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开国大典 (2).

合集下载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九年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个主题活动。

本主题活动由“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欢庆祖国的生日”两个主题活动内容组成。

主要讲述了新中国建立的来之不易,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由于本次主题活动涉及到建国初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课上借助影像资料,图片,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了解国旗,国徽的象征意义;通过资料搜集,图片展示,明白中国人民站起来的真正内涵,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本次主题活动的设置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的了解,升华爱党、爱国的感情,尝试着实现课程是为了生活,通过生活感受生活的教育理念,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

二、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三、课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大场面,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四、活动准备1.课件2.搜集有关《开国大典》、国旗、国徽、国歌的资料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五、活动过程活动一:了解《开国大典》,激发爱国情感师: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在那一天我们国家举行了盛大而又隆重的庆典《开国大典》师:你们想不想跟老师去领略一下1949年的开国大典?(播放多媒体课件:《开国大典》视频)学生谈感受活动二:回顾历史,感悟庄严1.刚才看了开国大典盛况,同学们的心情一定都很激动吧,这些画面中,令你最难忘的是哪一个场景?(生:欢腾、升旗、毛主席宣读)2.面同学们拿出课下所搜集资料,小组内思考讨论,“广场上的人们为什么如此欢呼沸腾?从中你感受到些什么?生:(1)民族屈辱史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丧权辱国的割地赔款条款以及屈辱历史的见证“圆明园的毁灭”,激发学生对列强的愤恨之情。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7 开国大典 教学反思 (2)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7 开国大典 教学反思 (2)

教学反思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写的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的空前盛况,充分表达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欢乐的心情。

本课先写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人员;接着写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及广场的情况;再接着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最后讲了游行队伍。

在教学本课时,我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此外我还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理解课文时,让学生通过比较句子,运用词语,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之精妙。

引导学生想象时,抓住一些关键词、句,通过对这些关键词、句的揣摸来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

透过一个个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最后回读全文,总结全文。

不但让学生从人文角度去归纳概括,更主要的是要联系文章总结场面描写的方法。

这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课后反思时,我深刻地意识到:这堂课中,朗读指导没有体现层次性。

在学习课文的重点段,必须要充分地多形式、多层次的朗读与评价,才能体会首都人民的兴奋、激动、自豪的心情。

在理解课文时,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

第1页共1页。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小学 品德与社会.doc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小学 品德与社会.doc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开国大典教材分析: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这一活动主题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呈现了几幅开国大典上军民同欢,举国欢庆的画面,引导学生去探究老百姓对于新中国成立如此激动的原因。

第二部分介绍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基本情况,并引导学生去了解国歌、国旗的相关知识2、欢庆祖国的生日。

这一活动主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用图片描绘了不同的人是如何欢度国庆的,第二部分要求学生去为国庆节的庆祝活动作准备。

活动目标:1、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欢庆的气氛,体验全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激动心情。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振兴中华。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学情分析:新中国的成立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是知之甚少,所以课前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寻访、参观等多种方式更多的搜集资料;课上通过材料交流、图片展示;课后通过开展朗诵会、办手抄报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这样就使学生对一些史实感到真实亲切,印象深刻。

活动方法:情境创设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准备:1、开国大典视频资料、升旗仪式视频资料。

2、学生搜集的国旗、国歌、国徽的相关资料。

教学重点:1、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欢庆的气氛,明白老百姓高兴和激动的原因,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了解有关国旗。

国歌、国徽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

教学难点: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欢庆的气氛,明白老百姓高兴和激动的原因,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活动过程: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历史事件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品德与社会了,对不对?好,我们比一比看看谁做的最端正,回答问题最积极!)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

2、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

(播放前教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是什么场景,人们的心情如何。

)3、引出课题——《开国大典》3、提示学生回忆刚才视频中人们的心情。

4、学生质疑。

5、顺着学生的回答,抓住关键词,引入旧中国那段屈辱的历史。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开国大典》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开国大典》说课稿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开国大典》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一篇描写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性事件的课文。

本课以我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为背景,通过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

这篇课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感受祖国的伟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在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感受祖国伟大等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认识相关的历史人物,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及伟大意义。

2.教学难点:深刻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感受祖国的伟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情感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的短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句子。

