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版⼋年级物理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期中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1. ⼩芳骑着⾃⾏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路旁的树⽊
B. 迎⾯⾛来的⾏⼈
C. ⼩芳骑的⾃⾏车
D. 从⼩芳⾝边超越的汽车
2.⼩阳同学对⾃⼰⾝体相关的物理量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体温约为45 ℃
B. ⾝⾼约为1.60 cm
C. 步⾏的速度约为1 m/s
D. 眨眼⼀次时间约为5 s
3.⼩华在学习了“声现象”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

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声⾳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的
B.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C. 声具有能量
D. 声⾳在空⽓中的速度是340 m/s
4.物理⽼师上课声⾳洪亮,⼤家听得很清楚,这⾥的“洪亮”是指声⾳的( )
A. 响度⼤
B. ⾳量⾼
C. ⾳⾊优美
D. 传播速度快
5. ⼩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由此她联想到了泡⽅便⾯时碗⾥冒“热⽓”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和“热⽓”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 “冷⽓”和“热⽓”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蒸⽓
B. “冷⽓”和“热⽓”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珠,后者是⽔蒸⽓
C. “冷⽓”和“热⽓”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和“热⽓”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珠
6.夏天,盛⼀盆⽔,在盆⾥放两块⾼出⽔⾯的砖头,砖头上搁⼀只⽐盆⼩⼀点的篮⼦。

篮⼦⾥有剩饭、剩菜,再把⼀个纱布袋罩在篮⼦上,并使袋⼝的边缘浸⼊⽔⾥(如图所⽰),就做成⼀个“简易冰箱”。

即使经过⼀天时间⾥⾯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与“简易冰箱”的⼯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吃冰棒解热
B. 在中暑病⼈额头上擦酒精
C. 烧开⽔时冒“⽩⽓”
D. ⾐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
7.某物体从地⾯上某⼀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A. 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
C. 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填空题
8.绿⾊出⾏的理念深⼊⼈⼼。

⼩丽同学骑共享单车上学,以单车为参照物,⼩丽是______的,以路⾯为参照物,⼩丽是
_______的,她以5 m/s的速度,匀速直线骑⾏1000 m耗时______s。

9.如图所⽰是⼀辆汽车在10 s内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从第2 s到第4 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_____(填“增⼤”“减⼩”或“不变”);汽车在第5 s时的速度为_____m/s;汽车从第4 s到第6 s这两秒时间⾥共前进了_____m。

10.我国地震台探测到朝鲜境内发⽣了⼀次强度约为5级的地震,证实朝鲜进⾏了核试验,核爆炸产⽣的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这种波的频率⽐可听声波_____(填“⾼”或“低”),这种波对⼈体有杀伤⼒,这说明它具有
_____。

11.现在城市中有⼀种“电⼦礼炮车”,它是通过电⼦装置发出炮声,不会产⽣硝烟和炮屑,但是其“隆隆”的炮声也扰民不⼩。

很多⽼年⼈对此颇有意见,认为礼炮车发出的巨响明显属于_____(填“乐⾳” 或“噪声”),你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应如何改进(请写出⼀条):______;有⼈说这种礼炮车应禁⽌使⽤,⼩明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礼炮车也有优点:________。

12.上物理课时,⽼师写下⼀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冰,冰化⽔⽔温不升”。

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_,反映的⼀个共同特征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

13.⼤型液化天然⽓管道发⽣泄露时,可在泄露处喷⽔补救,因为液化天然⽓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热,使管道温度_______,⽔在泄露处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堵塞孔隙。

14.每年3 ⽉⾄4 ⽉时,⼴东出现“回南天”,墙壁甚⾄地⾯都会“冒⽔”,这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为了防⽌这种现象的发⽣,
应该______(填“打开”或“关闭”)窗户。

三、作图题
1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

根据甲图象在⼄图中画出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16.如图所⽰是A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的坐标图,请在坐标图中画出熔化过程的完整图象。

已知A是初温为20 ℃的晶体,在加热⾄5 min时温度达到80 ℃并开始熔化,在第8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到第10 min后,此物质处于液态。

