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嗔.怪(chēn)攲.斜(qī)妖娆.(ráo)怏怏
..不乐(yàng)B.豢.养(huàn)累赘.(zhuì)炽.热(zhì)屏.息凝神(píng)
C.狭隘.(ài)坍.塌(dān)蜷.伏(quán)黄发垂髫.(táo)
D.污秽.(huì)龟.裂(jūn)砾.石(lì)戛.然而止(gǎ)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
A.笨拙题纲甘败下风铤而走险
B.粗旷吞噬怨天尤人谈笑风生
C.伎俩玷污虎视眈眈仗义执言
D.颠覆针砭前扑后继惟妙惟肖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A.印度空军计划在马六甲海峡附近永久派驻苏30战斗机,这不言面喻
....地证明了印度早有针对中国的不轨意图。
B.电视剧《国宝奇旅》宣传海报的设计别具匠心
....——将传世名画与火车相结合,暗示了故事的主题与发生背景。
C.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反复无常,这不仅不能体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态度,
也让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无所适从
....。
D.中超联赛第4轮,山东鲁能在主场迎战贵州队的比赛中如同梦游,对鲁能的
这种表现,球迷们早已司空见惯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美贸易之争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B.外卖小哥雷海为夺得第三届(中国诗词大会》总冠军,缘于他痴迷于古典诗词,13年坚持不懈日积月累的结果。
C.这个集团目前己成为拥有11个专业公司、2个研究所、3个生产厂、现有固
定资产9000万元。
D.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上映以来深受观众好评,该片用纯粹、美丽、残酷的方式告诉人们青春年华十分宝贵。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轻轻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D.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6、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②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③“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④“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②④①③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7、古诗文默写。
(1)《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写作者求学之路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回首向来萧瑟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4)杏花疏影里,________________。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5)________________,飞镜又重磨。
(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6)________________,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3)甚矣,汝之不惠.惠: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1.(1)将近,将要(2)通“无”,没有(3)通“慧”,聪明
2.(1)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2)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
3.D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棉花的味道
龚细鹰
①棉花的籽儿发芽后。
母亲就忙碌起来,锄草、松土、施肥,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细致。
两个多月后,棉花长得有几尺高了,翠绿的叶子如张开的小手掌,在风中轻轻摇摆。
母亲说,该给棉花“打顶”了。
她熟练地掐住棉花秆顶部的一部分,稍一用力,“咔嚓”一声将它折断,对着一棵棵棉花“狠下杀手”。
在这块棉地里,母亲不知倾注了多少汗水!可她为何又要毁掉它呢?
②我着急地大叫:“妈,棉花会死掉的!”
③母亲轻轻一笑道:“傻孩子,这时舍不得‘打顶’,以后我们就收不到多少棉花。
”
④看到那么多被母亲折断的棉枝七零八落地掉在地上,我心痛极了,执拗地要求母亲分两棵棉花给我种植,并坚持不给它们“打顶”。
