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桃花源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9.桃花源记[学生用书见P31]
教读导航
走近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末期诗人、文学家、散文家。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被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体裁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主要分为碑记、游记、杂记等三种。碑记是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阅读指导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虚构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阅读时,应理解、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词汇;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感受桃花源优美的环境,淳朴的人情,和平安定、丰衣足食的生活,其乐融融的人际关系,进而理解作者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读懂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笔下的“桃花源”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特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
2.结合陶渊明的生平,说说桃花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案】这篇文章寄托了陶渊明希望没有战争,没有苛政,人人平等,人与人之间和
谐生活的社会理想。
课堂实践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垂髫.(tiáo)衣着.(zháo)缤纷豁然开朗
B.屋舍.(shè) 间.隔(jiān) 武陵鸡犬相闻
C.俨.然(yǎn) 阡.陌(qiān) 惋惜无人问津
D.仿佛.(fú) 遣.送(qiǎn) 绝境佁然自乐
【解析】A项,衣着.(zhuó);B项,间.隔(jiàn);D项,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屋舍俨然
..__整齐的样子__
(2)咸来问讯
..__询问__
(3)悉.如外人__完全__
(4)欣然规.往__计划__
(5)遂与外人间隔
..__隔断,隔绝__
(6)乃.不知有汉__副词,竟,竟然__
(7)复前.行__向前__
(8)渔人甚异.之__对……感到惊异__
交通__田间小路__
(9)阡陌
..
(10)无.论.魏晋__不要说,(更)不必说__
3.解释下面词语的一词多义,并注意归纳。
(1)为:①武陵人以捕鱼为.业__作为__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__对,向__
(2)舍:①便舍.船,从口入__舍弃__
②屋舍.俨然__房屋__
(3)志:①处处志.之__做记号,做标志__
②寻向所志.__标志,记号__
(4)寻:①寻.向所志__寻找__
②寻.病终__不久,随即__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A.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
B.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C.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
D.不足
..为外人道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
A.初极狭,才通.人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不能称前时之闻.
C.具.答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寻.向所志未果,寻.病终
【解析】C项,具:详细;A项,通:容……通过/贯通;B项,闻:听到/名声;D项,寻:寻找/随即,不久。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武陵人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解析】D项,向:名词,先前的;A项,为:动词,作为/动词,对、向;B项,之:代词,指桃源人/指示代词,这;C项,其:指示代词,这/代词,他。
二、课文理解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桃花源记》以__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__为线索,以__时间先后__为顺序进行叙述。
(2)文中写桃花林自然环境的句子是:__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文中写桃花源居住环境的句子是:__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文中交代桃源人来历的句子是:__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桃花源记》中有“豁然开朗”一词,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一句
诗是:__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根据本文内容,恰当选用文中的四字短语填空。
武陵渔人“忘路之远近”,发现了桃花林,甚是好奇,就“__欲穷其林__”。进入桃花源,他感到桃花源人的生活是那么“__怡然自乐__”。离开桃花源时,他“__处处志之__”,但再来寻找时还是“__不复得路__”。
3.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__不希望外人破坏桃花源的宁静祥和。(言之成理即可)_
4.文章为什么要以人们未能找到桃花源结尾?谈谈你的理由。
【答案】__这说明在陶渊明心目中的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的。(言之成理即可) 5.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答案】__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答案】__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重点考查“俨然”“属”的理解)_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答案】__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
(3)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案】__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重点考查“语”“足”的理解)_
(4)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答案】__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