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金积 、,极 盈以主 利满动 性足筹 需流措 要动资
(1)负债管理的购买理论: 银行主动负债,借款和购买外界资金。
目的:通过购买资金,可以增强流动性。 手段:提高购买价格。
1960- 1970年代
点评:
富于进取精神和冒险精神 增加负债,剧烈竞争加剧危机隐患
(2)负债管理的销售理论:
资产
负债
短期消费贷款
70 股本(固定)
20
长期消费贷款
15 活期存款
35
3个月期短期国库券
20 3个月期CD存单
30
6个月期中期国库券
60 3个月期银行承兑汇票 15
10年期固定利率抵押贷款 20
30年期浮动利率抵押贷款 30 6 个月期商业票据 50
(每9个月调整一次利息)
1年期定期存款
10
2年期定期存款
尽可能选择信誉良好而又愿意支付较高利率的借款 者。
二、负债管理理论 liability management
负债管理:银行组织存款、处理银行与存款户的债权债 务关系、保持负债结构合理性活动的总和。
1.传统的负债管理。1960年代初期以前。 发行银行券,吸收存款等表现为被动的负债管理理论
,无所作为,保守或稳健。
30
215
215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二、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重定价缺口)
资产的利息收入与负债的利息支出受市场利率变化影响的 大小,以及它们对市场利率变化的调整速度,称为银行资产 或负债的利率敏感性。利率敏感性分析通过资产与负债的利 率、数量和组合的变化来反映利息收支的变化,从而分析它 们对银行利息差和收益率的影响。利率敏感性缺口(简称GA P)等于一个计划期内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RSA)与利率 敏感性负债(RSL)之间的货币差额,即:GAP=RSA-RSL
运用客户之上的营销观念,必须立足于服务,创造各种金融 工具,推销金融产品,获得资金。
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必须贯穿市场服务
三、资产负债综合(联合)管理理论
1.发端。 20世纪70年代中期,市场利率波动剧烈,存贷款利率变化 给银行净利息带来影响。
单靠资产管理、负债管理都难以形成商业银行三性均衡。 把目光转向如何通过协调负债与资产的关系来保持一个净 利息正差额。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金分配法
把现有的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 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 适应,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保持高度的 对称关系。
资金分配法示意图
资金分配法示意图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线性规划法 ①建立目标函数 ②选择模型变量 ③确定约束条件 ④求解线性模型
一、资产管理理论 Asset Management
资产管理: 银行处理资金运营中各种经济关系, 所涉及的原则、标准、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等的总和。
银行收入主要来自资产运用
银行能够对资产主动管理。
金融市场不发达,金融机构以 商业银行为主; 银行资金来源渠道固定。
银行负债取决于客户意愿。 银行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8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学习目标 了解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掌握资产管理的三种主要方法 了解银行负债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掌握负债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 了解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了解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现状和发展 掌握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两种主要方法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二、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激烈竞争 银行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和保持 市场份额又要避免流动性压力,只有选择负债经 营。
金融管制 政府制定了银行法尤其是规定了存款 利率的上限,使银行界出现了脱媒的现象。
金融创新 1961年花旗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引导的金融创新潮流,扩大了银行资金来源。
四、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该理论认为存 、贷款只是商业银行经营的一条主轴, 在其旁侧,可以发展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 ——融资缺口模型及运用
一、有关概念 利率敏感性:那些在一定期限内(考察期内)即
将到器期的且需要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和负债。 浮动利率的贷款、债券等都是典型的利率敏感性
2、会导致信用膨胀,引起债务危机; 3、银行会过分依赖外部市场,不注重资本积累。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三、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利用对利率 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 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 值。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政府制定了银行法尤其是规定了存款利率的上 限,使银行界出现了脱媒的现象
1961年花旗银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引导的 金融创新潮流,扩大了银行资金来源
加强了存款人的信心, 同时也激发了银行的 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
3. 负债管理理论的背景和基本思想
背景:资金 需求
缺口大
银行资金 银行业高度控制:存款利率有上限 来源不足 其他金融市场的竞争:高利率
(二) 购买理论
购买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认为银行对负债 并非消极被动、无能为力,而是完全可以主动出 击,购买外部资金。目的是增强资金流动性,摆 脱存款数额的牵制,适应资产规模扩张和日益增 大的贷款需求。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经营的局限性
1、银行必须随时能以合理的利率从市场借入所需 资金;
为寻找新盈利机会,开拓新业务:中间业务,表外业务。 前提是具有广泛的客户、网络、信息、人才优势。
中间业务管理理论: 银行是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机构,除资产负债表内
业务外,还应利用自身在机构、信息、技术和人才等方面 的优势,开展各类金融服务业务,开拓银行业务新领域。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或负债。它们的头寸是利率风险管理的主要 对象。 利率敏感资产RSA(Rate-Sensitive Asset) 利率敏感负债RSL(Rate-Sensitive Liabili
ty)
例1:假设某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如下,其中各项 资产与负债的期限均以剩余期限标出。一年期敏感 性资产和负债为多少?
