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全州县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4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孔子仁学的重新解读
孔子的仁学思想始于亲,却非终于亲,这也是儒家的仁爱观念能够成为最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关键所在。

孔子主张将仁爱由亲亲之情逐步向外扩展,惠及整个人类——“泛爱众而亲仁”(《学而》);尔后再进一步将对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雍也》)。

为了不使“仁民”、“爱物”的思想流于空疏,孔子提出了“畏天命”(《季氏》)的观念。

在孔子那里,“天命”主要被理解为一种异己的客观必然性。

这种必然性是人的力量所不能抗拒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畏天命”,是孔子在为人的意志自由划界。

在孔子看来,要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不至于在“天”或“天命”面前,变得胆大包天、肆虐妄为,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

当然,我们也不否认“畏天命”观念中蕴含着某些宿命论的因子。

孔子认为,君子之所以“畏天命”,是因为君子“知天命”,而“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季氏》)。

而“知天命”并非是指对天命有着清晰、透彻的理喻或预测,而是意味着只有知晓了何谓“天命”,即觉解到人的自由的界限,才能“不怨天、不尤人”,“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不仅感知到“天命”的存在和对人事的作用,而且还意识到这种存在和作用具有一定的神秘性,难以被人真正知晓。

既然天命难知,也就自然要“畏天命”了。

这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态度,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孔子在大自然面前具有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必须指出,孔子对“天命”神秘性的认知、敬畏,并没有将其引向神秘主义。

孔子从不为神秘性所囿,而是超乎寻常的理智。

知“天命”之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或者放弃对天命的追问。

孔子终身都在致力于学习,并且还辩证地意识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学”与“思”的目的之一就是力争达到对“天命”的“知”。

孔子从未因为“畏天命”而把人引向对“天命”的单向度的依赖或畏惧,他更多地是在对“天命”的反省、审视、考问的过程中,更大程度地肯定了人在“究天人之际”中的那份主动。

然而,孔子也深切感悟到:人的有限的生命难以揭示无限的天命。

这种推人及物的情怀,对导引今人走出“人类中心论”和“自然中心论”的怪圈,具有启迪意义: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既不能只强调人类利益而忽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也不能只注重自然保护,而完全弃人类利益于不顾。

人类利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必须兼顾,但这种兼顾,又是有“重点”和“差等”的。

只有这样的生态观,才不至于使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陷入尴尬的“二难”境地。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
1.对孔子提出的“畏天命”观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畏天命”观念是孔子基于对“天命”的认识之后提出来的。

B.“畏天命”告诉人们,要敬畏自然,否则将“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C.面对“天命”,孔子是无力又无奈的,因此,他的“畏天命”观念包含着宿命论的成分。

D.“畏天命”观念表现了孔子在大自然面前的明智和虚怀若谷的圣人气象。

2.对文中孔子的人与“天命”的关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唤起人们对“天命”的敬畏之情,才能使天、人关系处于和谐顺应的状态。

B.孔子意识到了“天命”的存在、对人事的作用及前二者的神秘性,所以要“畏天命”。

C.“天命”难知,并不等于天命不可知,从而放弃对天命的追问,放弃人的主动性。

3.下面的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泛爱众而亲仁”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将人类的道德关怀推及到自然万物。

B.“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是因为“小人”不努力学习,没有知识,无知者无畏。

C.在强大的“天命”面前,孔子提出“畏天命”思想,还是没有摆脱“自然中心论”的怪圈。

D.本文认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仅要强调人类利益,更要注意自然保护。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19分)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

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 “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

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
曰: “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沈,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柤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

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掊击于世俗者也。

物莫不若是。

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恶知散木! ”
南伯子綦游乎商之丘,见大木焉有异。

结驷千乘,隐将芘其所藾。

綦曰:“此何木也哉?此必有异材夫! ”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俯而视其大根,轴解而不可以为棺椁;咶其叶,则口烂而为伤;嗅之,则使人狂酲,三日而不已。

