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_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的第三节。

本节由“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和“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两部分组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核酸是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了解核酸的种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为学习后面章节中有涉及到DNA携带遗传信息,以及在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重点介绍DNA本质的更好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图、对比、分析、总结能力。

在初中时,学生已知道细胞核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但还不知道DNA的结构,也不知道核酸的种类及分布。

根据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学生能看懂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图解及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在本书第二节中,学生掌握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因此,应该能够理解本节中“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这个过程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核酸的种类、分布及功能。

2.掌握核酸的分子结构,懂得区分DNA与RNA。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能力目标: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目标: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
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学难点:DNA与RNA的区别。

(四)教学资源
网络视频,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用到多媒体实验室和自己制好的教学PPT。

(五)教学思路
问题探讨:观看一个凶杀案、最后通过DNA指纹技术破案的视频,向学生提问:为什么DNA能够提够犯罪嫌疑人的信息?
讲授知识:核酸的种类:DNA和RNA,核酸的功能
观看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得出结论。

介绍核酸的单位—核苷酸,核酸由核苷酸连接而成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对比介绍核苷酸的种类,了解DNA和RNA 的不同。

(讲授知识,图解)对比分析DNA和RNA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介绍遗传信息的概念及多样性的原因
(六)教学过程
(七)形成性测试(作业)
1.学案练习题。

2.小测内容:
(1)核酸包括和
(2)核酸的基本单位
(3)核苷酸由一分子、一分子和一分子组成(4)DNA由条核苷酸链构成,RNA由条核苷酸链构成
(5)由4个核苷酸组成的核酸,其排列顺序有种
(八)板书设计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1种类 DNA
RNA
2、功能
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中、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三、核酸的分子结构
2.3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学情分析】
在初中时,学生已知道细胞核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但还不知道DNA的结构,也不知道核酸的种类及分布。

根据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学生能看懂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图解及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总的来说,高一学生面临“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转折”,学生整体上呈现“两头尖,中间大”的多层次特点,因此,要注重初高中知识及学法的共性及个性,同时要求因材施教。

具体地说,学生初中对遗传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对遗传过程中物质的变化还缺乏深入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2.3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效果分析】
学习效果评价表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评定结果:__________
任课教师(签名):__________ △等级建议:
A.优秀
B.良好
C.合格
D.不合格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高中生物必修1教材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一节的内容贯穿了高中生物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学习遗传与分化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

本节课的3个部分内容:核酸的种类、核酸的分布、与核酸的结构和功能,在以后学习DNA的复制和生物遗传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到核酸是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了解核酸的种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为学习后面章节中有涉及到DNA携带遗传信息,以及在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重点介绍DNA本质的更好的理解奠定了基础。

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图、对比、分析、总结能力。

在初中时,学生已知道细胞核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DNA,但还不知道DNA的结构,也不知道核酸的种类及分布。

根据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学生能看懂脱氧核苷酸和核糖
核苷酸图解及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

在本书第二节中,学生掌握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因此,应该能够理解本节中“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这个过程的形成。

教材的处理
(1)有效利用课本上的“问题探讨”并联系生活实际引入,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

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际观察能力,又能让他们认识到生物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2)对课本实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并引导学生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3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评测练习】
例题(1)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它可分为_______种。

