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

中国乡村旅游的十大发展模式一、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是指地处城镇周边的乡村,利用离城市近、交通便利的条件,以乡村生态景观、乡村文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基础,以家庭为具体接待单位,开展旅游活动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投资少、风险小、经营活、见效快。

发展这种模式必须注意:一是要做好规划,防止产品简单重复;二是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的品位;三是推行行业质量标准,规范服务;四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三圣花乡、重庆市南岸区石牛片区、浙江省安吉县报福镇、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团结镇、青海省循化县积石镇、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麦积镇后川村、河南省栾川县重渡沟村、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石河镇东沟村、湖南省湘潭县响水乡青竹村、天津市蓟县穿芳峪乡毛家峪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米泉市铁厂沟天山村、陕西省汉阴县城关镇大兴村等。

二、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是指利用当地原生态的村寨文化资源,包括当地居住环境、建筑、歌舞等独特性,以保护为主,因势利导开发旅游,促进乡村发展的模式。

这种发展类型必须是当地村寨是原汁原味的,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

这种发展模式要注意:一是做好整个村寨旅游发展规划;二是引入市场开发机制,促进旅游开发;三是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着重强调对当地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有:贵州省凯里市三棵树镇南花村、广东省封开县杨池村、贵州省江口县云舍村、江西省婺源县李坑村、贵州省平坝县天龙镇天龙村。

三、民族风情依托型是指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以独特的民族风情为基础,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接待设施,引导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开发,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必须是少数民族具备一定规模;民族风情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

这种发展模式应注意:一是要切实挖掘当地少数民族的风情,提升文化品位和旅游吸引力;二是要引导当地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旅游接待活动;三是要改善当地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条件。

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优化研究

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优化研究

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优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利用假日时间或者特定节假日,前往农村地区进行参观、休闲、体验农村生活等旅游活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乡村生态环境的追求,乡村旅游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政府主导下的乡村旅游模式是指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扮演主导和推动作用,通过出台政策、提供支持和引导产业发展等方式,促进乡村旅游行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乡村旅游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不高、缺乏品牌知名度等。

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主导下的乡村旅游模式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的现状,探讨优化策略和方案,评估实施效果和案例分析等研究,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开展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的优化研究,对于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乡村旅游是当前旅游行业的热门方向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自然资源优势。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通过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的优化研究,不仅可以提升乡村旅游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还可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

具体的研究意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的优化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和决策支持,帮助政府更好地引导和管理乡村旅游行业,推动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

通过优化乡村旅游模式,可以促进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的优化研究还可以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可行的操作指南和经验借鉴,促进旅游业的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

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对于促进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 正文2.1 政府主导下乡村旅游模式现状分析当前,政府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乡村振兴规划与旅游发展研究报告

乡村振兴规划与旅游发展研究报告

乡村振兴规划与旅游发展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成为我国发展经济、拓宽就业岗位、改善农民生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乡村振兴规划与旅游发展展开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一、乡村振兴与旅游发展的关系1. 乡村振兴是推动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

乡村振兴落地为农村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员和基础设施的保障。

2. 旅游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还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特色产业的发展。

二、乡村振兴规划的目标与措施1. 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包括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水电供应、通信设施等,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发展农村产业。

鼓励农民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村经济效益。

3.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提供培训机会,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业意识,促进农村就业。

三、旅游发展的机遇与挑战1. 机遇:乡村旅游需求增加,人们出游意愿提高,农民参与旅游业的机会增多。

2. 挑战:乡村旅游设施缺乏完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乡村旅游资源未开发充分。

四、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方法1. 保护和修复自然环境。

合理规划资源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为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

2. 挖掘农村特色文化资源。

整理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和旅游产品。

3. 推动休闲农业发展。

发展农业观光、农家乐等休闲农业项目,提供丰富多样的农业体验活动。

五、乡村旅游发展的地域特色与定位1. 充分发挥地方特色。

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和品牌。

2. 合理规划旅游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盲目开发,建立科学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六、乡村旅游对农民生活的影响1. 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乡村旅游可以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途径。

2. 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农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七、政府的支持与推动1. 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综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前往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体验农村文化、参与田园活动等旅游活动的形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乡村旅游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

本文将对乡村旅游国内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乡村旅游的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内容涉及到乡村旅游的定义、发展现状、影响因素、发展策略、市场需求、农民收入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方法多样化。

乡村旅游的研究方法既有定性研究方法,如实地调研、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也有定量研究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回归分析等,为乡村旅游研究提供了多样化的研究视角。

三、研究成果丰硕。

国内学者在乡村旅游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提出了一些新颖的理论观点和实用的研究结论,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

