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众多领域的转型,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党中央高度重视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多次在重大会议上讨论、完善或重申相关内容。

中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游走于效率与公平天枰的两端,致力于找寻最佳均衡点。

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持社会稳步运行的秩序,如何让经济社会成果的分配更好地体现公平,是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站在国家治理的新转折点上,有必要对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探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把握规律、提炼经验、应对困境,进一步推动收入分配制度及运行体系的现代化转型。

1 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践进程
1.1 修正时期: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
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在国家的计划指导下,我国的收入分配遵循平均主义的原则进行所谓的“按劳分配”,劳动的质量不计入计酬标准,这种分配制度严重挫伤了个人积极性,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分配制度。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早期的收入分配制度进入修正期。

“按照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报酬,克服平均主义”成为各经济组织的指导思想,部分地区主动探索调动生产积极性的良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因此得到发展。

1.2 改革探索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
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得益于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提炼,商品经济变革由此开始进入探索时期。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倡导将企业的红利适当惠及到职工的薪资待遇,薪酬的分配要依据职工种类、熟练程度、复杂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拉开档次,促使职工付出与获得呈正相关,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职工的均衡心理。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的收入分配原则。

由此,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初步建立。

1.3 改革突破时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5年之前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被推向了新的顶端。

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解决了困扰经济发展多年的思想认识问题。

之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被提出,明确“个人收入分配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997年党的十五大再次指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

2002年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生产要素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以及收入分配的原则与制度。

1.4 深化改革时期:2006年至今
面对行业、地区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趋势,适逢“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收入分配改革抓住契机,逐渐进入深化改革时期。

注重社会公平,规范个人收入分配秩序,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的现实诉求已经进入到政策议程之中。

党的十七大提出,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意味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趋向稳定成熟。

2 中国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逻辑动因
2.1 历史逻辑:坚持中国特色
中国长久以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独特的国情赋予了中国模式与中国道路的必然性。

坚持走符合中国特色的道路是长期以来的历史选择。

纵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历程,是经过历史洗礼的经济体制。

任何意欲在中国土壤上生根发芽的制度体系,都必须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也不例外。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也需浸润在马克思主义分配原理之中,结合收入分配的现实情境,探索出理论性兼具实操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收入分配制度与体系。

2.2 实践逻辑:以问题为导向
从实践层面来说,收入分配改革是基于现实困境和严峻挑战而推行的,是一种就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应对行为。

改革最初施行的时候,虽然呈现出向好的表征,但由于没有经受住时间的考验,问题很快就显现出来了。

分配有失公平、体制机制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等问题,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形成倒逼之势。

收入分配制度发展基本遵循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逻辑:问题倒逼改革,通过改革推动制度和理论的发展,从而化
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探索
汪鑫毓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目标驱动下,推动中国收入分配制度及运行体系的现代化转型,已然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

因此,有必要对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探索进行深入研究分析。

本文梳理了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实践进程,探究了中国推动收入分配改革的逻辑动因,发现在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进程中仍面临着收入差距过大、分配结构不合理、分配秩序不规范等一系列现实困境,由此提出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收入分配改革;理论逻辑;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11-16
[作者简介]汪鑫毓(1994—),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方向:公共行政与地方政府管理。

-84-
解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问题,新的问题又进一步推动改革,使得改革不断深化,整个过程呈现螺旋式上升的状态。

2.3 价值逻辑:权衡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涉及效率与公平这两个价值理念,分配改革的价值逻辑主线就是在两者之间权衡,实现二者的辩证统一,分配改革。

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实质上是大众的主观获得感。

这种主观获得感与当下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联系密切。

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与状态从客观层面影响着大众的薪资福利与消费水平。

在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由于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获得提高,从某种程度上掩盖了不平等带来的福利损失,人们的主观获得感也由此得到满足。