3.交流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新中国成立的感受,探讨课文中体现的祖国伟大。

4.讲解分析: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5.情感体验:学生进行诗歌朗诵、红歌演唱等活动,让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产生共鸣。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开国大典》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开国大典》

织中央人民政府。选举毛泽东为中 央人民政府主席。 规定以五星红旗 为国旗。规定以北平为首都,并改 名为北京。 以《义勇军进行曲》为 代国歌。 以五星红旗为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旗。
谈谈国旗的象征意义
旗面为红色,象征着革命。左上方缀着五颗
黄色五角星;一星较大,居左;四星较小, 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 的中心点。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个 小五角星各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 人民所包括的四个阶级:工人阶级、农民阶 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五颗 五角星的相互关系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心拥护。 五星位于旗面的左上方,似闪闪星辰居高临 下,金碧交辉,映照大地,江天辽阔,山河 壮丽。
开 国 大 典
1.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 欢庆的气氛,体验人民当家作主 的激动心情/20090930/n267105632.shtml
2.了解有关国旗、国歌、国徽 等知识
1、开国大典上礼炮有多少门?鸣了多少 响?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 2、当开国大典在北京举行时举国上下 的老百姓为什么这样激动? 3、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 出了哪些决定?
1.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在 北平 召开。 会议决定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组织 中央人民政府 2.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终于推翻 了 帝国 主义、 封建 主义 官僚资本 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 毛泽东 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成立了。 天安门宣布, 4.《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 田汉 。 聂耳 曲作者是 。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横空出世到
1949年,刚刚28年。28响礼炮就是 28年党史的赞礼! 鸣放礼炮54响,这是代表参加政协 会议的54个单位。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开国大典 (2)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开国大典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 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麦稻穗、五星、 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 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 喜庆的传统色彩。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 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谷穗象征 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1950年9月20日, 国徽终于诞生了
开国大阅兵上受检阅的坦克部队
毛主席朱总司令和中央人民政府其 他首长出席检阅
民兵大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观礼台上的解放军代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通过天安 门广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炮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化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装牵引炮兵部队
同学们,,1949年开国大典, 举国上下的老百姓为什么这么 激动呢?
缝制第一面国旗时发生的事情……
1949年时任北京高融金属材料厂副厂长宋树信宋老说:1949年 9月29日上午接到紧急任务,10月1日毛主席要在开国大典上亲手 升起一面长5米、宽3米的特大号五星红旗,红旗质量要好、五星 必须要用缎子做。宋老当时又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这么光荣的 任务交给他,是对他的极大信任;紧张的是短短的时间内要完成 这个神圣的任务是有困难的。宋老当时顾不上多想,找到做旗面 用的红布,但受当时条件限制,却找不到做五星的绸缎。骑车跑 遍北京城所有的布店,整整一天都没找到,急得火烧火燎、夜不 能寐。第二天一大早赶到全市最大的绸布店瑞蚨祥,向一位老职 工说明来意,请他们帮助翻翻库存。他们一听事关重大,派了几 个人一起找,两个小时后,交给宋老一卷质量好的绸缎…宋老抱 上绸缎直奔西单的一家缝纫社,才发现黄缎子才有1市尺之宽, 最大的五星根本不够宽。经上级同意,在大五星的一个角接一个 尖。拼接后,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课件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课件


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
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击掌传花”游戏的场
丁字形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 概括
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 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 具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 具体
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 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

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
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击掌传花”游戏的场
丁字形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 概
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击掌传花”游戏的场
丁字形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 概
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 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 具体
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 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

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
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击掌传花”游戏的场
丁字形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 概括
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 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

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
“击掌传花”游戏的场
丁字形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

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 《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教案

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  《开国大典》 第二课时 教案

7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案一、学情分析《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全文段落之间过渡自然,层次清楚,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品析课文的描写方法,抓住重点语句感受当时的气氛,体会自豪激动的心情,感受爱国之情。

二、教学目标1.结合重点语句,理解阅兵式的场面描写,感受热烈、庄严的气氛。

2.写法导读,体会点面结合的写法。

三、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阅读指导,品析掌握“阅兵式”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朗读描写“游行群众”的重点语句,体会自豪激动的心情。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联系背景理解“开国”的象征意义。

