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检测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古丈红石林位于湘西,景区内遍布全球罕见的古生代奥陶纪形成的红色碳酸岩。
据地质专家考证,红石林分布区地质史上属于扬子古海。
据此完成1~2题。
1.奥陶纪时 ( )
A.被子植物繁盛
B.裸子植物繁盛
C.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D.哺乳动物兴盛
2.图中红色碳酸岩景观主要是 ( )
A.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C.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D.风力沉积作用形成
解析:第1题,新生代时期,被子植物繁盛;中生代时期,裸子植物繁盛;古生代的奥陶纪,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新生代哺乳动物兴盛。
第2题,图中红色碳酸岩景观是在沉积作用下形成后,出露地表,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
答案:1.C 2.A
(2023·广东卷)2019年5月28日,某科研团队利用往返式探空气球,在长沙观测站(28°07′N,112°17′E)收集了四个不同时刻释放的气球所记录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信息(图a)。
图b为其中某一时刻对应的太阳光照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黑夜)。
据此完成3~4题。
图a 图b
3.在图a中,符合图b示意时刻所释放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变化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这次探测结果显示,白昼期间气球接收到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多,是因为随高度增加 ( )
A.CO2量减少
B.空气温度降低
C.大气越稀薄
D.人类干扰越小
解析:第3题,太阳辐射主要受纬度位置、天气状况、海拔、日照长短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天气状况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单位面积接收的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也就越强。
由图b可知,此时长沙位于晨线西侧,处于夜半球,而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夜半球处于背对太阳状态,近地面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因此近地面太阳辐射接近于零;此时长沙位于晨线附近,随着海拔的升高,接收太阳辐射的区域逐渐增加,太阳辐射应呈现增加的趋势。
第4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散射、反射。
白昼期间气球逐渐上升的过程中,海拔逐渐升高,大气变稀薄,空气中的尘埃分子减少,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削弱作用变弱,故白昼期间气球接收的太阳短波辐射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多。
答案:3.A 4.C
下图为东亚部分地区500百帕等压面的高度分布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上海5 610米高空的风向是 ( )
A.偏西风
B.偏南风
C.偏东风
D.偏北风
6.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是 ( )
A.青岛、上海、长沙、昆明
B.昆明、重庆、长沙、台北
C.台北、长沙、重庆、昆明
D.昆明、重庆、上海、北京
解析:第5题,从图中看上海5 610米高空气压值为500百帕,上海以南地区500百帕气压分布海拔高,说明上海以南地区5 610米高空气压高于500百帕,水平气压梯度力由南指向北,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向右偏,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为偏西风。
第6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高空气压由南向北递减,近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海平面气压由南向北递增,海平面气压由低到高排序为昆明、重庆、上海、北京。
答案:5.A 6.D
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受限于各种水体的储存量及循环更新时间,更新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
下表为全球淡水量的部分数据(单位:1 000 km3)。
读表完成7~8题。
水体冰川地下水湖泊河流水
储存量24 230 10 100 91 1.2 循环更新时间9 700年840年17年16天
7.在人类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最多水资源的水体是
( )
A.冰川
B.地下水
C.湖泊
D.河流水
8.下列水体中,对新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 )
A.冰川
B.地下水
C.湖泊
D.河流水
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中“更新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可知,河流水的循环更新周期短,获得的水资源最多。
第8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深入,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水源主要靠高山冰雪(冰川)融水补给。
答案:7.D 8.A
某地理研学小组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做了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实验。
据此完成9~10题。
9.该实验不能模拟出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下渗
10.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可以 ( )
①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②更换为更长的玻璃导管③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
④换成更大的托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9题,据图分析,烧瓶中的水受热蒸发,形成水蒸气,通过玻璃导管输送到玻璃板下方,遇冷凝结形成降水,降水落到托盘形成径流。
但是托盘上的水无法下渗,因此该实验不能模拟出的自然界水循环的环节是下渗,可以模拟出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D项正确。
第10题,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应该是要增加降水量,可以通过换成火焰更大的酒精灯,提供更多热量,以便形成更多的水蒸气,在玻璃板上多放置一些冰块,增加冰块覆盖面,增加降温幅度、增加降温区域,从而使更多水汽凝结形成降水,达到增加托盘中的水量的目的。
①③正确。
更换为更长的玻璃导管、换成更大的托盘均无法增加水量。