子綦曰:“此果不材之木也,以至于此其大也。

嗟乎神人,此不材! ”
宋有荆氏者,宜楸柏桑。

其拱把而上者,求狙猴之杙者斩之;三围四围,高明之丽者斩之;七围八围,贵人富商之家求椫傍者斩之。

终其天年,而中道之夭于斧斤,此材之患也。

解之以牛之白颡者与豚之亢鼻者,人有痔病者不可以适河。

此皆巫祝以知矣,以为不祥也。

乃神人之所以为大祥也。

(《庄子尊生》)
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B.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C.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D.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
5.下列作品都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一组是(3分)
A.《论语》《孟子》《国语》《韩非子》
B.《论语》《庄子》《荀子》《吕氏春秋》
C.《老子》《左传》《庄子》《荀子》
D.《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石匠人去齐国的曲辕看到了一棵被当作神树的栎树,树冠高——树身粗壮,看的人如同赶集一样——而木匠师徒对此却不屑一顾。

B.木匠认为栎树是百无一用的散木,所以才能长得如此粗大。

文章以寓言的形式阐述了无用而用的深刻道理,贴切自然,形象生动。

C.许多树木正因为对常人有用而中途夭折,不能成,世间许多事物都是如此。

栎树因为无用才活得长久,又因为长寿而被世人尊为神树。

D.文章善于运用对比说。

宋国荆氏生产楸树、柏树和桑树,这些树常为人所用而被砍伐。

相反,在祭祀时许多有缺陷的牛、猪和人却得以保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

(5分)
(2)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①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②去。

【注】①谩:空,徒然。

②三山: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8.本词的鹏鸟形象由《逍遥游》脱化而来,《逍遥游》描绘了什么样的鹏鸟形象?词中鹏鸟寄寓了词人怎样的情感?(5分)
9.评论家称誉本词“无一毫粉钗气”,梁启超也说“此绝似苏辛派”。

请简析他们这样评价的理由。

(6分)
(三)古代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6分)
10.依据原文,在下列空白处填写恰当的语句。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贤哉,回也!
(3)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做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标明。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25分)

【美国】欧·亨利
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

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

他那疲惫的蓝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正装着他的命运。

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
他到底还是那样决定了。

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不再复回。

但是,他真不能相信,个人五十四年来的信誉,即将就此毁于一旦。

因此他取出飞机票来,困惑地审视着。

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办公室里静寂无声;陶柏蒙的视线,迟缓地从大写字台移向红皮沙发,然后经过甬道、外室,停驻在魏尔德小姐桌面插瓶里的一束玫瑰花上。

魏尔德小姐将和许多其他的人们一样遭受破产;这束玫瑰花,亦将被弃置于垃圾堆中。

这似乎太霸道,太残酷;但是,有什么比自保更重要呢?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他知道魏尔德小姐在爱恋着他,而且竭尽一个四十岁未婚女性的可能,在深深地爱恋着他,她供职于陶柏蒙信托公司已经十二年了;虽然他和她之间不会热络交谈、缱绻蜜语,但从她的眼波中,从她羞涩的神情里,从她的行动举止上,她的心思已经很自然地流露出来。

她的相貌并非不动人,所以在他们单独相处的时候,对陶柏蒙是一个诱惑。

但是,他却不想放弃自己宁静的独身生活……他陷于沉思之中,不经意地把桌上的日历翻到了下礼拜;忽然间他从沉思中觉醒过来,发觉到刚才这些无意识的举动。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提起公文包,整整衣冠,悄悄走过玫瑰花旁,出门去了。

飞机要六点钟才起飞。

正是醉人的春天,公园里的景致,灿丽锦簇;陶柏蒙决定在回家准备行李之前,先散散步,浏览一下悦人的美景。

春阳透过丛林,疏落的影子交相辉映。

明天抵达里约热内卢之后,开始新的生活,往后的享乐多着呢!虽然到南美去颐养天年,是他的毕生大愿,但却不曾想到这个愿望竟会实现得这么快!这完全是医生为他决定的,他回想起医生对他说:“一切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调养,享乐优裕,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他顺着公园漫步,手指被沉重的公文包勒得有些疼痛,但是心情却并不紧张。

他和蔼地对一个巡逻警察古怪地笑笑,甚至想要拦住他,而且告诉他:“警察先生,我实在不如我的外表一般值得别人尊敬。

我是个拐骗六百家客户的经纪人,我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对于我自己的行径感到惊奇,因为我一向诚实,但是,我在世之日已经无多,公文包里的钱财,足够我作最后的享用。


