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专项复习《议论文的论点和论据》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议论文论点
【知识梳理】
1.关于论点
(一)什么叫论点
议论文的论点也就是作者的思想观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解决的是“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一般分为中心论点与分论点,只有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论点与论题
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是明确的判断,在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或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句。

而论题,即议论文中要论证的对象或范围。

(三)中心论点与分论点
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文章还围绕一个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一个方面,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从属于中心论点的。

2.把握论点解题技能
A.位置法:
(1)题目即中心论点;
(2)在开头,即所谓开宗明义、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3)在中间,需仔细阅读全文,才可发现文章论点;
(4)在结尾,即所谓归纳全文,篇末点题。

这时,在论点之前往往有“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具有总结性的,标志性,词语出现。

B.表述法: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个表肯定或表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表明态度的句子,它应该正确、鲜明、简洁和明了。

从全文看,它必须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而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

C.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

D.论据反推论点:无论是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都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证明和被证明的关系。

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理所当然就是论点。

【例题精讲】
例1.阅读《谦和是一种力量》,回答问题
谦和是一种力量
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②谦者,谦虚,谦让也。

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

孔子言:“礼之用,和为贵。

”“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

“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

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

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

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

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

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
你带来好运气。

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⑦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

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

4.(3分)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答案】谦和是一种力量。

例2.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20分)
母语是教育的起点
①尼采曾经指出,母语是“真正的教育由之开始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对象”,良好的训练是“一切后续教育工作”的“自然的、丰产的土壤”;教师应当使学生从少年时代起就严肃地对待母语,“对语言感到敬畏”,最好还“对语言产生' 高贵的热情”。

我完全赞同他的见解。

②教育是心智成长的过程,而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

母语就好比文化母乳,我们在母语的滋养下学会了思考、表达和交流。

虽然后续教育有不同领域和学科之分,但一切教育的基本要求是正确地读、想和写,而这种正确性正是通过良好的母语训练打下基础的。

③认真对待语言,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一个词,这不仅是为了避免他人的误解,更是对待生活的严肃态度。

不能想象,一个对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极其马虎的人,自己思考时会非常认真。

相反,凡是呕心沥血于精神劳动的人,因为珍惜劳动成果,在传达时对文字往往都近乎怀有一种孕率。

④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教养,那么,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语言上体现出来。

一个语言粗鄙的人,我们会立刻断定他没文化。

一个语言华而不实的人,我们也可以立刻断定他伪文化。

举止上的高贵风度来自平时最一丝不苟的训练和自我训练,语言上的良好作风也是如此。

______是写公开发表的文章,______是写只给某一个人看的信、只给自己看的日记,______要讲究用词和语法的正确、文风的端正,不肯留下一个不修边幅的句子,如此持之以恒,良好的文字习惯就化作本能了,而这便是文字上的教养,因为教养无非是化作本能的良好习惯罢了。

⑤一百多年前,尼采埋怨德国青少年不是向德语经典作家而是从媒体那里学习母语,使得他们“尚未成型的心灵被印上了新闻审美趣味的野蛮标记”。

如果尼采生活在今天这个网络时代,真不知他会作何感想。

我本人认为,“网络语文”的繁荣极大地拓宽了写作普及的范围和发表自由的空间,诚然是好事,但也因此更应该警惕尼采所说的“新闻审美趣味”的蔓延。

网络语文往往是急就章,因此可能导致两个后果:一是内容上的浅薄,缺乏酝酿和积累,成为即兴发泄和时尚狂欢的娱乐场;二是语言上的粗率,容易滋生马虎对待母语的习气,成为错别字和语病的重灾区。

⑥所以,我提倡,各民族都拥有优秀母语写作的传统,这个传统存在于本民族的经典作品之中,它们理应成为母语学习的范本,而不该是刊络每网络语文。

(1)第③段加线词语“洁癖”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为第④段空格处填入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语。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本文围绕“母语是教育的起点”展开论述:
第②段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③段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④段主要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因为母语是心智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所以应该要重视心智教育。

B.教养上的缺陷必定会在体现语言上,可以通过语言来判断人的教养。

C.“网络语文”的繁荣会有不良后果,但瑕不掩瑜,应看到积极作用。

D.应提倡以经典作品作为汉语学习范本,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答案】(1)力求准确地使用每个字
(2)不论还都
(3)母语是心智成长的过程;母语更要认真对待语言;母语是教养的基本功。

(4)引出作者下文的倡导,分析了当今网络语文带来的弊端,带有一定的权威性。

(5)B
【巩固练习】
1.阅读选文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

”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

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

“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

”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

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

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

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

”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

”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

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

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

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

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

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

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

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

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

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

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

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

不信,你试试!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让人,乃众妙之门。

B.让人,让沈从文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

C.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D.让人,并不是懦弱。

2.(上海中考真题)
过有“容”的人生
①对于别人的过失,过错,是选择斤斤计较还是选择大度包容?
②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