四、实验题
17.如图甲、⼄、丙所⽰,⽊块长度的测量值是______cm,⼿表显⽰的时刻为上午_____,温度计的⽰数为_____℃。

18.如图甲所⽰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块含铁⼩重物(涂⿊部分)密封在灌满⽔的长直玻璃管内。

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磁铁,⼩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重物到达15厘⽶、30厘⽶、45厘⽶处所⽤的时间分别是1秒,1.92秒,2.82秒。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重物______(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重物在第⼀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了下列两种计算⽅法:⽅法1:v ==[++]÷3=…
⽅法2:v ===…
以上两次计算⽅法正确的是_______。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可采取的⽅法有________(写出⼀点即可);
(4)与甲实验相⽐,⼄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
________(写出⼀点即可)。

19.王明同学在做“⽔的沸腾”实验时,⽤酒精灯给烧杯中的冷⽔均
匀加热时,看见温度的⽰数渐渐上升。

他突然想到这样⼀个问题,在⽔沸腾前,温度计⽰数上升速度是否是均匀的呢?由此他提出了下列⼏种猜想:
猜想1:温度计⽰数上升速度先快后慢;
猜想2:温度计⽰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
猜想3:温度计⽰数上升速度先慢后快再慢;
猜想4:温度计⽰数上升速度是均匀的。

(1)除了图甲中所⽰的器材,还需要⼀个重要的测量仪器是______;
(2)如上图甲,他在操作过程的不妥之处是_________;
(3)根据甲图中⽓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________(填“正在”或“将要”)沸腾。

(4)他纠正错误后认真进⾏了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如⼄图所⽰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此验证了猜想_______,你认为产⽣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

A.整个过程中酒精灯⽕焰忽⼤忽⼩,放热不均匀
B.可能开始加热时有纸盖减少了热量的损失;
C.⽔开始汽化较慢,带⾛的热量少;
D.开始要加热⽯棉⽹和烧杯,后来⽔温较⾼时散热变快
(5)若王明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论加热多长时间,⽔始终都不能沸腾,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条即可)。

(6)为了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法有_________(写出⼀条即可)。

五、计算题
20.⼩明在⽞武湖上的⼀艘游艇上向对⾯的古城墙发出⼀个声⾳,⽽游艇此时以10 m/s的速度向城墙靠近,3 s后他听到了回声,求:
(1)3 s后声⾳传播的路程;
(2)听到回声时⼩游艇距城墙的距离是多少?(v声=340 m/s)
21.⽬前⼴东全省实⾏“区间测速”。

所谓的“区间测速”,就是在两监测点安装监控和测速探头,测出同⼀辆车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算出该车在这⼀区间路段的平均车速,如果这个平均车速超过了该路段的最⾼限速,即被判为超速。

若监测点A、B相距30 km,⼀辆轿车通过监测点A的速度为100 km/h,通过监测点B的速度为110 km/h,通过两个监测点的时间如图所⽰,该路段最⾼限速120 km/h。

(1)原来的检测⽅法是监控探头判断通过监测点时的车速,如果按原来的⽅法,该轿车通过监测点A、B时会不会判为超速?
(2)通过计算说明,采⽤“区间测速”,这辆轿车会不会被判为超速?
六、综合能⼒题
22.⼋年级物理兴趣⼩组的某同学提出问题:⽔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与⽔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组同学决定通过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得到结论.
(1)要完成实验,除了选择⽔、烧杯、量筒、⽕柴、⽯棉⽹和铁架台外,还必需的两种器材是_______和_______。

(2)请设计⼀个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3)⼩组同学将实验测得的数据描绘成了如图所⽰的t-V图像,分析图像可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4)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和⽣活经验推断:⽔加热到沸腾所需的时间除了与⽔的体积有关外,还可能与_______和
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3.阅读下列短⽂,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5⽉12⽇我国汶川地区发⽣了8.0级的⼤地震,给⼈民群众的⽣命财产造成了重⼤损失。

