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_《气候与人类活动》参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候与人类活动》参考教案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以说是强化了人地关系这一主题,这一影响可以从多侧面或多角度来理解。
本节知识较为简单,没有难点,很多内容在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中都有涉及,学生学起来应该很轻松。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讲解气候对生产的影响;一部分讲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教科书以农业生产的作物类型、作物熟制、气候资源为例来分析气候与生产活动的关系,以民居建筑为.例来分析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由此引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查找资料,看看除了教科书中所提到的几个方面外,人类还有哪些生产、生活活动会受到气候的影响,如气候与旅游、气候与体育等。
可以说,本节的内容非常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并用理论知识去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c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所举实例应注意学生的接受能力。
例如,在生活方面,气候对文化、艺术等的影响不易理解,而对穿衣、饮食、住房等的影响容易理解。
在生产方面,气候对农业的影响等是较为适宜的例子。
气候对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还表现在气候的异常变化所造成的灾害。
建议引入一些关于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的问题,以加强对人地关系和环境问题的认识。
本节重点: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导入。
方案一:完成探索活动。
先让学生观察“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的分布”图,(1)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都分布在哪个半球上?(北半球) (2)历届冬奥会举办城市分布在什么纬度范围?(中纬和部分高纬)注意指导学生观察各个地点的位置而非方框及文字位置。
(3)你知道为什么在这个纬度范围吗?(这些地区冬季气温比较低,有积雪) (4)推测各个城市的海拔。
要求学生利用地图册中“世界地形”图。
(图中各点所在城市的海拔一般较高,因为相同纬度气温随
海拔升高而降低,更利于降雪,形成积雪。
例如,瑞士、法国、意大利等国选在阿尔卑斯山脉附近山地,美国、加拿大选在北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高海拔处)通过读图、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探究习惯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巴西这些国家为什么不举办冬奥会?(气候终年炎热,没有冬季,不适合举办冬奥会)培养学生多角度
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方案二:巴西被称为足球王国。
足球明星罗纳尔多出生在农村,后来他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曾说“1 4岁以前,我不知穿鞋是什么滋味”,这句话反映了当时巴西农村的贫穷,同时也反映了巴西气候炎热的特点。
要求学生从地图册“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中,找到巴西。
观察其纬度范围,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图,得出巴西气候的特点。
方案三:北京的冬季,天寒地冻,不利于蔬菜生长。
过去,在漫长的冬季里,北京人吃的蔬菜主要是能够长期贮存的大白菜。
每到秋末冬初,北京街头巷尾,大白菜堆积如山,人们争相购买,一户人家购买的大白菜常常多达一二百千克。
冬贮大白菜成为过去北京的一道风景。
可见气候与人类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复习七年级下册相关内容,如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o (民居一一两面坡式民居、傣族竹楼、四合院、窑洞等;服饰一一藏袍、傣族服装、蒙古族服饰等;饮食一一南方主食为大米、北方主食为面食、青藏高原主食为青稞、奶酪等。
)气候与生产
提问:人类的物质生产部门中,哪个部门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业的劳动对象主要是什么?(各种植物和动物)农作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条件不同,所以,同一种农作物,在有的地区能良好生长,在有的地区却不能生长。
所以古语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生动描写。
1.气候决定农作物类型。
以中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为例(七年级下册内容已学过,可分小组讨论与合作)。
读地图册认识热带、亚热带地区主要农作物有哪些(荔枝、香蕉、剑麻、咖啡、芒果、水稻等),温带地区主要农作物有哪些(苹果、葡萄、甜菜、小麦)(图中温带区有油菜,建议将其归为亚热带)。