这种不如意除了来自物质、肉体方面外,也包括精神的苦痛。

这苦痛产生的根源,究其因,多半是人们缺失了本应该具有的包容的气度。

③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如何和谐相处,是一门交际艺术。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___人们彼此间不能够包容,___可能使已经存在的隔阂加大,鸿沟加深,更有甚者会使人想方设法、费尽心机地寻找机会报复对方,从而产生于人于己都不利的后果。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包容别人。

④那么,我们如何做呢?
⑤要敞开胸怀。

海洋纳百川,天空容众禽,草原蓄万物,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无私的包容。

因为海洋浩瀚,鱼儿才可以悠然畅游;___,___;因为草原广袤,牛羊才可以闲庭信步。

雨果说:世界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

因此,我们应该敞开胸怀待人。

⑥要审视自己。

我们往往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却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我们面对别人的过错,能够严格审视自己,就可以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

这样我们就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他人的过错,自然也会化解心中的不满、愤懑。

⑦要换位思考。

三国时,蜀国主持朝政的蒋琬有容人之量。

他与部下杨戏说话,杨戏总是只应不答,有人责其怠慢。

蒋琬说:人各有脾气秉性。

让他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只好不做声了。

蒋琬如此为他人着想,被人赞为宰相肚里好撑船。

如果我们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那人际关系也就会和谐。

⑧当然,包容别人的过失、过错,并不是纵容别人去犯错,而是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避免因为一意孤行而犯更大的错误。

如果放任其自流,一味地迁就,那是无原则和不负责任的表现,这也是非常有害的。

⑨其实,学会包容别人,最终受益的还是自己。

虽然包容的根本出发点不是出于自己的私利,但实际上,在别人因为自己的包容而纠正错误并有所进步的同时,自己也有收获。

⑩人生容量的大小,往往体现于人的涵养与境界,它决定了人的成败与得失。

我们要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学会包容别人,过有“容”的人生!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第⑤~⑦段依次从
①;
②;
③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9分)
【答案】我们学会包容别人,过有“容”的人生!(3分)
①敞开胸怀;②审视自己;③换位思考
二、议论文论据
【知识梳理】
1.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A.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
B.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
经典课文
③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

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④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

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

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马南邨《不求甚解》
第三段引用列宁批评普列汉诺夫的示例,意在说明读书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并且要了解其中是实质。

第四段引用王粲中对诸葛亮的评论,意在说明读书观其大略,知识会更广泛,问题了解也更全面。

这两个论据的引用都是为分论点服务的。

2.分析论据解题技能
A.分清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所用的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

道理论据一般包括人们公认的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名人名言、原理、定理等。

B.概括论据内容时,要做到准确。

必须依据论点把握,论据,的本质特点,然后用确切的语言进行表述。

概括论据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对象)+事情。

C.论据的作用。

答题要点有两方面:
(1)事实论据
作用:“什么”充当(作为)事实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什么”这一论点。

(2)道理论据
作用:什么充当(作为)道理论据,更有力地论证了“什么”这一论点。

D.补写论据
补写论据一定要围绕文章的论点展开,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

论据所证明的道理要与文章观点一致。

首先要审清题目,看是要补充事实论据还是要补充道理论据,如果补充事实论据,可举名人事例,不但有更大的说服力,而且能展示自己的知识面,更容易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和赞赏;但一定要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补写事实论据的一般答题格式为:人物+事例+简短评价。

补写道理论据,要补写一句与论点相关的名言警句、公理、俗语或诗词等。

【例题精讲】
例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习题(18分)
低调也是一种智慧
①第二届中华艺文颁奖典礼,于2014年新年之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亦榜上有名。

莫言领奖时无不感慨地说:“今后要做的就是好好写作,低调做人,争取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作品。


②莫言是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圆了所有中国人几个世纪的“诺奖梦”。

但让人可歌可敬的是莫言并没有因此而变得恣意轻狂,目中无人,相反他还一直保持着他一贯的做人处事风格——低调。

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是这低调成就了莫言。

而这样成功,让人不得不叹服,低调亦是一种智慧。

③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

低调如深谷幽兰。

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
____________________;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一较高下。

相反地,虽然才高八斗,
精通谋略的孙膑,却总是放眼未来,不欲与人争锋。

最终自恃过高的庞涓落得身首异处的可悲下场。

是庞涓的才能无用武之地吗?不!而是他一项自命聪颖,不知收敛,不知低调做人可为生命积聚更多正能量,反而成了反面教材,成了天下的笑柄。

由此可见,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

⑤生活中,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莫言深谙此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如果我们都像莫言一样处事低调,低调做人,就会不断充实树干。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懂得低调。

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生活使人们变得张牙舞爪、张扬个性失去了那淡泊的本心。

追逐名利、标榜张扬的狂热追求,也使人们不能真正静下心来取思考研究,最终心态浮躁无所事事。

④低调不是懦弱,而是自信的表现,张扬不是智慧的化身,而是失败的前提。

战国时期,庞涓自恃有才,张扬跋扈,不把被其废掉的孙膑放在眼里,总想和其自己。

洗涤心灵上的污垢,专心致志地达成人生目标。

⑥如此看来,低调确实闪耀智慧火花。

低调可以让人有最好姿态与心态面对生活;低调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地融入人群,与人和谐相处;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

