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表一:课前教材分析卡
表二:课堂教学设计卡
课题分子热运动时间教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
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设计一个小活动——让学生辨别两杯看似相同的液体(白酒和白醋)
师::“日常生活中我们为什么可以不接触物体而通过嗅觉闻到气味,从而分辨物质呢?”
二、进行新课探究新知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采用复习提问的形式巩固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并以PPT形式提供一些分子信息。
2、扩散现象(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师:二氧化氮与空气扩散的演示实验
视频:硫酸铜溶液与水扩散学生感受,激发兴趣。
学生思考嗅觉闻到气味的内在原因,明确
学习内容是“分子热运动”。
(板书)
通过观看大屏幕内容,体会物质中分子数
量之大。
通过观察启发学生思考:二氧化氮密度
大于空气,它是怎么进入到上面瓶中的?
讨论、交流。
得出分子在运动着,二氧化
氮分子与空气分子进入到对方瓶中,这是
分子运动的结果。
让学生观看后提问:为什么硫酸铜溶液与
水的分界面逐渐看不清了?
思考得出:硫酸铜溶液分子进入到水中,
水分子也进入到了硫酸铜溶液中。
3′
4′
15′
师:金与铅扩散的视频与动画
师讲述:扩散现象
为建立微观模型,播放扩散现象的动画。
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的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一种分子混入另一种分子中去,宏观上就是扩散现象.
3、分子运动快慢和温度的关系
把扩散快慢与温度关系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探究实验:
在课桌上准备了分别装入等量热水和冷水的烧杯,滴管及红墨水供学生选择使用。
师: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师问: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地运动,为什么物体没有飞散开?分子间存在空隙为什么固体很难被压缩?学生观看,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例:长期放煤的墙角会变黑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
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
学生利用桌上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并进行实验。
观察、思考讨论后回答:分子在不停地
运动着,温度高时,扩散得快,说明分子
运动得快。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
动。
猜想: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
分子间有斥力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并解释说明。
6′
6′
播放视频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三、课内小结与训练
组织学生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归纳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学生观看、讨论、交流。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同时存在)
练一练:
1、扩散现象:
①什么是扩散?________________
②举出几个扩散现象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既有______
又有____.
3、吸烟有害身体健康,在空气不流通的
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一会儿房间
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分子的_____现象,所
以,为了你和他人的健康,写一则提示
语:___________.
4、往一杯子放入一些糖,过一会儿,水变甜
了,这一现象说明物体的____都在不停地
做无规则运动.水的温度越高,水变甜的越
快,又说明了分子扩散现象与_____有关.
5、一列现象不能说明是扩散现象的是
()
A 在一杯静的热水中滴入两滴红墨水,过
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
B 向教室地面喷洒消毒药液,在教室内能
闻到药味
C 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D 狂风转起地面上的尘土。
6、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并
正确的是()
A 矿石被粉碎成粉末,说明矿石分子很
小。
B热水瓶有时很难拔出,说明分子间有
引力
C 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整个池塘水被污
染了,说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 压缩弹簧需要力,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10′
表三:课后教学反思卡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
学情分析: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而学生即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课堂的主体。
因此我首先对教学对象进行分析:
能力方面: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一定的收集信息和观察实验能力,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知识方面:在
《多彩的物质世界》中接触了一些简单的微观知识,但对物质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宏观领域。
知识的积累上: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能够知道,但是对于用科学、准确的知识点去解释和理解,还是缺乏一定的接受和理解能力。
所以要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
教学反思
本节课内容很抽象,学生要从宏观现象来理解微观物质的运动,难度较大。
所以本节课在情景导入的环节引入大家较为常见的生活实例,在味觉上给以刺激。
整体上本节课以实验为主,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了解物质的运动。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学生分析、讨论为主,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以“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分
析归纳──得出结论”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总结起来本节课还有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1.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二氧化氮的扩散实验,由于实验的特殊性可以由教师演示,对于那些可以由学生分组做的实验,是不是应该由学生来完成呢?对于演示实验,要注意实验的课操作性,安全性,实验现象的可见度等,对于可以由学生完成的实验,如果能把握好课堂时间尽量由学生自己动手。
本节课的演示实验过多,好在实验现象比较明显,但是如果由学生操作,教学效果会更好。
2.小组学习。
本节课还是讲授较多。
其实完全可以放开让学生去实验,去讨论,去分析出实验结果。
这样本来由老师讲授的内容,放开手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去实验,去操作。
真正实现教与学角色的转换。
3.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讲授部分较多,教师教的态度没完全放开。
学生讨论不够积极,
参与度不是很高。
要想方设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的第一节课。
本章的重点是
内能,而本节内容则是这一章的基础。
教材依次介绍了分子热运分
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学生探究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打下伏笔,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奠定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
课堂检测
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运动的是()
A.春:微风拂过,花香袭人B.夏:暖风阵阵,麦浪翻滚
C.秋:狂风乍起,黄沙漫天D.冬:寒风凛冽,漫天飞雪
2.下面说法中不能用分子运动论来解释的是( )
A.从烟囱里冒出的黑烟在空中飘荡
B.酒精瓶被打碎后,屋里很快就闻到酒精味
C.用盐腌蛋一段时间后,蛋变咸了
D.往开水里放些糖,水会变甜
3、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所得液体体积小于100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合理的是()
A.分子间是有空隙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4、以下四张图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
B.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使热水很快变色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C.磁铁对铁钉有吸引力
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5、端午节那天,妈妈煮茶叶蛋时小宇闻到浓郁的茶蛋的香味,这是属于
现象.煮茶叶蛋要比腌蛋时咸的快,这是由于.
6、铁棒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力,也很难被拉伸,说明分子间存在力。
7、向上拉玻璃板时,弹簧测力计的示要,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参考答案:
1、A
2、A
3、A
4、B
5、扩散;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快
6、斥力;引力
7、变大;引力附件
2:作业思考题如图所示图(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图(b)是浸过肥皂水并附着肥皂薄膜的铁丝圈。
图(c)表示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左侧的肥皂泡。
(1)动手做一做,说出你观察到的现象。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你所观察到的现象。
参考答案:
(1)观察到棉线被拉向右侧;
(2)棉线收到右侧液体分子间的引力作用而被拉向右侧。
课堂检测效果分析表
学科物理年级九班级2 参评人数35人
1、成绩统计
成绩 A B C
D
人数28 5 1
1
占百分比80%14%3%3%2、效果分析
基础知识: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属于微观现象的结论,学生对结论的得出只能靠转换法,靠实验的现象来推断,所以在接受上是有难度的。
对规范语言的表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对于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学生还是不能够较好的解释。
教学建议:
如果能让学生亲自观察到分子的运动,那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点的把握,尽量多做实验,可能的话找替代实验,在微观上验证分子的运动。
对于生活中的扩散现象的语言表达要准确,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方面:
通过对现有实验的现象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学会从表象到内在的推论。
培养观察总结的能力,并能用准确的知识点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师方面:
设计实验,增加实验的可见度。
尽量让学生参与实验,提高学生动手的能力不
仅仅是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基础技能,更应该重视让学生学会
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一套思路。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
课标分析
本章节课标要求:
1.3.1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院子组成的。
2.1.2通过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热现象,了解分子热运动的一些特点。
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3.1了解内能和热量。
3.3.2通过实验,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本章作为本书的第一章,在八年级对运动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热相关知识的学习,从宏观的物体运动进入微观的分子热运动,从宏观的机械能拓展到内能,在八年级上册宏观现象的基础上介绍其深的微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