2.气候影响作物熟制(农业耕作制度)读教科书第5 7页图B“中国农作
物熟制”图(教师可绘简图,如下图),分析农作物熟制与气候的关系o (1)读我国东部农耕区,自南向北,农作物的熟制依次为:一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一熟 (2)形成我国农作物熟制南北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北热量不同。
(3)从图中可以看出气候会对一个地方的农业产生什么影响?(农业耕作制度)
3.气象灾害(洪涝、干旱)
让学生描述一些常见的气象灾害,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北方地区的寒潮灾害等,可补充地图册图文介绍的“冻害”“雪灾”“冰雹”等知识c (注意,地震、火山喷、滑坡、泥石流等不属于气象灾害,为地质灾害o)4.气候资源
阅读教科书第5 8页“风力发电”材料,使学生了解风可以作为一种气候资源促进生产活动。
此外,教师可以找一些其他气候资源的案例展示给学生,把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
结合正文让学生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气候条件正在成为新的资源,以及气候资源与传统能源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气候与生活
人类的生活中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特点,都是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
指导学生读教科书第5 9页图H“因纽特人的冰屋”和图I“亚马孙地区的高架屋”两种不同民居,进行对比分析。
问: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民居类似于哪一种类型?(傣族竹楼一一高架屋)
指导学生读教科书第6 0页图K“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找出大西洋,找出英国、德国、波兰、俄罗斯西部几个点均位于欧洲,认识其纬度大致相当。
(1)自西向东,纬度相当的欧洲民居墙壁的厚度的变化是由薄逐渐变厚。
(2)读教科书图K,复习自大西洋岸边的英国伦敦向东至纬度相当的内陆,1月气温变化规律是什么?(由温和逐渐变寒冷)
(3)为什么墙壁自西向东变厚?各地的气候类型、气候特征怎样变化?组织学生利用第二节所学内容,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地图,如第5 0页“温带气候类型”图进行分组讨论。
(要点:大西洋沿岸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民居墙壁的厚度较小;随着向东部大陆深入,气候逐渐发生变化,海洋性特
点逐渐减弱,大陆性特点逐渐增强,到了俄罗斯西部,过渡到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特别寒冷,为了御寒保暖,民居墙壁的厚度也随之增加。
)
(4)欧洲民居墙体厚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气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或气候影响到民居的建筑结构等。
)强调以上民居特点大多指传统民居,随着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现代建筑材料的变化,使建筑与气候的关系较过去淡化了。
学以致用:
1.指导学生讨论第6 0页“复习题”第1题,利用所学气候知识来分析南极建筑的特点。
2.除了影响民居,气候还对哪些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影响?
举例分析:
1.家住广州的莉莉姐妹俩寒假跟团去旅游,莉莉要去伦敦,姐姐要去莫斯科。
妈妈给莉莉准备了一把伞,给姐姐准备了毛衣、毛裤、,羽绒服等一大包衣服,莉莉说妈妈偏心。
你认为妈妈真的偏爱姐姐吗?请说明原因。
(不是妈妈偏心,而是妈妈考虑到伦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而莫斯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特别寒冷。
)
2.张强的爸爸开了个很大的水果商场。
大枣销路很好,眼看货源告缺。
张强建议爸爸到海南岛去进一批货回来,他说海南热量高,大枣产量·定也很高。
请你分析张强的建议可否采纳?(不可采纳,大枣属于温带水果,应从北方进货。
)
阅读教科书第5 9页“秘鲁利马的房屋建筑与气候”,在地图册第1 5页中找到利马位置,读出其年降水量范围值。
了解利马的民居是如何适应当地干旱的气候环境的。
鼓励学生利用已学到的地理原理,说说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受气候影响的其他例子,如七年级下册中学过的知识。
生产。
农业上的“东耕西牧”“南蔗北甜”
饮食。
川菜的麻辣厚味与当地气候潮湿相关,东北居民有挖窖贮藏冬菜和腌制酸菜的习俗,“南米北面”。
服饰。
冬季,东北地区人们衣服厚实,海南人们衣服单薄;藏民的藏袍适应高原温差大的特点;傣族人衣服适应热带季风气候特点;西北人挡风沙烈日的面
纱等。
交通。
“南船北马”等。
旅游资源。
台湾岛热带海岸风光、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景观、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景观、峨眉山自然景观垂直变化特点等c
教师还可补充气候与人种的关系、气候与人的性格的关系(参见参考资料),为第三章教学埋下伏笔。
拓展。
让学生结合自身感受,认识到全球变暖的事实。
讨论全球变暖会带来的后果及灾难,谈谈防止和减轻全球变暖的措施。
(全球变暖参见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