存款保险制度 加强了存款人的信心,同时也激 发了银行的冒险精神和进取意识。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一)销售理论
销售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银行是金融产 品的制造企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中心任务就 是迎合客户的需要,努力推销这些产品,以 扩大银行的资金来源和收益不平。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狭义看:指对净利差的管理。
即控制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之差,使其大小及变化与银 行总的风险-收益目标相一致。
预测利率变化———积极调整银行资产负债结构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资
20世纪70年代中
产 负 债
银行经营管理的观念逐渐改变,由 负债管理转向更高层次的系统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
期。
产生的背景
第一节 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理论的演进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 可转换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销售理论 购买理论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一)商业贷款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 存款,而这些存款是要经常提取的。如果存款人 在需要资金时无法从银行提出自己的存款,那么 银行只能倒闭。因此,为了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 的提款,银行只能将资金短期使用,而不能发放 长期贷款或进行长期投资。因此,在这种贷款中 ,一般采取以真实商业票据为抵押的贷款方式。 因为票据本身是购买商品和流通商品的证据,它 具有自偿性。 缺点:忽视存款有相对稳定的一面 银行业务范围十分狭窄
市场利率大幅上升
管
经营风险上的压力
理
增大 电脑技术有了很大
理
的发展
论
早期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是分 别管理银行业务账户和交易账户 的风险,以获得资本性收益为目 的。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集中于对冲业务账 户风险,扩展为包括业务账户和交易 账户的广义风险管理,在对利率进行 预测的基础上,主动调整资产负债组 合。
结论
资产管理理论: 银行业务应该放 在资产方面, 通过对资产结构 的安排,谋求三性 原则协调。
Biblioteka Baidu
形成截至1960年代
资产管理理论的主要理论
资 真实票据论 产 (商业贷款理论) 管 理 可转换性理论 理 论 预期收入理论
18世纪 贷款必须以真实票据为抵押,必 须有商业行为。
20世纪初 能否保持流动性,关键是资产能 否变现和可转换。
最近,一些商 业银行进一步 研究发展其资 产负债综合管 理方法,从控 制与资产负债 有关的市场风 险转变为综合 管理业务账户 和交易账户市 场风险和信用 风险。
四、中间业务管理理论(资产负债表外管理 理论)
1980年代,金融市场竞争激烈,货币政策从紧,通货膨胀 下降。
银行业的存贷款业务发展趋于稳定。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二)可转换理论
可转换理论认为,银行的贷款不能仅仅依 赖于短期和自偿性,只要银行的资产在存款人 提现时能随时转换为现金,维持银行的流动性 ,就是安全的,这样的资产不论是短期还是长 期,不论是否具有自偿性,都可以持有。因此 ,银行增产组合中票据贴现和短期国债比重增 加。
GAP>0,称为正缺口,敞口,银行利率上升时获利。 GAP<0,称为负缺口。 GAP=0,免疫。 敏感性比率SR(Sensitive Ratio)SR = RSA / RSL,反映 了利率敏感资产负债的相对量的大小 SR=1即零缺口,SR>1即正缺口,SR<1即负缺口
经济处于发展黄金时期,资金需求缺口很大,迫使 银行把目光转向资金来源。
借入资金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增加资产业务, 增加银行收益,摆脱消极负债的束缚。
基 本 思 想
流动性不仅通过资产管理获得 负债管理、向外借款也可提供
只要借款扩大,流动性就有保证 不必保持大量高流动性资产,可 扩大贷款,提高收益。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三)预期收入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应着
眼于贷款的按期偿还或资产的顺利变现。而无论 是短期商业性贷款还是可转让的资产,其偿还或 变现能力,都以未来的收入为基础。如果一项投 资的未来收入有保证,哪怕是长期放款,仍然可 以保持流动性;反之,如果一项投资的未来收入 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放款,也难以保持流动性 。因此,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来安排贷 款的期限、方式,或根据可转换资产的变现能力 来选择购买相应的资产。如果借款人的预期收入 明显,银行则可发放长期贷款;反之,如果一项 贷款的预期收入不可靠,即使期限较短也不宜发 放。
20世纪40年代末 强调借款人是否有还款预期收入。
资产管理的原则
(1)使多余现金 资产降到最低。
前提:满足流动性要求
分层次现金准备:
一级准备金:保留一定现金
二级准备金:持有一定高品 质债券(主要是短期国债)
(2)在不损失专业化优势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资产多 样化来降低风险。
(3)选择合适的贷款对象。
2.负债管理理论:突破资产管理理论的限制, 银行可以主动管理负债,通过积极竞争,利用吸收存款、 发行金融债券、向中央银行借款、同业拆借等各种方式, 去争取各类资金,以保持资金的流动性和清偿能力。
负债管理理论强调借入资金来满足提款和放款需要。
兴起于20世纪
负 债
负债管理理论(The Liability Manag ement Theory)该理论主张商业银行资产
五六十年代。
管 理
应该按照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 产负债表负债方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 主动负债,或者"购买"资金来支持资产规模
产生的背景 激烈竞争
理 扩张,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组合。
金融管制 金融创新
论
存款保证金制
度
银行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和保持市场份额
又要避免流动性压力,只有选择负债经营。
只有同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策略性地利用对利率敏感的资金,协调资产负债表的各个 项目,为股东取得更大利润。
2.资产负债管理的内涵
20世纪70年代末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从资产和负债两方面综合考虑,根据环境变化, 协调不同的资产和负债在利率、期限、风险和流动性等方
面的搭配,寻求资产负债在总量和结构方面的最优组合, 以满足三性经营方针的要求,达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