“⼀⽅有难,⼋⽅⽀援”,全国各地的救援⼈员不分昼夜迅速赶往灾区。

夜晚救援车内外温差⼤,车窗的玻璃上会出现⽔珠,司机通常打开车内的暖风消除这些⽔珠。

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为了延长⽣命,当⾝体出汗时,应⽤布、纸等擦⼲⾝上的汗⽔,尽量减少⼈体能量的损失,⽽且被埋在废墟下的⼈为了保存体⼒不是⼤声呼救⽽是⽤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员求救,最后获得了⽣还的机会。

利⽤⽣命探测仪,救援队员可以找到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

⽣命探测仪有多种:声波⽣命探测仪有3~6个“⽿朵”——声探头,即使幸存者不能说话,只要轻轻敲击使周围物体发出微⼩声响,就能够被它“听”到,甚⾄⼼脏微弱的颤动,它也能探测到。

热红外⽣命探测仪利⽤红外线热成像原理,通过探测受困者与周围温度的差异,形成⼈体图象,在⿊夜,该仪器使⽤效果
______(填“较好”或“较差”)。

地震产⽣的
____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在远离地震中⼼、⼈⽆震感的区域会引起某些动物的听觉反应,⽽产⽣⼀些异样的举动,这些举动都是地震来临时的前兆。

(1)完成短⽂中的填空。

(2)关于夜晚时救援车玻璃上⽔珠的位置以及发⽣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玻璃内侧汽化B.玻璃外侧液化C.玻璃内侧液化D.玻璃内侧汽化
(3)由表提供的数据可知,在远离地震中⼼的区域,听觉上有较明显反应的动物是(_______)
A.蝙蝠B.海豚C.猫D.⼤象
(4)地震中被埋在废墟中的⼈当⾝体出汗时,⽤布、纸等擦⼲⾝上的汗⽔,可以尽量减少⼈体能量的损失,为什
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中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1. ⼩芳骑着⾃⾏车在上学的路上,若说她是静⽌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 路旁的树⽊
B. 迎⾯⾛来的⾏⼈
C. ⼩芳骑的⾃⾏车
D. 从⼩芳⾝边超越的汽车
【答案】C
【解析】
解:⼩芳骑着⾃⾏车在上学的路上,⼩芳相对于⼩芳骑的⾃⾏车位置不变,相对于路旁的树⽊、迎⾯⾛来的⾏⼈、从⼩芳⾝边超越的汽车位置不断变化,若说她是静⽌的,则是以⼩芳骑的⾃⾏车为参照物.
故选C.
【点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是否变化,是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依据.
2.⼩阳同学对⾃⼰⾝体相关的物理量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体温约为45 ℃
B. ⾝⾼约为1.60 cm
C. 步⾏的速度约为1 m/s
D. 眨眼⼀次时间约为5 s
【答案】C
【解析】
【详解】A. ⼈的正常体温约为37 ℃,故A错误;
B. ⾝⾼约为1.60 m,故B错误;
C. 步⾏的速度约为1 m/s,故C符合实际;
D. 眨眼⼀次时间约为0.2 s,故E错误;
故选C。

【点睛】此类型的题⽬要求对所学的物理量有熟悉的认知,特别是单位⼤⼩要认识清楚,能对⽣活中常见的物理量进⾏估计,要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活中留⼼积累。

3.⼩华在学习了“声现象”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

其中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声⾳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的
B.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C. 声具有能量
D. 声⾳在空⽓中的速度是340 m/s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声⾳由振动产⽣,即声⾳是靠物体的振动产⽣的,故A正确;
B. 声⾳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故B正确;
C. 利⽤超声波可以清洗眼镜和精密零件等,所以声具有能量,故C正确;
D. 声⾳在15℃的空⽓中的速度是340 m/s,故D错误;
故选D。

4.物理⽼师上课声⾳洪亮,⼤家听得很清楚,这⾥的“洪亮”是指声⾳的( )
A. 响度⼤
B. ⾳量⾼
C. ⾳⾊优美
D. 传播速度快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声⾳的特征有:⾳调、响度、⾳⾊;上物理课时,物理⽼师声⾳洪亮,这⾥“洪亮”指的是声⾳的⼤⼩,指响度⼤,故BC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A。