感受爱国之情。

四、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内容梳理:学生自主回顾课文内容和结构顺序。

用“这是一个______的开国大典”的方式表达阅读感受,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内容梳理:依次播放1949年开国大典视频和70周年国庆节阅兵式视频。

提问:与开国大典的大阅兵相比,70周年的阅兵式有什么变化?谈谈你的感受。

目的: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祖国的变化,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二)走进文本1.开篇引入: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日子的标志性意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爱国之情。

2.叙事要素:出示关键词: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场的位置和布置。

根据关键词找出相应的内容并批注。

3.场面描绘:大典前,入场群众。

(1)批注:朗读第4、5自然段,哪些词句表现了人们兴奋的心情?明确:老远、清早、直奔、五更天……(2)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进行品析。

4.举行典礼:你对典礼盛况中的哪个场面最有感触?批注体会并交流。

典礼过程:典礼开始——宣布成立——升旗仪式——鸣放礼炮——宣读公告5.体会句子: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语句“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点拨:“站起来”——独立自主;穷苦人民翻身做主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第二课时PPT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第二课时PPT
镜头聚集在一点上,这被称为特写镜头。
民群那感众他•到 进 首无场先比拍任欢摄快的务、是无什比么3激?:动、带无比自着豪,理它表解明中国朗人. 读14自然段,读出现场的热烈以及人们的激动喜
民解放军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由东往西,缓缓进场。
悦之情。 接下来作者的镜头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远镜头可以展现场景的全貌,拍摄范围较大可以让人感受整体的氛围。 (有详有略才能突出重点。
• 任务4:说说对15自然段的理解,“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有什么 任务4:说说对15自然段的理解,“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有什么含义?
虽然历史已经过去了70年,但这一天已经印在了你的心里,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千千万万的中国儿女都为祖国母亲的独.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晚上9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了会场。
自主学习 今天,我们的祖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种整体场景概括性描写和详细刻画关键点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被称为“点面结合”。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 任务1:快速默读“游行”部分,说说自己感受现场的什么气氛?从 呈现场景时为什么既要有远景也要有特写?
例:这声音传到城市,大街小巷彩旗飞扬,男女老少欢天喜地。 任务4:说说对15自然段的理解,“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有什么含义?
抒发.情感
面对此情此景,你想说些什么呢?写下来,与大 阅兵式 群众游行
(点面结合)
课时作业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面 )旗帜
一( 阵 )掌声
一( 盏 )宫灯
一( 幅 )画像
一( 封 )书信
一( 座 )宝库
一( 片 )绿洲
一( 场 )虚惊
远镜头可以展现场景的全貌,拍摄范围较大可以让人感受整体 的氛围。但是会忽略很多细节。特写能够更加细微地表现人物形象, 传达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有更加细腻的感受。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案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案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案教材简析: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课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本课词句。

过程与方法: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有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合作交流学生搜集有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资料,教师适当归纳小结。

二、品读体验1、小记者报道新闻(鼓励学生上讲台报道开国大典情况)出示评价方案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开国大典的经过。

学生评价最好小记者。

2、引导学生学习本课表达方法。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朗诵课文第七自然段。

四、巩固延伸1、体会加黑词所表达的意思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开国大典新闻报道稿。

板书设计:开国大典事情发展的顺序教后反思:一堂课下来,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这个问题上,让我有了一些思考。

教师深入的理解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教材、把握课堂,多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深入理解新课标的精神,提高效率这个目标就一定可以实现。

长文短讲,教师“讲”的时间少了,学生“学”的时间自然就增加了。

他们在阅读时就有更充足的时间进行感受、理解、欣赏,并真正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语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

过程与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小标题梳理课文所描写的场面,初步把握主要内容。

进而聚焦“阅兵式”,感受作者如何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场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出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爱戴。

2.学习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小练笔。

给学生提供相关素材,运用本课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进行写法迁移。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开国大典”。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识记了生字词,了解了大典的盛况。

下面谁来说一说课文描写了大典的哪几个场面?(板书:会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3.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聚焦到那庄严、盛大的历史瞬间,到一个个场面描写中去感受大典的盛况和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一步感悟开国大典的盛况。

