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试卷]荧光分析法模拟试卷1.doc

合集下载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放射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放射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试卷1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放射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试卷1(总分:7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B1型题(总题数:2,分数:16.00)A.核素标记抗原B.核素标记抗体C.限量D.等量E.过量(分数:8.00)(1).放射免疫分析的标记物是用(分数:2.00)A. √B.C.D.E.解析:(2).免疫放射分析的标记物是用(分数:2.00)A.B. √C.D.E.解析:(3).放射免疫分析中标记物的使用为(分数:2.00)A.B.C. √D.E.解析:(4).免疫放射分析中标记物的使用为(分数:2.00)A.B.C.D.E. √解析:解析:放射免疫分析使用核素标记抗原,标记物为限量使用;免疫放射分析使用核素标记抗体;标记物为过量使用。

A.竞争抑制B.非竞争结合C.针对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较低D.针对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较强E.与两种抗体无关(分数:8.00)(1).放射免疫分析的反应模式是(分数:2.00)A. √B.C.D.E.解析:(2).免疫放射分析的反应模式是(分数:2.00)A.B. √C.D.E.解析:(3).放射免疫分析的特异性是(分数:2.00)A.B.C. √D.E.解析:(4).免疫放射分析的特异性是(分数:2.00)A.B.C.D. √E.解析:解析:放射免疫分析反应模式为竞争抑制,反应针对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较低;免疫放射分析反应模式为非竞争结合,反应针对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较强。

二、 A1型题(总题数:26,分数:52.00)1.放射性标记物的放射化学纯度一般要求大于(分数:2.00)A.75%B.85%C.95%√D.98%E.100%解析:解析:放射化学纯度是指单位标记物中结合于被标记物上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分率,一般要求大于95%。

2.RIA试验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放射性强度与待测抗原呈(分数:2.00)A.正比关系B.函数关系C.反比关系√D.曲线关系E.正弦关系解析:解析:RIA是采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和非标记的待测抗原竞争性结合有限量特异性抗体的反应,故放射强度与待测抗原浓度呈反比。

中药制剂分析模拟试题

中药制剂分析模拟试题

模拟试卷(一)一、选择题(一)A型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20分)1.中药制剂分析的任务是A.对中药制剂的原料进行质量分析B.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进行质量分析C.对中药制剂的成品进行质量分析D.对中药制剂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分析E.对中药制剂的体内代谢过程进行质量检测2.中药制剂化学成分的多样性是指A.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物质B.含有多种类型的无机元素C.含有多种中药材D.含有多种类型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E.含有多种的同系化合物3.在牛黄解毒片的显微化学反应中,取本品研细,加乙醇10mL,温热1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0.5mL,加热,即显红色,为鉴别方中哪味药材的反应。

A.大黄B.牛黄C.黄芩D.冰片E.雄黄4.杂质限量的表示方法常用A.ppmB.百万分之几C.μgD.mgE.ppb5.砷盐限量检查中,醋酸铅棉花的作用是A.将As5+还原为As3+B.过滤空气C.除H2SD.抑制锑化氢的产生E.除AsH36.农药残留量分析中最常用的提取溶剂为A.丙酮B.甲醇C.乙醇D.正丁醇E.水7.样品粉碎时,不正确的操作是A.样品不宜粉碎得过细B.尽量避免粉碎过程中设备玷污样品C.防止粉尘飞散D.防止挥发性成分损失E.粉碎颗粒不必全部通过筛孔,只要过筛的样品够用即可8.回收率试验是在已知被测物含量(A)的试样中加入一定量(B)的被测物对照品进行测定,得总量(C),则A.回收率(%)=(C-B)/A×100%B.回收率(%)=(C-A)/B×100%C.回收率(%)=B/(C-A)×100%D.回收率(%)=A/(C-B)×100%E.回收率(%)=(A+B)/C×100%9.薄层扫描定量时均采用随行标准法,即标准溶液与供试品溶液交叉点在同一块薄层板上,这是为了A.防止边缘效应B.消除点样量不准的影响C.克服薄层板厚薄不均匀而带来的影响D.消除展开剂挥发的影响E.调整点样量10.分析中药制剂中生物碱成分常用于纯化样品的担体是A.中性氧化铝B.凝胶C.SiO2D.聚酰胺E.硅藻土11.用C18柱进行生物碱HPLC测定时,为克服游离硅醇基影响可采用A.调整流速B.改变流动相极性C.调整检测波长D.调整进样量E.流动相中加入隐蔽试剂12.可从水提液中提取皂苷的溶剂是A.氯仿B.苯C.甲醇D.乙醇E.正丁醇13.木脂素成分可用紫外光检测是因为A.分子量较小B.亲脂性较小C.结构中有芳香核D.结构中有亚甲二氧基E.本身有颜色14.对麝香的含量测定下列说法不正确者A.主要用色谱法B.色谱法都是用麝香酮为对照品C.气相色谱法是以麝香酮为对照品D.高效薄层扫描可测多种化合物E.高效液相色谱可测麝香中多种甾体成分15.合剂与口服液最常用的净化方法为A.液—固萃取B.液—液萃取C.蒸馏法D.沉淀法E.升华法16. 分析栓剂时除去基质的方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用硅藻土吸附B.亲水性基质用水提取C.油脂性基质用水提取D.油脂性基质用熔融冰浴凝固法E.亲水性基质用有机溶剂提取17.唾液药浓一般比血浆药浓A.高B.低C.相等D.不一定E.以上均不是18.在含量测定方法建立过程中,以回收率估计方法的A.重复性B.线性C.可靠性D.选择性E.灵敏度19.含量测定限度低于多少,可增加一个浸出物测定A.百分之一B.千分之一C.万分之一D.十万分之一E.均需20. 对于HRGC的主要色谱条件进行选择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柱内径和容量因子增加均使柱效降低B.柱内径小的开管柱,载气的最佳线速大,更适于快速分析C.开管柱内径小,可用高载气线速度,使用热导检测器时,可减小系统的最小检测限D.柱内径的选择要兼顾柱效、分析速度和柱容量E.柱温的选择也要多方面兼顾,而且开管柱十分有利于作程序升温气相色谱(二)B型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医学类试卷]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模拟试卷1.doc

