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下习题册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B
解释:4/3π属于第二象限,特点是位移为负,速度为负。
2. C
解释:旋转矢量处在第四象限,转过的角度为3/π 。
3. D
解释:由旋转矢量知,合矢量和分矢量可组成正三角形,故分矢量间夹角为3/2π 。
4. cm 0 s m /03.0π 解释:由ωA 求出速度值。
5. 4/π )4
c o s (02.0π
π
+=t x
解释:零时刻相位即为初相,由t 时刻相位求出ω 。
6. )2
cos(04.0π
π+
=t x
解释:这题就不罗嗦了^_^参考上题。
7. 由 )6
5sin(2.0π
-
=t x 求出 )6
5sin(5π
-
-=t a
由 ma F = 求出 N F 56
s i n 250=⨯⨯=π
1)6
5sin(=-π
t 时 N F 10max = 此时 2.0±=x (不需解出t )
8. 本题直接求解较麻烦,用旋转矢量法求解比较方便。
由题意分析可得过A 点时矢量在第三象限,第一次过B 点在第四象限,第二次在第一象
限。
配合矢量图可解得 πϕ4
3
0-= 4
π
ω= 25=A cm
所以振动方程为 )4
3
4
c o s (25ππ
-
=t x cm 93.34
5==
π
υA cm/s 9. 由题意很容易知道 2003.060
==k 502==m
k ω 由振动方程知 )c o s (02ϕωω+-=t A a 若使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分离,则只需 g A ≥2
ω 即 2.02
=≥
ωg
A 米
1. B
解释:代入时间后由原点相位确定曲线。
2. D
解释:求出各个量的表达式。
3. D
解释:写出波动方程即可。
4. 0.5
解释:由比例可求出。
5. π
解释:求出波长即可求出。
6. 503 m/s
7. 紫外线 X 射线 γ射线 解释:参考课本P82。
8. )2
165cos(1.0ππ
π--
=x t y
解释:由图求出s m u /330= m 4=λ Hz 2
165
=ν πω165
=,初相位直接求解波方程得到,或把y 轴右移
4
1
周期,再由移动后的图确定出正确的初位相。
9. 由题目条件可直接假定方程为 )27cos(1.00ϕλ
π
π+-
=x t y 由方程组 ⎪⎪⎩
⎪⎪⎨⎧
-=+⨯-=+⨯-32.0272
1.02700πϕλπππϕλππ 求出
⎪⎪⎩
⎪⎪⎨
⎧
==)(325
60取等效值πϕλ 平面波方程为 )3
3257cos(1.0π
ππ+-
=x t y
1. D
解释:波动中质点动能和势能同步变化。
2. B
解释:由反射波作图法则可确定。
3. 4
解释:强度正比于振幅的平方。
4. 5 J
解释:波动中动能和势能同步变化,各取一半。
5. 略
6. 入射波在反射点的振动方程 )2
34cos(01.0π-=t y 反射波方程为 )2
4c o s (01.0]2
)5(4cos[01.0π
ππ
π+
+=-
-+='x t x t y
7. Ox 轴上的干涉由O 的直射波和AB 面的反射波叠加产生
由 λδk x x h =-+=∆4
22
2
得 2
22λ
λk k h x -= )2(λh k ≤ 8. 由公式直接求出 Hz 13712020
34025
340=⨯-+=
'ν
1. A
解释:分波阵面法的子波源为相干波源。
2. A
解释:上下面都有半波损失。
3. C
解释:两端高度差不变则条纹数不变。
4. B
解释:条纹向棱边弯曲可判断为凹槽,相邻的条纹光程差为λ。
5.
λ
πe
n n )(212-
解释:光路中出现透明介质改变的光程为e n )1(-。
6.
