核糖体上合成同种肽链的每个核糖体都从mRNA 同一位置开始翻译,移动至相同的位置结束翻译。
多聚核糖体所包含的核糖体数量由mRNA的长度决定。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翻译过程中,各核糖体从mRNA的3'端向5'端移动
B.该过程中,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C.图中5个核糖体同时结合到mRNA上开始翻译,同时结束翻译
D.若将细菌的某基因截短,相应的多聚核糖体上所串联的核糖体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18.已知反密码子的读取方向为“3′端→5′端”,而密码子的读取方向正好相反。
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示的密码子、反密码子分别为AUC、GAU
B.图中mRNA是DNA转录的产物,而tRNA不是
C.图中所示生化反应的具体场所不在细胞质基质中
D.转运每种氨基酸的tRNA都有多种
19.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在分裂间期要进行基因的复制和表达
B.细胞分化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C.细胞凋亡由程序性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启动
D.衰老细胞膜的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能力增强
20.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烟者精子中的DNA甲基化水平明显升高,这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
B.DNA甲基化可在不改变基因碱基序列的前提下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C.基因型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
D.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发生了甲基化的DNA不一定能传递给后代
21.将纯种黄色体毛的小鼠(A vy A vy)与纯种黑色体毛的小鼠(aa)杂交,子一代小鼠的基因型都是A vy a,但表型并不都是黄色,而是介于黄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色,这是由于A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而导致的一种表观遗传现象,出现甲基化不影响DNA复制。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碱基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突变
B.碱基甲基化不影响碱基互补配对过程
C.A vy基因的碱基甲基化修饰可能阻碍了基因的转录过程
D.A vy基因的碱基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
22.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生命活动过程中。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和表观遗传都导致了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同一蜂群中的蜂王和工蜂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同与表观遗传有关
C.柳穿鱼Leye基因的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抑制了基因的表达
D.构成染色体的组蛋白发生甲基化、乙酰化等修饰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2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都能发生基因突变,它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
B.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DNA碱基序列的改变是随机的
C.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在高等生物中大约105~108个生殖细胞中才会有一个生殖细胞发生基因突变
D.基因突变是定向的,始终向着适应环境的方向改变
24.图中①、②和③为某动物体内的三个精原细胞,①和②发生了染色体变异,③为正常细胞。
②减数分裂时三条同源染色体中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
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a所在染色体可自由组合
B.②因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配子
C.③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最终产生2种基因型配子
D.①的变异类型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
25.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地球上的当今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人和猿有共同的祖先。
达尔文通过列举大量的证据来论证自己的理论,后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又发现了许多支持生物进化论的新证据,判断下列有关生物进化证据的说法错误的()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B.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行为等特征
C.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都给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D.化石、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细胞和分子水平的证据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有力的支持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6.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实验方法如下图,将含有一定浓度的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细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滤纸周围扩散,如果抑制细菌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如甲图所示。
用其中抑菌最有效的抗生素对培养液中的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乙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菌的抗药性产生是发生在使用抗生素之后
B.乙图中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最可能为b点
C.甲图中A培养皿中的抗生素抑菌最有效
D.抗生素的使用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其等位基因频率减小
27.在探究抗生素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实验中,某同学将含青霉素的滤纸小圆片放置于表面均匀接种了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上,对大肠杆菌进行了连续的筛选。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随着筛选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逐渐变小
B.该实验过程中青霉素诱导大肠杆菌发生了抗药性变异
C.筛选过程中应当挑取抑菌圈边缘的菌落继续进行培养
D.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使抗性基因频率提高
28.混身长满硬刺的刺猬,一旦遇到敌害,整个身体就形成刺球,把头等部位保护起来,一般的敌人在它面前常常束手无策,而狐狸却洒其尿液,能把刺猬“熏”得舒展开“刺球”,这时狐狸就咬住其腹部,继而将其吃掉。
这个例子说明了()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多样性
D.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9.下列有关适应的普遍性与相对性的实例,对应不正确的是()
A.普遍性:生活在海藻丛中的一种鱼,当遇到迫害时,身体倒立不动,像一株植物
B.普遍性:未下雪的冬季,雷鸟换为白色羽毛
C.普遍性: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天敌发现
D.相对性:一般的敌人在刺猬面前束手无策,狐却洒其尿液,把它熏得舒展开“刺球”,进行捕食
30.刺猬背部布满硬刺,遇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使硬刺竖起,以保护自己;但有时却被狐狸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时被吃掉。
这个例子说明了()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生物的变异性
附:参考答案
1.C
2.D
3.C
4.C
5.D
6.C
7.A
8.D
9.C10.D11.A12.A13.C14.B15.C
16.D17.B18.C19.D20.A21.A22.A23.D24.B25.D26.B27.B28.B29.B
3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