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用古方六经对糖尿病的经典阐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用古方六经对糖尿病的经典阐述
•中医用古方六经对糖尿病的经典阐述
古代文献对本病的认识:糖尿病属祖国医学“消渴”范畴,消渴一名,首见于黄帝内经,辨证论治则从金匮要略开始,而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病因症候治疗的理论体系形成于唐代。

此后主要是对脏腑病机及治疗方法作了补充,金元时期主要从养阴清热的角度进一步阐明其机理。

古人对糖尿病的记载:
”有一种人,吃得越多,瘦得却越厉害。

医学上把多吃多喝多尿而病人却十分消瘦的症状群归结为“三多一少”,这种病就叫糖尿病。

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种慢性病,目前无法使机体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由于全世界医学家们的努力,已经对糖尿病的情况,包括病名的定义、病因、症状、并发症、治疗与预防等方面,有了不少的了解。

在全世界卓有成效的对糖尿病的研究中,是我国古代医家亦作了许多探索,关于糖尿病的许多最早的记载都可以在中医古书中找到。

谈到消渴,大家会很自然地想到一个现代的病名,就是糖尿病。

从文献记载来看,实际早在隋末的时候就已经把消渴病当作糖尿病了。

我们知道,糖尿病很直观的一个情况就是血糖升高,当血糖升高到一定时,超过了肾的糖阀值,这时就会连带出现尿糖。

那么古人怎么判断那?古中医扶阳派的代表无山高武中医解释说:古人对糖尿病的诊断就主要通过对尿糖的观察,尿糖怎么观察呢?那个时候又没有尿糖试纸,这就要靠蚂蚁帮忙。

蚂蚁嗅觉很灵,尤其对于糖更是灵敏,一般的尿拉到地上是不招蚂蚁的,蚂蚁也怕这个臊味,可是糖尿病人的
尿拉到地上,很快就会招来许多蚂蚁。

古人就通过这个方法来诊断糖尿病。

下面是无山高老中医古中医有关糖尿病的经典阐述:
1)消渴泛义厥阴提纲条文第一个讲述的证就是消渴,消渴是什么意思呢?渴就是口渴,这个大家都应该很清楚。

但是,有的人口渴并不一定想喝水,或者喝一点点润润口就行了,所以,就有口渴不欲饮之证。

这样的渴就是渴而不消。

那么,消渴呢?当然是既渴而又能饮水,而且饮后即消,口又很快地渴起来。

这是消渴的一个大概意思。

厥阴病为什么会导致消渴呢?历代的很多医家都认为是肝胃之热耗伤津液所致,但是无山高老中医武三招以热伤津液来解释厥阴的口渴未必恰当。

厥阴的这个渴应该有它很特殊的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呢?道理很清楚,如果以热盛伤津来解释消渴,那厥阴的这个热怎么能跟阳明的大热相比?阳明的白虎人参汤证是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所以,要讲热盛伤津,那么这个消渴理应放在阳明篇中。

应该将阳明的提纲条文改为:“阳明之为病,消渴,胃家实。

”而张仲景没有这样,反而将消渴置于厥阴提纲证之首,这就很明确地告诉我们,厥阴之渴是另有所因的。

口渴虽是极普通和极常见的一个证候,但是,我们回看六经提纲条文,却只有厥阴提纲言及渴,这便提示我们消渴是厥阴病最容易出现的一个证,也是厥阴病最重要的一个证。

因此,消渴对于厥阴病的诊断而言,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2)厥阴何以渴消渴为什么是厥阴病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厥阴病为什么最容易致渴?我们首先可以来感受一下口渴的过程,人之所以口渴,是因为口舌没有津液了,口舌干燥了。

所以,阳明病在描述口渴的时候,多用舌上干燥。

因此,口渴这个过程的感受器官是什么呢?应该就是口与舌。

而口为脾之窍,舌为心之苗,所以,我们讲口舌,实际上就是讲了心脾,讲了火土。

渴必由口舌,必由心脾,必由火土,
这说明厥阴是最容易影响口舌、心脾、火土的因素,此亦为厥阴病渴的一个重要前提。

渴与旱实际上是很相类似的,在天地则曰旱,在人则曰渴,都是缺少水来滋润的缘故。

如前所云,水在江河湖海,其性本静,故水不能自润万物,必须借助其他中介的作用,方能滋润万物。

那这个中介是什么呢?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中介就是厥阴,就是木。

因为木为水所生,是水之子,所以,在五行中,离水最近的应非木莫属。

故前人将这样一个关系形容为“乙癸同源”。

乙癸同源,实际上就是水木同源,既然是同源的关系,那当然最容易得到它。

而心作为五行中的火,又为木之子,由木所生。

因此,心的苗窍———舌要想得到滋润,就必须靠木吸水以上养,就必须靠木的中介作用。

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就是木土的关系,木为什么能使土保持湿润,或者说厥阴为什么能够保证脾的口窍滋润呢?这一点我们看一看自然就会很清楚。