路过一处玫瑰花丛,他又想起了魏尔德小姐。

记得是在两个月以前,她怯怯地交给他一张三千元的支票,“陶柏蒙先生,请你把这笔款子替我投资好吗?”她忸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

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自一九二九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


“魏尔德小姐,我很愿为你效劳,”他内心暗暗得意,“但是,你既然不信任证券,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她低下头,羞答答地不作声,停了半晌才说:“是的,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


“你总该知道,这种事情多少有些冒险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真准备承受吗?”
“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妥的,”她看看他,爽直地说,“万一不幸,我也不会有二话的。


他提提精神,继续向前走去,远处,哥伦布广场已经隐隐在望了。

忽然,他看见路边蹲着一个人,那人的年纪,和他自己不相上下,也许比他还稍稍大一点;头上蓬着苍苍白发,衣衫褴褛,补绽斑斑。

陶柏蒙放缓脚步,许多野鸽子正围绕着那个人飞舞,争着啄食他手上的花生;在他怀里,还露出花生袋子。

从侧面看去,那个人很和蔼,很慈祥:但是满面皱纹斑驳,想是历经风霜使然。

他看见陶柏蒙正在看他,就说:“可怜的鸽子哟!它们经过了漫长的严冬,自从飘雪以来,它们早就被人们遗忘了;我只要能买得起花生,不论气候多么恶劣,我都必定会来的,因为我不愿意让它们失望。


陶柏蒙茫然地点点头,他盯着那个孤零零的人出神;“那个人这么穷苦,还肯把仅有的钱用来喂鸽子,那些鸽子信赖它们的穷施主……”
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疵的自尊心,使他瞿然以惊。

他忽然看见那些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其中有几家是孤苦无依的老寡妇,靠亡夫留下的一点薄产,节衣缩食地活着,其中有一只鸽子是魏尔德小姐。

而他,就是那蹲在路边喂鸽子的人;至少在今天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他就正是这样一个人物。

但是,他不但从来不曾衣衫褴褛,而且一向丰衣足食!羞恶之心,不禁油然而生。

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

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讥嘲他重投樊笼,为人役使,太不聪明。

但是他的意念趋于坚定,不再为邪恶的企图心所撼动,心志固如金汤磐石一般。

他面对着桌上的日历,衷心喜悦;也许这是一个好预兆。

他不应该毁灭自己一生的名誉。

他为那个喂鸽子的人祝福,因为那个人把他从噩梦中拯救出来,使
他及时省悟,悬崖勒马。

到南美去,并不就是惟一可行的休养办法;如果能得爱人的悉心服侍,也可以延年益寿的。

他要从头拾起那位爱玫瑰的人给予他的爱,他得到一个新生的机会。

这时,那个喂鸽子的人还在公园里。

他茫然地环视四周,回过头来,看见一只肥美的鸽子正在他掌中吃得高兴,他熟练地把它的脖子一扭,揣进怀里,然后站了起来。

“朋友们,很抱歉!”他对四散飞舞的鸽子们温和地说:“你们知道,我也需要果腹呀!”
(节选自《世界经典小小说》,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构成了一种“含泪的微笑”的特殊的艺术美感,而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讽刺意味,体现出一种深层次的人道主义精神。

B.小说安排魏尔德小姐因为陶柏蒙决定投资这一情节,既可以从侧面补充陶柏蒙这一人物形象,他在过去工作态度认真,诚信而受人尊重,也表现了魏尔德小姐希望陶柏蒙为她赚更多的钱。

C.人生是由很多迷途组成的,面对迷途和疑惑,我们都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来支撑和引导。

陶柏蒙最终的选择源于他内心深处的羞耻心和责任心。

D.小说用大量的细节和心理描写来刻画陶柏蒙的挣扎和反思,是为了向读者暗示陶柏蒙本性并不坏。

E.第一段中“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的含义是任何人都会在自己陷入困境时不择手段地保护自己。

