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咏史怀古诗+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咏史怀古诗是指以_历__史__事__件___,
_历__史__人__物___,_历__史__陈__迹___为咏写对象的
古
诗作,诗人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
怀念古迹达到
_寄__托__哀__思___,__借__古__讽__今__,_感__慨__兴__衰___
今
等目的。
形式标志
1、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 2、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咏怀”。 3、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等。
柳永(约984—约1053),北宋著名词人, 婉约派代表人物。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因排 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 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其词多吟咏普通民众 的心声,抒写自身羁旅行役之情,描绘北宋繁 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光。柳 永善于使用俚词俗语,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 其作品铺叙衍展,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 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叶 梦得《避暑录话》卷三)的说法。
• 诗歌开头用了工整的对偶句,写今日的衰败景象,它与昔日的繁荣盛况,形成 强烈对照。
• 前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是一种候鸟,春来秋去。 从前燕子飞来,总是在王、谢等豪门世族宽敞的宅子里筑巢。如今旧世族的楼 台亭阁荡然无存,这里住着的都是普通的百姓。燕子也只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了。诗人在第三句开头特地用“旧时”两字加以强调,巧妙地赋予燕子以历史 证人的身份。在第四句中再以“寻常”两字,强调今昔居民截然不同,从而有 力地表达了沧海桑田的巨变。晋代豪门世族的覆灭,暗示当代的新贵也必将蹈 此覆辙。
1、对比 2、用典 3、借景抒情 4、寓情于景
鉴赏方法
咏史怀古诗:
弄清史实,揣摩意图。即抓住历史人物和诗人身世之 间的连接点。从而了解作者是要抒个人情怀,还是要借 以讽今,或是感慨兴衰,我们便可清晰诗歌的情感。
温故知新
从学过的诗词里边总结情感。
经典诗词1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过华清宫(1)
• 长安回望绣成堆⑵, • 山顶千门次第开⑶。
•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 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 依次打开。
• 词句注释
• ⑴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 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 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 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 ⑵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 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 木花卉,郁郁葱葱。
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常见题材:
1、咏史怀古诗 2、羁旅思乡诗 3、军旅边塞诗 4、山水田园诗 5、咏物抒怀诗 6、赠友送别诗 7、爱情闺怨诗
咏史怀古诗---千古兴亡多少事
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 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 亡之叹。
---余秋雨
中华文明历来有重史的传统,以史为镜,鉴往知来,推求国家 治乱兴亡的道理。文人登临游览亦常抚今追昔,凭吊历史,感 伤时事,追思先贤,吟咏情志,创作出蔚为壮观的咏史怀古篇 章。在这些篇章中,诗人们或总结历史兴亡的规律,或评说历 史人物的功过,或叹惋历史事件的成败,或抒发对当下时局和 自身身世的感慨,既有对历史的理性思考,亦有对当下的深情 讽咏,体现出古代知识分子心怀天下,志在黎民的高尚情怀。 让我们共同体察古人的胸襟,树立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历史使 命感。
借古伤今: 时光流逝 昔盛今衰 物是人非
小结
咏史 怀古
借古抒怀
1、抒发对古人的缅怀和敬仰之情。 2、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愤慨之情。 3、抒发光阴虚度的失意和苦闷之情。
借古讽今
1、表达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讽劝和对现实的不满。 2、表达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借古伤今
1、抒发时光流逝、昔盛今衰的感慨, 2、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思考与伤感。
晚天萧索,断篷踪迹,乘兴兰棹东游。
词的上片以记游写景为主,描写“夫差旧国”的衰败荒凉。起三句“晚天萧索, 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交代时间、季节和游踪。“晚天”说天色将晚的时
间,为下文的“暮霭”“斜阳”“暮草”诸语伏笔。“萧索”说萧条冷落的季节, 与“晚天”一起,为全词确定沉黯低抑的抒情调性,敷染笼罩全词的冷落荒寂的 氛围。“断蓬”是词人自喻,说自己四处漂泊的生涯犹如被风吹断的蓬草,行踪 无有定止。“乘兴”谓趁着探胜寻幽的兴致,这番游兴盖因下句“三吴风景”对 词人的吸引力而诱发。无论从自然地理的意义上、还是从历史人文的意义上说, 姑苏都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兰棹东游”,交代沿水路乘船的出游方式,和 往游的路线、方向。这四个字,可以理解为词人从汴京出发,乘坐汴河的舟船入 淮过江、一路东游的总说;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已到姑苏附近,天色虽然薄暮,但 姑苏的风景名胜释放出的强烈吸引力,让作者无法就地歇宿,而是继续乘船驶往。
如《赤壁怀古》《咏怀古迹》
常见意象
1、前代的都城 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2、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的地点 骊山、赤壁、马嵬、华清宫、汴河、乌衣巷
3、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 湘妃祠、乌江亭
4、特定的历史朝代 六朝、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结构思路
临古地 思古人 忆其事 抒己志
常用手法
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暮霭初收。
描写初到三吴胜地、姑苏名城的总体印象。“三吴”句侧重自然景观,“姑苏” 句侧重人文景观,而又互相包含。“姑苏台榭”含有姑苏台,但又不限于姑苏台, 指说的是以姑苏台为代表的姑苏城中所有的台榭。当词人向往已久的胜地景观呈 现在眼前时,一片寥落的暮霭正要把它们笼罩起来。“牢落”回应起句的“萧 索”,“暮霭”,指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回应起句的“晚天”,前后的时间线 索十分紧密,氛围调性高度一致。“初收”不是说暮霭刚要消散,而是说暮霭正 在弥漫开来。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情感1
咏史怀古
借古抒怀:对古人 对自己