一、多元化产品和服务。

未来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将更加多元化,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和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二、可持续发展。

未来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避免过度开发和过度消费,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市场化运营。

未来乡村旅游将更加注重市场化运营,建立健全的旅游市场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乡村旅游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基础设施薄弱。

一些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乡村旅游的发展受到限制,游客的游玩体验受到影响。

二、管理水平不高。

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存在一些管理混乱、秩序不佳的情况,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形象和品牌。

三、文化传承不足。

一些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存在丧失和流失的现象,缺乏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价值

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价值

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价值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它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个层面,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议题。

以下是关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的一些价值和关键议题:一、经济发展与可持续性:1通过研究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可以评估其对当地居民收入、就业和企业发展的影响。

2探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性,包括如何平衡旅游业对当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及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生态平衡。

二、社会文化影响:1研究乡村旅游对当地社区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包括社会关系、文化认同和传统技艺的传承。

2考察游客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互动,以及如何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三、旅游规划与管理:1分析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模式,研究政府、企业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与冲突。

2探讨如何有效平衡旅游业的发展和保护乡村自然、文化资源。

四、乡村品牌与市场营销:1研究如何通过乡村旅游塑造和推广乡村品牌,提高乡村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2探讨市场营销策略,包括数字化推广、体验式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五、乡村创新与发展:1分析乡村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探讨如何通过旅游业激发乡村创新和创业。

2考察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乡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变。

六、社区参与与治理:研究社区居民对乡村旅游的态度和参与程度,探讨如何实现社区与旅游业的共赢。

分析不同治理模式下的乡村旅游发展效果,包括政府主导、社区自主和公私合作等模式。

七、乡村旅游与全球挑战:1考察乡村旅游在全球挑战(如气候变化、人口老龄化等)下的发展机遇和应对策略。

2探讨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之间的关系。

通过深入研究上述议题,可以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促进乡村发展、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居民生计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

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与启示

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与启示

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与启示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战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农村经济产业转型做出重要贡献。

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能够为乡村旅游的长期规划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保障。

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相关文献的回顾与分析,探讨了近十几年来相关主题的研究现状。

在研究中,重点对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的时间进程、研究者地域分布、研究机构及数量、研究内容以及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本研究的现状进行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

标签:国内研究;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内容分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需求的跨越式发展,依托国内旅游产业大发展时代的乡村旅游开发已经成为研究者与开发者们所热衷的焦点。

融合了历史文化、山水景色等多种要素的国内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的重要选择之一。

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其概念包含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其二是必须以乡村行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在我国经济转型与旅游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解决“三农”问题,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还有助于引导当地产业多元化发展,盘活经济,调和区域旅游供需矛盾,保护旅游文化资源等多种作用。

在不断发展与尝试的过程中,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历经重重考验。

研究者与开发者在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总结出符合我国客观状况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为后续国内乡村旅游的开发提供借鉴与创新基础。

1 国内乡村旅游的研究背景乡村旅游的深化发展是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缩影。

我国对乡村旅游的正式研究始于1995年卢云亭等人的著作《观光农业》一书。

该书集中的对当时尚未有明确定义的乡村旅游、农业休闲等概念进行了定义。

虽然在定义的阐释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后续国内的相关研究造成了积极的影响。

伴随国内经济的不断壮大,人民的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对旅游的需求亦不断扩大。

农业、农村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政策的逐步推进使得乡村旅游逐步发展壮大、成型。

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研究共3篇

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研究共3篇

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研究共3篇关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研究1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当前的一种热门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的兴起既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种新的旅游方式。

然而,乡村旅游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就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与研究。

首先,乡村旅游的开发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在规划中,应充分考虑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因素。

规划应注重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也应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研究有意义的旅游活动和游览路线。

这样可以为游客提供有益、有意义的旅游体验。

其次,乡村旅游的推广和宣传应该加强。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社交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科技手段已成为了旅游宣传的重要渠道。

可以通过写博客、发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在网络上进行宣传。

除此之外,也可在省内外、国内外的各大旅游展销会上进行展示,宣传乡村旅游产业的独特特色和资源。

再者,要加强乡村旅游IT应用创新,推动旅游产业文化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技术手段,不断优化旅游信息化管理,强化大数据统筹,在体验、营销、预警预测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加强创新,推进旅游产业向更加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最后,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和生态环境等非经济因素。

在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应制定妥善的乡村旅游发展政策,引导乡村旅游逐步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防止对当地环境、文化等方面的破坏。

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旅游产业。

要增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要在规划、推广宣传、IT应用创新、关注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思考。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让乡村旅游成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综上所述,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乡村旅游的推广与发展中,需要重视规划、宣传、IT应用创新及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工作,以推进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开发的7种模式