(2)出色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一大亮点,请简要概括主人公陶柏蒙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6分)(3)请联系全文分析小说设置老人在公园中喂鸽子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6分)
(4)在小说结尾,主人公虽然受到感化而及时醒悟,但将来他是否会像喂鸽子的老人一样,为了生计而“扭断”客户的脖子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8 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亦诗亦哲方东美
方东美,名殉(1899~1977),安徽省杰出的乡贤,台湾大学哲学系的名教授,我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闻名于世。

方先生受到中国传统诗教的熏陶。

“幼承庭训,深沭经史古典文化熏陶;加之,夙慧天成,秉彝非凡,三岁受诗经,过耳成诵,有神童誉,如以智然。

”方先生对《诗经》素有研习。

他读金陵大学哲学系时还怀着浓厚的兴趣选修了《诗经》一课,希冀能有所增益。

但“开课不久,一天,教授在台上讲,台下有人低声说‘错了!’教授驶了一下眉,继续讲课;台下又有人说:‘错了!’教授生气了。

大声问:‘谁说我讲错了,谁就来讲!’方先生站起来说:‘我们是学生,我们是来听课的。

’教授气更大了:‘你既能说我讲错了,你就应该上来讲!’方先生从容出位,走上讲台,先向教授鞠躬,便将教授讲过的一段诗经,重新讲解,详征博引,既辞义明白,又趣味盎然,人人凝神静听,直到下课钟响了,方先生再向教授鞠躬而退。

教授走出了教室,方先生得到全班如雷的掌声。


于是,方先生的国学根基深厚之名声,传遍全校,成为大家的共识。

著名的教育家、校教务长刘伯明博士曾对文学院文史哲各系负责人明言:“你们要请国学老师,有两个学生——方东美、黄仲苏的关恐怕不容易过,最好先征询他们的意见。


方先生既精通英语和德语,又精通西方的诗。

诗人张佛千回忆说道:方先生对西方的诗的“情理神韵”,“能以其大慧”,予以“深赏妙解”之。

所以,他在自己的哲学专著里往往引用了很多西方的诗。

特别是,他能“信、达、雅”地将西方的诗“译为中国五言诗,辞意兼美,置之古人佳作中,亦无逊色”。

方先生不但热爱中国古典诗,会翻译西方诗,而且还乐意写中国古诗,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

但是,他却不轻易示人。

“我除掉写一点哲学的著作以外,同时也还写了一点诗、一点词,但是这种东西平常不示人的。

所谓诗同词,在中国就是印出来,也是非卖品……所以有许多人就把诗集词集叫做‘待焚稿’,是自己预备给烧掉的,这完全是作者自己的真情的寄托。

”所以,人们往往只知道方先生是一位哲学家,而不知道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他认为“中国很多哲学思想即充满诗意”。

他还主张哲学与诗是会通的。

“本来是兼综先知先觉、诗人、艺术家同圣人的资格,然后才构成完备的哲学家。

”他坦言相告:“我自己的真情感,也许不在我的思想里面表现出来,而在我的诗词里面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了。


方先生的诗受到极高评价:史学家黎东方教授谓其诗必传。

古典学者兼文艺评论家钱锺书教授,1987年访美经华盛顿时,还对弟子陈一川叹曰:“中国古典诗人如方先生者,今后绝矣!”这些评价当然也是我们读方先生诗的最好的导读词。

方先生的长子方天华,在方先生逝世后出版全集中的诗集——《坚白精舍诗集》的《后记》中,开头就追忆说道:“国内外学术界认识先父方东美教授的人士,都知道他是颇有成就的哲学家。

不过对于他诗词造诣熟悉的人,不算很多。

这是因为父亲借用诗词发挥自己私人的情绪观感,除了对于家人和少数知交,他不轻易出示作品。

”我们上中学住在家中,“夜深梦醒,常听见父亲在他的书房兼卧室里吟诗。

他时常利用夜间的宁静,读书写作,要到清晨三四点才就寝。

”但“他如有自己得意的诗词,就等不及向母亲和我们诵读”。

方天华也回忆说道:“父亲的诗词大部分是在重庆八年抗战期间写作。

那时我们全家住在沙坪坝嘉陵江畔中央大学教职员宿舍的栾家院。

似乎生活愈苦,父亲研读愈勤,诗情愈浓,这大概也就是所谓重庆精神。

”他实话实说,父亲所谓的“坚白精舍”,无非就是“我家的泥墙陋屋”。

他还形象地描绘出他父亲吟诗的动人的情景:“嘉陵江对面磐溪的瀑声,江中石门的急涛声,岸边纤夫的歌唱声,常与相咏相应,极有情趣。

”他最后道出了他父亲对诗之所以青睐的原因。

“父亲在世常引歌德,说诗的功能在作生命之梦。


(摘编自沈素珍《友情与诗情》)相关链接:
1.方东美是二十世纪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家、美学家,他以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是二十世纪将传统生命美学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作为一位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世界眼光的思想家,他一直在努力营造人类理想的生命存在样态。

