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Ⅰ卷选择题(共6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共44题,每小题1.5分。


1.《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
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
4.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

”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B.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与民权
C.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D.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5.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6.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在孔子“仁”的思想基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
C.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
D.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7.清代学者戴震说:“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此话意在 ( )
A.抨击理学对人的摧残 B.强调“理”大于“法”
C.强调“法治”重要性 D.赞扬理学的积极作用
8.宋以后的儒学已具有哲学思辨的意味,其中包含深刻的认识论思想。

北宋文学家苏轼在论画时说:“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

”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 ) A.理是宇宙万物本原 B.致良知 C.格物致知 D.知行合一
9.“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
A.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10.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
则绝不敢如此。

这段论述说明了()
A.政策开明有利于文化的发展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唐朝诗人热衷描写宫廷秘史D.诗人受尊重的原因
11.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

”它反映明代出现( )
A.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B.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C.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2.中国古代某著名思想家曾说:“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自可尊。

”该思想家是()
A.朱熹B.李贽 C.墨子 D.顾炎武
13.“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 )
A.倡导工商皆本B.反对封建礼教 C.主张经世致用D.反对君主专制
16.“从春秋到清同治十一年,史书记载了2 600多年的985次日食。

从汉代到公元1638年,史书记载了112次黑子。

从汉代到明代,史书记载的新星是90个。

从公元前240年到1910年,哈雷彗星共出现29次,我国每次都有记载。

”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古代科学家勇于思考的精神 B.古代科技非常重视经验的总结
C.古代科学家持续实践的精神 D.古代中国的天文历法领先世界
17.关于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下列信息正确的是( )
A.中医学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被尊为“医圣”
B.《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主要记载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是北魏贾思勰所著,强调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元代王祯著有《农书》,重点介绍生产工具的改革,在世界范围影响深远;明代徐光启著有《农政全书》,开展农业科技实验,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D.唐代僧一行利用黄道游仪在世界上首次发现恒星位置变动,还主持实测子午线长度;明代宋应星制成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
18.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
①《清明上河图》②汉赋③元曲④小说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19.以黄公望为代表的所谓“元四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式”,诗文印信入画,诗画相联,其画作多表现隐居、出世成仙的情感。

可知其画作应属于( )
A.山水画 B.风俗画 C.文人画 D.人物画
20.普罗泰戈拉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

”其理论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 )
A.科学阐释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
B.客观评价古希腊城邦制存在的根本原因
C.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D.强调美德即知识,突出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21.黑格尔指出:“智者们说,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这还是不能确定的,其中还包含着人的特殊规定……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有思维的人”。

在此,黑格尔强调了( ) A.只有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要有高尚的道德
C.要肯定人的价值和决定性 D.人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2.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

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

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

”最后被释放回家。

该故事主要意在( ) A.肯定“因行称义”宣传宗教改革思想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腐败 D.抨击教会的贪婪并主张宗教信仰自由
23.“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

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材料中的“他”指()
A.马丁·路德 B.彼特拉克 C.加尔文 D.伏尔泰
24.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

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这表明他主张()A.以法治保护宗教自由B.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
C.以契约保障个人自由D.建立民主共和制政体25.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作恶的权力称为“无赖”、“非天使”、“有限理性”等,核心指向一点:即认为权力领域充满危险和变数,统治者的道德、人品并不可靠。

要解决“可能作恶的权力”,他们主张( )
A.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B.推翻君主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
C.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自治 D.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26.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

……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这种文学流派的作品是()
A.《唐璜》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悲惨世界》
27.19世纪后半期,在绘画方面,出现了新的流派,该画派对光和色进行了科学探讨,它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间成为永恒。

该画派观察、直接感受表现色彩变化的微妙的画风,对后来的现代艺术影响非常深远。

属于该画派的是( )
A.莫奈 B.达芬奇 C.毕加索 D.贝多芬
28.观察下列历史人物与书影,哪项说法与史实不相符合( )
A.该书关注时局,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B.图中人物早期满脑都是封建纲常伦理道德
C.“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与制度
D.该书出版时,在广州的英国人大为惊恐
29.有史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 A.符合当时中国国情 B.是理想的救国方案
C.具有一定的落后性 D.可以挽救民族危机
30.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国家与政府的关系:“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
A.宣传了实业救国思想B.反映了社会契约精神
C.抨击了民主革命言论D.推动了百日维新发生
31.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里,他强调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32.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

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
A.社会变革 B.政治革命 C.思想启蒙 D.文化复兴
33.陈独秀认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新青年》第6卷1号)这段话( )
A.倡导以民权之说作为政治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B.呼吁尊师重教,倡导认真学习
C.主张以民主科学精神重新评估中国传统文化
D.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
34.1925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国民党)决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

据此可知当时国民党的激进表现是()
A.推翻北洋政府统治 B.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D.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35.1919年毛泽东于《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提出“在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和)‘无血革命’……”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 )
A.组建工人政党 B.呼吁社会改革
C.以暴力革命推翻强权 D.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36.毛泽东认为:“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造性的提出了(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新民主主义论》
C.一化三改政策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37.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这表明
A.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38.2012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

20年前,八十八岁的邓小平,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子孙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下列“网友评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遇到重重阻力,进入关键时期
B.邓小平“南巡”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
C.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
D.邓小平“南巡”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
3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下列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时提出的
B.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
C.首次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D.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40.针对“地圆学说”,清朝士大夫杨光先说:“若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是一个大圆球……球上国土之人之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竞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

”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生物进化论B.相对论C.经典力学理论D.量子论41.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

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B.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C.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42.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籼型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43.大学生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 )
A.听党指挥,服从分配B.上山下乡,扎根农村
C.供需见面,双向选择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
44. 1949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

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下列促进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高潮”出现的是(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大跃进运动”的发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
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4分)
(共两道题,45题20分、46题14分)
45.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

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马丁·路德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卢梭
材料二当物质活动作为基础性的东西决定精神与制度发展的同时,后者也通过影响物质活动的目的性和倾向性来制约物质活动,使物质生产方式服从精神(或文化观念)的引导。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1)概括材料一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8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康有为在宣传思想文化的手段方面有何相似之处?并分析产生这种相似的共同因素。

(6分)
(2)结合材料,运用近代以来西方发展史的相关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6分)
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

1919年,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对日全食的观测结果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理论,引起巨大轰动,世界范围的爱因斯坦热接踵而至。

荷兰、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先后邀请他前往讲学。

在中国,梁启超发起成立的讲学社曾拟邀请爱因斯坦来华讲学。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亦发出邀请,并得到其本人应允。

虽然爱因斯坦因故未能成行,但相对论却在中国广泛传播。

从1917年到1923年,各种报刊登载相对论的论著、译文、通讯、报告和文献不下百篇,出版译著15种左右。

——摘编自阿尔布雷希特•弗尔辛《爱因斯坦传》等
爱因斯坦热在中国方兴未艾之际,正是国内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问题论战正酣之时。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部分知识分子认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前者以道德文明为核心,后者以科学精神为核心。

梁启超前往欧洲考察一年多,1920年回国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

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我们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李喜所、元青《梁启超传》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对论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

(6分)
(2)在普遍欢迎西方科学的同时,当时中国知识界同时存在着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的态度,请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态度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