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在我国北方农村牧区的发展现状与建议——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惠金融在我国北方农村牧区的发展现状与建议——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21T02:21:52.45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6期作者:姜艳奇梁春利王慧
[导读] 我国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此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全方位扶持,也离不开金融体系在资金与信用等方面的服务和援助。
中国人民银行锡林郭勒盟中心支行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026000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此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全方位扶持,也离不开金融体系在资金与信用等方面的服务和援助。
农村地区的经济特征导致了农村金融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普惠金融的发展,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新的契机。
本文以研究我国北方农村牧区普惠金融发展现状为基础,深入分析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村牧区;互联网金融。
引言:
普惠金融是将金融服务以可负担的成本提供给那些难以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如果仅依靠自身的积累进行扩张,不仅速度慢,且发展规模也会不同程度受限。
在当前信用经济中,无法通过信用方式筹集资金也意味着绝对的劣势,会造成经济体系中不稳定性因素的增加。
因此提升地区竞争力,解决金融服务不匹配问题亟待解决。
1普惠金融在锡盟地区发展现状
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中部、北京正北方。
北与蒙古国接壤,西与乌兰察布市交界,南与河北省毗邻,东与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相连。
是距京津冀经济圈最近且具有浓厚蒙古风情、民族文化和特色旅游的多民族聚集地,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辖9旗2市1县和1个管理区。
目前,全盟银行业金融机构27家,营业网点304个,从业人员4739人。
其中: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7家,包括农村合作银行2家、农村商业银行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5家(村镇银行4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家);非银行业金融机构52家,包括保险公司24家、证券公司2家、小额贷款公司26家。
锡盟地区属于农牧结合体系,从其金融体系结构来看,基础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较前几年有显著提高,基本实现了所有农牧户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务。
从全盟金融机构种类和数量来看,目前,农村牧区仅有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结构较为单一,且业务范围有限。
2普惠金融在锡盟地区发展所遇困境
2.1基础设施较薄弱
在传统金融模式下农村牧区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其地域劣势和特有的经济特征。
首先,农村牧区地域广阔,实体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难以覆盖全部地区;很多苏木、(嘎查)村的地理位置相距较远,农牧民要获取金融服务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较远的银行营业网点,既增加了往返成本,又受到时间上的限制,使金融服务降低了便利度;其次,从经营成本和收益来看,在农村牧区要设立营业网点需要高额的成本,而且维持运营所需费用也较为高昂,加大了提供服务的成本。
2.2贷前信息不对称
信用关系是借贷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金融机构于放贷前会进行信息搜集和筛选处理,但是低收入群体往往缺乏基本的财务信息和信用记录,导致金融机构想要获取这些客户的相关信用信息的渠道和方法受限,或者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较高。
2.3贷后违约风险大
金融机构密切关注信贷关系中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牧户的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不可测的天气条件,锡盟地区干旱、风大、寒冷,结冰期近5个月,寒冷期长达7个月,受极寒天气影响,牧户的牲畜易受自然灾害遭受损失,使牧户违约风险增大。
贷前信息不对称和贷后风险问题的长期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机构为农牧户提供资金融通服务的意愿,产生惜贷现象。
2.4抵押担保资源缺乏。
从调查走访情况看,农牧户在办理贷款时普遍缺乏符合信贷条件的有效抵押物,导致贷后风险相对增大,一旦发生风险,若缺少政府相关机构的风险补偿,那么放贷金融机构将会承担所带来的资金风险损失,由此也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放贷积极性。
3互联网金融对普惠金融的推动作用
3.1有助于完善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的融入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覆盖率。
通过线上服务的模式,用户和实体金融机构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资金清算、交易和服务,消费和支付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例如,在互联网金融服务模式下,商业银行推出了手机银行APP,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银
行的金融服务,对比客户亲自到实体银行办理业务,通过网上银行办理,不用亲自去银行网点,也不用排队等待,节省了时间和交通成本的同时,并未影响客户获取全面的金融服务,而银行方面提高了效率的同时,也大幅降低了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
3.2有利于完善农村牧区信用体系建设
一直以来,锡盟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很多农牧户甚至不清楚个人征信报告为何物,也不明白征信报告上的不良记录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不便和影响,因此有必要将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和提升广大农牧户个人信用意识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作,加大相关知识宣传力度。
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采用传统征信和大数据征信相结合的方式,扩大个人征信数据的覆盖范围。
4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建议
4.1拓宽融资渠道,形成多样化普惠金融供给体系
随着农牧业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农村市场巨大潜力突显,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对于科技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
农牧民开展农牧业生产活动边界不断拓宽,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传统借贷业务已无法满足当前发展要求,促使商业银行积极转变业务模式,提高借贷业务审批效率的同时推出更多适合农村牧区的服务与产品,并加大线上业务的比重,引导客户适应线上业务操作,节约服务时间并提高服务效率,使资金尽快流向有需求的农牧户和企业。
在商业银行实行转型的同时,还应积极引导证券、保险、信托、小贷公司、典当行等机构涉足农村产业,作为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补充,增加融资渠道,提供差异化服务,实现风险分担,为农牧民的生活、生产带来更多便利。
4.2创新管理服务,快速适应金融体系改革需求
金融管理和服务创新既能提升金融机构自身争力,也能有效推进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步伐。
普惠金融战略的快速推进,使金融机构在创新过程中紧跟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根据客户需求和政策变化,不断调整和改进产品与服务,金融产品从设计、开发、测试,到推广应用,经历不断的创新改革,达到精益求精,以求满足和适应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逐步实现农村普惠金融。
4.3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
互联网在农村牧区尚未实现完全普及,农牧户互联网金融知识相对匮乏。
许多农牧户即便已具备使用互联网的客观条件,由于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语言文字障碍等导致他们运用互联网手段获取金融服务的能力不足。
因此,在推广农村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知识常识宣传是保障,在基础设施已完善的条件下,普及互联网和金融知识成为重中之重。
政府职能部门、金融机构应予以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
4.4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奖励机制稳定金融从业队伍
人才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一大缺口。
政府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支持,注重人才扶持与激励,鼓励地方、金融机构等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同各大高校合作培养专业对口人才,同时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互联网金融事业。
此外,应常态化注重对偏远地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锻炼、培育和激励,不断吸引外来人才,确保从业人才储备充足,满足行业的长远化发展。
结语
普惠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普惠金融与互联网金融相辅相成、协同发展,其运作模式与核心优势,使偏远地区也能简易便捷的接受金融服务。
然而,互联网金融发展仍面临监管不到位、法律体系不完善、信息易泄露等问题,期待在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和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刘洋.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运作模式、问题及转型[J].管理现代化,2018,38(3):10-12.
[2]张存萍.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及政策建议[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11):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