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无衣》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豪情纵横,富有感召力。 本诗共三章,每章均以“岂曰无衣”开头,自问自答,既促人深思,具有 强烈的鼓动性和感召力,又采用重复回旋的形式以加重抒情成分。三章中的三 问三答,情感一次比一次充沛,不断递进,在铺陈复唱中表现出战士们共同对 敌、奔赴战场的高昂情绪,吟诵时一种从军的冲动油然而生,将卫国战争中的 英雄情感推向高潮。

”,表现战士们一起行动起来的句子是“
”,表
现战士们一起上战场的句子是“
”。
6.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7.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8.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9.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10.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①。彤管有炜②,说怿女③美。 自牧归荑,洵④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 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 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 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 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②炜(wěi):色红而有光泽。③女(rǔ): 汝,你,指彤管。④洵:实在,诚然。
王于 兴师,修 我 矛 戟, 与子偕 ⑤。
递进关系。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
周王出兵打仗,修整我的矛与戟,与你共同行动。
岂曰
裳:下衣,此指战裙。
无衣 ? 与子同 裳⑥。
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这是发 出号召,统一思想。第二章结句“与子偕 作”是说“我与你一同行动起来”。这才是
怎么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战裙。 王于兴师, 修 我 甲 兵⑦, 与子 偕行⑧。
激情导入
2020年武汉疫情期间,日本捐赠给中国 的抗疫物资包装箱印有“山川异域、风 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的诗句。这些诗句,有温度,有美感, 还有历史渊源;在这些感人的诗句故事 里,表达着日本这个民族的细心与温暖。 其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就选自 《无衣》这首诗歌。
·《无衣》表达的是一种敢于担当的英雄主义气
概以及以大局为重的
。这种精神千
百年来,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代代相承。
·说说你想到哪些跟《无衣》中的战士们具有相 同品格的人?或相类似的事?
■这首诗充满了慷慨激昂、豪迈乐观及热情互助的 精神,表现出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保卫家园的勇气 。
■这种精神和勇气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值得永远继承和发扬。
怎么说(我们)没衣穿?和你同穿那长袍。
于,句中助词。兴师,起兵。
王于兴师②, 修 我 戈 矛, 与子 同 仇③。
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逻辑上有
前后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 先“议”后“叙”,目的有二:(1)避免平 铺直叙,增强文势;(2)激发爱国热情,
周王出兵打仗,修整我的戈与矛,与你共同对付敌人。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
(2)强烈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征战、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
义精神。这是《诗经》写作上的重要特色。
【词句解释】 ①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 子盖。 ②王于兴师:周王出兵打仗。于,句中助词。兴师,起兵。 ③同仇:共同对付敌人。 ④泽:同“襗(zé)”,贴身穿的衣服。 ⑤偕作:一同起来,指共同行动。作,起。 ⑥裳:下衣,此指战裙。 ⑦甲兵:铠甲和兵器。 ⑧偕行:共同前进。
1、背诵《无衣》。 2、每人收集3句包含“月”的诗句,明确诗句中月蕴含着 什么情感。
感谢观看
行动的开始。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 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 这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只是几个字的变化,
周王出兵打仗,修整我的铠甲和兵器,与你共同前进。 就展现出了诗歌行文的思路,便于情节的
5.全诗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这么写?
展开,使情感层层推进,形成了一种参差 美。
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一唱三叹。作用有二:(1)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 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 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
颂: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 颂。
“点赋击此、处添比加标题、兴”
赋: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 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文 学 常 识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 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 篇。它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 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是 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 头。
诗点经击此“处六添加义标题 ”
“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 “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 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
写作背景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 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攻入国都,幽 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 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 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 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秦国人民慷慨从 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本首诗是《诗经》中最为著名的 爱国主义诗篇。在这场反侵略战争中,秦国人民表现出英勇无畏 的尚武精神,也创造了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慷慨战歌。
6.《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铠甲和兵器,准备战斗的句子是