二、体会情感,揣摩写法。

(一)出示课件:读课文,哪些句子能够表现出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气氛?用波浪线画出来,并用着重号把关键词标出来,把自己的感受作简单批注。

设计意图:画出表现开国大典热烈、庄严的句子,这是在为后面揭示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奠定基础,同时,简单的批注,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具体体现。

(二)学生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三)教师点拨,出示课件。

1.第一个场面——典礼前,毛主席出场(第5自然段)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开国大典(2)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7、开国大典(2)教案

7.开国大典32学习课文第二、三段,体会人民群众爱党、爱领袖、爱新中国的心情。

体会人民群众爱党、爱领袖、爱新中国的心情投影片小黑板录音机1.学习第二段。

(1)理清典礼仪程。

①默读本段。

理一理典礼的过程o②课堂练习,填表。

升国旗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宣读公告鸣礼炮③简要述说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括出典礼过程中反映人民群众心情的句子。

(共6处。

)引读。

(老师略读连接内容,学生齐读描写群众心情的句子,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3)理解句子,训练说话、朗读。

①这是怎样一种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人们为什么那么激动?请联系课文用上“人民群众为……而欢呼或激动”说一兵句话。

(展开。

如人民群众为升起第一面五星虹旗而内心激动;为新中国成立而欢呼;为有了自己的领袖而欢跃……)②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五星红旗升起来”表示什么?“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什么意思? (新中国成立了,人民翻身作了主人,不再受压迫,从此过上幸福生活。

句子指出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朗读这句话,读出自豪、扬眉吐气。

③课文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用了哪些方法?(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

排比:四个“传到”。

)随机比较句子:“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插传遍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与课文原句比哪句好?为什么?(体会排比气势,突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汛传遍祖国山山水水、四面八方。

) 朗读排比句,读出自豪、扬眉吐气的气势。

(4)熟读6-8节,试背诵。

(背不出的允许看书)(5)完成作业本第4题,总结学习方法。

(理清写什么,反映了怎样的心情。

)2.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三段。

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四人组议论一课堂交流。

①特点: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概括时让学生简要说出理解根据。

)②点拨:为什么人们把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解放军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巨大贡献,人们热爱解放军,感激解放军。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社会六上《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一篇描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诗性文献。

本课内容通过详细描绘当时的历史场景,展示了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斗争,终于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本课教材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对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开国大典》的具体内容,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感受当时的激动人心的场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开国大典》,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开国大典》的激动人心的场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2.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开国大典》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3.教学设施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简单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部编版6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第2课时】

部编版6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第2课时】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 比喻、 夸张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此 时天安门广场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表现出了 人们参加大典的激动和兴奋的心情。
开国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哪里?(串珠问题2) 大典的“大”主要体现在:成员多,到会群众范
围广;四面八方、汇集……来得早:早上六点多就 入场;人数多:成了人的海洋ꎻ热情高;直奔,五更 天,摸着黑,秩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晚上九点半,游行队伍才完全走出会场。两股“红 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 北京城。
“两股红流”指什么? 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有什么寓意呢? 这句话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方法,“红流”指的是行队
伍。 写出了游行队伍之长,火光之亮。这里也是暗指在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大步向前,前途一片光明。
跳跃着喊! 舞动着两个手臂喊! 站在主席台下望着毛泽东主席不愿离开地喊! 把这个古老的城市喊得变成年轻! 把旧社会留给我们身上的创伤和污秽 喊掉得干干净净!
举着红灯的游行的队伍河一样流到街上。 天空的月亮失去了光辉,星星也都要躲藏。
呵,我们多么愿意站在这里欢呼一个晚上! 我们多么愿意在毛泽东的照耀下, 把我们一生献给我们自己的国家!
16日6时54分,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的杨利伟胜利归来。至此,中 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浩瀚的太空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思考:这个时刻“激动人心”是因为什么?
6时15分,戈壁的夜色还很浓重,他微笑着进入飞船,静待火箭 点火升空。而此时,成千上万的人们已经等候在发射场外了,全世界 的目光都注视着这里。
7时30分,大漠红日喷薄而出,太阳的身边是高高耸立、气宇轩 昂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箭头直指苍穹。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 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 10,9,8,7,6,5,4,3,2,1。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的浓雾腾 空而起,震耳欲聋的一声长吼,撕破了大漠的沉静,“神舟”五号稳 稳地冲向辽阔碧空。

