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_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发布时间:2023-04-25T02:51:39.076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3年57卷1期作者:付翠岗
[导读]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不仅与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有关,而且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付翠岗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摘要: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不仅与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有关,而且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的质量关系的教学效果,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上主要依靠阅读教学,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进行影响,传授知识的同时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责任重大。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引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启蒙时期,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阅读技巧,以及自身思想,帮助小学生良好地与他人沟通,提升小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应加深对阅读教学的理解,认清自身在课堂活动中的角色,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拓宽语文阅读教学的维度,构建新的阅读教学课堂。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阅读教学目标模糊化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追求升学率与学习成绩是当前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并随着学生学龄的增长更加严重。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按照考试中阅读标准将语文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知识,好词好句积累、按要求写句、现代阅读和作文模块,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是针对考试考点反复练习,“考前总结、加以突击、死记硬背、即可过关”。
这样的教学模式功利性较强,不符合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要求,部分教师对于‘活课堂’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课堂教学放开,会造成课堂管理混乱,教学目标难以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也变成了大杂烩,“唱歌跳舞、做游戏、整个课堂乱哄哄的”,老师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自己又教会了学生什么,学生又能学会什么”此时,阅读教学已从目的功利性变为目标模糊性。
1.2师生角色定位不明确
许多授课教师对新课改教学要求理解不够充分,在课堂中为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许多学校教师将课堂全权交给学生,以体现教学活动中的民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这样“放羊”式的教学,老师在教学中失去了原则与评判标准,对于学生的问题回答哪怕错误百出依然给予表扬。
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得阅读教学失去原有的意义,大量优秀的文本被学生片面理解,学生的阅读知识、阅读能力、阅读素养、阅读技巧得不到提升,更不能结合材料、场景、方法进行情感体验、论证辩驳,虽然课堂讨论热闹,但并未解决任何思想上的困惑,使原有的阅读教学失去意义。
1.3阅读教学文本游离化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仍然是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主流,教师将词组、词意、文章结构、写作要素等知识点强行灌输给学生,纯粹以技能讲解和技巧训练的方式,将学生作为“流水线上的产品”,为学生统一了理解,统一了思想,老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学生,学生呆若木鸡,使阅读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
部分老师为了响应新课改的要求,随意拓宽阅读知识点,为学生堆砌大量资料,以海量的阅读积累的来体现人文教学,导致阅读教学失去了原本的面貌,出现“泛”阅和“
非”的情况,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并未掌握,该拓展的能力并未提升,错误的教学模式,导致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低效的行为,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知识点似是而非、模糊不清,使得阅读教学改革得不偿失。
2 提升小学阅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
2.1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在新课改要求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应彰显学生的主角光环,但不能完全退出课堂舞台,需要以策划人、导师、导演的角色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深挖阅读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文章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桂林山水》授课为例,在教学准备阶段授课教师可通过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美景,通过音频的视觉听觉感受引起学生的兴趣,情感上得到共鸣。
通过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为下一步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授课教师从情感角度出发,以最吸引学生的情感印象入手,辅助文字阅读的方式,顺其自然地抓住课文的主体脉络,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进入佳境。
2.2激活学生的阅读潜能
小学阶段学生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是学生思想成熟、认知社会的关键时期。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善于保护学生的独特性,不管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感悟,多思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留出更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老师领进门》授课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可通过优美语句欣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我停下脚步向他行了一个礼,时光仿佛一下子回到了我的小学阶段。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语句,以情感阅读的方式进行朗诵,教师对学生阅读效果进行点评,并以类似语句作为课堂练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模仿练习,同时对学生错误问题进行纠正、引导。
在问题解惑过程中,教师应尽量以简洁、明了的语句阐述学生的问题,并注重与学生分享自身的阅读体验和情感感受,鼓励学生多“说”、自己少“说”,鼓励学生自己提炼精妙的语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2.3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做到条理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师应控制教学节奏,帮助学生与文章作品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首先,在课堂活动开始阶段,教师可采用问题引导、情景模拟等方式,快速阐明自己的教学目标;其次,初步教学活动中,应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如字词检查、情感阅读、词汇摘抄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其三,在精读教学环节,教师应重点,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通过语言引导、合作交流、情景启发等教学方式,鼓励学
生阐述自身的感悟,教师在此过程中以点拨引导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其四,作业指导,此环节教师应注重将教学目标落实在实处,将每一步教学任务走扎实,每一个环节紧扣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2.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俗话讲“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圈画批注的习惯,初读课本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读画出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词句,或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督促学生阅读时将笔拿在手里边读边标注,只有勤动笔才能做到勤思考,围绕自身的难点进行深思、启发。
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要求学生准备好摘抄本和手写笔,该圈圈、该画画、该记记、该抄抄,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
在学生养成圈画批注的习惯后,教师应逐步鼓励学生摘抄积累优美词句,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鉴赏和语言交流能力,当学生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阅读会变得更加顺畅,写作将更加简单,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养成了积极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加热爱阅读活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授课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课堂的主体作用,构建新型的教学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个助手发挥学生的长处优点,激发学生的学习业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升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布日曼.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都市家教月刊,2020(11).
[2]袁红菊.探析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J].学周刊,2020(30):25-26.
[3]李淑萍.探讨小学语文高年级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9(40):95.
[4]汪淑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有效阅读的策略[J].学周刊, 2019(28):125.
[5]杜卫东.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 2019(1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