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单元整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重视以人为本。周公提出“_________”思想;孔子提倡“仁”;孟子提出
“仁政”说,提出“民贵君轻”。
敬天保民
(2)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老子认为“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荀子提出
“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3)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孔子、墨子、孟子等均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思
想。
(4)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孔子主张_________,墨子主张以“德尚治贤国”。 (5)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 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
提示:(1)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开启并推动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进程;西方物质生活与社 会习俗等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近代化进程;西学东渐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开启了中国政治领域 的近代化进程。 (2)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反对的是对孔子偶像崇拜和儒家伦理纲常,但是却尊重和崇敬孔子,辩证 地看待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
——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史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 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 别分析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 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为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转折》
【思维交互】:(1)阅读史料一,论证西方在中国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充当的角色。 (2)根据史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的认识。 【微点拨】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关键信息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时空观念
(1)获取和解读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 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历史问题
选项 A B C D
分析
以民为本强调的是要重视人民,把人民作为统治的基础,而题干之意在于 强调要让老百姓富足,排除A
题干中所述及的孟子、墨子和管子的思想具有相似性,而不是说各家思 想的融合,排除B
战国时期的孟子、墨子、管子都强调让老百姓获得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 产资料,说明在该时期,富民利民的观念受到了诸子百家的重视,故选C
第三十二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一图·定时空
一表·明攻略
必备知识·拓展融合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多元起源。中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___________率先成为核心
区域。
中原华夏族
(2)先秦: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初步形成各地区、各民族共同的血缘
认同、_____认同;儒家文化的思想核心形成;“_________”局面出现。
(3)汉朝: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学正统地位确立,_________成为两千多年来中
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文化
百家争鸣
儒家思想
(4)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 (5)宋代:儒、佛、道相互渗透、融通,形成理学,以_____为集大成者。 评价: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 朱熹 精神世界。 (6)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学、艺术高度繁荣。 (7)明清之际:提倡_________的思想出现。代表人物有黄宗羲、顾炎武和王 夫之。
出统治者必须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表明当时
()
A.以民为本思想成为主流
B.各家思想逐渐融合
C.富民利民观念得到重视
wk.baidu.com
D.政府支持农业发展
【解析】选C。本题以孟子、墨子和管子等人的思想主张为切入点,考查古代的富民、利民观念,体现了以民为本的 思想。本题同时考查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
目 利用孔子的权威来论证资产 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
的 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
上、道德上的障碍
二、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维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足 之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全盘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 文化
实 质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
【典例剖析】 【典例1】(2020·天津模拟)在中西文化论战中杜亚泉称:中国固有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 穷”。陈独秀则称:“要维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旧伦理、旧政治。要维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 反对旧艺术、旧宗教。”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 A.都主张全盘接受西方文明 B.都通过文明比较重新定位传统文化 C.都对西方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D.都深切感受到西方文明带来的冲击
二、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
维新运动
新文化运动
命 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 运 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
原 因
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也是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民族资 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与康有为 等人的家世、教育和经历有 关
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 的目的;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 开始深入人心;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 经历
对 (1)四大发明,经由__阿__拉_伯_人___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 欧 影响 洲 (2)16—18世纪,孔子思想及儒家经典传入欧洲,引起欧洲社 的 会上层和知识界的热烈反响 影 (3)中国的茶、丝绸、瓷器在欧洲深受喜爱,中国式园林和建 响 筑成为风尚
【素养点拨】 家国情怀——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面对文明的碰撞,如何保护本国文化、繁荣世界文化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时代课题。我们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 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
两汉之际,__佛_教__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传 播 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不同宗派,__禅_宗__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 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 影 术、建筑艺术、音乐和礼仪习俗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响 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思维交互】:(1)史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 (2)阅读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春秋战国时期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微点拨】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关键信息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1)获取和解读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 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3)论证和探讨问题——论证历史问题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情境素材】 史料一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荀子》
史料二 春秋战国时代,铁器的出现和普遍应用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劳动者开始从笨重的生产过程中得到一 定程度的解放,并且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日益显示出决定性的力量。西周以来建立在血缘宗法制基础上的奴隶制政 治受到巨大冲击。奴隶暴动,国人起义,一座座火山爆发;政权更迭,江山易姓,一顶顶王冠落地。社会政治模式的 大动荡、大改组,促进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高涨。
题干之意在于强调要让老百姓富足,而没有涉及政府的做法,排除D
【典例2】与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思想不同,荀子力主“尊君爱民”,主张“性本恶”,需要外力教化。这 反映出当时 ( ) A.儒家民本思想得以丰富 B.君权神授思想遭到批判 C.君民平等成为儒家共识 D.法家思想为儒家所接受
【解析】选A。荀子强调通过礼法并用加强对民众的教化,同时注重爱民,是民本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故选A;汉代董 仲舒将君权神授的思想融入儒家学说中来,排除B;荀子提倡礼法并用,强调社会秩序,君民平等是不可能的,排除C; 荀子思想体现了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思想的融合,不等同于法家思想被儒家思想全盘接受,排除D。
【素养点拨】 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内生驱动力,是塑造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今我们所培育的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中国精神与世界精神、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契合点,是用东方价值理性克服西方工具理性弊端 的利器。
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成为辛亥革命的 思想武器
民 国 初 年
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宣传___民_主_与__科_学___的思想,后来开始接受马克 思主义,重新探寻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__马_克__ __思_主__义__在中国的传播
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对 亚 (1)汉字、儒学、佛教、政治体制等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 洲 等国 的 (2)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 影 (3)__郑__和_下__西_洋___,扩大并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响
2.从“天朝上国”到平等交往:在古代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为“夷”,和外 国 有 关 的 事 务 为 “ 夷 务 ” 。 而 从 19 世 纪 60 年 代 起 ,“ 天 朝 ” 与 “ 夷 ” 的 对 称 逐 渐 变 为 “ 中 国 ” 与 “ 西 洋 各 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逐渐演变为“洋务”。这反映出统治者逐渐形成国家平等(近代国家)的世界 意识和平等交往的理念。
探究点二 遭受西方文化空前冲击的中国传统文化 【情境素材】 史料一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下一代的人 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 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
个性自由
(8)鸦片战争后:__________向_以西救方亡学图习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9)新文化运动时期: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价值目标。
(10)五四运动后:___________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
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史论阐释】 一、近代中西方思想的交汇碰撞 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侵略一方面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迫使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救亡图存不断努力抗争;另
一方面也在客观上冲击了中国落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和思想观念,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近代化。
1.从被动到主动:鸦片战争后,从“师夷之长技以制夷”到“中体西用”,再到“民主”与“科学”,对西方的 认识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一 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
(2)明末,______利_等玛带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新知识。 (3)19世纪中叶,西学进一步传入,中华传统文化受到空前冲击。
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___师_夷_之__长_技_以__制_夷_____”
1862年,京师同文馆设立;选派留学生赴欧美学习;1868年,__江_南__ 晚 __制__造_总_局___翻译馆创办 清 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放眼世界,探索新知,推动了__维__新_运_动___的展开
(6)主张和而不同。太史伯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2)价值。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②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 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社会政治模式的大 动荡、大改组,促进了“民为贵,君为轻”的民本 思想的高涨
提示:(1)民本思想。 (2)生产力的发展;劳动者得到解放,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日益显示出决定性的力量;春秋战国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统治 者意识到人民对争霸与统治的重要性。
【典例剖析】
【典例1】(2020·淮北模拟)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即保证授予普通人民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墨子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