[医学类试卷]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模拟试卷1.doc

[医学类试卷]中级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免疫学及检验(超敏反应性疾病及其免疫检测)模拟试卷11 不能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是(A)花粉(B)螨(C)同种异型抗原(D)青霉素(E)真菌2 属于Ⅱ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Arthus反应(B)格雷夫斯病(Graves病)(C)花粉症(D)接触性皮炎(E)血清病3 无需抗体参与的超敏反应是(A)重症肌无力(B)Goodpasture综合征(C)皮肤荨麻疹(D)类Arthus反应(E)传染性超敏反应4 与Ⅱ型超敏反应无关的成分是(A)补体(B)抗体(C)巨噬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NK细胞5 下列疾病中与Ⅱ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是(A)荨麻疹(B)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C)输血反应(D)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E)肺出血肾炎综合征6 引发Ⅲ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机制是(A)组胺等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B)补体介导的细胞破坏(C)免疫复合物沉积引起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D)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E)CD4+Th1细胞的激活7 属于Ⅲ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溶血性贫血(B)SLE(C)枯草热(D)结核(E)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8 Ⅳ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不包括(A)发生慢,又称迟发型超敏反应(B)有抗体和补体参与(C)有效应T细胞及单核细胞参与(D)与IL-2等细胞因子及颗粒酶等细胞毒性介质有关(E)局部损害是以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9 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灶(A)依赖于红细胞和补体(B)致尿量增多(C)需要补体和中性粒细胞(D)依赖于巨噬细胞(E)需要抗体和补体的全部九种组分10 引起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的物质是(A)组胺(B)白三烯(C)5-羟色胺(D)前列腺素(E)激肽原酶11 关于免疫球蛋白IgE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免疫球蛋白(B)半衰期较其他免疫球蛋白短(C)分解率高(D)对热最稳定(E)Ⅰ型超敏反应患者显著增高12 Ⅱ型超敏反应靶细胞表面抗原不包括以下哪项(A)同种异型抗原(B)共同抗原(C)变性自身抗原(D)外来抗原(E)可溶性抗原13 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方法是(A)凝集抑制试验(B)PEG比浊试验(C)抗球蛋白检测(D)斑贴试验(E)以上均不是14 以下变应原为半抗原的是(A)异种动物血清(B)微生物(C)青霉素(D)寄生虫代谢产物(E)以上均不是15 不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A)中性粒细胞(B)B淋巴细胞(C)肥大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6 Ⅲ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主要是(A)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并介导过敏反应(B)中等大小的免疫循环复合物沉积导致的组织损伤(C)由效应T细胞与特异性抗原结合导致的组织损伤(D)由靶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的IgG或IgM抗体结合后引起的组织或细胞损伤(E)以上均不是17 患者,女,56岁。