乡村旅游开发的7种模式

乡村旅游开发的7种模式1.规划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式侧重于通过规划和设计来开发乡村旅游,以满足市场需求。

它通常包括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调查和评估,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并制定详细的规划方案。

这种模式强调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保护和社区参与。

2.经济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式侧重于推动乡村旅游的经济发展。

它通常集中于提供旅游经济基础设施,如酒店、民宿、餐饮等,以吸引游客并创造就业机会。

这种模式注重市场需求和经济收益,但同时需要平衡发展与可持续性之间的关系。

3.文化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乡村旅游的文化价值和体验。

它包括保护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如传统建筑、民俗文化、手工艺等,以吸引游客感受乡村的独特魅力。

这种模式注重文化传承和传统艺术,可以帮助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

4.农业导向型模式:这种模式将农业与旅游结合起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它包括开发农业观光、农家乐、农产品销售等,使游客有机会了解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过程。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

5.休闲度假型模式:这种模式侧重于为游客提供休闲和度假的机会。

它包括开发度假村、温泉、养生中心等,以满足游客对休闲和放松的需求。

这种模式注重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和舒适的环境,但需要注意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和规划控制。

6.康养养老型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满足老年人的康养和养老需求。

它包括开发养老社区、医疗保健、康体活动等,以提供适合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服务。

这种模式需要关注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社会关怀,同时提供丰富多样的康养养老项目。

7.主题体验型模式:这种模式注重为游客创造特殊的主题体验。

它可以是乡村文化体验、户外运动、农业体验等。

这种模式强调游客参与和互动,通过提供独特的体验来吸引游客。

它通常需要与当地居民合作,共同营造特殊的旅游氛围。

总的来说,乡村旅游开发可以采用以上七种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根据具体的地理位置、资源和市场需求进行选择。

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们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和关注度不断提高。

乡村旅游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对乡村旅游进行战略规划研究,可以帮助提高乡村旅游的效益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乡村旅游在中国起步比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主要问题包括规模小、服务水平低、品牌化程度不高等。

此外,由于某些地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重视,导致一些乡村旅游景区环境脏乱差,游客的满意度也较低。

三、乡村旅游发展优势乡村旅游发展具有以下优势:1. 丰富的乡村人文历史和自然风光,有利于吸引游客。

2. 农民可以利用自身的劳动、环境等资源开展特色旅游业务,在实现自身增收的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其他农民的收入增长。

3. 乡村旅游可促进乡村经济、社会文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发展。

四、乡村旅游发展战略要制定出战略,需要对该地区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历史文化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发展目标和策略。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战略:1.大力提高服务水平。

这需要加强培训、提高服务人员待遇、改进服务设施等一系列措施,让游客有更好的旅游体验。

2.打造特色品牌。

通过开发旅游商品、旅游主题活动等手段,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需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资源,确保游客留下的是美好印象而非负面效应。

4.强化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打造宣传营销活动,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提高当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五、乡村旅游规划规划是实现乡村旅游战略的手段和保障。

规划范围应包括旅游区划范围、旅游基础设施规划、旅游环保、旅游管理等等。

以下是一些可供参考的规划建议:1.科学规划旅游景点。

根据当地自然、民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选址规划旅游景点,确保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2.合理规划旅游线路。

将景点、交通、住宿、餐饮等因素考虑在内,制定合理的旅游线路,方便游客游玩。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分析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各地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乡村旅游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分析。

一、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乡村旅游是指游客在乡村地区进行休闲、度假、观光等活动的旅游方式。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人口对自然风光、田园风光的向往与追求逐渐增加,乡村旅游也日益受到重视。

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可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保护乡村环境和传统文化。

二、乡村旅游发展优势乡村旅游发展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乡村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各类资源都是独一无二的。

其次,乡村具有浓厚的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都是吸引游客的亮点。

再次,乡村环境相对清新,游客可以远离喧嚣的城市,享受宁静与自然。

三、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然而,乡村旅游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规划不够科学,布局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二是一些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和吸引力,没有形成差异化竞争。

三是农民参与度不高,收益分配不公,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四、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性乡村旅游规划是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科学的规划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优化空间布局,提高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规划还可以规范乡村旅游项目建设,保护乡村环境和文化遗产,实现农村全面振兴。

五、乡村旅游规划内容乡村旅游规划内容包括乡村旅游资源调查、规划设计、管理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

首先要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掌握资源分布和特点,为后续规划提供依据。

其次需要进行规划设计,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项目,形成可行性方案。

最后要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强化监督和评估,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六、乡村旅游规划时间节点乡村旅游规划需要有清晰的时间节点。

