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缀式网络新词“X 圈”探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缀式网络新词“X 圈”探微
作者:张英姿
来源:《商情》2020年第34期
【摘要】网络新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X+类词缀”组合而成新词是网络词语的形成方式之一。
本文以附缀式网络新词“X 圈”为考察对象,分别从构成与用法、形成与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探索“X 圈”词族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以期增进对该类词汇的深层理解。
【关键词】X 圈; 类词缀; 网络新词
一、引言
“X 圈”类词语,在古代有“虎圈”“兽圈”“金圈”“簪圈”等;现代,又有“包围圈”“生态圈”“文化圈”“学术圈”等。
20世纪80年代,“娱乐圈”出现并迅速融入书面语和日常口语中。
近年来,网络开放式社交平台的壮大、娱乐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饭圈”、“二次元圈”等词被人们普遍接受和广泛讨论,随之出现了一批“X 圈”附缀式网络新词。
本文讨论的是数字化时代活跃于社交网络平台的“X 圈”词族,在网络上以“圈”划分的人群,比如“以恢复汉族民族服饰为己任的汉服圈、爱好日本女子高中生服饰及其衍生文化的JK制服圈,热衷网络文学阅读与创作的网文圈,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国学圈”等等。
此时,“圈”已由一个不定位的语素逐渐变为一个定位的类词缀“-圈”。
本文以附缀式网络新词“X 圈”为考察对象,借助语料库和网络搜集语料,综合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分别从构成与用法、形成与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进而探索“X 圈”词族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以期增进对现代汉语类词缀的深层次理解。
二、“X 圈”的构成与功能分布
本节将从共时研究的平面出发,从三个方面来考察网络语言中新兴类后缀“-圈”所附对象“X”的词性、音节和类别,进而从功能分布方面考察“X 圈”的句法功能。
2.1“X”的构造
2.1.1“X”的词性
从词性上看,绝大多数的“X”语素都是名词性和动词性的。
例如:(1)抛开一切浮于表面的信息,善于观察的人都是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烘焙圈也适用于这个逻辑思维模式。
(2)拜仁慕尼黑名宿施魏因斯泰格表示,他会考虑在未来重新回到足球圈。
也有少数“X”容易误认为是形容词性,实际上仍是名词性的。
譬如“腐圈”是“腐文化圈”的简称,“腐”指代的是“腐文化”,是名词性的。
又如“香圈”是“香料圈”或“香水圈”的简称,“香”是指香料或香水,是名词性
而非形容词性。
误认原因有二,其一是简缩后导致信息缺失,其二是简缩后的“X”本身具有多义性,兼有两种及其以上的词性。
另有少量是英语(缩写)语素或英汉混合语素。
如“Lolita 圈、COS圈、LOL圈、JK制服圈”等等。
虽然用例较少,但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一现象反映了“外来语素(+汉语语素)+汉语类词缀”的新构词方向。
例如:(3)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喜欢谢安然而去努力了解Lolita圈,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尝试接触Lolita这个圈子。
2.1.2“X”的音节
从音节多寡的角度来看,常见的是“X”以双音节占优势的语素,加上类后缀“-圈”,构成一个“2+1”音步的三音节附缀式单词。
比如“烘焙圈、手作圈、手账圈、国学圈、日娱圈、跑酷圈、滑板圈、同人圈、宅舞圈”等等。
例如:
(4)如果既没有圈友之间策略性的互动,又缺乏与留言网友之间的意见交流,那么国学圈的存在价值何在?
