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释疑的能力
南召县白土岗镇火神庙学校课题组
质疑释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

所谓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并解决疑难问题。

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因此,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质疑释疑能力呢?
一、设置问题情境,营造质疑氛围
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智力活动影响很大。

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会使学生的情绪处于最佳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而过于严肃和单调、呆板的课堂气氛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

因此,要引导学生质疑,创设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

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的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无理的问题。

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么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和他们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切不可强行要求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深信不疑,按老师的思路去思考问题。

让学生知道大胆质疑是认真学习的表现,并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多思考,对于那些提不出高质量问题的学生,教师也切莫冷眼旁观或让其难堪,而要对其启发引导,理解学生的思路,给学生圆满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

这既可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受到锻炼,得到提高,又可使学生因自己终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感到心理满足。

如此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决了后顾之忧。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氛围。

二、给学生足够的质疑时间,让学生能够质疑
教师要把引导学生质疑作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保证有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质疑。

课堂教学首先应把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看做创新的动力源泉。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觉到课堂上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学生不敢主动提问。

学生对于刚刚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萌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有些学生尽管心中存疑,却不敢提问,一是担心提出的问题被同学取笑;二是担心提出的问题如果不是新课的要点怕被老师责怪和批评。

久而久之,当疑问越积越多,就对课产生了畏难情绪。

为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无论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引导。

对于大胆提问的学生,不论问题的质量如何都应给予鼓励,对于提了错误问题的学生也不能批评,而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给予积极的鼓励,
三、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
要想提出问题,提出好问题,就只有熟读教材,钻研教材,熟读才能多思。

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二是扩大学生质疑的范围,多阅读课外书籍;三是要培养学生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求疑的技能。

学生乐于思考,敢于质疑,但有的学生质疑的质量不高,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那个词语是什么意思,疑不到点子上。

那么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方面的、行之有效的质疑方法。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经常推敲课题,有利于提高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的能力。

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如教《鸟的天堂》,出示课题后,引导学生质疑: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指什么?鸟的天堂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称为鸟的天堂?这些问题直触中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2.从课文遣词造句的妙处质疑
引导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从中去寻找问题。

如《颐和园》一课有一句:“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
留一点痕迹。

”学生质疑:我们常说船在水面上“划过”,这里为什么用“滑过”?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文解答了这一疑问,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从课文的重点、难点处质疑
对课文重点、难点句段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线索进行教学。

如教《长城》一课,学生提问:“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入理解课文,从而也让学生感受到了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才能。

4从标点符号上质疑
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不一样,它能帮助我们识别句子,辨明语气,理解课文内容,所以可引导学生从标点处质疑。

如《鸟的天堂》一课结尾最后一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引导学生质疑: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鸟的天堂为什么不加引号?叹号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明白了第一个鸟的天堂指大榕树,所以加上了引号。

大榕树枝繁叶茂,鸟儿自由自在地在大榕树上生活,大榕树成了鸟的乐园,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所以第二个鸟的天堂不加引号。

作者在结尾发出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大榕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5.从写作手法上质疑
课文是学生写作的最好范文。

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上质疑,找出课文的写法和自己作文的写法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初读后学生发现,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文章,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来定题呢?通过读、思、议,学生明白了作者正是借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来表达自己对叶老的无限怀念之情,课题点明了文章中心,这样就学到了一种含蓄的、新颖的定题方法。

四、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不知从何处
下手提问题。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精心设计问题,大胆设疑。

但学生刚养成敢问、爱问的习惯后,不一定就能把问题问得贴切、有深度、有价值,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

(一)鼓励学生向课本发问,使学生学会研读新教材
新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新知识的问题信息,值得学生思考。

教学中我首先利用教材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析疑。

例如,在进入生物学学习的第一课“致同学们”中就有许多问题:“为什么许多国家禁止克隆人”“为什么许多国家禁止种植转基因植物、饲养转基因动物”“为什么转基因番茄比正常的番茄储存时间长”等等。

让学生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激发学习生物的积极性,激发质疑和析疑的兴趣。

其次,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对新教材中的文字、插图、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新的知识结构设问质疑。

一个学期以来,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对课本中提供的“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方案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方案包含了三个探究实验,学生难以理解,可以化为几个小的探究实验来代替。

又如,课本中“测定种子发芽率”实验为何要用100粒种子?有什么科学证据?能不能用50粒或40粒?再如,教材提示用钢笔在根尖上画等距离的线,来探究“根的什么部位伸长最快”,学生发现实际操作很难,为此也产生了质疑。

(二)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提高学生质疑能力
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害怕学生提问,一怕干扰课堂教学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二怕自己一时回答不了,影响自己的形象和威信。

这直接影响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甚至可以说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扼杀。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学习“光合作用”时,学生问我:“月光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烛光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吗?”“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都是淀粉吗?”又如,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教材提供的方案中提出要在实验盘内放一些湿土,实际操作时学生发现鼠妇经常钻进土里,于是向我提出:“老师,能不能不放土。

”这
些问题的提出正是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具体表现,教师应支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引导他们善于提出问题。

教师要解决好以下问题:首先,加强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其次,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即使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也要先对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些思路和方法,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最后还要提高自身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向生活发问,提高学生质疑水平
生物学与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生物学的许多知识来源于生活,人们生产、生活中的许多活动也离不开生物学知识。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向生活发问,向生活质疑。

例如,为什么酿酒的酒罐要密封,不能漏气?为什么黄豆播种应浅一些?发黄豆芽时先突破种皮的是芽吗?西瓜子和葵花子都是种子吗?韭菜和韭黄都是由韭菜种子发育而成,为什么韭菜是绿色的,而韭黄是黄白色的?为什么树叶到了秋天会由绿变黄或由绿变红呢?
质疑释疑是教给学生学会钻研课文的方法,使他们有意识地灵活地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努力理解新的、还不能充分理解的课文。

学生学会了质疑,犹如掌握了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他们就会学得积极、主动,由被动接受的“容器”变成主动获取的“探索者”,获得终生受用的自学能力。

这就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理想教学境界开辟了道路,提供了可能。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长期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掌握质疑的方法,形成质疑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不断追求深入,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领略知识的浩瀚,才能最终深化学生的思维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