规划应当根据乡村旅游发展阶段性特点,确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

同时,要注重规划的灵活性和可调整性,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和完善规划内容。

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营销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泉州信息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胡彬摘要:本文以福建省1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样本,通过分析每个村落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模式,探讨福建省乡村旅游资源的发展模式,本文认为福建省乡村旅游资源可以分为两类:(1)基于人文历史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2)基于当地古建筑、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同时,本文针对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乡村旅游;人文历史;发展模式一、引言我党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我国农村农业现代化的整体要求,而乡村旅游业作为提高农民收入,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资源,提升农村整体环境,振兴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

根据文化与旅游部公布的数据,仅2018年上半年,我国乡村旅游旅游收入达7700亿元,占国内旅游总收入的34%,由此可见,乡村旅游业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是整个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省地形地貌复杂,人文历史悠久,因此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郑媛榕(2018)[1]的研究表明,截止2017年底,福建省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共13个,全国特色小镇14个。

2018年福建省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打造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目标是到2020年打造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休闲集镇40个,特色乡村150个,“水乡渔村”160个以及乡村精品旅游路线10条。

由此可见,研究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发展乡村旅游业,振兴乡村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2019年7月,文化与旅游部公布首批32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其中,福建省共有11个村入选,本文以11个村为代表,通过分析探讨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通过具体的调查分析,本文认为可以将其发展模式分为两类:(1)基于人文历史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2)基于当地古建筑、自然景观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规划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规划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乡村旅游成为人们逃离喧嚣都市的一种休闲方式。

乡村旅游的兴起既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保护传统文化和乡村生态环境提供了平台。

然而,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规划的研究。

一、乡村旅游模式的选择乡村旅游模式可根据地区文化和特色资源的不同而灵活选择。

有些乡村以农业和观光为主要特色,可以通过开展农家乐和农业体验活动吸引游客。

有些乡村则以传统工艺和手工艺品为特色,可以通过制作和销售传统手工艺品吸引游客。

通过选择合适的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乡村的特色和优势。

二、保护与开发的平衡乡村旅游的开发必须注重保护乡村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

保护措施包括合理利用资源、限制开发规模和加强环境保护等。

同时,开发乡村旅游也需要与当地居民的利益相结合。

合理安排乡村旅游活动,保持当地居民生活的稳定和乐观,对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三、规划与管理的重要性乡村旅游规划和管理是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规划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如交通、设施和景点等,以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和体验。

同时,管理也需要注重细节,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满意度,提高乡村旅游的整体质量。

四、农户的融入农户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可以通过提供住宿、餐饮和农业产品等服务获得经济收益。

为了使农户更好地融入乡村旅游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五、宣传推广的策略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

不同的乡村旅游景点需要采取不同的推广策略。

可以通过传统媒体、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推广。

此外,还可以开展乡村旅游节和展览等活动,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六、产业融合的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仅是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促进乡村其他产业的发展。

例如,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等产业可以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乡村产业链,实现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_共10篇.doc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_共10篇.doc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_共10篇范文一: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方案乡村旅游规划研究方案一前言在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却面临下降的威胁。

广大乡村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与日增长;另一方面却面临许多乡村旅游区已面临不同程度地遭受污染和破坏的被动局面,对乡村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掠夺式开发,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粗放式管理,以及对乡村旅游设施的不和谐建设等,都损害了乡村旅游业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威胁着乡村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如何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增长与环境的保护协调发展,怎样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又保证其持续利用,诸如此类问题需要解答,生态乡村旅游在此时代背景下因运而生。

生态乡村旅游,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开来。

它改变了把大自然作为消费对象的的传统山水风光乡村旅游,要求既花钱享受自然风光,也实现人对大自然的互尊互爱,人在享受自然的同时,也要聆听自然的呼声,关注和思考环境问题。

这是一种肩负着社会责任感的全新的乡村旅游方式,即融入了环境教育,又有利于自然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

生态意识,生态理念与生态道德,是生态乡村旅游的核心。

发展生态乡村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自然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乡村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生态乡村旅游可以更好地发挥生态乡村旅游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生态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地的生态可持续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生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提出在生态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乡村旅游资源组合,提出解决意见。

二生态乡村旅游概述(一)生态乡村旅游的概念“生态乡村旅游”即生态性乡村旅游的缩写。

“生态乡村旅游”最早可追述至1965年,学者贺兹特建议对文化,教育与极乡村旅游在反思,并倡导所谓“生态乡村旅游”。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研究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被提上了国家的议事日程。

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研究。

一、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的重要性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规划与发展乡村旅游,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

同时,乡村旅游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二、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的现状分析目前,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地方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和管理不够重视,缺乏长远的目标和规划。

