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科学创造新生活 (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标题:20科学创造新生活
教材版本: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下册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美术创作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学会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教学内容:
1.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 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3. 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教学重点:
1.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2. 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3. 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2. 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它们与美术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美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美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二、新课内容(2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给你什么感觉?它们与美术有什么关系?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主题,通过美术作品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3. 教师出示一些与科学创造新生活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的?
4.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通过描绘科技产品、科技场景等,表现了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三、实践环节(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2. 学生选择一个科学现象,思考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3.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2. 其他学生评价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科学技术对美术创作有什么影响?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何成为美术创作的主题?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深入学习(2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与科学创造新生活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些作品是如何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的?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作品通过描绘科技产品、科技场景等,表现了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三、实践环节(1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2. 学生选择一个科学现象,思考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3. 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展示与评价(5分钟)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己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2. 其他学生评价作品,提出意见和建议。
3. 教师总结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总结拓展(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科学技术对美术创作有什么影响?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如何成为美术创作的主题?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 教师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运用美术手段进行创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运用美术手段表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美术表现能力。
丰富内容
重点关注的细节: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并运用美术手段进行创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实物等方式,创设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太阳能电池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能电池板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2. 提出问题: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科学现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太阳能电池板是如何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电池板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3. 小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就某个科学现象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太阳能的例子?”
二、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
1. 分析作品:教师可以展示一些与科学创造新生活相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和创作主题。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幅描绘风力发电的画作,引导学生分析画作中的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的工作原理等科学元素,以及画作所表现的绿色能源、环保等创作主题。
2. 创作启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中发现创作主题,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科学现象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主题?”
3. 主题构思: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主题构思,明确创作目的和表现手法。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思考:“我想要表现的科学现象是什么?我想要传达的信息是什么?我应该如何运用美术手段进行表现?”
三、运用美术手段进行创作
1. 技法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创作需求,提供相应的技法指导。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透视、光影、色彩等技法,表现科学现象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2. 创作实践: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 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应组织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邀请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表现力、创意和技法运用等方面,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以上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发现科学创造新生活的主题,并运用美术手段进行创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又能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美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