六年级品社《开国大典》

六年级品社《开国大典》

六年级《开国大典》课题《开国大典》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山东人民出版社课程内容《开国大典》这课是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欢庆的气氛,体会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引导学生认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目标1、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欢庆的气氛,体会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2、引导学生认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振兴中华。

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课。

承接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学生已经了解了中国屈辱的近代史,在第二单元的前两课,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为了新中国而进行的英勇顽强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艰难曲折的救亡之路,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在本课中,安排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和“欢庆祖国的生日”两部分内容。

第一课时完成“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教学准备1、新中国成立时的录像资料。

2、学生搜集的国旗、国歌、国徽的相关资料。

3、教学中用到的各种音像资料。

学生分析学生在农村,见的少,而且搜集资料的能力严重不足,极少数同学有互联网,没有图书馆,而且多数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水平很低。

对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劳动者的认识不全面,对课本中的词语和插图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年龄小,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很少,对激发学生兴趣不利。

教学设计思想从课题出发,体会什么是“开国”,让学生了解“大典”,其中注重学生搜集信息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补充学生没的收集到的必要的内容。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活动。

教学重点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欢庆的气氛,体会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教学策略与方法学生搜集资料、情境创设、小组合作探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 第2课时-优课件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 第2课时-优课件
——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 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起初全场肃静,只听到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他读到“选举 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 情融成了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了一阵掌声。
描写群众的语句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 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 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 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 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描写毛主席的语句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 ,跟群众见面了。
02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在今天成立了!”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
03 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
04 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
•1、多少白发翁,蹉跎悔歧路。寄语少年人,莫将少年误。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021/11/12021/11/12021/11/111/1/2021 10:39:26 PM •3、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4、智力教育就是要扩大人的求知范围 •5、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 •6、要经常培养开阔的胸襟,要经常培养知识上诚实的习惯,而且要经常学习向自己的思想负责任。2021年11月 2021/11/12021/11/12021/11/111/1/2021

鲁人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开国大典

鲁人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新中国建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2)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举国上下欢庆的气氛。

2.能力:(1)能够结合生活体验,体会全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激动心情。

(2)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激发爱国情感。

(3)能够大胆发言,把自己的观点和他人进行分享。

3.知识:(1)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认识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2)了解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的过程。

【教学重点】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本课所带给自己的思考。

2.了解和感受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才能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

【教学难点】1.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

2.感受新中国建立以来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爱我的祖国”资料。

1.播放课件:“我爱我的祖国”资料。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1)结合我们的生活体验,想想今年是建国多少周年?(2)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把自己讨论出的重点,记在自己的本子上。

(3)教师请班上几位同学,进行发言。

走入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在阅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解释重要的词汇。

活动二:《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

1.播放动画:《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

(1)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讨论:电影中哪些镜头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2)教师把学生分成若干组,给出相应的时间,针对书本的内容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发言。

每组派代表,对书本内容的讨论结果进行分享。

(4)教师把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上。

2.设计一次模拟升旗的方案。

(1)引导学生根据书本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场景进行延伸。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场景,进行设计。

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讲解

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讲解

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课文讲解
一、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历史知识吗?那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这是一个让中国人永远铭记的日子。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开国大典》这篇课文,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二、字词学习
1. 生字: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朗读这些生字,记住它们的读音。

2. 词语:我们不仅要掌握生字的读音,还要理解课文中出现的词语的含义。

请大家自己阅读课文,尝试理解这些词语。

三、朗读课文
1.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语调,尽量读出感情。

2. 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听,比较自己的朗读和老师的朗读有哪些不同。

四、段落分析
1. 课文第一段:描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2. 课文第二段:描述了开国大典的准备工作。

请同学们思考:这些准备工作对于开国大典有何重要性?
3. 课文第三段:详细描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请同学们思考:这段描写中,哪些细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4. 课文第四段:讲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请同学们思考:这段话对于我们理解课文有何帮助?
五、课堂互动
1.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你从这篇课文中学到了什么?你对中国历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 请同学们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全班一起讨论解答。