其次,一些地方对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存在浪费和破坏的问题。

最后,乡村旅游规划和发展还存在市场竞争不足的问题,缺乏差异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思路。

三、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的前景分析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乡村旅游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市场潜力巨大。

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挖掘乡村的历史和人文资源,为地方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的原则和目标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保护环境和传承文化。

同时,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的目标应以打造特色农村形象、提升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为中心。

五、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的策略和路径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的策略和路径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首先,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组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

其次,要加强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整合,推动农业和旅游的融合发展。

最后,要加强乡村旅游的品牌打造和推广,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中的难点和挑战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中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

首先,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需要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收入增加的问题。

其次,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需要克服一些传统观念和习俗的固化。

最后,乡村旅游规划与发展需要解决乡村环境保护和乡村公共服务的不足问题。

农村发展的乡村旅游规划与合作模式

农村发展的乡村旅游规划与合作模式

农村发展的乡村旅游规划与合作模式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旅游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绿色、生态、文化的旅游方式,对于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乡村旅游规划和合作模式的科学设计和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的经济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首先,乡村旅游规划需要科学合理。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和人口结构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旅游发展方向。

例如,对于山区地区,可以发展山地农家乐、徒步旅游等项目;对于水乡地区,可以开发水上项目,如水上娱乐、乡村采摘等。

同时,乡村旅游规划应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农田资源,保护水源、森林、湿地等自然景观,确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乡村旅游需要与周边的农村发展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农村地区各方面资源的整合和合作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

政府、企业、农民等各方应共同参与,形成一种多元发展的合作模式。

政府应加强农村旅游规划的统筹和协调,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支持。

企业要积极投资乡村旅游,提供专业的设施和服务,打造具有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

农民作为旅游接待方,可以积极参与农村旅游,提供农产品、农家乐等服务,增加收入。

同时,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也是推动农村旅游合作的有效方式,通过合作社的组织和协调,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互利共赢。

再次,乡村旅游应注重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

农村地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要加强对这些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

通过乡村旅游的开展,提升农村地区的文化自信,增加农民对自身文化的自豪感,激发乡村旅游参与的积极性。

同时,在乡村旅游过程中,要注重对农民的培训和关怀。

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提升他们的从业技能,增加收入。

同时,要加强农民的法律意识和市场意识,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最后,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宣传推广。

乡村休闲旅游基础设施规划的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休闲旅游基础设施规划的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休闲旅游基础设施规划的乡村旅游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需求的增加,乡村休闲旅游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为了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加强基础设施规划,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乡村休闲旅游的定义、发展意义、基础设施规划原则、规划内容、投资建设、环境保护、服务设施、交通、宣传推广、社会参与和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讨论。

乡村休闲旅游作为一种以农村为主要景点的旅游方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体验农村生活、感受自然风光、享受田园风光。

相比于城市旅游,乡村旅游更注重放松身心、亲近自然、品味纯朴,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通过乡村休闲旅游,人们可以逃离城市的喧嚣、感受乡村的宁静,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增进人与自然的联系。

乡村休闲旅游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

一方面,乡村旅游可以促进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升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乡村休闲旅游还能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动乡村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助力乡村经济的发展。

在乡村休闲旅游基础设施规划中,应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要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相融合,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

其次,要注重实用性和便捷性,确保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另外,要注重可持续发展,规划建设符合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原则,促进乡村休闲旅游的长期发展。

乡村休闲旅游的基础设施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景区规划、酒店旅馆、交通设施、娱乐设施、文化活动中心等。

景区规划要根据当地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特色,设计合理的游览线路和景点设置,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酒店旅馆方面,要根据游客的需求和消费水平,建设不同档次的住宿设施,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贴心的服务。

交通设施方面,要完善乡村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确保游客出行便利。

娱乐设施和文化活动中心要根据当地的特色和游客需求,设计各具特色的娱乐项目和文化活动,丰富游客的旅游体验。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布局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布局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布局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近年来在我国逐渐兴起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乡村旅游不仅可以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还能为农民增加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然而,要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进行科学规划与布局。

本文将就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与布局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乡村旅游发展背景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得以推广,与我国城市居民对假日休闲度假需求增加有关。

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紧张压力让人们渴望到乡村中寻求短暂的悠闲与宁静。

而乡村旅游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提供了绿色的环境、新鲜的空气和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体验。

二、乡村旅游规划的重要性乡村旅游规划是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规划可以科学筹措资源,保护乡村环境。

合理安排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确保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规划可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通过规划,可以有针对性地打造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三、乡村旅游规划的方向乡村旅游规划应该以“生态、文化、特色”为主导方向。