经典诗词2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 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 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 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 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全诗含蓄委婉, 寓意精神,意味悠长。 这三首诗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 年(723年)修建的行宫,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 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 其中的名作。
• 这首诗通篇写景,不加一字议论。诗人从侧面落笔,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 加以表现。语言含蓄,耐人寻味。
解析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情感: 1、昔日繁华鼎盛与今日的凋零衰败 相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2、对唐王朝的忧虑。
情感3
咏史怀古:
解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情感: 1、抒发了对古代英雄的怀 念、赞美、仰慕之情。 2、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感 慨。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学以致用
双声子 [宋]柳永
晚天萧索,断篷踪迹,乘兴兰 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 牢落暮霭初收。夫差旧国,香 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 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 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 翻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 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 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作者简介
赏析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即兴而作的咏史词作。词以作者的游踪为线 索,追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叙写昔日的宫殿台榭如今已 成一片荒凉,抒发了词人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全词意境深沉, 格调苍凉,谋篇布局潇洒自如,气度不凡。历史带走的是一身尘 埃,在这不尽的长河中,人的绵薄之力犹如苍海一粟,显得那样 微不足道。“江山如画,云涛烟浪”,滚滚而去的历史长河给后 人留下的只有无穷无尽的慨叹。
言语进行规劝。
经典诗词3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
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
Hale Waihona Puke 《乌衣巷》垣正是夕阳西斜。晋代时 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
刘禹锡
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
姓之家。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上文德桥旁的南岸,地处夫子庙秦淮 风光带核心地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古巷,当时中国世家大 族居住之地,三国时是吴国戍守石头城部队营房所在地。 乌衣巷是晋代王谢两家豪门大族的宅第,两族子弟都喜欢穿乌衣以显 身份尊贵,因此得名。乌衣巷门庭若市,冠盖云集,走出了王羲之、 王献之,及山水诗派鼻祖谢灵运等文化巨匠。乌衣巷见证了王谢的艺 术成就,与两大家族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历史紧密相连。 1997年,秦淮区人民政府恢复了乌衣巷,挖掘、展示乌衣巷源远流长 的历史,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王谢古居纪念馆。历经千年的沧桑, 如今的乌衣巷已不复昔日的繁华,没有豪门士族的觥筹交错,取而代 之的是游人探访王谢华堂踪迹。
• 诗歌开头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乌衣巷”在今南京市 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住在这里。“朱雀桥” 在乌衣巷附近,是当时的交通要道。可以想见当年这里车水马龙热闹繁华的盛 况。但而今桥边却只有“野草花”。一个“野”字,揭示了景象的衰败荒凉。 而“乌衣巷”又处在夕阳斜照之中。“夕阳”之下,再加一“斜”字,有力地 渲染出日薄西山的惨淡情景。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从“三吴”的总写过渡到特写,“三吴”包含吴兴、吴郡、会稽这一片属于江浙的广 大地区,“夫差旧国”的范围则要小得多,仅指吴王夫差的旧都姑苏一城,这里才是 撩动词人兴致、萦系词人心魂、吸引词人“东游”的“核心景区”,也是这首咏史怀 古词的“视域焦点”。夫差旧都虽只姑苏一城,但城中堪游、词中可写之处亦多,词 人选择了“香径”加以特写。香径,即采香径,苏州市西南灵岩山前小溪名。当年 “吴王种香於香山,使美人泛舟於溪以采香”(宋范成大《吴郡志·古迹一》),香径 后面的灵岩山上,就是吴王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所在。词人以“香径”指代吴国旧都 的遗迹,一条溪水,见证了吴都的繁华与吴王的荒淫,而今已经湮没不见了,只留下 一片荒莽的山丘。当年仕女如云、歌乐喧阗(tián)的“繁华”,都已隐入岁月的深 处,听不见也看不见了。“悄无睹”三字,分说听觉和视觉,将“繁华”一笔抹尽, 上承“没”“荒”,下为“空”字张本。黄昏时分,当年的“繁华”去处,一片阒 (qù)寂,词人只能听到山林间野鹿的呦呦鸣叫。野鹿出没,见出其荒凉。呦呦鹿鸣, 愈衬出当年“繁华”之地在吴国败亡之后的荒芜沉寂。
• ⑶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 众多。次第:依次。
过华清宫(1)
• 一骑红尘妃子笑⑷, • 无人知是荔枝来⑸。
• 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 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 鲜果来。
• 词句注释
• ⑷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 指杨贵妃。《唐国史补》:“杨贵 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 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 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 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 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 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 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 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 (《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 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 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 春即回长安。
• ⑸知是:一作“知道”。
解析
过华清宫 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情感: 1、鞭挞了玄宗骄奢淫逸的生活, 2、同时也告诫统治者如果只沉溺于 享乐,定会国破身亡。
情感2
咏史怀古:
借古讽今,对统治者规劝 对现实的不满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讽: 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