【考点定位】响度
5. ⼩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由此她联想到了泡⽅便⾯时碗⾥冒“热⽓”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和“热⽓”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 “冷⽓”和“热⽓”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蒸⽓
B. “冷⽓”和“热⽓”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珠,后者是⽔蒸⽓
C. “冷⽓”和“热⽓”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和“热⽓”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珠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是空⽓中的⽔蒸⽓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珠;泡⽅便⾯时碗⾥冒“热⽓”是碗⾥蒸发出的⽔蒸⽓,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液化成的⼩⽔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故选D。

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6.夏天,盛⼀盆⽔,在盆⾥放两块⾼出⽔⾯的砖头,砖头上搁⼀只⽐盆⼩⼀点的篮⼦。

篮⼦⾥有剩饭、剩菜,再把⼀个纱布袋罩在篮⼦上,并使袋⼝的边缘浸⼊⽔⾥(如图所⽰),就做成⼀个“简易冰箱”。

即使经过⼀天时间⾥⾯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与“简易冰箱”的⼯作原理相同的是(
)
A. 吃冰棒解热
B. 在中暑病⼈额头上擦酒精
C. 烧开⽔时冒“⽩⽓”
D. ⾐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整个装置的结构特点可知是借助了蒸发致冷来使给⾷物降温的,将装置放在通风处,即增⼤了液体的表⾯积,也增⼤了⽔的表⾯空⽓流动速度,加快⽔的蒸发,使饭菜温度降低,防⽌饭菜变质;吃冰棒解热,是利⽤熔化吸热知识,故A 不合题意;在中暑病⼈额头上擦酒精,是利⽤液化吸热,降低病⼈体温,故B符合题意;烧开⽔时冒出的“⽩⽓”是⽔蒸⽓遇冷液化形成的⼩⽔滴,故C不符合题意;樟脑丸逐渐变⼩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态蒸汽的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B。

【考点定位】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7.某物体从地⾯上某⼀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

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分析,得出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
B. 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静⽌
C. 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相等
D. 物体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答案】C
【解析】
A、由s-t图象可知,当t=6s时,路程s=15m,即物体在6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故A正确;
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则以地球为参照物,物体静⽌,故B正确;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15m-5m=10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不相等,根据可知,则物体在前2s内和后2s内的速度不相等,故C错误;
D、物体在6s 内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AB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速度的计算和运动与静⽌的相对性等知识,关键能从图象上找出有⽤的信息,属于典型的图象问题,虽有⼀定的综合性,但难度不⼤。

⼆、填空题
8.绿⾊出⾏的理念深⼊⼈⼼。

⼩丽同学骑共享单车上学,以单车为参照物,⼩丽是______的,以路⾯为参照物,⼩丽是
_______的,她以5 m/s的速度,匀速直线骑⾏1000 m耗时______s。

【答案】(1). 静⽌(2). 运动(3). 200
【解析】
【详解】⼩丽同学骑共享单车上学,以单车为参照物,⼩丽与车没有发⽣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的;
以路⾯为参照物,⼩丽的位置发⽣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她以5 m/s的速度,匀速直线骑⾏1000 m耗时:。

9.如图所⽰是⼀辆汽车在10 s内的速度图象,由图象可知,从第2 s到第4 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_____(填“增⼤”“减⼩”或“不变”);汽车在第5 s时的速度为_____m/s;汽车从第4 s到第6 s这两秒时间⾥共前进了_____m。

【答案】(1). 增⼤(2). 30 (3). 60
【解析】
【详解】根据如图的v-t关系图像可知,从第2 s到第4 s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慈⼤悲;
汽车在第4s到第6s时间内,速度不变,速度为30m/s,所以第5 s时的速度为30m/s;
汽车从第4 s到第6 s这两秒时间⾥共前进的距离为:。

10.我国地震台探测到朝鲜境内发⽣了⼀次强度约为5级的地震,证实朝鲜进⾏了核试验,核爆炸产⽣的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这种波的频率⽐可听声波_____(填“⾼”或“低”),这种波对⼈体有杀伤⼒,这说明它具有
_____。