[医学类试卷]核磁共振波谱法模拟试卷1.doc

[医学类试卷]核磁共振波谱法模拟试卷1.doc

[医学类试卷]核磁共振波谱法模拟试卷1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 )(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2 以下不能用来确定碳类型的核磁共振去偶技术为( )(A)质子宽带去偶(B)无畸变极化转移技术(C)偏共振去偶(D)以上技术均不能3 质子的化学位移有如下顺序:苯(7.27)>乙烯(5.25)>乙炔(1.80)>乙烷(0.80),所致原因为( )(A)诱导效应(B)杂化效应和磁各向异性效应的协同作用(C)磁各向异性效应(D)杂化效应4 乙烷、乙烯、乙炔质子化学位移值顺序为δ乙烯>δ乙炔>δ乙烷,造成这种反常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电负性作用(B)环电流效应(C)溶剂效应(D)化学键的磁各向异性5 下列不适宜用核磁共振测定的核种是( )(A)12C(B)15N(C)19F(D)31P6 下列各组原子核,不产生核磁共振信号的是( )(A)2H、14N(B)19F、12C(C)12C、1H(D)12C、16O7 在外磁场中,其核磁矩只有两个取向的核是( )(A)13C、19F、31P(B)1H、2H、13C(C)2H、19F、13C(D)19F、31P、12C8 对CH3CH2OH的NMR氢谱,以下几种预测正确的是( ) (A)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磁场高(B)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共振频率高(C)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屏蔽常数大(D)CH2中质子比CH3中质子外围电子云密度高9 下列化合物中,质子化学位移值最大的是( )(A)CH3Br(B)CH4(C)CH3I(D)CH<sub10 下列化合物中,质子在低场共振的是( )(A)CH3Br(B)CH3Cl(C)CH3F(D)CH411 关于1H-NMR谱,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1H-NMR谱可以给出质子的类型和化学环境(B)1H-NMR谱可以给出质子的分布(C)1H-NMR谱可以给出质子间的相互关系(D)1H-NMR谱可以鉴别化学环境相似的烷烃12 关于磁等价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组内核的化学位移相等(B)与组外核偶合时偶合常数相等(C)无组外核干扰时,组内核因不相互偶合,峰不裂分(D)无组外核干扰时,组内核相互偶合,但不裂分13 使用300MHz核磁共振仪测得化合物中某质子和TMS间频率差为600Hz,如使用600MHz核磁共振仪测得该质子化学位移值为( )(A)2.0×10-6(B)0.20(C)2.0(D)2014 三个质子H A、H B和H C,其屏蔽常数σB>σA>σC,这三个质子在共振时,若v 固定,则所需要的外磁场强度H0的排列次序为( )(A)H0A>H0B>H0C(B)H0B>H0C>H0A(C)H0C>H0A>H0B(D)H0B>H0A>H0C15 将氢核置于磁场H0中,该原子核除了自旋以外,还会产生Larmor运动,Larmor公式的表达式为( )(A)v L=γH0/2π(B)v L=γ/2π(C)v L=γH0(D)v L=γH02π16 化学位移是NMR谱中反映化合物结构的一个重要参数,其产生原因为( )(A)每个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B)原子核所处的H0不同(C)每个质子自身的结构不同(D)每台仪器的性能不同17 在化合物CH3CH2CH2Cl中,质子存在的类型共为( )(A)二类(B)三类(C)四类(D)无法判断18 某化合物中3种质子相互偶合成AM2X2系统,J AM=J XM=10Hz,它们的峰形叙述如下,正确的是( )(A)A为单质子t峰,M为双质子q峰,X为双质子t峰(B)A为单质子s峰,M为双质子dt峰,X为双质子t峰(C)A为单质子t峰,M为双质子dt峰,X为双质子t峰(D)A为单质子t峰,M为双质子sex峰,X为双质子t峰19 某化合物中3种质子相互偶合成AM2X2系统,J AM=10Hz,J XM=2Hz,它们的峰形叙述如下,正确的是( )(A)A为单质子t峰,M为双质子q峰,X为双质子t峰(B)A为单质子s峰,M为双质子dt峰,X为双质子t峰(C)A为单质子t峰,M为双质子dt峰,X为双质子t峰(D)A为单质子t峰,M为双质子sex峰,X为双质子t峰20 某化合物中3种质子相互偶合成AM2X2系统,J AM=10Hz,J XM=2Hz,下列对M2的裂分描述正确的是( )(A)M2裂分为q峰,各小峰强度比为1:3:3:1(B)M2裂分为t峰,各小峰强度比为1:2:1(C)M2裂分为dt峰,各小峰强度比为1:2:1:1:2:1(D)M2裂分为dt峰,各小峰强度比为1:6:15:15:6:1.21 核外电子对抗磁场的作用称为屏蔽效应,该屏蔽效应( )(A)与H0的大小有关(B)与共振频率有关(C)与核外电子云密度有关(D)与所选的溶剂有关22 13C同位素丰度仅是12C的1.1%,而灵敏度仅是1H的1/64,因此总灵敏度只有1H的( )(A)千分之一(B)万分之一(C)五千分之一(D)六千分之一23 在下列系统中,哪种质子和它相连的原子核之间能够观测到自旋分裂现象( )(A)35Cl-H(B)19F一H(C)16O-H(D)79Br-H24 下列关于HF的1H-NMR谱说法正确的是( )(A)在其1H-NMR谱中可以看到1H的单峰(B)在其1H—NMR谱中可以看到1H的单峰及19F的单峰(C)在其1H—NMR谱中可以看到1H的单峰及19F的双峰(D)在其1H—NMR谱中可以看到1H的双峰25 某化合物中两种相互偶合的质子,在100MHz仪器上测得其化学位移差(Aa)为1.1,偶合常数(J)为5.2Hz,在500MHz仪器上测得的结果为( )(A)△δ为2.2,J为10.4Hz(B)△ν为550Hz,J为5.2Hz(C)△δ为1.1,J为10.4Hz(D)△ν为110Hz,J为5.2Hz26 核磁共振的弛豫过程是( )(A)自旋核加热过程(B)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能量以非辐射途径释放而返回低能态的过程(C)高能态自旋核将多余能量以电磁辐射形式发射出去的过程(D)自旋核由低能态向高能态的跃迁过程27 某化合物NMR数据为δ1.2(3H,t)、2.3(2H,q)及3.6(3H,s),则该化合物为( )(A)CH3COOCH2CH3(B)CH3 CH2 COOCH3(C)CH3CH2OCOCH3(D)CH3CH2 COCH328 下列对化合物ClCH2CH2CH2Cl的1H—NMR谱,描述正确的是( )(A)1个单峰,氢分布为6(B)1个三重峰与1个五重峰,氢分布比值为1:2(C)1个三重峰与1个五重峰,氢分布比值为2:1(D)3个三重峰,氢分布比值为1:1:129 核磁共振波谱法中,当绕核电子云密度增加时,核实受磁场强度会( ) (A)增加(B)减小(C)稍有增加(D)没变化30 下列不作为核磁共振波谱测定用溶剂的是( )(A)CDCl3(B)CD3COCD3(C)DMSO(D)CD3OD31 化合物(CH3)2CHCH2COCH3中化学不等价的质子有( )种(A)7(B)6(C)5(D)4。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精选试题)

