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诗人谈诗)优秀实用教案 苏教版 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市公开课教案】
《诗人谈诗》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自主赏读说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2、能理解诗文蕴涵的内涵及意境。

3、对诗人的作品有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二、教学思路及主要步骤:
诗歌本身具有很强的非生活性,学生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因此我想以“学生谈诗”作为起步,当然,是在读诗的基础上的。

然后是“老师谈诗”,这主要是想体验学生的艰辛,跟学生拉近关系,体现平等精神。

此后是“诗人谈诗”,学生就不会望而生畏了,而且还可能有独特的见解。

最后是“诗人谈诗”,作为一种补充资料。

三、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四、教学内容及主要步骤:
1、导入:
我们刚刚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古代诗词名句默写竞赛”,有的同学成绩很不错,可喜可贺!其实,我们不仅需要背诵默写名句,还要学会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当然,这比单纯的背诵和默写要艰深得多了。

不过,学习的乐趣往往就在艰难的奋斗之中,因为“树顶上的梨子最香甜”。

我们今天有机会来学习诗人是怎样谈诗的。

第十五课《诗人谈诗》中,既有对诗歌的赏析,又附录了原诗,这对我们学习诗歌赏析是个极好的X例。

2、交待主要的学习步骤和主要的学习要求:
学习步骤:
(1)学生谈诗。

(2)老师谈诗。

(3)诗人谈诗。

(4)资料谈诗。

学习要求:
(1)谈出诗歌的特性;(2)谈出自己的个性。

3、检查预习情况;指导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请同学们背诵《一个深夜的记忆》,再请一个同学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再请大家对朗读的高低快慢和感情色彩加以评价。

第一段:缓慢——惊喜——失望,第二段:缓慢——欣赏——喜悦,第三段:深沉——自豪。

结合文中的重点词语:“流”,“压”,“太阳”,“音响”,“还”,“我”等。

4、指导赏析方法,学生写作赏析,评点赏析收获。

(1)赏析方法指导:
一般来说,诗歌具有一些基本特性:形象性,抒情性,音乐性,精炼性,我们可以就这些方面加以赏析。

作为我们初学者,可以自选某个角度,不必面面俱到。

或修辞手法,或词语妙用,或词语的深层含义,或展开联想,不同作家作品、相似作家作品进行比较,或引用原文,叙议结合。

(2)写作要求: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写作, 100字左右。

就写在书上空白处。

(3)选择部分写作成果朗读,并加以评价。

评价时,重点联系赏析的一般方法。

5、教师赏析
(1)示X:
首先看标题,“一个深夜的记忆”,这给了读者以悬念:到底记住了深夜的什么?为什么会记住这个深夜?
再看第一段,写月光用“流”字显得富有动感和美感。

古人(李白)误将“月光”当作“秋霜”,而鲁藜却误将“月光”当作“阳光”,说明黑白差异极大。

因为“月光”而“开门”的行为,说明了月光对作者的非凡魅力和作者对月光的高度敏感,正如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的句子,自然地流露出了作者对白天的渴望。

“还是”一词则隐隐流露出了作者的失望之情。

第二段:一般来说,北风预示着寒冷、凄厉,但是在诗人的笔下,吹动的声音居然像“弓弦”上的“音响”。

白居易的《暮江吟》有“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其中的“可怜”是可爱的意思,因此作者此刻感到的应该是美妙而非凄凉。

题目中分明是“深夜”,而
这里却说是“黎明”,显然又是作者的幻想而非现实,从而再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黎明的向往。

综合前两段,作者分别从视觉和听觉写了两次误解,表达了相同的境遇——身处黑暗却以为在光明之中。

这看起来很不符合逻辑,但是,对诗人来说,最危险的事情就是以理性逻辑代替情感逻辑,诗歌中的情感价值和实用价值反差越大,艺术感染力就会越强。

第三段:写到山影的“压”,显得沉重,另外还写了星星的流动。

杜甫的《旅夜抒怀》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之句,用对星星的描写更显出大地的空旷和沉寂。