生态方向是指优先保护和开发的是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

文化方向是指保护和开发乡村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

特色方向是指打造乡村特色产品和服务,打造独具魅力的乡村旅游品牌。

四、乡村旅游规划的原则第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乡村旅游规划要注重长远发展,遵循生态平衡、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原则。

第二,全域发展原则。

要将乡村旅游规划融入到全域旅游的整体规划中,协调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形成产业链,提升乡村旅游的影响力。

第三,参与共建原则。

乡村旅游规划应该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农民积极参与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

五、乡村旅游规划的布局策略乡村旅游布局策略要因地制宜,根据每个乡村的自然与人文资源特点进行差异化的规划。

首先,要注重资源整合,将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农耕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旅游线路和景点。

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如何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旅游发展模式,它以乡村的自然体面、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为吸引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包括规划和建设乡村旅游景点、提升服务质量、推广宣传等方面。

一、规划和建设乡村旅游景点1. 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乡村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至关重要,宜选择自然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地方。

可以通过调研和市场需求分析来确定最佳地理位置。

2. 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乡村旅游景点的核心是自然体面,要注重保护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辟和破坏。

同时,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开展一些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活动,增加游客的参预度。

3. 丰富的文化内涵:乡村旅游景点应该注重挖掘和展示当地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手工艺等。

可以通过建设博物馆、文化广场、民俗村等设施来展示当地的文化特色。

4. 完善的基础设施:乡村旅游景点需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酒店、餐饮、厕所等。

这些设施的建设需要考虑游客的需求,提供舒适方便的服务。

二、提升服务质量1. 培训专业人材:乡村旅游景点需要有专业的导游、服务人员等,可以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同时,还可以邀请旅游专家进行讲座,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

2.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施:乡村旅游景点的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良好的使用体验。

同时,还需要加强设施的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

3. 提供个性化服务:乡村旅游景点可以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提供定制化的旅游路线、特色餐饮等。

这样可以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提高回头率。

4. 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与合作:乡村旅游景点的成功离不开当地居民的支持和参预。

可以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合作,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响应他们的需求。

三、推广宣传1. 制定营销策略:乡村旅游景点需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包括推出优惠活动、举办主题活动等,吸引更多的游客。

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提高知名度和暴光率。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乡村旅游不仅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还能丰富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基于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旅游资源的开发、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以及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等方面,探讨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一、旅游资源的开发乡村旅游的核心之一在于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因此,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时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地方的旅游资源。

首先,要对当地的自然景观进行保护和修复,包括山水、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观,力求保持其原始生态风貌。

同时,在保护的基础上,鼓励合理规模的开发,例如修建观景台、步行道等设施,使游客能够更好地领略乡村的美景。

其次,要注重挖掘和保护乡村的人文资源。

乡村的传统文化、建筑风格、民俗活动等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应当加以保护和传承。

可以通过建立民俗村、文化广场等方式,展示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吸引游客的关注。

同时,当地居民也应积极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中,以各种形式展示乡村的特色和风采。

二、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确定乡村旅游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力求创造独特的旅游体验。

首先,要增加农家乐、农耕体验等项目,使游客能够亲近大自然,参与乡村的农耕活动,感受农村的生活方式。

其次,要发展乡村文化体验项目,如乡村旅游节、农民画展览等,通过文化的力量吸引游客的关注。

此外,可以考虑推出特色的农产品,丰富游客的购物选择,提升乡村旅游的综合效益。

在建设乡村旅游项目时,还要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

包括道路、交通、酒店等方面的设施,需确保游客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并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

此外,要配备专业的旅游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确保游客的旅游体验。

三、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的成功发展离不开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

在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时,应考虑如何与农产品加工、农业种植业、手工艺品制作等行业相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案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案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案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制定一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方案,旨在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发展乡村旅游的指导思路与方法。

一、优化资源配置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优化资源配置。

首先,要对当地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乡土文化等资源进行全面梳理和调研,找准乡村旅游发展的特色和亮点。

其次,要优化资源配置结构,合理规划景观建设和旅游设施,确保景点的独特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

首先,要完善道路交通网络,提升交通便利化水平。

其次,要加强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游客在乡村旅游中的舒适度和便利度。

三、发掘乡村特色产业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为了观光,更可以通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来提供游客的体验和收益。

可以开展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等活动,将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双赢。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了更好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建立农民合作社、旅游协会等组织,便于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推动各方面力量的合作共赢。

五、培育乡村旅游人才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要通过开展培训、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提升农民和相关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

六、加强宣传推广乡村旅游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需要加强宣传推广,提升知名度和美誉度。

可以通过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线上平台等多种渠道,向社会传递乡村旅游的魅力和优势,吸引更多游客参与其中。

七、加大政策支持政策的支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农民和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旅游开发,降低投资门槛,提升发展动力。