临床医学检验临床免疫技术-荧光免疫技术1、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的检测方法特异性最好,敏感度最差的方法是()A.直接法B.间接法C.补体法D.双标记抗体法E.流式细胞技术2、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中,只制备一种标记抗体,却可检测几乎所有的抗原抗体的方法是()A.直接法B.间接法C.补体结合法D.双标记法E.混合法3、下列有关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简单易行,特异性好B.敏感性较间接法差C.可对抗原或抗体作检测D.检测一种抗原需要制备一种荧光抗体E.结果直观,易于判断4、作为荧光抗体标记的荧光素必须具备的条件中,可以提高观察效果的是()A.必须具有化学上的活性基团能与蛋白稳定结合B.性质稳定不会影响抗体的活性C.荧光效率高,荧光与背景组织色泽对比鲜明D.与蛋白质结合的方法简便快速E.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5、免疫荧光显微技术中,特异性最高,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因素最少的方法是()A.直接法B.间接法C.补体结合法D.双标记法E.多标记法6、关于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以检测抗原B.可以检测抗体C.敏感性较直接法明显提高D.用一种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能检查多种以球蛋白作为抗体的复合物E.特异性较直接法明显提高7、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特点不包括()A.标记物荧光衰变时间长B.测定范围较窄C.标记物为镧系元素D.能排除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E.荧光强,灵敏度高8、作为荧光标记物的荧光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须具有化学的活性基团,能与蛋白质稳定结合B.荧光素标记后改变抗体的活性C.荧光与背景组织色泽相同D.易淬灭E.有较宽的激发光谱9、直接免疫荧光技术鉴别特异性病原体时,荧光素是被结合到()A.微生物表面B.针对人γ-球蛋白的特异性抗体C.针对微生物的特异性抗体D.针对特异性抗体的抗体E.针对微生物的非特异性抗体10、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时应注意的是()A.使用前应预热15minB.标本可以长时间照射C.应用发荧光的镜油封片D.调整激发光源波长与荧光物质发射波长一致E.染色后标本应放置一段时间再镜检11、主要用于测定各种激素、蛋白质、酶、药物及病毒抗原的技术()A.荧光偏振免疫测定B.荧光免疫显微技术C.流式荧光免疫测定D.底物标记荧光免疫测定E.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12、免疫荧光技术常用荧光素为()A.HauCl4B.FTTCC.鲁米诺D.吖啶酯E.稀土螯合物13、在荧光显微镜检查中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是()A.抗原荧光染色B.抗体荧光染色C.补体荧光染色D.特异性荧光染色E.非特异性荧光染色14、紫外光的波长范围是()A.大于500nmB.400~760nmC.600~800nmD.200~400nmE.小于50nm15、下列测定法中的原理为发射光谱分析法的是()A.火焰光度法B.离子选择电极法C.化学比色法D.放射免疫法E.免疫比浊法16、以下不能作为荧光显微镜光源的是()A.氚灯B.高压汞灯C.紫外灯D.氙灯E.卤素灯17、组成荧光显微镜的结构中,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同的是()A.光源B.聚光器C.滤板D.目镜E.物镜18、在紫外光激发下,FITC所产生的荧光为()A.灰蓝色B.黄绿色C.橙红色D.橙色E.黄色19、标记荧光素的要求不包括()A.与蛋白质分子形成非共价键化学基团B.荧光效率高C.与蛋白质的结合物性质稳定D.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的色泽对比鲜明E.安全无毒20、有关荧光免疫技术标本制作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制作过程中尽量保持抗原完整性B.常见临床标本有组织、细胞、细菌C.切片尽量薄,以利于抗原抗体接触和镜检D.按不同的标本可制作成涂片、印片或切片E.制片完毕后置室温下,自然风干煳后使用21、荧光寿命指的是()A.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衰减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B.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增强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C.非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衰减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D.非荧光物质被一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随时间而增强到一定程度所用的时间E.以上都不是22、荧光色素中呈现明亮黄绿色荧光的是()A.藻红蛋白B.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C.四乙基罗丹明D.异硫氰酸荧光素E.亮绿23、使荧光强度与荧光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应使()A.激发光必须很强B.样品浓度应适中C.待测物吸光系数必须很大D.光源与待测器应与样品在同一线上E.液槽厚度要足够厚24、不符合标记荧光素要求的是()A.与蛋白质分子形成非共价键化学基团B.荧光效率高C.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的色泽对比鲜明D.与蛋白质的结合物性质稳定E.安全无毒25、荧光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结构相同的有()A.光源B.物镜C.目镜D.滤板E.聚光器26、下述间接法描述不确切的是()A.第一抗体为针对抗原的特异性抗体B.第二抗体为荧光标记抗体,是针对第一抗体的抗抗体C.可用于检测抗原,也可用于检测抗体D.操作简便,特异性高E.可以用于多种抗体的检测27、实验本身即可避免内源性非特异性荧光干扰的检测方法为()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B.荧光偏振免疫测定C.荧光酶免疫测定D.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E.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28、下列哪项方法不属于免疫荧光细胞化学()A.直接法B.夹心法C.间接法D.补体法E.捕获法29、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是()A.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B.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体C.将特异性抗体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D.将特异性抗原标记上荧光检测抗原或抗体E.以上都不对30、荧光免疫技术中,间接法所使用的第二抗体可以是()A.抗种属特异性IgA荧光抗体B.抗种属特异性IgG荧光抗体C.抗种属特异性IgM荧光抗体D.以上都正确E.以上都不正确31、FITC在紫外光激发下,所产生的荧光为()A.灰蓝色B.黄绿色C.橙色D.橙红色E.黄色32、波长200~400nm的光称为()A.红外光B.可见光C.紫外光D.无线电波E.微波33、丁达尔现象见于哪种光谱分析()A.吸收光谱法B.发射光谱法C.散射光谱法D.分光光度法E.以上都不是34、不属于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常用的方法的是()A.免疫荧光法B.流式细胞仪测定C.酶免疫组化法D.放射免疫法E.间接凝集法35、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有()A.荧光免疫技术不宜作培养细胞染色B.可对标本切片中组织或细胞表面抗原进行定量和定位C.其主要步骤为标本制作、荧光抗体染色、荧光显微镜检查D.标本的制作直接影响检测结果,是成功的关键步骤E.荧光免疫技术不宜作组织细胞染色36、荧光抗体染色技术中,特异性最高,非特异性染色最低的方法是()A.直接法B.间接法C.补体结合法D.双标记法E.电泳法37、荧光抗体试验所没有的类型是()A.直接法B.间接法C.补体结合法D.间接抑制法E.双标记法38、在荧光素标记抗体技术中,荧光素和抗体之间的结合是靠()A.范德华力B.氢键C.离子键D.共价键E.静电引力39、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检测抗核抗体的方法()A.ELISAB.放射免疫技术C.直接荧光法D.间接荧光法E.补体法40、检验血清中自身抗体和多种病原体抗体的常用方法是()A.直接法B.间接法C.双抗体夹心法D.补体法E.捕获法41、荧光效率是指()A.荧光色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百分率B.荧光色素产生荧光的强度C.接受激光后,荧光物质所产生的荧光色调D.特异性荧光和非特异性荧光的强度比E.物质产生荧光的效率42、能阻断红外线的透过,安装在荧光显微镜灯室聚光镜前面的是()A.衍射滤板B.隔热滤板C.激光滤板D.吸收滤板E.折射滤板43、荧光免疫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是()A.FITCB.RB200C.TRITCD.R-REE.Eu3+44、关于免疫荧光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错误的是()A.可用作细菌诊断B.与血清学方法比敏感性高C.可代替常规诊断D.可检出病毒及其繁殖情况E.检测自身抗体的良好工具45、用免疫荧光技术间接法检测组织中的抗原,应将荧光素标记()A.抗原B.相应抗体C.抗免疫球蛋白抗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抗C3抗体46、荧光是指某些物质受到一定波长光激发后()A.在极短时间内发射出的波长大于激发光波长的光B.