②④错误。
B项正确。
答案:9.D 10.B
读某地貌剖面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由图可知 ( )
A.该地貌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B.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大
C.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
D.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深
12.引起扇形地地貌不同部位土壤质地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气候
C.生物
D.地形
解析:第11题,该冲积扇地貌属于流水堆积地貌;由扇形地上部到扇缘带,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扇形地中下部土壤肥沃,排水条件良好,适合农耕;扇缘带地下水埋藏浅。
第12题,
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是经风化后,岩石破碎,形成的结构疏松的物质,影响土壤质地。
答案:11.C 12.A
下图为某年6月25日长江流域主要汛区水情示意图。
读图完成13~14题。
13.防汛任务最艰巨的地点是 ( )
A.吉安
B.长沙
C.南昌
D.仙桃
14.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
A.人口、城市密集
B.支流众多,河道弯曲
C.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D.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解析:第13题,警戒水位是可能发展成水灾的水位,实时水位即实际水位,因此图中各地实时水位和警戒水位相比,实时水位越高,则越有可能发展成水灾,防汛任务越艰巨。
第14题,长江干流易发生大洪水,与河道特征、支流分布状况、流域内的地形和植被情况等自然因素有关,但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流域内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答案:13.A 14.C
下面两张图片分别是卫星对某地地震前后拍摄的遥感影像。
据此完成15~16题。
15.遥感技术在监测地震灾害时能够 ( )
①分析地震发生的原因②监测震灾的动态变化③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④控制灾害的发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6.从两幅图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发生了哪些现象 ( )
①河道堵塞②出现泥石流③出现山体滑坡④出现火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第15题,运用遥感技术可以对地震进行监测,为救灾提供预案依据,但是不能够分析出地震发生的原因,也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
第16题,比较两幅图片,可以看出地震后河道出现中断,并出现大面积的滑坡、泥石流等现象。
答案:15.B 16.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指出影响图中等太阳总辐射量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图中甲地太阳总辐射量较大的主要原因。
(6分)
(2)乙海域和丙海域相比,盐度较低的是哪一个?说明导致其盐度低的原因。
(6分)
(3)判断丁地的天然植被。
说明地中海周边地区的植被在适应当地环境的过程中具备了哪些特点。
(6分)
解析:第(1)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天气和海拔,图中等太阳总辐射量线大致从南向北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
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晴天少。
甲地太阳总辐射量较大的原因主要结合纬度、天气进行分析。
第(2)题,乙海域为红海,盐度较高;丙海域为波罗的海,盐度较低。
波罗的海盐度低的原因,结合影响盐度的因素,从蒸发量、降水量、地表径流等因素分析。
第(3)题,丁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天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夏季蒸发旺盛,降水少,所以植被表现出耐旱的特性。
答案:(1)纬度、天气。
甲地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阴雨天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
(2)丙。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处西风带,降水多;周围大量河水汇入。
(3)落叶阔叶林。
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植被为常绿林;叶片厚且硬,表面有蜡质,能储存水分以适应干旱的气候;叶片不大或变成尖刺状,常有分泌芳香油的腺体,以减少水分蒸腾。
18.读图,回答问题。
(16分)
(1)在图中画出冲积扇和三角洲出现的位置,并标注。
(4分)
(2)海河的入海口处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请推测原因。
(6分)
(3)随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治理,黄河水泥沙含量减少,分析可能对该流域下游产生的影响。
(6分)
解析:第(1)题,河流入海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三角洲地貌;河流出山口处泥沙沉积会形成冲积扇地貌。
第(2)题,一般来说,河流在入海口处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地貌,但海河入海口处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的原因可能是地壳经历了下沉过程或修建水库、水坝导致入海泥沙减少。
第(3)题,若黄河水泥沙含量减少,则泥沙淤积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河流中泥沙减少,水质变好。
答案:(1)画图略(各画出一个或多个,位置较准确即可)。
(2)海河入海口地区地壳下沉或修建水库、水坝导致入海泥沙减少。
(3)泥沙淤积减少;三角洲面积增长趋缓(停止增长);水质变好。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风能是炙手可热的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材料二中图示情况应出现于下图中的哪个时段?(4分)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示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变大还是变小?请说明理由。
(6分)
(3)试在材料二图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并判断c地具体风向。
(8分)
答案:(1)8—16时。
(2)变小。
理由: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海陆间温差减小,a、b间等压面的弯曲度减小。
(3)热力环流方向如下图。
c地具体风向为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