八、加强环境保护乡村旅游需要借助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因此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研究作者:洪红朱孟伟徐崇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第05期提要乡村旅游业是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传统的乡村旅游在规划中往往只注重对旅游业经济效益的追求,不能将旅游业的发展与乡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的结合,旅游业的开发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为代价的,其规划缺少可持续性。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将乡村规划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将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寻求一种以乡村旅游开发带动乡村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持续发展的规划模式,为乡村发展提供一种发展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城乡统筹;新农村中图分类号:F292文献标识码:A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上深刻总结几十年来处理城乡关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思路和方针,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

旅游业尤其是乡村旅游业是一种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的新兴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民向非农领域转化,促进传统的农村种植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然而,由于乡村旅游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又是我国面临的一种特殊机遇,把乡村旅游的规划和发展同城乡统筹的大背景相结合的研究和探讨很少。

因此,本文研究的意义是寻求一种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同乡村旅游规划有效结合的规划模式,以加快城乡一体化和乡村城镇化的进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乡村旅游提出一种新的规划模式。

一、城乡统筹规划与乡村旅游规划的联系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2007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贯彻十六大精神,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对“三农”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城乡统筹是加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需要,是探索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乡村旅游规划和发展模式的需要。

(一)城乡一体化与城乡总体规划。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重点和难度是在农村,如果“三农”问题不能合理有效的解决,全面小康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一项大思路、大举措,是解决城乡发展问题的一个重大创新,它把城乡一体化思想提高到一个新的理论高度,新的战略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实质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按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去研究和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把城市和乡村结合为一体,联系城市研究农村,联系农村研究城市。

城乡总体规划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方式。

要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解决如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扭转地区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问题,就必须重视城乡总体规划,使城乡健康持续地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是城乡一体化的实质,而城乡一体化是城乡总体规划的战略部署。

(二)乡村可持续发展与乡村发展规划。

乡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要以乡村为载体努力寻找出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至于对后代人的发展需求能力构成威胁的发展道路。

乡村是我国建制最小的行政地域单元的群体,它既接受周围城镇的辐射,又对乡村居民产生直接的辐射作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基本原则。

乡村发展规划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过程和手段。

在乡村发展规划的过程中,要考虑环境、生态和资源的相互协调性,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能力,不能盲目扩大乡村的规模,也不能让乡村以城市为模板进行复制。

规划的重点是考虑如何有效节约用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如何提高乡村规划设计水平,改变千镇一面的状态等,改变乡村二元经济结构的现状,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

乡村发展规划恰恰是乡村可持续发展实现的途径,乡村可持续发展是乡村发展规划的目的和指导,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乡村创新经济学与乡村旅游规划。

乡村创新经济学是瑞典延雪平大学商学院维尔特教授等在总结欧洲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推崇区域社会资本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依据乡村特有的资源,通过资源整合、城乡合作发展特色产业。

乡村创新经济学立足于乡村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居民点分布及规模等不同特点,按照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要求,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对乡村发展进行有区别的规划,坚持产业发展与居民点体系建设互动协调的理念,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统筹的原则,研究乡村发展的方向和模式,合理安排生产用地,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乡村旅游发展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下的一个成功实践。

在我国广大的乡村地区存在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乡村旅游开发和发展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和市场。

根据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依据特有的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是乡村发展的有效模式之一,因为乡村是比较容易培养出特色经济的。

乡村可以根据本身特点挖掘本土文化特色,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创造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文化,或根据乡村建筑风格塑造自己的产业发展模式。

如,江南乡村小巧玲珑的民居、北方乡村厚实的四合院、华中乡村封闭的天井和马头墙、西南乡村的木楼竹楼、西北乡村的窑洞等都直接和形象的烘托出乡村的特色,乡村规划可以根据特有的资源和特色发展旅游业,这是乡村创新经济学理论的应用和实践。

城乡统筹发展与乡村旅游规划之间内在的联系,见图1。

(图1)二、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的建立(一)传统乡村旅游规划模式。

传统的乡村旅游规划往往只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把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旅游业的发展是建立在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的基础之上的,而且旅游产品单一,不能体现农村农产品价值的升级和提高。

旅游发展的同时,乡村的农业、乡镇企业、种植业等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或阻碍,不能从整体上规划布局乡村产业结构调整,不能通过资源的整合把旅游业和种植业、养殖业等有效的结合起来。

再者,乡村旅游区一旦建立,没有对游客的数量和环境的容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生态环境将逐渐恶化,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开发,忽视保护,在获得些许经济利益的同时,失去了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二)城乡统筹下的乡村旅游规划模式。