在极短时间内发射出的波长小于激发光波长的光C.在极短时间内发射出的波长等于激发光波长的光D.将全部吸收的光能都转变为荧光E.发射荧光前无能量部分消耗47、荧光显微镜检查应注意的事项有()A.使用前应预热15~20分钟B.不能反复开启、关闭电源,关闭电源后,应30分钟后再启动C.标本不宜长时间照射D.应用不发荧光的镜油封片E.染色后,标本应放置一段时间再镜检48、免疫荧光技术在以下临床应用中不能用于()A.细菌菌种鉴定B.病毒检测C.寄生虫检测D.自身抗体检测E.小分子无机物的检测49、实验:将痰液直接涂在载玻片上干燥固定,将荧光标记的兔抗结核杆菌抗体滴加到标本表面,37℃温育1小时,洗片晾干,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着色的杆菌。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48(题后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48(题后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初级(士)(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模拟试卷4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不属于荧光免疫自动化分析的是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B.荧光偏振免疫测定C.荧光酶免疫分析D.荧光免疫组化分析E.流式细胞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2.不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检测的物质是A.肿瘤标志物B.激素C.过敏原D.病毒标志物E.铁蛋白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3.下列关于光学检测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荧光检测时,激发光与发射光在同一直线上B.反射比色检测时,入射光与反射光在同一一直线上C.透射比浊检测时,入射光与透射光在同一直线上D.散射比浊检测时,入射光与散射光在同一直线上E.磷光计检测时,入射光与发射光在同一直线上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4.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中常用的发光底物为A.异硫氰酸荧光素B.鲁米诺C.三联吡啶钌D.辣根过氧化物酶E.碱性磷酸酶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5.Ⅳ型变态反应中应用最广泛的皮肤试验是A.白色念珠菌皮肤试验B.毛发菌素皮肤试验C.结核菌素皮肤试验D.SK—SD皮肤试验E.斑贴试验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6.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用于检测A.I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I、Ⅲ型变态反应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7.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所采用的Hep-2细胞是A.人喉癌上皮细胞B.宫颈癌细胞C.小鼠肝细胞D.人类上皮细胞E.人类喉上皮细胞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8.免疫荧光法检测ANA,下列抗原片敏感性最高的是A.小鼠肝细胞B.绵羊红细胞C.Hep-2细胞D.Hela细胞E.小鼠腹水癌细胞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9.关于ENA抗体谱的检测,下列方法中不被采用的是A.双向免疫扩散法B.对流免疫电泳法C.免疫印迹法D.荧光法E.ELISA法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10.不是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检测是A.血清区带电泳B.免疫电泳C.免疫固定电泳D.免疫复合物测定E.尿中轻链蛋白测定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11.HIV抗体阳性的确证试验采用的是A.ELISA法B.凝集法C.胶体金法D.免疫印迹法E.比浊法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12.定量检测AFP不能采用A.ELISAB.RIAC.对流免疫电泳D.荧光偏振免疫E.电化学发光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13.排斥反应的免疫检验中,体液免疫水平检测不包括A.ABO血型B.HLA抗体C.抗供者组织细胞抗体D.黏附分子及其配体E.冷凝集素抗体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14.排斥反应的免疫检验中,细胞免疫水平检测不包括A.外周血T细胞及其亚类的计数B.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C.抗供者组织细胞抗体D.NK细胞活性E.细胞因子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15.用于检测淋巴细胞HLA抗原的方法是A.补体综合试验B.双向琼脂扩散试验C.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D.免疫电泳E.凝集反应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16.下列关于肿瘤标志物叙述错误的是A.由肿瘤细胞合成的特异性物质B.可以是肿瘤细胞释放的物质C.不同的肿瘤可有相同的肿瘤标志物出现D.不包括宿主细胞对癌类反应性的物质E.恶性肿瘤发生时,肿瘤标志物含量明显高出良性肿瘤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17.关于AFP不正确的是A.是胚胎时期的重要血清成分B.由胚胎细胞产生C.原发性肝细胞癌者均升高D.妊娠、急慢性肝炎等有一过性升高E.消化道肿瘤有部分升高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18.关于CEA,不正确的是A.可作为成人结肠癌辅助诊断的重要指标B.有助于疗效评价和预后监测C.可作为结肠癌的特异诊断指标D.可作为胰腺癌、乳腺癌诊断的参考指标E.可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19.关于肿瘤标志物免疫测定的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A.早期普查B.辅助肿瘤的诊断C.肿瘤的确定诊断D.监测治疗效果E.判断预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20.关于肿瘤免疫学检验的目的不正确的是A.早期筛选B.确定诊断C.疗效考核D.病情监测E.预后判断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21.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毒是A.EBVB.HBVC.HCVD.HIVE.HEV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22.AIDS的CD4/CD8比值下降常为A.>2B.<2C.<1.5D.>1.5E.<1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23.关于尿中轻链蛋白的检测不正确的是A.主要检测尿中本周蛋白B.对尿中K和入链做定量分析C.加热沉淀法为定性分析D.尿中轻链蛋白检测是确诊试验E.尿中轻链蛋白检测是筛查试验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24.多发性骨髓瘤属于A.T细胞异常B.B细胞异常C.裸细胞异常D.单核细胞异常E.中性粒细胞异常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25.有关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发病特点,错误的是A.疾病的突出特点是血清中存在异常增多的M蛋白B.B细胞异常增殖C.M蛋白主要来源于脾细胞的恶性增生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E.尿液蛋白区带电泳可见特异性的M区带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26.关于Hep一2细胞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人源性B.细胞核大C.分裂期细胞多D.分裂期细胞少E.可大批量培养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27.临床中进行肥达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为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玻片凝集法D.试管凝集法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28.将VDRL抗原吸附于活性炭颗粒表面检测人血清中的梅毒螺旋体血清反应素试验属于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间接凝集抑制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直接凝集反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29.临床中进行外斐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为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试管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30.临床输血时用于受体和供体两者间的交叉配血试验属于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试管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荧光定量pcr+选择题