现如今经济转轨,原先掩盖的损失被暴露,效率与公平再次面临权衡选择。

3 新时代中国收入分配改革面临的困境
3.1 收入差距过大
改革开放之前,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小,基尼系数保持稳定,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后,基尼系数逐渐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初,农村先行改革,城乡收入的差距缩小,整体基尼系数短期内下降。

但是,随着城市改革的兴起,收入开始呈现区域性、阶层性的差别,基尼系数由此上升。

国家统计局定期公布的数据明,虽然全国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出现过短期的下降,但整体仍处于高位徘徊状态。

我国的收入差距过大的状况近年来并没有发生明显地改善,依旧是收入分配改革中重难题。

3.2 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是驱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关于中国分配收入结构的研究,有的学者认为目前属于“金字塔型”结构,也有学者认为是“葫芦型”结构。

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提出:“要建立一个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的橄榄形收入分配格局”。

在顶层设计的指导下,我国对初次分配、再次分配以及第三次分配都采取了调整措施,但距离理想型的分配结构还存在较大差距。

中等收入群体还存在大量收入较低的群组,难以作为分配结构的中坚力量而存在。

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成为阻碍收入分配改革的重大难关。

3.3 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
分配秩序这一概念最初出现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由此引发了学术界的讨论,但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

本文借鉴前人研究,将其定义为“各收入分配主体在进行成果分配过程中的行为结果的总和”。

实际上,收入分配秩序体现的其实就是社会公平与效率,收入分配秩序不规范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最突出地表现就是灰色收入的存在。

在面临转型的情境下,制度规定与改革实践相比往往较为滞后,别有居心者必然会利用制度漏洞,谋取灰色收入,造成了不合理的要素配置,由此引发不公平的社会问题。

4 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
4.1 嵌入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表明,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

各个分配主体都参与到收入分配改革的过程中,正契合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引导与实践方式。

新时代落实共享共建的发展理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首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同时,建立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信息沟通机制,听取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劳动者及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意见与建议。

为了保证收入分配的利益相关者实现公平竞争,必须提供均等的机会,设置合理的分配规则。

4.2 改进初次分配,完善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
首先,从初次分配开始,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政府应当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致力于顶层设计的工作。

政府应主动加强与市场主体的合作,以公平竞争为原则,共同建立起合理合法合规的要素分配市场。

其次,充分利用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等手段对各种分配关系进行调节,考量措施的合理性,保障公平正义的实现。

最后,在第三次分配方面,对于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难以触及的方面,通过发展社会公益事业,引导社会力量的介入,实现社会救助,以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4.3 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对以前收入分配秩序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全面合理的审视,并迅速加以调整,建立新的合理的分配秩序。

把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之上,严格清查各类收入渠道的合法性,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改进和完善按要素分配的相关法律制度,加大对收入分配失序格局的整治。

对收入分配的相关配套制度进行改革,探索建立收入分配差距预警机制,切实发挥工会组织的协调作用,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经济效益分配的相关制度。

与此同时,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一系列的改革。

强化政府的监管功能,完善政府的监管方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参考文献]
[1] 陈宗胜,高玉伟.论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动及橄榄形格局的实现
条件[J].经济学家,2015(01).
[2] 谷亚光.中国收入分配差距的状态、原因及治理对策[J].马克思主义
研究,2010(04).
[3] 孙豪,毛中根.效率公平权衡:理论框架与中国实践[J].浙江社会科
学,2019(11).
[4] 徐充,胡炅坊.新时代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现状、导向及对策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6).
[5] 易定红,张维闵,葛二标.中国收入分配秩序:问题、原因与对策[J].中国
人民大学学报,2014(03).
[6] 张车伟,赵文.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新变化及其对策思考[J].北京工业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5).
[7] 张亮.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改革:进展、问题及政策建议[J].发展研
究,2018(10).
[8] 钟茂初,宋树仁,许海平.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刻画及其“倒钻石型”
现状[J].经济体制改革,2010(01).
-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