【答案】(1). 次声波(2). 低(3). 能量
【解析】
【详解】核爆、地震等剧烈事件会伴有次声波的发⽣;
所以核爆炸产⽣的次声涌上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这种波的频率⽐可听声波频率低;
次声波与⼈体的内脏器官频率相近,对⼈体有杀伤⼒,这说明它具有能量。

【点睛】要知道在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等剧烈事件中常伴随次声波的发⽣,所以可以⽤⽤仪器监听次声波来监测海啸。

11.现在城市中有⼀种“电⼦礼炮车”,它是通过电⼦装置发出炮声,不会产⽣硝烟和炮屑,但是其“隆隆”的炮声也扰民不⼩。

很多⽼年⼈对此颇有意见,认为礼炮车发出的巨响明显属于_____(填“乐⾳” 或“噪声”),你认为对于这个问题应如何改进(请写出⼀条):______;有⼈说这种礼炮车应禁⽌使⽤,⼩明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礼炮车也有优点:________。

【答案】(1). 噪声(2). 控制炮声的响度(3). 不会产⽣硝烟和炮屑
【解析】
【详解】电⼦礼炮车通过电⼦装置发出炮声,不会产⽣硝烟和炮屑,但是其“隆隆”的炮声也扰民不⼩。

很多⽼年⼈对此颇有意见,⼲扰⼈们学习、⼯作、⽣活的声⾳都可以称为噪声,所以认为礼炮车发出的巨响明显属于噪声;
要减⼩对居民的⼲扰,可以控制炮声的响度;
有⼈说这种礼炮车应禁⽌使⽤,⼩明却不这样认为,他认为礼炮车也有优点:
电⼦礼炮车不会产⽣硝烟和炮屑,所以环境污染⼩。

12.上物理课时,⽼师写下⼀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冰,冰化⽔⽔温不升”。

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和_______,反映的⼀个共同特征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_______。

【答案】(1). 凝固(2). 熔化(3). 保持不变
【解析】
【详解】“杯中冰⽔,⽔结冰冰温未降”,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盘内⽔冰,冰化⽔⽔温不升”,包含的物态变化是熔化;
反映的⼀个共同特征是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是晶体最明显的特征。

13.⼤型液化天然⽓管道发⽣泄露时,可在泄露处喷⽔补救,因为液化天然⽓迅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吸热,使管道温度_______,⽔在泄露处
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堵塞孔隙。

【答案】(1). 汽化(2). 降低(3). 凝固
【解析】
【详解】根据汽化吸热的知识解答。

液化天然⽓在常温下是⽓体,液化天然⽓管道发⽣泄露时,可在泄露处喷⽔补救,因为液化天然⽓迅速汽化时吸热,使管道温度降低,所以⽔在泄露处降温放热凝固堵塞孔隙,故可以⽤喷⽔补救。

【点睛】重点是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除了要记清楚六个物态变化的过程谁吸热、谁放热,还要多了解⼀些物态变化在⽣活⽣产中的应⽤,体会物理知识与⽣活的紧密联系。

14.每年3 ⽉⾄4 ⽉时,⼴东出现“回南天”,墙壁甚⾄地⾯都会“冒⽔”,这是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此过程中,需要______(填“吸热”或“放热”),为了防⽌这种现象的发⽣,
应该______(填“打开”或“关闭”)窗户。

【答案】(1). 液化(2). 放热(3). 打开
【解析】
【详解】墙壁甚⾄地⾯都会“冒⽔”,这是⽔蒸⽓遇冷液化变成⼩⽔珠的现象;
液化放热,所以在此过程中,需要放热;
为了防⽌这种现象的发⽣,应该打开窗户,促进空⽓流通,屋内的⽔蒸⽓含量降低,不易液化。

三、作图题
15.⼀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甲所⽰。

根据甲图象在⼄图中画出其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

【答案】
【解析】
【详解】由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速度为5m/s;
计算出0s、1s、2s、3s…6s时通过的距离分别为:




……

据此描点,连线得,路程—时间图象如下:
16.如图所⽰是A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的坐标图,请在坐标图中画出熔化过程的完整图象。

已知A是初温为20 ℃的晶体,在加热⾄5 min时温度达到80 ℃并开始熔化,在第8 min时,这种晶体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到第10 min后,此物质处于液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