(5)节目分为巧手与神探两大阵营,手作圈内的能工巧匠组成守方巧手队,而明星嘉宾组成攻方神探队。
其次,“X”是单音节的语素或语素组,附加上类后缀“-圈”之后,构成一个“1+1”音步的双音节附缀式单词。
比如“娃圈、饭圈、鞋圈、香圈”等等。
例如:
(6)饭圈,这个原本由追星粉丝自发组成的文娱社群,如今逐渐发展成为有组织、专业化的利益圈层。
也有少数的“X”是多音节的语素,比较常见的有“极限运动圈、电子竞技圈、摇滚乐圈、古典音乐圈、网络文学圈、二次元圈”等等。
例如:
(7)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极限运动的风险是不少人用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发出警示,但遗憾的是,在各种极限运动圈内仍没有受到广泛重视……根据语言的经济原则,多音节的“X”又可以简缩为单音节或双音节语素。
如用“电竞圈”来指代“电子竞技圈”,用“摇滚圈”来指代“摇滚乐圈”,用“腐圈”指代腐文化圈等。
2.1.3 “X”的类别
从双音节“X”的内部结构关系来看,主要为偏正,还有少量的联合与述宾。
如“极限运动圈、同人小说圈、汉服圈、音乐圈、影视圈、欧美圈、摄影圈、手作圈”等。
例如:
(8)一边喊着普及汉服的口号,一边集体抵制各种批评,这似乎已经成了汉服圈的标签、现状。
(9)他在音乐圈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这源自于他对自己本身作品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也源自于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永不止步。
2.2“X 圈”的功能分布
从功能分布看,“圈”和“党”相似,都是体词性语素,所以“X 圈”整体上是体词性的,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无条件地充当主语、宾语,绝大多数可以直接充当定语,有的要带“的”充当定语。
例如:
(10)饭圈现在最需要的是成熟、宽容和理解。
(11)UZI和他的队伍RNG留给了电竞圈太多的精彩。
(12)一些学生已经把党同伐异的饭圈逻辑从网上带到了网下,日常生活中以敌我思维对待人和事。
“X圈”还可以充当介宾短语,同介词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充当状语、定语或补语。
例如:
(13)《恋爱循环》凭借着治愈,甜美的曲调,以及花泽香菜温柔可爱的声线,被改编成了无数舞蹈,也在宅舞圈拥有了无上的地位。
三、“X 圈”的形成与发展
除共时研究以外,历时研究也是语言研究不可缺少的平面。
本节我们将从历时研究的平面出发,探讨“-圈”的历史形成轨迹,考察“X圈”的詞汇化过程,进而探索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
3.1 古代汉语中的“圈”和“X圈”
3.1.1古代汉语中的“圈”
追溯古代汉语中的“X圈”。
要从“圈”的字形和字义开始梳理。
在字形上,“圈”的战国文字字形从口,声。
由演变而来,隶变后作?,即“卷”、“拳”、“券”等字的声旁,与“腾”、“勝”等字中的“?”来源不同。
秦文字从口,卷声为后世文字所本。
在字义上,“圈”的本义为饲养家畜的有栅栏的地方。
《说文》:“圈,养畜之闲也。
”也指养猛兽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囚禁。
此外,“圈”作为“棬”的假借字,还有曲木所制的器皿的意思,并引申为圆圈、圈子。
例如:
(14)圈豚,行不举足。
(《礼记·玉藻》)
(15)养虎豹犀象者,为之圈槛,供其嗜欲。
(《淮南子·主术》)
(16)魏氏承之,圈闭亲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速倾。
(《晋书·刘颂传》)
(17)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
(《礼记·玉藻》)
(18)口,似耳,似笄,似圈,似臼,似洼者,似污者。
(《庄子》)
(19)某不是要教人步步相循,都来入这圈套。
(《朱子语录·训门人》)
上述六例中的“圈”分别表示“圈养家畜、养猛兽的地方、囚禁、曲木所制的器皿、圆圈、圈子”,体现了其字义在古汉语中传承和流变。
3.1.2古汉语中的“X 圈”
古代汉语中的“X 圈”是在“圈”的字义基础上组合而成的。
由“饲养家畜、猛兽的地方”之义形成了“猪圈、马圈、虎圈、兽圈”等词;由“屈木所制的器皿”以及“圆圈、圈子”的意思形成了“细柳圈、铁圈、绣圈、金刚圈、袈裟圈”等等。
例如:
(20)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
(《汉书》)
(21)春幸梨园,并渭水祓除,则赐细柳圈辟疠。
(《新唐书》)
(22)且道透金刚圈、吞栗棘蓬底是甚麽人。
(《五灯会元》)
在这些词中,“圈”字出现的位置虽在词尾,但具有实在意义。
因此,古代汉语中的“X圈”绝大多数是“X0”同非定位的词根“圈”组成的复合式单词。
3.2 现代汉语中的“圈”和“X圈”
现代汉语中,“圈”字的含义基本源自古代汉语中的“圈”,体现了字义历时的动态继承。
其中“圈子”在情感色彩上经历了由中性义到贬义,再到中性义的过程,“圈子”语义的进一步抽象化和泛化,指集体的范围或活动的范围。
现代汉语中“X 圈”类词语在数量上持续增加。
除“X”同非定位的词根“圈”组成的复合式单词,还存在着另一种表面形式相似而内在性质不同的“X 圈”,即“X”与定位的后附类“-圈”构成的附缀式单词和超词单位。
比如“商圈、教育圈、公益圈、生态圈、时尚圈、华人圈、电子商务圈、旅游行业圈、东亚文化圈”等等。
例如:
(23)在教育圈内,一些地方各种眼花缭乱的“小手拉大手”活动层出不穷,干扰了教学,折腾了师生,成为学校的负担。
(24)生态圈越完整、越良性,环保工作就越能做得好。
(25)对于一项追寻刺激的时尚圈来说,劈波斩浪的冲浪运动一直是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