nl
2λ
解释:相邻条纹对应的厚度差为n
2λ
,角度取近似。
7. 21/L L
解释:劈尖角不变,由5题结果可求出。
8. λ/2d
解释:反射镜移动引起双倍光程改变。
9. 由公式直接求出10级明纹间距 cm d
D
x 22010==∆λ 条纹宽度 cm x 1.0=∆
云母片改变的光程等效于8级条纹,则 λ8)1(=-e n
um n e 9.61
8=-=
λ
10. 由公式 L d nl ==
2λ
θ 求出 um nl L d 160008
.0204.0108.63229=⨯⨯⨯==-λ 11. 反射光加强条件 λλ
k nd =+2
2 则1
22128
124-=-=
k k nd λ
2=k
nm 7091=λ 红色; 3=k nm 4252=λ 紫色
透射光加强条件 λk nd =2 则k
k nd 1064
2==
λ 2=k nm 532=λ 绿色
频谱参考课本P82
1. D
解释:惠更斯—菲涅尔原理。
2. B
解释:由条纹坐标公式求出。
3. C
解释:夫朗和费衍射是远场平行光衍射。
4. B 解释:由θsin a 保持不变得出。
5. D
解释:由条纹公式求出。
6. 9 1 明
解释:由公式12+k 求出半波带数。
7. 1.2mm 3.6mm
解释:由条纹宽度公式求出,中央明纹两倍宽度。
8. 76um
解释:由暗纹公式求出。
9. 光栅常数 um d 52000
01
.0== 由 d kf x λ
∆=
∆ 得 cm x 4.145000
36021=⨯=∆
cm x 8.282=∆
10. 由 7
106230sin -⨯⨯=
d
得光栅常数 um d 4.2= 由第三级缺级得um d
a 8.03
==
4max ==
λ
d
k 能看到的明纹有0;1±;2± 共5条。
1. D
解释:由光栅公式求出。
2. D
解释:由缺级条件及最大级数公式求出。
3. D
解释:由2211λλk k =求出。
4. B
解释:由最大级数公式求出。
5. 0.001 解释:由d
kf x λ
∆=
∆求出近似角度。
6. 1 3
解释:k 2缺级。
7. λ10
解释:1与6间共5倍光栅常数。
8. 12um
解释:由221130sin λλk k d ==︒求出第二次相等时的k 值。
9. λθk d ±=sin
解释:按要求写出方程即可。
10. 细亮
解释:光栅的特点。
11. um d 25000
102
==
- d kf x λ∆=
∆ m k x
d f 76.1=∆∆=
λ
12. m d 52
105200
10--⨯==
中央明纹 cm a f
x 62==
∆λ 则光栅明纹 03.0≤=d
f
k x λ 解出5.2≤k 可出现0;1±;2±共5条。
1. B
解释:开始时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
2. D
解释:布儒斯特角的特征。
3. A
解释:通过偏振片,自然光强度减半,线偏振光强度在入射强度和零之间变化。
4. B
解释:2P 与另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夹角同为︒45 。
5. B
解释:偏振片将使光强减半。
6. ︒1.53;︒9.36;互余。
解释:布儒斯特定律。
7.
4
91
I 解释:马吕斯定律。
8. 不变;减弱。
解释:仍然满足相干条件中振动同方向的要求,但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强度减弱。
9. 2 1/4
解释:偏振化方向呈45度角摆放偏振片。
10.
3
解释:由折射光垂直反射光求出入射角。
11. 分别假定光的强度为1I 和2I 。
根据马吕斯定律: 2
121432121⨯⨯=⨯⨯I I 由上式得到:
3
2
21=I I 12. 考虑自然光过偏振片及马吕斯定律,
强度分别为:
20I ;40I ;8
0I 。
第二个偏振片抽走后强度将变为
2
I ;0。
1. 由 2A I ∝ 得到比式
41432c o s
22
222=++A A A A π
2. 光程差满足 21)1(2λλ-===∆k k d L
解出 1
22λλλ-=
k
)
(2122
1λλλλ-=
d
3. 劈尖明纹公式 λλ
k d =+
22 即 λλ
θ422=+
x
求出 θλ47=x 则 θθθθλ'
'-=∆4)(7x
4. 暗纹光程差满足 λθϕk a L =-=∆)sin (sin
解出
)arcsin(sin a
k λ
θϕ+
= 5. 两侧最大衍射角应满足光程差 λk d L =︒±︒=∆)30sin 90(sin
则最高级次应为 5)
30sin 90(sin =︒+︒=
λ
d k
1. A
解释:温度和压强相同,则分子数密度相同。
2. D
解释:道尔顿分压。
3. C
解释:由内能公式直接计算求出。
4. C
解释:由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得出。
5. D
解释:由平均速率公式得到。
6.
3
5 解释:两种气体的摩尔数相同,由自由度得出内能比。
7. 氩;氦
解释:由最可几速率与质量的关系得出。
8. 速率大于最概然速率p υ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
9.