所以作者用“沉睡”一词对前两句作了概括。

最后说“最初醒来”令人回味,语含双关。

既可以指生理上的醒来,又可以指心灵和觉悟的先驱。

总之,这首诗三段都写了景,既写了眼中之景,又写了心中之景。

全诗中的“我”都不甘心黑暗,都在追寻着光明,无论是月光,阳光,还是星光。

在暗夜中不失去希望,而怀有对光明的梦想,这种乐观和执著的精神显得尤为可贵。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当代诗人顾城《一代人》中的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2)学生根据赏析的一般要求,评论老师的赏析。

(3)老师再作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按照诗歌的内容依次作了赏析;根据相关的画面联想了诗文名句;能扣住关键的词语深入理解诗歌丰富的内涵。


5、阅读《宁静而深沉的意境》,谈谈自己的发现。

(1)学生看书,把发现的新观点画出来,再交流。

(2)针对课文中的有独特见解的句子,重点朗读。

(3)教师谈《宁静而深沉的意境》的读后感。

教师的发现: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年代,从抗战这个特定的时期来说明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表达了战争中的人们纯净、乐观的心;诗中的“我”不仅指作者自己,还可能是指某某的军民,使读者对诗歌理解得更有深度了;准确地概括了诗歌的意境特色——宁静而深沉。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是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

6、资料谈诗
(1)提供资料:
初读之下,觉得诗句优美,如散文般优美。

像“月光流进门槛”,把月光写活了,月光用“流”比“照”用得好。

还有“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写得非常好,月亮的弓弦是不明说其意,但心中如古琴般鸣响。

还有“听见了黎明的音响”。

黎明哪来的音响呢?原来诗人使用比喻手法写出了“革命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起”这首诗意境含蓄,写出了在革命艰苦阶段时的黑暗。

又间接写了他对革命胜利的希望。

像“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写出了不光诗人自己,某某人民也觉醒了。

此文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像画一样美丽。

它反映了诗人向往和平,希望统一的迫切希望。

不失为一首好诗。

语言优美,文采飞扬,从柔情中不乏悲愁和欢乐,虽说只是短短的几句话,但足够表达出了作者的心声。

诗中的“仿佛吹动了月亮的弓弦”这句我最喜欢,因为这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深夜之音和心中之声比喻成月亮的弓弦发出的音响,此比喻生动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了月色之美。

我欣赏这首诗,他拥有了豪迈而又轻柔的语言,太动人了。

这首诗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勤奋、向往光明、乐观向上、追求真理、热爱革命的战地诗人,如“于是我听见了黎明的音响”,体现出作者对革命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他坚信共产党一定会胜利,体现了对革命的执著。

“我感觉到万物还在沉睡,只有我是最初醒来的人”表明作者对黎明的渴望,坚信黎明必将来临,革命必将取得胜利的美好心愿。

(2)提问:听了以上资料的内容,你又有了哪些新的理解?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做点笔记。

7、作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做一题)
(1)完成《自主检测》之《诗人谈诗》。

(2)就鲁藜的诗《泥土》写一篇简短的评论或读后感(见语文书p164)。

(3)诗词歌赋一般都选在特定的夜晚来抒情。

搜集关于“夜”的古诗,并探究它们的共同特点。

2007-11-25
【附教后感】
本节课的最后定型已经是第四稿了。

其中有自己的思考,也有同事的点拨。

公开课之后,听了专家的点评,又有了新的收获。

值得肯定的是:1、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很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教师参与谈诗,既是自己才华的展示,也是连接学生和诗人的阶梯,
还是师生交流的具体表现和体现师生平等的时机。

3、点拨朗诵诗歌显得简明扼要,引导赏析写法自始至终。

还需改进的是: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