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数学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学模式也随着改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在我们的课堂上已经在尝试。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和质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增强学生的参与、交流、合作意识。”在实现这一改革中,作为在学生进行参与、交流、合作时的思想载体——语言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特别重视学生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1 铺设语言阶梯,引导学生交流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因此,小学数学课要把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巧妙地敷设语言阶梯,让学生学得深,记得牢,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从而形成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第一册“9加几”时,在引导学生明确算理、算法后,根据学生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叙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比如:说怎样计算“9+5”,可分三个层次训练。

第一层:根据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的语言模式让学生说计算过程。先让学生观察,教师边演示边叙述:(盒子共有10个小格,盒里有9个乒乓球,盒外有5个乒乓球)计算9+5,先把5分成1和4,1和(格子里的)9凑成10,10再加(格子外面的)4得14。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自己试着说一说,然后找表述能力较强的学生讲给大家听。再让学生相互说说,检查对错。个别学生说不完整,可由同桌或老师一起说,然后学生自己说。

第二层:教师根据学生形象的思维过程,设计好板书,为学生提供思维图式,让学生看着思维图式,完整地叙述计算,是学生由详尽的思维活动逐渐地过渡到简缩的思维活动的过程。

第三层:脱离各种模式,借助表象进行思维。让学生看到“9+5”就能说出得数和计算过程。

通过以上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有层次的训练,既让儿童的数学语言逐步形成,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2 把握语言时机,创设交流机会

把握语言交流的时机是培养学生进行数学语言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引导学生参与表达交流,提高数学语言表达质量的关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观察两组算式:一组是分子分母都乘10,另一组是分子分母都除以10。学生分别得出“在分数中,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和“在分数中,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两条规律。这时教师可以提出:谁能将这两条规律综合在一起说一说,归纳时就注意什

么?从而帮助学生完整、连贯地说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既让学生有积极参与的机会,又提高了他们语言交流的能力。

3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交流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把数学知识结构通过一定的中介,内化成学生认识结构的过程,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结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而这种训练需要从外部要求逐步过渡到内部需要。小学生的学习往往是由某些外部刺激引起的,为此教师要注意创设学习的情境。

3.1 情境的创设要富于童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教具、学具、图片、模型的选择,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选用他们所喜爱的玩具、瓜果、小动物等,让他们在美与玩的氛围中,说数量、说关系,诱发说的心向。如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六年制第一册第5页“同样多”下面的图,萝卜和兔子同样多。为了说明萝卜和兔子同样多这一概念,必须要求学生说出图上一个萝卜对着一只兔子,有4个萝卜正好也有4只兔子,没有多余的萝卜也没有多余的兔子。

3.2 情境的创设要利于迁移。创设问题的情境,要利于学生抽象概括,利于学生发现共同要素及分清新旧知识这间的关系。要因材提问,巧妙逼近,让学生会说。对疑难关键之处,适时组织讨论,相互启发,形成氛围,使学生爱说。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时,教材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有学生提出质疑:“老师,除了用这种方法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老师引导性地问:“你说呢?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个三角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推导出同样的结论呢?”并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结果学生想出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方法:把一个三角形用不同的割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不仅学到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而且学到了由已知来探讨未知的思维方法。

4 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交流能力

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而思维的发展又能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可采取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学生小结等形式。

4.1 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名数之间的化法:2米6厘米=()厘米,可让学生叙述:2米就是200厘米,200厘米加上6厘米等于206厘米。简单的两句话,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地解答。

4.2 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同时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会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同桌交流也非常有利,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如教学“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时,教师通过讲述提出: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0的分数可以用三位小数来表示……然后,要求通过小组讨论用一句话概括并叙述: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4.3 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后,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以上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还让学生把思维说出来,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觉,真正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

5 动手实践操作,强化数学语言

小学生思维的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教学中特别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和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如教学“整时和半时”时,让学生自己去思索、探索、叙述;让学生自己动手做钟面、说钟时。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自觉地观察和比较,对钟的认识有了真实的体会。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不同,为使学生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增进师生间合作与交流,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感觉,老师再肯定的回答,“说得好!大家都像刚才那样互相说一说。”只见同桌的同学互相检查,说得可热烈了!学生通过这样的操作行动,丰富了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不断得到发展。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长期任务。有力地培养能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从而从真正意义上落实学生在数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