学会低调做人,不仅我们平凡人的梦不会再遥远,就是我们的民族梦、中国梦、复兴梦也会计日而待也。

⑦让我们学会低调做人吧!在低调中创造高调人生,一如莫言。

1.第④段中,与第②段画线词语:“恣意轻狂”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2分)
2.下面对开头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写莫言的获奖,告诉人们:只要低调,就能成功。

B.写莫言的低调,主要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C.点出莫言圆了中国人的“诺奖梦”,国人对他由衷的表示感谢。

D.借莫言低调做人处事成功一例,引出并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3.根据第③段内容,在该段画线处填上适当词语,构成排比句。

(3分)
低调如深谷幽兰,时时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低调如秋日落叶,轻轻地盘旋最终滋养了树干。

4.“低调亦是一种智慧”,文中作者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1)
(2)
(3)
5.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哪一段最合适,请完整具体的说明阐述理由。

(6分)
索罗在瓦尔登湖畔低调生活,息心宁性,丰富了阅历,最终有了《瓦尔登湖》这一脍炙人口的巨作。

倘若他依然执迷于俗世,不在低调中品味生活,累积经验,净化心灵,恐怕也不会有瓦尔登湖的诞生。

【答案】1.张扬跋扈(2分)
2.D(3分)B(1分)
3.参考示例:低调如悠悠芳草,静静地装点着大地(3分)
4.低调是为人处世的积极姿态与超然心态;低调还是智者韬光养晦的远见卓识;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2+2+2分不论顺序)
5.放在第5段(1分),写的是索罗在瓦尔登湖畔低调生活,让自己息心宁性丰富阅历,终于有了巨作《瓦尔登湖》,(1分)与该段论述的“低调又是沉淀自己丰富人生取得成功的基石”的观点一致(2分),也与第6段中“低调可以让人放低自己暗蓄力量,在不显山露水中成就事业”这句话相呼应。

(2分)
【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各属于什么论据。

(1)音乐家贝多芬,战胜众多挫折,艰难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2)司马迁在遭受宫刑后,发愤著书,写出名著《史记》。

()
(3)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4)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确实垫脚石,是你站得更高。

()
【答案】(1)事实论据(2)事实论据(3)道理论据(4)道理论据
2.(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现代文阅读Ⅱ(11分)
有所畏,有所不畏
孔子说:“勇者不惧。

”不惧的,是跌跌撞撞后的遍体鳞伤。

孔子说:“君子有畏。

”畏惧的,是发人深省的圣人之言。

由此观之,真正的勇士,_____只知横冲直撞的莽夫,_____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却不畏惧披荆折棘的拓荒者。

勇者有所不畏,不畏迷蒙未来的不可预见性。

第一只下树的猿猴是勇敢的,因为它克服了对地面未知的恐惧;第一只飞翔的始祖鸟是勇敢的,因为它消除了对蓝天遥远的恐惧。

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实则是一部书写勇敢者不惧的精神史书。

人类社会的产生、延续,也应以勇敢不惧的精神为先决条件。

但勇敢并不意味着对一切无所畏惧。

勇敢者更应拥有对正义的坚守,对至善的执念,对人类根本信仰的畏惧。

历史上暴君亡国的例子数不胜数。

他们自持君主专制的封建传统,目空一切,兴土木,厚赋敛,但却忘记了“君舟民水”的金玉良言,一朝荣华在,转眼亡国君。

西方伟大的哲人尼采也曾说出“我是太阳”的豪言壮语,然而,这太阳却太过耀眼,以至于刺瞎了他的双眼。

尼采的无所畏惧亦是造成个人悲剧的重要原因,可见,无畏主义终将使人走上自戕之路。

真正的勇士,绝不是永没有畏惧的时刻,他们始终怀着对人间真善美的敬畏之心。

鲁迅曾言:“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之所以将真正的勇士如此定义,是因为勇敢不仅意味着对死亡与黑暗的无所畏惧,更意味着对个人价值的艰难创造和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这基于对天下苍生,对人间正义的畏惧。

神农氏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勇士。

为了探寻医药的奥秘,他走过大江南北,尝遍百草,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心系万千黎民百姓的福祉,不畏行走的劳顿和死亡的恐惧,最终在我国医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曼德拉,这座屹立于彩虹之上的不朽丰碑,一生坚持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早年被南非政府逮捕入狱,身陷囹圄27载。

但他没有畏惧牢房的阴冷黑暗,心中始终怀着对自由与光明的敬畏,最终终结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

正如香港音乐人在写给他的歌曲中唱道:“黑色皮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


当今社会,有关中学生的负面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打架斗殴、顶撞老师、违法犯罪……更有甚者,因不堪沉重的学习压力而选择自杀。

中学时代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始终将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的人生法则牢记于心,同时也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不轻言放弃。

圣人孔子的良训犹在耳边回响,光阴不过百代之过客,人生在世,要做就应当做真正的勇者,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毫不畏惧地踏上未知的荆棘路。

(1)请为第4自然段论述的观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答案】(1)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的编写,忍辱负重,不畏挫折,最终成功。

(评分:3分。

能证明观点,典型准确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