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教案:7.3探索更小的微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2018春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教案:7.3探索更小
的微粒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7章第3节
“探索更小的微粒”。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
1.原子的结构
2.原子核的组成
3.电子的发现
4.元素的概念
5.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核的组成,理解电子的发现
过程。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元素的概念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原子的结构
2.原子核的组成
3.电子的发现
4.元素的概念
5.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组成。

2.新课导入:介绍原子的结构,讲解原子核的组成,介绍电子的发现过程。

3.课堂讲解:讲解元素的概念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通过实例解释这两个概念的应用。

4.课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
1.原子的结构
2.原子核的组成
3.电子的发现
4.元素的概念
5.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七、作业设计:
1.题目:根据元素周期表,找出氧、氢、碳、氮四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答案: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表示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16/12倍;氢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表示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1/12倍;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表示一个碳原子
的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12/12倍;氮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表示一个氮原子的质量是碳12原子质量的14/12倍。

2.题目: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解释为什么同种元素的原子
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

答案:同种元素的原子质量可能会有所不同,是因为原子的质量
受到中子数和质子数的影响。

在同一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是相同的,但中子数可能不同,因此导致原子质量的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讲解原子的结构和组成,以及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
概念,使学生了解了原子和元素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
例和练习题的讲解,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
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细节问题的解释可能还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
的教学中加强。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一些有关原子和元素的知识,如
原子的电子排布、元素周期表的构成等,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原子的结构
在教学过程中,原子的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也是本节课
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原子的结构,我们
需要对这个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一、原子的基本组成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
原子的中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
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带有负电。

二、原子的结构模型
1.行星模型:行星模型是由汤姆生提出的,认为电子像行星一样
绕着原子核运动。

然而,行星模型无法解释某些实验现象,如原子的
光谱线。

2.核式结构模型:核式结构模型是由卢瑟福提出的,认为原子核
位于原子的中心,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

这个模型能够很好地解释原
子的光谱线,成为原子的标准模型。

三、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1.波函数: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是由波尔提出的,认为电子在原
子核周围的轨道上具有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 level 称为能级。

电子
在不同能级之间的跃迁时,会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光,产生光谱线。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
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这个原理解释了原子的电子排布和元素的化
学性质。

3.能级交错:在量子力学模型中,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需要
吸收特定频率的光;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会发射特定频率的光。

这种现象称为能级交错。

四、原子的电子排布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级交错
原理。

电子填充最低能量的轨道,然后依次填充 higher energy 的轨道。

在填充电子时,每个轨道上的电子数最多为两个,且自旋方向相反。

五、原子的化学性质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其最外层电子的排布和数量决定。

最外层
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倾向于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小
于4的原子倾向于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

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其电子
排布和能级有关。

继续:原子的结构
六、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原子的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有着密切的联系。

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
子序数(即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排列的,原子序数决定了元素的化
学性质和原子的结构。

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排布的规律呈现出周
期性的变化,形成了周期表的周期和族。

1.周期:周期表中的横行称为周期。

每个周期的开始是氢元素,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每个周期的元素分别具有完整的电子层。

例如,第一周期的元素都具有1s轨道的电子,第二周期的元素具有1s和2s
轨道的电子,以此类推。

2.族:周期表中的竖列称为族。

每个族的元素具有相同的最外层
电子数,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例如,第一族是碱金属族,它们
都具有1个最外层电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七、原子的结构与化学反应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化学反应主要是原子
的电子重新排布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子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来
达到更稳定的电子排布。

1.电子亲和能: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的能力称为电子亲和能。

原子的电子亲和能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排布有关。

2.电离能: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的能力称为电离能。

原子的
电离能与其最外层电子数和电子排布有关。

3.化学键:原子之间通过共享或转移电子形成化学键。

共价键是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金属键是通过电子云形成的,离子键是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的。

原子的结构是物理学和化学中的基础概念。

通过详细的补充和说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决定了其化学性质和反应行为,是解释和预测化学反应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原子的结构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质世界的本质,为后续的物理和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验相结合,通过示意图、模型等教具辅助讲解,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同时,结合实验和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性质和应用。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