”。7.《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戈矛,同仇敌忾的
句子是:

。8.《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矛戟,准备一个行动的句子
是:

。9.《无衣》中,描写将士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
是:

。10.《无衣》中表现战士们一样仇恨敌人的句子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 巧。C 项,“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 一同出发这一中心”错误。与前两节情感相同,都是表达同心协 力、共同对敌的决心。故选 C 项。
理解性默写
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穿同样战袍的句子是


”。2. 《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衬衫的句
2020年疫情爆发,日本捐赠武汉物资上写 的16个字古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得到了
中国官方的高度评价。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无衣
《诗经·秦风》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重点掌握《诗经》的艺术手法。 2.诵读诗歌,通过把握语气,语调加深理解。 3.字词释义,研讨问题,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4.联系当下,感受诗歌精神的血脉相承。
(一)阅读课文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1.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第一节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 能“同袍”“同泽”“同裳”。 B.第一、二节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 使用,使语气更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第三节诗的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 同,主要强调了慷慨从军、一同出发这一中心。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景,抒发了团结友 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 章连唱的形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 了民族的特色。 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 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 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 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 爱之情。 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 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
答案 女主人公是美丽、调皮、可爱的。“静女其姝”“静女 其娈”写出了女子的美丽,“爱而不见”写其调皮,“贻我彤管”“自 牧归荑”写其可爱。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能力。写 女主人公的有“姝”“静女其娈”,属于外貌神态描写,写女主 人公娴静,容貌好;“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属 于行为动作描写,写女主人公故意躲藏,送给男主人公彤管、荑 草。外貌描写表现出女主人公的美丽,动作描写则表现出女主人 公的调皮可爱。
【词句翻译】 袍: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 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 岂 曰 无衣 ? 与子同 袍①。
1.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
设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英雄气 概,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2.“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无 逻辑事理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
《无衣》是一首秦国的军中战歌,诗中通过两个战士临战前 夕的一场对话,表现愤激慷慨、奋勇杀敌的爱国精神,同时也从 侧面反映了秦国人民骁勇好战的无畏性格。
本诗特色:重章叠唱 情感跌宕 (1)一唱三叹,富有韵律美。 这首 诗歌章复句叠,一唱三叹,体现了当时民歌的特色。如“同袍”“同泽”“同 裳”“戈矛”“矛戟”“甲兵”“同仇”“偕作”“偕行”等词语的变化,使 重叠的章句之间互相补充,完足文义,深化内容,强化情感,而且更富韵律美, 也更加摇曳生姿。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 容的能力。D 项“用借代的手法”错。“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用的是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
2.诗中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骚
《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后来, “风骚”借代文学才华。
孔子评《诗经》
•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可以观(观察社
会),可以群(结交朋友) ,可以怨(讽刺政治),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子是:

。 3. 《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同穿下衣的
句子是:

。4.《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
备战斗的句子是“

”。5.《无衣》中,描
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矛戟,准备战斗的句子是“

”。
1.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2.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3.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4.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5.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岂曰 无衣 ? 与子同 泽④。 怎么说(我们)没衣穿?和你同穿那中衣。
同“襗(zé)”,贴身穿的衣服。
3.“岂曰无衣”改为“我有衣兮”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 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而且反映了时局的危急, 修改后只剩下“关心”一层意思。
作,起。
4.“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是 什么关系?请做具体分析。
本诗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 备。
朗 读 诗 歌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朗 读 诗 歌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读诗歌,注意读音和节奏 矛戟(jǐ)偕作(xié) 同裳(cháng)
岂曰无衣? 设问语气 升调
与子同袍
肯定语气 降调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肯定语气 紧急快速
无衣 《诗经·秦风》
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 的内容。
“六义”与“四书五经六艺”
• “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 • 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 • 六艺: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 六艺有时又指:《诗》、《书》、《礼》、 《易》、 《乐》、《春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