荧光定量pcr+选择题

荧光定量pcr+选择题
荧光定量PCR(qPCR)是一种用于测量PCR产物数量的技术。

它结合了传统PCR和荧光探针技术,可以实时监测DNA的扩增过程。

下面是一些关于荧光定量PCR的选择题,希望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
解这项技术。

1. 什么是荧光定量PCR的主要优势?
A. 实时监测扩增过程。

B. 产物纯度更高。

C. 更便宜。

D. 不需要荧光标记。

2. 在荧光定量PCR中,哪种荧光探针常用于检测PCR产物?
A. SYBR Green.
B. Taq DNA聚合酶。

C. 磷酸化探针。

D. 碱基对。

3. 以下哪种情况适合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
A. 检测单个基因的存在与否。

B. 快速扩增DNA.
C. 分析蛋白质结构。

D. 检测细胞形态变化。

4. 在荧光定量PCR实验中,什么是Ct值?
A. 荧光信号开始增加的阈值周期数。

B. PCR反应的温度。

C. DNA扩增的速率。

D. 荧光探针的浓度。

5. 荧光定量PCR和传统PCR相比,哪个更适合定量分析?
A. 荧光定量PCR.
B. 传统PCR.
C. 两者一样适合。

D. 取决于实验目的和样本类型。

希望这些选择题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荧光定量PCR技术。

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医学类试卷]光谱分析法概论模拟试卷1.doc

[医学类试卷]光谱分析法概论模拟试卷1.doc

[医学类试卷]光谱分析法概论模拟试卷11 对于以下四个电磁波谱区A.X射线B.紫外一可见光区C.红外光区.D.微波其中(1)波长最长者( )(2)波数最大者( )(3)频率最大者( )(4)能量最小者( )2 下列波数的电磁辐射属于红外光区的是( )A.0.5cm一1B.50cm一1C.800cm一1D.3000cm一1E.5×10scm一13 指出下列电磁辐射所处的光区(光速c=2.998×106m/s) (1)波长254nm:__________(2)波数1800cm-1:___________(3)频率99MHz:__________4 简述电磁辐射的基本性质及表征参数。

@答@电磁辐射即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即波动性和微粒性。

例如,光的折射、衍射、偏振和干涉等现象,表明它具有波动性。

而光的微粒性则表现在光电效应中。

光是由光子(或称为光量子)所组成。

光子的能量与波长的关系为:表征辐射能的参数有:频率ν: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

波长λ:相邻两个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单位为nm。

波数σ:每厘米内波的振动次数,单位为cm一1。

电子伏特eV:一个电子通过1V电压降时具有的能量。

例1—5在真空中波长为5890A的钠D线的能量为多少电子伏特(eV)?(h=6.626×10一34J.s;c=2.998×108m/s;1eV=1.602×10一19J)5 在真空中波长为5890A的钠D线的能量为多少电子伏特(eV)?(h=6.626×10一34J.s;c=2.998×108m/s;1eV=1.602×10一19J)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6 下列表达式表述关系正确的是( )(A)(B)(C)(D)ν=cλ7 下述哪种性质可以说明电磁辐射的微粒性( ) (A)波长(B)频率(C)波数(D)能量8 当辐射从空气传播到水中时,下述参数不变的是( ) (A)波长(B)频率(C)速度(D)方向9 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中波长最短的是( )(A)X射线(B)红外光区(C)紫外和可见光区(D)无线电波10 下列四种电磁辐射中能量最小的是( )(A)微波(B)X射线(C)无线电波(D)射线11 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A)频率和波长(B)波长和波数(C)频率和波数(D)频率、波长和波数12 下述分析方法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的是( )(A)分光光度法(B)荧光光度法(C)核磁共振波谱法(D)X射线衍射法13 下述分析方法中属于发射光谱的是( )(A)红外光谱法(B)荧光光度法(C)核磁共振波谱法(D)分光光度法14 下述跃迁产生红外光谱的是( )(A)原子外层电子的跃迁(B)原子内层电子的跃迁(C)分子外层电子的跃迁(D)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15 分子吸收可见光后,产生的能级跃迁形式是( ) (A)原子外层电子的跃迁(B)分子中电子伴随振动一转动能级的跃迁(C)分子外层电子的跃迁(D)分子振动伴随转动能级的跃迁16 下述分析方法中是以辐射的散射为基础的是( )(A)原子发射光谱法(B)X荧光光谱法(C)红外吸收光谱法(D)拉曼光谱法17 下述分析方法是以光的偏振性为基础的是( )(A)原子吸收光谱法(B)圆二色光谱法(C)荧光光谱法(D)莫斯鲍尔光谱法18 下列光谱分析方法中,常用硅碳棒及Nernst灯作为辐射源的是( ) (A)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法(B)红外吸收光谱法(C)原子吸收光谱法(D)荧光光谱法19 在紫外光区工作时,盛放样品的容器常采用的材料为( )(A)石英(B)玻璃(C)KBr(D)塑料20 可用来检测红外光的元件是( )(A)光电管(B)光电倍增管(C)硅二极管(D)热电偶三、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医学类试卷]仪器分析模拟试卷5.doc

[医学类试卷]仪器分析模拟试卷5.doc
(A)8.00×10一3mol/L
(B)6.00×10一3mol/L
(C)4.00×10一3mol/L
(D)2.00×10一3mol/L
3符合朗伯一比耳定律的有色溶液稀释时,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 )
(A)向长波方向移动
(B)不移动但峰高值增加
(C)向短波方向移动
(D)不移动,但峰高值降低
4分光光度法中,要使所测量的组分浓度相对误差△C/C较小,宜选用供试液的吸光度读数范围为( )
(A)向高频区移动
(B)向低频区移动
(C)不变
(D)不一定
7乙烯的振动自由度为( )
(A)20
(B)13
(C)12
(D)16
8孤立甲基的面内弯曲振动一般为1375cm一1,异丙基、叔丁基中的甲基峰将产生裂分,其原因是( )
(A)振动偶合
(B)分子的对称性
(C)费米共振
(D)空间阻碍
9下列化合物中,质子的化学位移最大的是( )
32芦丁等带有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加入CH3ONa溶液,其紫外吸收峰将_________。
33丙酮CH3COCH3中vC=1715cm一1,若一个甲基被一个氯原子(-Cl)取代,则vC=O将向______移动,这是因为_______。
34有机化合物产生荧光的必要条件是有强的_______和有一定的_______。
(A)炔碳质子>烯碳质子>饱和碳质子
(B)饱和碳质子>烯碳质子>炔碳质子
(C)烯碳质子>炔碳质子>饱和碳质子
(D)烯碳质子>饱和碳质子>炔碳质子
12下列分子式符合氮律的是( )
(A)C6H5O
(B)C8H13
(C)C3H9N
(D)CH4N
13 CH3CH2CH3的NMR谱上,CH2受CH3质子偶合,分裂为( )

