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路径选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路径选择
发布时间:2021-08-18T11:06:32.8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11期作者:吴广彪
[导读] 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面临结构性失业的困境。

吴广彪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南宁 530006
摘要: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增加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面临结构性失业的困境。

基于国家政策调整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现状,地方本科院校迫切需要转型。

针对目前转型中存在观念落后、师资不足、管理体制混乱及资金匮乏等困境,提出转变观念,统一思想、培训双师型老师、探索适合本校的特色学科、加大资金的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的完善路径。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困境路径
一、引言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下文简称新地方本科院校)是指国家为了适应由精英化教育阶段到大众化教育阶段转变的布局结构的调整,由一些办学条件较好、基础水平较高的高职高专通过重组、整合并经过教育部批准而成立的本科院校。

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办校历史短、文化底蕴不足、办学资源短缺、校址位于省会城市之外的二、三线城市、由省市共同管理、其办学水平高于高职高专学校低于重点大学已经老牌本科大学。

经过十多年的高等教育普及,新地方院校也达到了饱和。

因此,为了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所急需应用型人才,新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迫在眉睫。

二、内源引力、外部驱动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
(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内源引力
1、地方经济发展的内在耦合动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地方经济产业不断调整,新兴产业崛起,传统粗放的、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方式已经不适合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而正在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升级、发展方式的转变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结构提出新的要求,掌握相关技术应用和技术研发能力、综合知识面宽泛、掌握交叉型学科的应用型人才越来越受到市场和企业的青睐。

2、就业压力牵引的失业困境
新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由于其学科没有特色,脱离市场需求,学术上比不上985、211等老牌本科培养的人才的扎实基础,实践上严重缺乏高职高专学校毕业生的工作实践技能,因而很多新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生难以获得企业的青睐,面临“毕业就等于失业”的尴尬困境。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外部驱动
1、基于顶层设计的因势利导
教育政策作为国家推动高等院校发展的一种顶层设计,政策结构的调整必然成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重要外部驱动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高等教育结构要更加合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防止同质化办学,形成合适本校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办出自己的特色。


2、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调整内部结构
综观我国的大学,虽然数量繁多,但是基本都是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高校和以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学校。

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应用类专门人才匮乏。

三、新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多维困境
(一)观念意识落后影响转型思路
学校的办学观念意识落后,制约地方本科院校转型的思路。

大多数新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是把自己定位为学术型的本科教育,其教育方式、教育实践、校风建设等始终以985、211院校为标杆。

本校的师生认为: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学校提升为本科层次的学校,自身的社会地位刚刚提高,现在又要转型为低人一等的职业类型的学校,其在心理上无法承受地位的落差,学生更无法接受自己以本科的分数录取进来的,学的是大专的知识,毕业拿到的是职业性质的文凭。

而且如果学校转型,必定会触及各方面的利益,对于安于现状的领导老师在不知道自己的既得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他们不愿意转型,甚至抵制转型。

(二)师资力量匮乏制约转型速度
新地方本科院校的师资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学校在升值为本科前的教师,另一部分是升本之后招聘的具有高学历的学者、教授。

第一部分教师由于年纪大跟不上时代发展,还停留在运用教授专科学生时候的教学方法,知识未更新,思想落伍,教学手段落后,这就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第二部分的高学历教师由于在学校学习时,受到的也是严格的学术型教育,他们的思维已经固定在学术研究的水平上,因此他们的教学方法也是把学生引导到学术型教育。

两类教师都缺乏在企业工作过的实践经验,因而他们无法胜任从事生产实践的教学。

(三)管理体制混乱阻碍转型效果
受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影响,政府牢牢控制着学校的多项权利,政府直接管理高校的发展规划、机构设置、学科设置、招生计划等事务,虽然我国从1985年就高校的自主权问题下发了若干规定,如高等教育法第32条至38条详细规定了高校在招生、学科和专业设置、教学、科研等方面拥有决定权。

但是办学自主权还未真正落实到高等院校,政府作为当然的执政者,仍然以各种方式对学校行使各种干预等。

因此我国高校长期笼罩在政府管理的影子下,严重缺乏办学的自主权利。

特别是新地方本科院校由于资源的缺乏更是紧紧依赖政府的政策、财政等的支持而离不开其“掌控”。

四、新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转变落后观念,坚定转型信念
思想决定行动,观念不统一将出现各种矛盾导致转型无法深入。

首先要破除广大教师“学校转型自身就从‘学者’变为‘技师’低人一等的地位观念”。

加大对教师培训教育力度,让其树立转型的观念。

通过邀请国内外职业教育有名的专家学者到学校开展讲座传播其他学校的先
进理念,多渠道转变老师的抵触情绪,坚定转型的信念。

其次,学校领导起示范带头作用。

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起榜样的作用,学习上要带头对学校转型观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要准确理解,融会贯通,对转型过程中的问题要积极研究对策,着力解决。

(二)完善师资队列,培养“双师型”教师
新地方本科院校应该大力引进高学历、高水平的博士生,特别是中青年的博士人才,并尽力为他们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科学教研工作中去。

另外,地方高校也可以广开门路,在社会上招聘一些有专业特长、实践能力强非博士的优秀人才作为兼职教师,通过聘请这些企事业单位的精英把其丰富的实践知识带入课堂或作为实践教学的兼职指导老师。

(三)立足当地经济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学科是大学学术架构的根基,如何在学科这个根基上开出有那朵有特色的鲜花是新地方本科院校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所谓学科构建就是指以学术性质为核心所展开的建设活动,主要包括学科基地建设、学科项目设立、学科方向确立、学科队伍组建等内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上要避开走老牌高校多而全、综合性学科老路子,而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道路。

要树立服务本地方经济建设的学科建设理念,积极寻找学科构建与当地产业发展结合点,重点培育与当地基础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密切联系的优势学科。

(四)加大资金投入助力院校转型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要在政策层面上如对产学研项目、教材仪器设备实行免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支持并引导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另外,新地方本科院校要去除以往研究经费“等、要、靠”的依赖思想,积极主动建立“校企互动”战略的财政保障体制,积极扩大融资渠道。

参考文献:
[1]何光耀,黄家庆.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之二[J].广西社会科学,2014年第10期.
[2]汪明义.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4,8.
[3]李立群.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探索,2015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