城乡统筹下乡村旅游规划模式是在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一种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依据乡村创新经济学等相关理论,对是否适合发展乡村旅游业作出科学有效的评价,然后根据相关资源和其他指标因素寻找出乡村旅游开发客源、容量及效益评价的方法,对乡村旅游规划的旅游业发展和其他产业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通过资源整合,把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建立一种具有新农村特征的旅游乡镇模式。

这种模式实质上是建立在乡村旅游业基础上的农业结构调整方式,是发展经济与资源环境保护并存,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并存,旅游业与农业、其他产业并存的一种综合体。

城乡统筹下的乡村旅游规划模式,见图2。

(图2)三、乡村旅游规划模式的实现过程(一)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1、评价指标和因素确定的依据。

根据评价效果性、独立相关性、重要性、完备层次性、可比性、可行性等原则确定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指标和因素,分别包括有效客源(周围大城市的数目、市民的消费心理和交通状况)、周围类似旅游项目(数量的多少和竞争力的强弱)、人文历史资源(古镇古街、历史遗迹和农耕文化)、自然生态资源(自然风光和生态环境)、可参与性(运动体验项目、购物娱乐项目)、可持续性发展(经济、社会和文化的整体发展、脱贫致富功能、保护资源环境)。

2、确定适宜性评价的尺度。

根据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评价指标和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按照相同、稍强、强、明显强和绝对强分成五个等级,通过指标层中各因素两两比较,采用Saaty的1~5标度法确定aij的取值1、2、3、4、5及其倒数1、1/2、1/3、1/4、1/5,从而得判别矩阵,确定指标评价集i;将i矩阵的每一个列向量归一化得到矩阵i;对i按行求和得到i;对i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权重Ai;同理,确定目标层下各指标的权重A。

3、确定隶属度和判别标准。

根据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将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Ⅰ级(0.4~0.5)、Ⅱ级(0.3~0.4)、Ⅲ级(0.2~0.3)、Ⅳ级(0.1~0.2)、Ⅴ级(0~0.1)。

评价等级集Y=(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确定评价集的标准隶属度U=(0.9,0.7,0.5,0.3,0.1)。

其中,Ⅰ级表示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非常好,实施后可行性和适宜性非常强;Ⅱ级表示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良好,适宜开发;Ⅲ级表示适宜性评价一般,可以考虑开发;Ⅳ级表示乡村旅游开发适宜性不太好,最好不要开发;Ⅴ级表示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很差,不应开发。

4、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一级模糊评价:确定并根据指标因素评价尺度,依靠专家评分确定某个指标或因素在同一层次上评价某个等级所占的比例,确定模糊评价矩阵Ri和Rij;二级模糊评价:通过计算Bi=Ai×Ri,对指标集的各个指标进行评判,并确定目标层评价B;三级模糊评价:通过计算S=A×BT分别在各指标层进行评判,并计算和判别目标层的综合隶属度:P=S×UT。

依据综合隶属度对目标层乡村旅游项目开发的适宜性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

(二)客源、容量及经济效益分析1、基本假设。

(表1)2、客源量预测方法。

(表2)3、旅游容量计算方法。

(表3)4、经济效益分析。

(表4)(三)乡村旅游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的目的是建立一个新型的具有新农村特征的旅游乡镇,同时也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目的所在。

规划过程中,把旅游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乡村的地域特征和资源状况,合理发展规模化的高科技种植业、养殖业、乡镇企业等产业,利用旅游业带动其他产业,利用其他产业促进旅游业,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

举例来说,把农民的耕地种植成规模化的高科技有机稻,形成万亩梯田,既可以作为旅游业的一个观光点,又可以获得谷物的丰收,如云南哈尼梯田;利用乡镇企业和工业的发展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如河南省南街村等;提倡农民种植大量的经济树种,形成果树园和果树带,如桂花树、果树等,一方面为游客游览参观提供美好的视觉感受,提高游客参与果树采摘等的积极性,为旅游景点增色;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根据乡村古老的建筑形态和建筑风格,规划成农家乐或休闲场所,既可以使游客体验农耕文化,又可以达到放松休闲的目的,如川东民居;充分利用已有的山体形式和道路状况,可以开发越野等运动项目,提高旅游项目的可参与性等。

首先,乡村旅游规划应综合考虑经济效益因素,规划能够有效的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生产环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其次,乡村旅游规划应把社会效益融入规划范围之内,经济效益的提高可以同时具有扶贫开发的功能,为当地的村民提供有效的就业岗位,并具有文化教育的功能;再次,乡村旅游规划要持续发展,在旅游开发的同时,保护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自然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开发的规划过程就是对资源保护的过程,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之下开发旅游资源,以“不发展就是最好的发展”为开发思路,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