为着这个目的,他对中西文化以及人类生命中的各种价值形式进行了最大程度的整合,使之一一舍章定位,共同统会于普遍生命这一理想生命本体当中。

“统会”使得方东美的恩想在整体上呈现出了旁通统贯、兼容并包、综合超越的特点,它能够从多面向、多角度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进行辐射,远远超越了学派之限。

因此,学术界对他的新儒家、新道家的身份争论并不足以从整体上反映出他的思想面貌。

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方东美抛弃了对具体的感性审美经验和艺术创作理法的分析,而是从全新的真善美价值定位切入,把我们的视线引向了人的理想化生存以及人类生命的自我超越。

(摘自李春娟《方东美生命美学研究》)
2.方先生曾说自己“三岁读诗经,十二岁就读完了十三经”。

这在当时重视教育的家庭中,是可能做到的。

他的国学程度有多好呢?他在《段锡朋先生纪念谈话》一文,说他念金陵大学哲学系时,入学考试的国文成绩特优,得以免修三年国文课。

后来有两住教授担心中国文化在金陵大学受到忽视,就向校长建议,“以后凡是聘请中文教授,都要得到某某两个学生的同意”云云。

方先生正是这“两个学生”之一。

(摘自傅佩荣《回忆恩师方东美先生》)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方东美的诗词大部分是在重庆八年抗战期间写作,他一生写了一千多首,是自己预备给烧掉的,这完全是作者自己的真情的寄托。

B.因为方东美既糈通英语和德语,又精通西方的诗。

所以,他能“信、达、雅”地将西方的诗“译为中国五言诗,辞意兼美,置之古人佳作中,亦无逊色”。

C.方东美是哲学家、诗人、美学家,是一位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世界眼光的思想家,是二十世纪将传统生命美学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他一直在努力营造人类理想的生命存在样态。

D.方东美他认为中国许多哲学思想即充满诗意。

他除掉写哲学著作以外,同时也还写诗词,但是他从不把写的诗词示人。

人们往往只知道方先生是一位哲学家,而不知道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

E.方东美三岁受诗经,十二岁就读完了十三经。

金陵大学入学考试时,方东美的国文成绩特优。

上《诗经》选修课时,有一次走上讲台,将教授讲过的一段诗经,重新讲解,详征博引,趣味盎然。

(2)文中说“本来是兼综先知先觉、诗人、艺术家同圣人的资格,然后才构成完备的哲学家。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作为我国现代哲学史上的大哲学家的方东美有哪些完备的哲学家的“资格”。

(6分)
(3)传记的最后写了方天华对自己父亲的回忆,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4)本文追述方东美的往事有几个细节,这些细节的写法是否成功?试加以探究分析。

(8分)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走进这个新开发的景区,只见瀑布叠挂,溪水纵横,飞短流长
....,甚是壮观。

B.他笃信邪教,执迷不悟,在歧途上越走越远,竟到了出神入化
....的地步。

C.今年春天,全州东山出现了难能可贵
....的雾凇奇观。

D.为了师出有名
....,赢得国际社会对战争的认可与支持,英国在加紧军事部署的同时,加紧外交活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我们既要重视对引进人才的使用,也要切实提高原有科技骨干的待遇,充分调动他们钻研业务的积极性。

B.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上心,不然很难取得应有的成绩,比如说学习,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自觉刻苦的程度。

C.今年下半年,教育部将发布高考改革实施意见,这一改革措施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搭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D.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中国成语大会》以中国灿烂的传统文化输出和传播为己任,以轻松愉悦的竞赛形式向全国广大电视观众传递成语之美。

从根本的正道沧桑讲,。

中国要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