⑤母亲的抉择是对的。
“打顶”后的棉花长得枝繁叶茂,开满了白色、粉色的花,而那两棵没“打顶”的棉花主秆长得太高,阻碍了侧枝的生长,侧枝少而且短,虽然看上去绿叶葱笼,却只有稀硫几朵花开。
母亲指着那两棵棉花对我说:“看到了吧,有时候该舍弃的东西就要舍弃,否则会失去更多。
”
⑥不久,母亲棉田里的花谢了,一个个壮实的棉桃长出来。
八月,棉桃如石榴一般张开了小嘴,煞是好看,几天后,雪一般的棉花灿然盛开在枝头。
⑦午饭后,酷热难忍,母亲却顶着毒辣辣的太阳去摘棉花。
她挽着一个大竹篮,走进棉田里,双手快速地采摘着棉花,汗水湿透了衣衫。
天空湛蓝湛蓝,一望无际的棉田如一片无垠的雪地,身穿浅蓝布衫的母亲被白色的棉花簇拥着,如一位神奇的织女在灵巧地编织一张巨大的白毛毯。
⑧一天夜里,我看见母亲站在院里安静地望着天上。
明月皎洁,一片一片的白云层层叠叠,整齐排列在深蓝色的夜空,月光如水一般倾泻而下,母亲的脸显得格外柔美,她喃喃道:“天上的云真好看啊,像棉花一样。
”母亲读书不多,却能用最熟悉的东西、最贴切的比喻描绘眼前的美景,繁重的农活、生活的磨砺使母亲像大多数农妇一样唠叨、凡俗,但她心里却同样有对美的无限憧憬。
⑨初冬,母亲就开始用新棉花给我们做棉衣、棉鞋、棉被,给长大的姐姐做嫁妆。
机器扎过的棉花变得更加柔软洁白,母亲轻轻将棉花一层层叠好,铺在崭新的布上,然后一针一线细细地缝合。
新棉被蓬松厚实,我撒着欢儿在上面翻跟斗。
雪后的田野如同一床松软的大棉被,我穿上新棉衣跑进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扭头却看见母亲提着一篮翠绿的青菜从菜园走来,脸和手都冻得通红,她身上是一件穿了很多年的棉袄。
我问:“妈,你冷吗?”母亲帮我扣好松开的纽扣,眼里漾着笑意:“妞儿不冷,妈就不冷。
”
⑩晴朗的冬日,母亲把棉被抱到太阳下曝晒。
晚上把头坦进被里,会闻到一股香味,我问母亲:“你放了什么在被子里?香香的,真好闻。
”
⑪母亲说:“哪来的香味?那是棉花的味道。
”
⑫母亲老了,再也干不动农活,不能种棉花了,儿女们给她买了羽绒被、羽绒服,可母亲还是说冷,姐姐买来新棉花给母亲做了棉衣、棉被。
穿上用蓝色金丝绒布料做的新棉袄,母亲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⑬母亲去世多年后的一天,我走在街上,看见前面一个穿着蓝色金丝绒棉袄的老人,背影极像母亲,顿时心跳加速,明知不可能,但还是身不由己紧跑几步追上她……
⑭一个思念母亲的女子,伫立在人来人往的街头便咽无语,一任泪雨滂沱。
⑮多年以后,我还经常闻到母亲说的“棉花的味道”,它柔软、浓密、温暖,将伴随我一生。
(选自《羊城晚报》2018年6月19日 ) 1.作者围绕“棉花”这条线索,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文中第⑤自然段中“我”种棉花的相关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3.如果要把第⑦段画线的句子推荐给其他同学,你写的推荐理由会是什么? 4.结合全文,说说标题“棉花的味道”有什么含义?
5.文章结尾说“棉花的味道”“将伴随我一生”,为什么?请联系文章内容简要说说。
2、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盛玉雷
①春天万物复苏,面对烂漫春光,有人在“红杏枝头”品味春意,于“拂堤杨柳”陶醉氤氲春雾,有人却语竭词穷、词不达意,停留在“哇”“超贊”的简单感叹。
尽管众人眼中的景色“远近高低各不同”,但网络语言风靡、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不经意间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日常交流和情感表达。
②汉语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在表达上有简洁、生动、意蕴深长的特点。
不说古诗词,单说日常用语就是如此。
比如,单就一个“笑”字,就有前仰后合的大笑、勉为其难的苦笑、忍俊不禁的微笑、尖酸刻薄的嘲笑等区分,仅形容笑声就有“哈哈”“嘻嘻”“嘿嘿”“咯咯”“呵呵”“扑哧”等区别。
可以说,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
而善用语言,不仅可以更好地说出个人的故事、自己的想法,而且能够以百花齐放的语言实践,营造丰富多元的文化氛围。
③然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主要表现在不会用复杂、微妙且精确的修辞,以及基本不会引用乃至创作诗句。
正如网友所说,“有时候脑子里想一件事,无法很利索、饱满地说出来”,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使用一套固定句式或者很多夸张的语气词,看似个性实则雷同,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④是我们的语言贫乏了吗?并不尽然。
从存量上来说,我们词汇、句子、典故等语料的多少,可能并没有太大变化。
从增量上说,网络语言等已有新的迅猛增加。
与其说语言贫乏,不如说是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语言嬗变的风向,也是时代发展的走向。
互联网时代争分夺秒,自然要求更直接的信息、更简洁的表达。
信息洪流的湍急,也让同质化信息唾手可得,随手复制粘贴称得上高效。