(26)事实上,这场舆论讨伐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不同亚文化圈之间的碰撞。
这类词语中的“圈”用以表示“某种特定的抽象领域或范围”,语义泛化明显、概括能力强,位置比较固定,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出现了明显的类词缀化倾向。
可以说,现代汉语中的“X 圈”形成了一个相对开放的类,词语模固定下来,为接下来网络语言中的附缀式新词“X 圈”的大量涌现奠定了基础。
3.3当下网络语言中的“X 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青年亚文化圈层的繁盛,“X 圈”结构形式的网络语言层出不穷。
其中由粉丝自发聚集形成的“饭圈”,因粉丝基数大、网络活跃度高、购买能力强以及具有争议性的舆论事件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是该类词语中的典型词甚至是原型词。
此外,还有大量的同格式新词,如“娃圈、饭圈、鞋圈、摄影圈、烘焙圈、吃鸡圈、手账圈、国学圈、汉服圈、跑酷圈、滑板圈、同人圈、宅舞圈”等等。
例如:
(27)上海的手帐EVENT活动,被手帐圈称为“魔都手帐市集”,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名。
(28)樊磊不希望外界因为泸州跑酷少年跳桥的事件,对跑酷圈产生误解。
从性质来看,网络语言中的“X 圈”式新词是对现代汉语中已出现的“X”与定位的后附类“-圈”构成附缀式单词和超词单位这一构词方式的直接继承。
从语义来看,该类词负载了“因相同兴趣爱好、品味修养或为了某个特定目的而自然聚集的人群”这一流行语义。
“-圈”在表示范围领域的基础上具有较强的指人特征。
陈昌来(2010:69)指出:“指人语素在流行中发生的类词缀化倾向的动因在与框填,因为它负载了某种流行语义,扩大组配范围就是扩散的最佳途径,而具体的方式就是以某一指人语素为框架进行替换和充填。
”以“饭圈”为原型的“手账圈、国学圈、汉服圈、跑酷圈”等都属于“框填式”。
在这种路径下形成的网络附缀式新词“X圈”中,“-圈”具有更强的类词缀化倾向,所形成的类词缀尚不稳定,同时具有相当的类推性和能产性,又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和多样性。
如“网文圈”按题材可分为“言情圈”、“腐圈”,按是否原创可分为“同人圈”、“原创圈”,还可以组合为“原耽圈”,可见“X 圈”随着兴趣爱好者内部的分层,可以进一步的细化并重新组合。
3.4“X 圈”词汇化与“圈”语法化
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再聚焦当下的网络语言,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一条包含“X 圈”词汇化与“圈”语法化的语言演化过程,都有融合现象的发生,是渐进且单向的发展。
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又有不同之处,简化方式、适用角度不尽相同。
“圈”的语法化缩减了其作为单位
的独立性,将其转变到限制更严格的语法层面,而“X 圈”词汇化正在简化该单位的内部结构,目的是将其转变到词库之中。
类后缀“-圈”在目前阶段还处在形成发展期,使用频率虽然大大增加但主要在网络社交媒体和青年群体中流行,还不够普及,其构造也尚未定型。
“X 圈”作为网络新词,它反映了人们在日益发展的“圈群文化”中渴望身份认同的社交需求和心理需求。
“X 圈”词族正在经历一个不断虚化和普及的过程,我们相信它将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在飞速传播和反复高频使用中深入人心,最终进入到基本词汇当中。
四、结语
在当下的互联网时代,新词新语的产生与传播,不仅为汉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从共时研究的平面观之,网络新兴词族“X 圈”中“-圈”所附对象“X”语素在词性上多为名词和动词;在音节上以双音节为主;在类别上内部结构多为偏正;在功能分布上,作为体词性语素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
从历时研究的平面观之,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再到当下的网络语言,我们看到了一条“X 圈”词汇化和“圈”語法化相互交织、又有区别的语言演化过程。
“X 圈”词族迎合了人们渴望融入圈层文化、获得身份认同的社会心理。
因网络而产生的“圈”族词,其成员还将不断的增加和变化,值得继续关注。
参考文献:
[1]李学勤主编(2012)《字源·中》,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2]沈家煊(1994)“语法化”研究综观,《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3]张谊生(2002)说“X式”——兼论汉语词汇的语法化过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
[4]张谊生(2007)附缀式新词“X门”试析,《语言文字应用》第4期。
[5]张谊生,许歆媛(2008)浅析“X客”词族——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关系新探,《语言文字应用》第4期。
[6]陈昌来,朱艳霞(2010)《说流行语“X党”——兼论指人语素的类词缀化》,《当代修辞学》第3期。
[7]张乐(2018)基于“X草”词族的网络新词语考察,《绥化学院学报》,第38卷第9期。
[8]万晓玥(2019)新兴“X狗”族称谓语的多维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第26卷第1期。
[9]尹海良(2007)现代汉语类词缀研究,山东大学博士论文。
[10]焦阳(2010)现代汉语类词缀“坛”、“界”、“圈”比较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