(2)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它可分为_______种。

(3)核酸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它可分为____类,一共有______种。

1. 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核苷酸
B.核酸
C.脱氧核苷酸
D.核糖核苷酸
2. 由碱基A、G、C、T所组成的核苷酸的种类最多有()
A. 1种
B. 3种
C. 5种
D. 7种
3.蛋白质和核酸分子共同具有的化学元素是()
A.C、H、P、N、P、S B.C、H、O、N、P、
C.C、H、O、N、S D.C、H、O、N
4.将DNA分子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核苷酸、五碳糖、碱基B.核苷酸、磷酸、碱基
C.脱氧核糖、磷酸、碱基D.核糖、磷酸、碱基
5.大豆根尖细胞所含的核酸中,含有碱基A、G、C、T的核苷酸种类数共有()A.8 B.7 C.5 D.4
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7.下列不是DNA和RNA在化学结构上区别的是()
A.五碳糖不同B.碱基不同
C.空间结构不同D.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
8.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核酸有DNA和RNA两类B.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C.RNA是少数细菌的遗传物质D.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9.肌肉主要由蛋白质构成,但平滑肌和骨骼肌的功能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A.所含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不同B.肌肉细胞的形状不同
C.在人体内的分布位置不同D.控制蛋白质合成的DNA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10. 噬菌体、烟草、HIV病毒的核酸中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A.4种、8种、4种和4种、8种、4种
B.4种、5种、4种和4种、5种、4种
C.4种、5种、4种和4种、8种、4种
D.4种、8种、4种和4种、5种、4种
11. RNA的主要存在部位和所含的五碳糖分别是()
A、细胞核、核糖
B、细胞质,核糖
C、细胞核,脱氧核糖
D、细胞质,脱氧核糖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是某核苷酸链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1、2、3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 。

(2)4、5分别代表、。

(3)此结构中特有的碱基名称是___________。

(4)通常由_____________条图示的核苷酸链构成一个__________分子,
5真核细胞中分布在、和。

2.3_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课后反思】
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通过多处“设障”、“布惑”,将
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培养了学生的对实
验结果分析、数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本节课利用了一课时完成,时间有些紧张比。

看DNA的结构式不明就里,从而影响了教
学效果。

因此,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有机化学知识可有适当补充。

以“探究—发现”教学
模式贯穿教学,从课堂的学生表现来看,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调动,课堂始终处在一种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演绎成一个主动探究、自动求知的过程。

1、教学设计反思
通过这次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以下不足:
①任务指向不明确,任务要具体细化。

如,比较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异同,任务太大,学生不知从何下手,可以改为填空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其结构和化学组成进行比较。

②教学主线不清晰,顺序凌乱。

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是想先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DNA 和RNA在结构上的不同,再细化到局部,从而实现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来理解知识点。

从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教学设计不科学,不符合认知规律,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从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出发,由元素组成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连,再形成核酸,层层推进,逐渐深化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课程标准的要求。

2、教学行为、方法和策略反思
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

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利用本次课,可以培养学生比较、归纳和辨析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对学生不太放心,很怕学生达不成任务,我在本次中讲得比较多,剥夺了学生展示的机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强化学生活动,真正地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②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反思。

生物知识多且零散,需要理解并记忆。

在教学中应适当留出时间给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记忆,本次课学生需要记忆2种核酸,2种五碳糖,5种碱基,8种核苷酸的中文名称。

③对学生见解的反思。

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思路和好的方法。

如,对五种碱基的记忆的时候,有学生提到了U就好比人的两条输尿管,所以U代表尿嘧啶;看到G就想到了鸽子,而鸽子属于鸟类,所以G代表鸟嘌呤。

这使学生记得深刻,不易混淆,对于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独到见解有助于开阔我们的教学视野,实现教学相长,这也可做为教学材料的养分及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得以补充和完善。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课标分析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感性的认识,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

但是学生对遗传物质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
新的科技成果来创设情景,例如课文中的问题探讨:DNA指纹法技术在侦破工作中的用途,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

本节虽然提出了遗传信息,但是对遗传信息的深入理解需要在《遗传进化模块》中完成。

这一节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承载遗传信息的物质——核酸。

通过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让学生在实验中通过试剂的特殊显色反应,感受到遗传物质——核酸的真实存在和分布情况,这样对核酸有一个比较直观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核酸的种类有两种: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和核糖核酸(简称RNA)。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关键的实验步骤,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及如何得出结论。

此实验是本节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第二个重点内容是理解核酸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它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

教师可以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知识入手,从核酸的基本组成元素出发,由元素组成核苷酸,由核苷酸组成核苷酸链,再形成核酸。

注意利用课文中两种核苷酸的比较,以区分DNA和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的不同,组成两种核苷酸碱基的不同和所含的五碳糖不同,提高归纳判断能力。

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
说出核酸的种类及他们之间的区别,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 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

(2)学会作细微的观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形成生物体内遗传信息多样化的观点。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的科学文化精神。

(3)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