六、作业布置
1.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开国大典的盛况,尽量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第2课时 教案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第2课时 教案

秋期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7.《开国大典》第2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开国大典》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电影,了解其背景和主要内容。

–理解并掌握电影中表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学习相关历史知识,了解我国近现代史。

2.能力目标:–通过观看电影,培养学生的影像思维和历史记忆力。

–提高学生的观看电影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珍爱与尊重。

–让学生体会到对国家历史的了解对培养爱国情感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掌握电影中表现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理解和记忆相关历史知识。

三、教学难点•联系历史知识,进行电影与现实的对比分析。

•帮助学生理解电影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电影《开国大典》的片段或简要介绍。

2.相关历史材料和图片。

3.教师准备好的教案和课件。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5分钟)1.通过谈话导入,讨论学生对电影的观感和期待。

2.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背景和拍摄目的。

第二步:观看电影片段(45分钟)1.播放《开国大典》中与第2课时相关的片段。

2.引导学生观看,重点关注片段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第三步:讨论与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电影中出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分析电影与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和表现方式。

第四步:总结与展望(15分钟)1.整理学生的讨论内容,总结本节课的重点。

2.展望下节课继续深入探讨《开国大典》的意义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撰写观后感:请学生结合所观看片段,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2.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为下节课做准备,查阅关于《开国大典》和相关历史事件的资料。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观看电影,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这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作品,同时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电影和历史事实进行思考和讨论,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提高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第一面国旗
• 1992年以来,社会上一直认为新中国第一面国 旗是由普通女工赵文瑞手工缝制的。但真实情况并 非如此。近日,《周末》记者专赴北京,从中国革 命博物馆和当事人处了解到鲜为人知的详情——谁 缝制了“新中国第一面国旗” 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着一件“镇馆之宝”——一面 五星红旗。它是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 席亲手按动电钮升起的新中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 50年来,对于这面新中国第一面国旗的诞生一直 说法不一。一种看法是:它是北京市一位名叫赵文 瑞的普通女工手工缝制的。但前不久,记者从中国 革命博物馆有关专家处获悉,这面国旗并非赵文瑞 手工缝制,真正参与制作的是一位名叫宋树信的中 共党员。
缝制第一面国旗时发生的事情……
1949年时任北京高融金属材料厂副厂长宋树信宋老说:1949年 9月29日上午接到紧急任务,10月1日毛主席要在开国大典上亲手 升起一面长5米、宽3米的特大号五星红旗,红旗质量要好、五星 必须要用缎子做。宋老当时又激动又紧张,激动的是这么光荣的 任务交给他,是对他的极大信任;紧张的是短短的时间内要完成 这个神圣的任务是有困难的。宋老当时顾不上多想,找到做旗面 用的红布,但受当时条件限制,却找不到做五星的绸缎。骑车跑 遍北京城所有的布店,整整一天都没找到,急得火烧火燎、夜不 能寐。第二天一大早赶到全市最大的绸布店瑞蚨祥,向一位老职 工说明来意,请他们帮助翻翻库存。他们一听事关重大,派了几 个人一起找,两个小时后,交给宋老一卷质量好的绸缎…宋老抱 上绸缎直奔西单的一家缝纫社,才发现黄缎子才有1市尺之宽, 最大的五星根本不够宽。经上级同意,在大五星的一个角接一个 尖。拼接后,不仔细看看不出来…
国徽的象征意义?
• (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 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 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 诞生)
国歌的词曲家是谁?Fra bibliotek• 词(田汉) • 曲(聂耳)
国徽是什么时间确定的?
• (1950年9月20日)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是哪位领导人提出来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 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麦稻穗、五星、 天安门、齿轮为金色,圆环内的底子及垂绶 为红色,金、红两种颜色在中国是象征吉祥 喜庆的传统色彩。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反帝 反封建的不屈的民族精神;齿轮和谷穗象征 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五颗星代表中国共产 党领导下的人民大团结。1950年9月20日, 国徽终于诞生了
开国大典
中国人民站 起来了!
课堂小测
游戏规则
• 抢答题:遵守纪律,不能吵闹,谁 先起立谁抢到机会。 • (注意:说完开始才能起立,否则 视为抢答无效。)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 碑上的第一组浮雕是什么? (虎门硝烟)
中国革命的先行者是谁?
•(孙中山)
抗日战争中,年仅14岁的儿童团长用 自己的生命掩护了八路军的后方机关 和各种战备物资。他是谁? • (王朴)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 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 规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 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 纪年。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 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 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 央人民政府委员。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 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 崇敬和缅怀。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国旗的来历
• 国旗为代表主权国家的旗帜,是西方主权国家出现后的 产物。16世纪前,尚不存在“民族国家”或“主权”的 概念,所以没有象征民族主权国家的国旗。中国封建时 代一般认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诗经· 小雅· 北 山》),历代皇朝既没有也不需要国旗。 • 中国与西方列强密切接触是在19世纪晚清代时期,因发 现在外交场合无旗帜代表中国,在窘迫的情况下,清政 府才开始颁布正式的、现代意义的国旗。 • 中国历史上,清朝和中华民国时期一共使用过三种国旗, 分别为( )、( )、( ) • 黄龙旗、五色旗和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此外,从清末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国局势动乱,一些割据或傀 儡政权,也称本身是“中央政府”,亦设有各自的“国 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规定五星红旗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开国大典
回眸近代历史:
• • • • • • • • • 鸦片战争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共一大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井冈山会师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屈辱的开端 探求救国之路 推翻了清王朝
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民族的希望
创立人民军队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推翻蒋家王朝
我国国家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 (国旗、国徽、国歌)
我国国徽的内容是什么?
• (国旗、天安门、齿轮、麦 穗)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时间?
•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哪里 举行?
• (北京天安门)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谁庄严宣 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成立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设计 了国徽呢?
国徽设计者——
各国的国徽
世界 上最 简单 的国 徽— 日本 国徽
世 界 上 奥最 斯复 曼杂 帝的 国国 徽