[医学类试卷]质谱法模拟试卷1.doc

[医学类试卷]质谱法模拟试卷1.doc
26下列离子组成中,含有偶数电子的离子是( )
(A)C2H9(m/z29)
(B)CH3CH2CHCOOH(m/z87)
(C)C3H6O2(m/z74)
(D)CH3CH=NH2(m/z44)
(E)C4H9N(m/z71)
27质谱图中分子离子峰的辨认方法是( )
(A)分子离子必须是一个奇数电子离子
(B)分子离子峰的质量应服从氮律
(A)
(B)
(C)
(D)
8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RDA重排的是( )
(A)
(B)
(C)
(D)
9下列化合物中,不能发生麦氏重排的是( )
(A)
(B)
(C)
(D)
10丁酮质谱中m/z为29的碎片离子来源于( )
(A)a裂解
(B)i裂解
(C)麦氏重排裂解
(D)RDA反应
11某化合物分子式为C5H10O2,质谱的主要离子峰为m/z74(相对丰度64%,下同)、71(50%)、59(22%)、43(100%)及39(23%),该化合物是( )
(C)符合“氮律”的峰,一定是分子离子峰
(D)发生麦氏重排所产生的离子峰也符合“氮律”
3在通常的质谱条件下,不可能出现的碎片峰是( )
(A)M+2
(B)M-2
(C)M-8
(D)M-18
4如果母离子和子离子质量分别为120和105质量单位,则亚稳离子m*的m/z是( )
(A)91.9
(B)99.2
(C)105
(A)E1
(B)CI
(C)FAB
(D)MALDI
(E)TOF
22质谱中常用的质量分析器有( )
(A)磁式单聚焦质量分析器

临床医学检验士技术模拟试卷含答案(六)

临床医学检验士技术模拟试卷含答案(六)

临床医学检验士技术模拟试卷含答案(六)单选题(总共题)1.与过敏症和寄生虫感染有关的Ig是(1分)A、IgAB、IgDC、IgMD、IgGE、IgE答案:E解析: IgE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导致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在过敏和寄生虫感染时增高。

2.传统的胶乳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为(1分)A、聚苯乙烯胶乳B、明胶颗粒C、活性炭D、胶乳颗粒E、醛化红细胞答案:A解析:本题备选答案均为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但传统的胶乳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颗粒为聚苯乙烯胶乳。

3.关于抗双链DNA抗体不正确的是(1分)A、是SLE活动期的重要指标B、是SLE的特征性标记抗体C、用绿蝇短膜虫试验最特异、敏感D、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均阳性E、ANA周边型主要为抗ds-DNA抗体答案:D解析:不是所有的SLE患者抗ds-DNA抗体均呈阳性,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此抗体呈阴性反应。

4.关于超敏反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1分)A、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的刺激产生过强的反应B、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应C、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D、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E、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以生理功能变化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答案:D解析:超敏反应是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5.以红细咆或明胶颗粒致敏抗原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的试验属于(1分)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间接凝集抑制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直接凝集反应答案:A解析:间接凝集反应分正向和反向,用致敏粒子包被抗原来检测抗体为正向;而用包被的抗体来检测抗原为反向。