在自然界,植物较多的地方,它的保湿性往往比较好,特别在原始森林里,不管春夏秋冬,它的土质都是湿润的。

而在没有植被的地方,在黄土高坡,在沙漠里,这个情况就完全不一样,这里的土质往往都很干燥。

可见太阴虽称湿土,如果没有木,这个土是湿不了的。

前面我们曾经谈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龙是兴云布雨的东西,当然也就是保持天地不旱的重要因素。

而龙属东方,龙归于木。

这便彻证了木在滋润万物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厥阴能使心脾的苗窍———口舌保持充分的滋润,从而无有渴生。

而一旦厥阴发生病变,心脾的苗窍便无法得到滋润,消渴便很自然的发生了。

(3)六经辨渴上面我们谈到了厥阴与渴的特殊关系,厥阴病虽很容易致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它不是惟一的因素。

所以,六经病中除太阴不言渴以外,其余各经皆有渴,这就有必要对六经口渴的各自特征作一个鉴别。

首先我们看三阳的口渴。

太阳口渴见于太阳府证中,由太阳气化不利所致,所以,太阳之渴必兼脉浮、发热、小便不利之证;接下来是阳明之渴,阳明之渴系热盛伤津所致,故常与四大证相伴,即大热,大汗,大烦渴,脉洪大;剩下的是少阳之渴,少阳之渴由枢机不利,影响开合,影响三焦所致,故少阳之渴多伴枢机不利之证,如往来寒热,胸胁苦满,脉弦细,口苦,咽干,目眩等。


阳之渴各有特征,在鉴别上不会有太多困难。

治疗上,太阳之渴用五苓散,阳明之渴用白虎汤,少阳之渴用小柴胡汤化裁,或柴胡桂枝干姜汤。

三阴病中,太阴没有渴,即便有渴也不欲饮,所以,三阴病只有少阴和厥阴言渴。

少阴病的渴已如前述,它是小便色白,一派阴寒之象。

因此,少阴之渴也是容易区别的,特别很容易与三阳之渴区别。

对付少阴的口渴,需要动用四逆汤一类的方剂。

上述三阳的口渴,及少阴的口渴都各有千秋,易于鉴别,除外上述这些口渴,其他的就都属于厥阴的口渴。

所以,厥阴渴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凡是上述四经之外的,一切不典型的口渴,皆属于厥阴渴的范畴。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厥阴之于渴,就像太阳之于脉一样。

我们说一个人脉浮了,大致就可以断定他是太阳病,至少也是八九不离十。

除极少数虚阳外越的病人也可以见到脉浮外,大部分的脉浮都与太阳相关。

所以,我们根据一个脉浮,就可以下一个大致的判断,这个病与太阳有关。

同样,我们根据一个口渴,如果这个口渴不具备上述四经的特殊表现,那就可以大致地判断这是一个与厥阴相关的疾病。

因此,口渴,特别是渴而能饮,渴而能消者,对于厥阴病的诊断无疑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厥阴治渴方上面我们讨论三阳的口渴,它都有专门的方剂对治,少阴和厥阴的口渴《伤寒论》中却没有提到对治的方剂。

对于少阴而言,口渴并不是一个很主要的证,大可以随证治之即是。

但是,对于厥阴病,就不能不立一个治渴的专方了。

那么,这个治渴的专方是哪一个方呢?我想非厥阴的古方莫属最近治疗一病人,患者男性,术后已近一年,大便仍不正常,每日腹泻五六次至七八次不等,初为烂便,后即纯水。

除泻利以外,口渴很厉害,终日饮水不止,每日至少需饮两大暖瓶水。

半年以来,叠进中医治疗,然效不甚显。

观前医所用方,多是健脾燥湿一类,兼或有固肾收涩一类。

像参苓白术散,补脾益肠丸一类皆在常用之列,但效果一般,用这些应该没有错误,不从太阴去治,还能从哪儿下手呢?但是,若要学过《伤寒论》,学过六经辨证,我想就断然不会去从太阴下手。

为什么呢?以“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也”,现在病人每日渴饮两瓶水,怎么可能病在太阴呢?所以,
用上面的方剂当然就没有效果了。