网络语言所创造的大量流行词、新句式、新修辞,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因此,古诗成语也好,网络用语也罢,都是表情达意的方式,都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⑤语言的活力来自常用常新。
在一个新词汇层出不穷的时代,准确说出所思所想,比不假思索套用流行词汇更有价值。
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风头正盛只是暂时的,真正拥有生命力的语言总会在时间的沉淀下大浪淘沙。
只有直面内心感受的差异化表达,才能生机勃勃、经久不衰,造就语言的经典。
⑥更进一步看,身处网络时代和自媒体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咬文嚼字”。
一段时间以来,从教科书上的“姥姥”“外婆”的称谓之争,到“远上寒山石径斜”“乡音无改鬓毛衰”等诗词的古音讨论,如今的语言生活空前活跃也空前复杂。
在语言的吐故纳新中,倒映着传统与现代的激荡、文化与生活的互动。
如何对待语言、如何更好表达,其实也是如何善待文化、对待生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语言的河流就会奔腾不息,交流与沟通就能心心相印。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04月03日05版,有删减)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既钝化了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
......阻滞了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
4.阅读第④段,下列观点与文段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语言贫乏现象,只是表现为表达上的一种偏爱。
B.网络语言等有了新的迅猛增加,反而使语言显得贫乏了。
C.网络语言在简化语言的同时也为其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D.网络用语,也是表情达意的方式,也蕴含着语言的力量。
5.结合本文的主要观点,请你“善用语言”,对下面材料中“没文化的”说些什么?
湖边有一群鸟,有文化的人看到会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没文化的却只会说:“哇!好美!哇!还有鸟!”
四、写作题(40分)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
题一:暖心窝的一件事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题二:以“团结”为话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参考答案:
一
A
C
A
D
D
A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4)吹笛到天明(5)一轮秋影转金波 (6)一抹晚烟荒戍垒
二
三
1.种植、管理、采摘棉花;母亲给我们做棉衣;年老后依然穿棉织物
2.不能删除,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描写了“打顶”后的棉花与不“打顶”的棉花的区别,突出母亲具有丰富的种植棉花的经验,同时也借此表达在很多时候的深刻哲理。
3.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望无际的棉田比作一片无垠的雪地,把母亲采摘棉花的画面比作织女在编织白毛毯,具体生动地写出了棉花的外形与质地,表现出作者对棉花的喜爱,对勤劳母亲身影的赞美。
4.一是棉花自身的味道,是母亲生前喜欢的味道;二是蕴含深深的母爱,三是子女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
5.我在母爱中成长起来的,母亲管理棉花就像照顾自己心爱的孩子一样,棉花的味道,其实就是妈妈对我的爱,这种爱会一直温暖我,母亲教给我道理,母亲用棉花打顶才能丰收的事实,教育我有舍才有得的道理。
1.要善用我们的语言宝库。
2.举例论证,举出“笑”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达,具体生动地论证了“多样的表达折射出多重情感,反映着多彩生活”的观点。
3.不能删去。
“在一定程度上”,表限制,阻滞吐故纳新的文化积累的因素还
有许多,语言贫乏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如果删去,表达就显得绝对化了,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严密性的特点。
4.B
5.示例:您好!美在我们的眼睛里,也在我们的语言里。
只要多阅读、多积累、多运用我们的语言宝库,您也可以把看到的、想到的用优美的语句表达出来。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我们要用丰富的表达去认清自我、认识生活,要在创新与守正的辩证中感悟过去、探索未来,从而让语言的河流奔腾不息,让交流与沟通能够心心相印。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