V
E 34 解释:由PV RT E 2
3
2
3=
=ν得出分压强。
10. 氢气和氧气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由 211021.62
3
-⨯==kT t ε 得出温度 K T 300
=
方均根速率
s m M
RT
/48332==
υ 11. 由反应式知内能变量为 RT RT RT RT E νννν4
3
2625212
5=-⨯+=∆
相对增量为
%252
/64
/3=
1. B
解释:准静态过程的特点是过程进行的足够缓慢。
2. D
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
3. 一个点;一段曲线;一闭合曲线。
4. CM BM ,; CM ; AM ; BM AM ,
解释:由过程曲线与等温、绝热两条参考线的相对位置可直接得出。
5. R 2
解释:由热容定义式求出,注意混合气体有mol 2。
6. 不变;增加。
解释:熵增加原理。
7. J 166
解释:过程内能变化相同,等压过程多吸收的热量用来做功。
8.
V P P )(2
5
12- 解释:由 T R PV ∆=∆ν)( 求出内能变化。
9. AB 过程: J W 2001002)
31(=⨯+= J PV E 750)(2
3
=∆=∆
J W E Q 950=+∆=
BC 过程: J W 0= J PV E 600)(2
3
-=∆=
∆
J Q 600-=
CA 过程: J W 100-=
J E 150-=∆
J Q 250-=
J W 100100-200==总 J Q 950=吸
10. 过程曲线略 J R T C Q P P 124653002
5
2=⨯⨯=∆=ν
0=∆E
J Q W P 12465==
1. A
解释:气体绝热自由膨胀不做功不传热。
2. D
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
3. A
解释:内能正比温度。
4. D
解释:热力学第二定律。
5. D
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表述能量守恒,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热功转换。
6. 参考P69内容提要
7. 不变;增加
解释:同选择题1
8. 从单一热源吸热,在循环中不断对外作功的热机 热力学第二定律
9. 小概率状态向大概率状态 概率增加
10. 热力学系统的无序性 增加 11. 01)31
(T -γ 0)3
1(p γ 解释:绝热方程
12. 方均根速率公式 M
RT 32=υ 由绝热方程 212111T V T V --=γγ 得 1121122)/(/--==γγV V T T ()()2/1212/12
2/v v 2/)1(2/1122)/(-==γT T 26.12335.0==
13. 设p -V 图上某一定量物质的两条绝热线S 1和S 2可能相交,若引入等温线T 与两条绝热线构成一个正循环,则此循环只有一个热源而能做功,这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叙述。
所以,这两条绝热线不可能相交。
1. 循环过程净做功J 403070=-
C E A 过程放热,则BE
D 过程需吸热J Q 14040100=+=
2. 由归一化条件
1)(0000===⎰⎰∞υυυυυc cd d f 得出 0
1
υ=c 2
)(00000υυυυυυυυυ===⎰⎰∞d d f 3. 由221υεm = 得到 m
ευ2= 则 εεεεεεεευυεεψd m m f d m m f m d m f d f d 2)2(
212)2()2()2()()(=⋅⋅⋅=== 所以 ε
εεψm m f 2)2(
)(= 4. 3ln a a V V ab V P PdV Q Q b
a ===⎰吸
)311(255/2-=
-==a a c b bc V P E E Q Q 放 %193
ln 2531253ln 5/2=-⨯+=η 5. 构建等温膨胀的可逆过程,由0PV 变化到
022V P ⨯ 则 ⎰⎰====∆2ln 2ln R T RT T dW T dQ S νν
1. C
解释:参考轨道能量之比。
2. C
解释:红限频率公式。
3. D
解释:饱和电流与光强有关。
4. C 解释:由λh
p =得到x p ∆的表达式。
5. A
解释:同8题。
6. 9
7.5 1880
解释:最短波长对应频率最高,由直接向基态跃迁得到,最长波长由相邻轨道跃迁得到。
7. -0.85 -3.4
解释:巴尔末系由外层轨道跃迁至第二轨道产生。
计算跃迁能量得到。
8. eRB
h 2 解释:由洛仑兹力作用下半径公式得到动量表达式。
9. J 261063.6-⨯ nm 41016.1-⨯ 解释:由能量时间不确定关系得到能量不确定度,由λhc E =
得到波长不确定度。
10. νh E k 2+ 解释:分别写出光电效应公式即可得到。
11. 基态氢原子轨道能量为-13.6eV ,吸收光子后电子能量为-1.51eV
则 9
11=E E n 3=n 139r r = 增加9倍。
12. 由光电效应方程得到 eV J W h E k 210225.319≈⨯=-=-ν
V e
E U k 2== Hz h W 1534
19101063.6106.12.4≈⨯⨯⨯==--ν nm c 300≈=νλ 13. 由里德伯公式得到 Hz cR 1521093.2)311(⨯=-
=ν 14. 241063.6-⨯==λh
p 则s m /106∝υ 不必考虑相对论效应
eU m p E k =⨯==-172
10413.22 V U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