那么,对上述这样一个疾病该从何处入手呢?病人下利,然六经皆有下利。

病人口渴,且饮水甚多,此即为消渴也。

又下利,又消渴,这就非六经皆有,而是厥阴独具了。

所以,毫无疑问地应该从厥阴来论治,应该投乌梅丸。

于是为病人开具乌梅丸原方,不作一味增减,又特别加用无山高冲剂调理,每诊开药三四剂,至第三次复诊,渴饮减一半,每日仅需喝一瓶水,水泻亦大大减轻。

由上述这个病例,大家应该初步地感受到六经辨证是一个很方便的法门。

只要我们将六经的提纲把握实在了,六经病的切入是很容易的。

像这个病,你若是不用六经辨证的方法,很容易就切入到太阴里面,脾胃里面去了,而一旦你用六经的方法,那无论如何是不会把它摆到太阴脾胃里去思考的。

因此,六经辨证不但具有上述的方便性,而且还有很大的可靠性。

这样一个既方便又可靠的法门,为什么不去把握它呢?当然应该把握它!以上我们从现代的角度对糖尿病作了一个大致剖析,那么,从中医的角度,尤其是从伤寒六经的角度,我们怎样去看待这个问题呢?血糖升高是不是土跑到水里面去了?糖尿病属于糖的代谢利用障碍,糖在中医它属于哪一类的东西呢?糖是甘味的东西,而甘味于五行属土,所以,很显然,糖应归到土这一类。

因此,糖的代谢、利用障碍,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就应该是土系统的障碍。

土系统怎么障碍呢?从上述直观的角度我们知道,糖尿病就是血中的糖太多了,糖太多当然也就是土太多,而血于中医、于自然它可以与什么类比呢?它可以与江河类比。

故古人云:人之有血脉,如大地之有江河。

所以,把血中的糖分过多的这样一个病理情况放到自然里,实际就是水中的土太多了,江河中的土太多了。

过去,我们沿着长江往西走,江中的水是碧绿碧绿的,再加上两岸青山的依衬,真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可是现在我们再去长江看一看,原来的青山不在了,绿水也变得黄浊。

绿水为什么会黄浊呢?水中的土太多了。

土本来应该呆在它的本位上,不应该到河流里,可现在为什么会跑到河流里来呢?根子在木。

这个原因我们在太阴篇里已经讨论过,就是土的流失。

由于树木砍伐,植被减少,所以,土就很难安住在本位上,几度风雨就把它带到河流里了。

由此可见,水中的土太多,使河流变
得浑浊,其根本的原因还是木少了,植被少了。

看上去好像是土的问题,土不安分,跑到水里来滋事,使我们看不到从前的绿水,可是追溯它的根子,却是在木上面。

我们遵循老子的“道法自然”,将上述糖尿病的过程放到自然里,就知道糖尿病虽然是土系统的毛病,可是它的病根却在木系统上,却在厥阴上。

厥阴的提纲证为什么首言消渴呢?这里的消渴与后世的消渴病(糖尿病)是不是没有关系呢?这个问题就很清楚了。

很显然,我们将糖尿病放到厥阴病里来思考,这便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的三消学说,使我们得以从真正的源头上来设立对治的方法。

这便将糖尿病的论治,糖尿病的研究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自然境界。

糖在身体的作用主要是为身体的组织器官提供能量,那么,现在血糖为什么会升高呢?现代的说法主要是胰岛素的不足,所以,过去治疗糖尿病的惟一方法,便是设法补充胰岛素,或是设法刺激胰岛细胞的分泌。

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胰岛素的不足仅仅是一个方面,而更主要的原因是机体组织细胞对糖的利用发生障碍。

所以,看起来好像是血糖很高,好像是糖多了。

而真实的情况是什么呢?真实的情况却是机体组织细胞内处于缺糖的状态。

正是因为机体组织内处于这样一种糖缺乏的状态,所以,你不足我就得补足你。

怎么补足呢?当然就需要机体启动各式各样的方法,其中一个我们能够直接感受到的方法就是易饥,就是多食。

糖尿病人的易饥多食其实就是由此而来这也是为什么无山高配方面粉能有效的解决糖尿病人易饥饿感,这也是切合上述医理的结果。

而在生化上的一个集中表现,便是血糖升高。

因此,对于糖尿病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宏观的认识。

它不是糖太多,而是糖不足。

因而,糖尿病的关键问题是要没法解决糖的利用问题。

扫除了糖利用过程中的障碍,糖尿病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国古代医学家为了探索糖尿病的诊治规律,几千年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们通过我国一些有关糖尿病的最早记载中也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在世界医学事业中所起的作用是伟大的。

解放后,我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合成胰岛素的国家,为糖尿病的治疗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相信中国一定能在征服糖尿病的队伍中站在世界最前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