紫外可见及分子荧光光谱法

紫外可见及分子荧光光谱法

三、紫外、可见及分子荧光光谱法练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哪个是错误的? ( )(1) 荧光光谱的最短波长和激发光谱的最长波长相对应(2) 最长的荧光波长与最长的激发光波长相对应(3) 荧光光谱与激发光波长无关(4) 荧光波长永远长于激发光波长2. 按一般光度法用空白溶液作参比溶液,测得某试液的透射比为 10%,如果更改参比溶液,用一般分光光度法测得透射比为 20% 的标准溶液作参比溶液,则试液的透光率应等 ( ) (1) 8%(2) 40%(3) 50%(4) 80%3. 下列化合物中,同时有 n →π*,π→π*,σ→σ*跃迁的化合物是( )(1) 一氯甲烷 (2) 丙酮 (3) 1,3-丁二烯 (4) 甲醇4. 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是 ( )(1) 试样吸收与参比吸收之差(2) 试样在 λ1和 λ2处吸收之差(3) 试样在 λ1和 λ2处吸收之和(4) 试样在 λ1的吸收与参比在 λ2的吸收之差5. 在吸收光谱曲线中,吸光度的最大值是偶数阶导数光谱曲线的 ( )(1) 极大值(2) 极小值(3) 零(4) 极大或极小值6. 在紫外光谱中,λmax 最大的化合物是 ()7. 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配合物的摩尔吸收系数ε,测定值的大小决定于( )(1) 配合物的浓度(2) 配合物的性质(3) 比色皿的厚度(4) 入射光强度8. 双光束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分光光度计相比,其突出优点是 ( ) (1) 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2) 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 (3) 可以抵消吸收池所带来的误差(4) 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 9. 下列结构中哪一种能产生分子荧光? ( )OH NO 2COOH I (1)(2)(3)(4)OH NO 2COOH I (1)(2)(3)(4)OH NO 2COOHI (1)(2)(3)(4)OHNO 2COOH I(1)(2)(3)(4) 10. 有下列四种化合物已知其结构,其中之一用UV 光谱测得其λmax 为302nm ,问应是哪种化合物 ( ) (3)(2)BrHO O CH 3CH 3CH 3(1)CH 3CH CHCOCH 3CH 3CH 3(4)(3)(2)Br O HO O CH 33CH 3(1)CH 3CH CHCOCH 3CH 3CH 3(4)(3)(2)BrO HO O CH 3CH 3CH 3(1)CH 3CH CHCOCH 3CH 3CH 3(4)(3)(2)Br O HO O CH 3CH 3CH 3(1) 11. 许多化合物的吸收曲线表明,它们的最大吸收常常位于 200─400nm 之间对这一光谱区应选用的光源为 ( ) (1) 氘灯或氢灯(2) 能斯特灯(3) 钨灯(4) 空心阴极灯灯 12. 所谓真空紫外区,所指的波长范围是 ( ) (1)200~400nm (2)400~800nm (3)1000nm (4)10~200nm 13. 下列四种波数的电磁辐射属于可见光区的是 ( )(1)980cm-1 (2)2.0×104cm-1 (3)5.0cm-1 (4)0.1cm-114. 波长为500nm的绿色光其能量( )(1)比紫外光小(2)比红外光小(3)比微波小(4)比无线电波小15. 下列四种化合物中,在紫外光区出现两个吸收带者是( )(1)乙烯(2)1,4-戊二烯(3)1,3-丁二烯(4)丙烯醛16. 助色团对谱带的影响是使谱带( )(1)波长变长(2)波长变短(3)波长不变(4)谱带蓝移17.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曲线呈高斯分布的是( )(1)多普勒变宽(2)自吸现象(3)分子吸收特征(4)原子吸收特征18. 指出下列哪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常用的光源?( )(1) 硅碳棒(2) 激光器(3) 空心阴极灯(4) 卤钨灯19. 指出下列哪种不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的检测器( )(1) 热电偶(2) 光电倍增管(3) 光电池(4) 光电管20. 指出下列哪种因素对朗伯-比尔定律不产生偏差?( )(1) 溶质的离解作用(2) 杂散光进入检测器(3) 溶液的折射指数增加(4) 改变吸收光程长度二、填空题1. 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检测器,下面两种检测器,各适用的光区为:(1) 光电倍增管用于__________(2) 热电偶用于______________2. 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材料的容器,现有下面三种材料的容器,各适用的光区为:(1) 石英比色皿用于___(2) 玻璃比色皿用于___(3) 氯化钠窗片吸收池用于_____3. 在分光光度计中,常因波长范围不同而选用不同的光源,下面三种光源,各适用的光区为:(1) 钨灯用于_____(2) 氢灯用于______(3) 能斯特灯用于_______4. 荧光分析法不是测定_____ 光的强弱,而是测定______ 光的强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类试卷]荧光分析法模拟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列物质中荧光效率最高的是( )
(A)
(B)
(C)
(D)
2 下列关于振动弛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弛豫属于辐射跃迁
(B)通过振动弛豫可使处于不同电子激发态的分子均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
(C)振动弛豫有荧光发射
(D)振动弛豫是产生Stokes位移的原因之一
3 苯胺能产生荧光的pH为( )
(A)1
(B)2
(C)9
(D)14
4 下列取代基中,可以使荧光减弱或熄灭的是( )
(A)一OH
(B)一OCH3
(C)一NH2
(D)一NO2
5 下列取代基中,为荧光熄灭剂的是( )
(A)—OCH3
(B)—CN
(C)—I
(D)—NH2
6 荧光分光光度法中,F=Kc适用于(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混悬液
(D)对溶液无特殊要求
7 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强度,通常是在与激发光成以下角度的方向进行( )
(A)45°
(B)90°
(C)135°
(D)180°
8 下列有关发射光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发射光谱是通过测量荧光体的强度随发射波长变化而得的光谱
(B)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呈对称镜像关系
(C)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波长有关
(D)发射光谱位于激发光谱的右侧
9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受激分子从激发态的各个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时所发射的光为荧光(B)受激分子从第一激发单线态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时所发射的光为荧光(C)受激分子从激发三线态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到基态时所发射的光为荧光(D)温度升高,荧光强度会增强
10 采用下列各项措施,不能提高荧光效率的是( )
(A)适当降低溶液浓度
(B)增大溶剂极性
(C)加入重氮化合物
(D)适当降低溶液温度
11 用波长为320nm的入射光激发硫酸奎宁的稀硫酸溶液,将产生360nm的( )
(A)荧光
(B)拉曼光
(C)磷光
(D)瑞利光
12 强荧光的有机化合物不具备的特征是( )
(A)具有大的共轭π键结构
(B)具有非刚性的平面结构
(C)具有最低的单重电子激发态为π*→π型
(D)取代基团为给电子取代基
二、多项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13 下列论述正确的是( )
(A)氨基取代可增大发射波长和强度
(B)氰基取代可减小发射波长和强度
(C)烷基取代对荧光影响不大
(D)羰基取代可使荧光增强
(E)硝基取代可使荧光淬灭
14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包括( )
(A)共轭效应
(B)取代效应
(C)溶剂
(D)温度
(E)分子结构的平面刚性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强(B)溶液温度升高,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减弱(C)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增加,荧光强度增强(D)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增强(E)溶液温度降低,荧光效率降低,荧光强度减弱16 荧光法与紫外吸收法相比荧光法测定的优点是( ) (A)应用范围广
(B)灵敏度高
(C)试样量少
(D)使用两个光栅作为单色器
(E)选择性好
1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有关
(B)荧光光谱形状与激发波长无关
(C)荧光发射波长总是大于激发波长
(D)荧光发射波长总是小于激发波长
(E)荧光发射波长总是等于激发波长
三、填空题
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

18 所谓荧光,即指某些物质经入射光照射后,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从而辐射出比入射光波长__________(长或短)的光线。

19 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具有两个单色器,第一个单色器用于选择__________波长,第二单色器用于选择__________波长。

20 分子的共平面性越大,π电子共轭程度越高,分子的荧光效率也__________,因此荧光光谱将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

21 溶剂极性的增大,可以使π→π*跃迁吸收带__________,从而导致荧光强度
__________。

22 给电子取代基使荧光__________,吸电子基团使荧光__________。

23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荧光强度与该物质的__________成线性关系。

24 荧光分光光度计中光源发出的光到检测器检测荧光,其光路成__________度。

25 能与荧光物质分子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荧光强度下降的物质,称为
__________。

26 荧光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谱的形状常形成__________关系。

27 斯托克斯位移是处于激发态的分子由于__________等原因损失了部分能量而产生了发射光谱波长的位移。

28 试解释下列术语的含义:
(1)振动弛豫;
(2)荧光效率;
(3)体系间跨越。

29 乙醇能否产生荧光?试简要说明原因。

30 试解释荧光发射光谱与荧光激发光谱的差异。

31 试解释瑞利光和拉曼光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