英 国 国 徽
韩 国 国 徽
为什么把《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 歌?
• 《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国民族解放的 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 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 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这首歌作为 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 安思危的思想。
• (邓小平)
《义勇军进行曲》是哪部电影的主 题曲?
• 《风云儿女》
再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 代表通过了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议案。 国旗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 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 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了在红地上显出 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 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 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而冉冉升起的国旗象 征着新中国的成立。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 观。
开国大阅兵上受检阅的坦克部队
毛主席朱总司令和中央人民政府其 他首长出席检阅
民兵大队通过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观礼台上的解放军代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空部队通过天安 门广场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炮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摩托化部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装牵引炮兵部队
同学们,,1949年开国大典, 举国上下的老百姓为什么这么 激动呢?
因为这是人们经过了100多年的艰苦奋战,才取得的胜 利,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是社会主义的骄傲,中国此次的开国大典还展示了很多 先进的武器,表明中国的国防实力日趋增强,为巩固自 身地位作出了一个有力的证明,其次,中国56个民族的 和谐共处展示了中国的团结,都表明了举国上下人民为 此自豪骄傲,翻身了,推翻了三座大山,当然激动。 三座大山指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座大山,即帝 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大敌人,好比 三座大山,沉重地压在旧中国人民的头上。但已经被中国 共产党的智慧和武力化解了。人民才得以站起来。
• (毛泽东)
开国大典上的礼炮有多少门?鸣了 多少响?
• (54门、28响)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的时间?
• (1949年9月)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的地点?
• (北平)
国旗有什么象征意义?
• (旗面为红色,象征着革命。左上方缀着五颗黄 色五角星;一星较大,居左;四星较小,环拱于 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尖角正对大星的中心点。 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个小五角星各代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人民所包括的四个阶 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 族资产阶级。五颗五角星的相互关系象征着中国 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衷 心拥护。五星位于旗面的左上方,似闪闪星辰居 高临下,金碧交辉,映照大地,江天辽阔,山河 壮丽。)
毛主席在宣读公告
同学们:你们知道54门大炮齐响28响的意
义吗?
54门礼炮代表我国54个民族(我国现有56个民族。 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28响标志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1951年受阅步兵列队天安门广场
1951年受阅的摩托化步兵部队
北京市少先队员代表向毛主席献花
国 庆 阅 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