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9 地膜覆盖 带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微专题训练9 地膜覆盖
一、单选题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的季节是()
A.夏季B.春季C.秋季D.冬季
2.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了大气逆辐射B.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
3.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是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会()
①危害作物根系发育②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③阻碍土壤水分运移④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1.B根据地膜的作用可知,地膜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故使用季节应该是降水少蒸发又强的季节,我国以季风气候为主,春季雨水少、气温较高、蒸发强,故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的时间为春季,故选B。
2.D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
故选D。
3.B根据题干的提示,地膜会造成白色污染,地膜残留在土壤中很难降解,会切断土壤中孔隙的连续性,降低土壤透气性,阻碍土壤中水肥的运移,影响农作物根系的发育生长,故选B。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读图甲、图乙,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地区中,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5.山东省农民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胶东半岛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也覆盖地膜。
苹果树下覆盖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水分蒸发,有明显保水作用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照
C.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
D.进一步提高土温,加快生长
4.D据题干知,地膜覆盖具有保湿、保温、保土作用,选择四个区域中相对最干燥且温度偏低(纬度偏高)、土壤水肥容易流失的地区,综合考虑,最佳选择是西北地区。
故D正确。
5.B在果树下进行覆盖的特殊地膜,反射率高,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果树下部光照,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故选B
【点睛】题中两种地膜特点并不相同,前一种透光率较高,后一种反射率高,主要作用不同。
地膜覆盖是一种农业栽培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害的作用。
左图为北方某地农业景观图,图4为大气受热过程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北方农民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A.增强①过程B.增强②过程C.减弱③过程D.增强④过程
试卷第2页,总15页
7.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浅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
A.减弱①,降低气温B.反射②,增加光效
C.减弱③,保持水分D.吸收④,保持地温
6.C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判断,②为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可以穿越薄膜,从而使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后,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失热量,但是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却很少能够穿越薄膜,就相当于阻止了热对流,起到保温作用,故结合题干即为减弱了地面辐射,故C正确。
.
7.B反光地膜能强烈反射太阳辐射②,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选B正确。
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地膜应运而生。
保定满城的农民在草莓的底部覆盖了黑色薄膜,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近年来,针对塑料薄膜的残留问题,某科学家以蔗渣浆为原料,生产出了“再生纤维素共混膜”。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8.与常用透明地膜相比,农民改铺黑色薄膜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杂草B.保持土温
C.保持水分D.防止下渗
9.不可降解的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会
A.利于植物吸收水肥B.阻碍土壤温度提升
C.危害作物根系发育D.加快表土流失速度
10.与传统地膜相比,“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环保意义表现在
A.生产过程无污染B.生产成本比较低
C.北方地区可推广D.自然降解污染少
8.A与常用透明地膜相比,农民改铺黑色薄膜的主要目的是遮挡阳光照射地面,抑制杂草生长,A对。
透明膜保持土温效果更好,B错。
保持水分作用没有差异,C错。
地膜在地表,目的不是防止下渗,D错。
9.C不可降解的地膜残留在土壤中会危害作物根系发育,C对。
不利于植物吸收水肥,A错。
对土壤温度提升无明显影响,B错。
耕地地形平坦,地膜残留不能加快表土流失速度,D错。
10.D与传统地膜相比,“再生纤维素共混膜”以蔗渣浆为原料,环保意义表现在自然降解污染少,D对。
不能表示生产过程无污染,A错。
生产成本比较低是经济意义,B 错。
北方地区不适宜种植甘蔗,不可推广,C错。
11.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
试卷第4页,总15页
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
A .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B .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C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D .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11.【答案】B 在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故选B 。
【点睛】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的效应。
但并不是所有覆盖地膜都是为了起到保持地温的作用。
2017年4月,宁波某中学组织学生进行野外拉练活动,学生发现山坡上的梯田里覆有地膜,当地农民采用了间作套种的种植方式,使该地出现了黑白地膜相间分布的景观。
结合图文,完成下面小题。
12.农民在梯田里采用间作套种模式主要是为了( )
A .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熟制
B .减轻水土流失
C .提高某一作物的数量
D .增加土壤肥力
13.与白色透明地膜相比,采用黑地膜覆盖( )
A .土壤升温快
B .保温效果好
C .能抑制杂草生长
D .可减少“白色污染”
12.A 农民在梯田里采用间作套种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熟制,A 对。
采用何种种植方式对于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某种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没有影响,BCD
错。
故选A。
13.C与白色透明地膜相比,采用黑地膜覆盖,可以减少阳光照射,没有阳光照射,杂草缺乏阳光,不能生长,所以采用黑膜可以抑制杂草生长,故选C。
20世纪5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本科学家发明了地膜覆盖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
近年来,我国西北地区采用黑白条带地膜覆盖法(如下图所示),即在垄中间用透光性高的白色塑料薄膜,垄两侧用透光性低的黑色塑料薄膜,以此提高农作物产量。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20世纪50年代,日本科学家发明的地膜覆盖技术最可能首先应用于
A.水稻种植B.樱桃种植
C.蔬菜种植D.棉花种植
15.在垄两侧铺设黑色塑料薄膜可以
A.降低土壤湿度B.抑制垄两侧杂草滋生
C.改善土壤肥力D.促进作物光合作用
16.垄中间的白色塑料薄膜能够保持土壤中的水分,关键在于其能够
A.增加大气降水B.减少地表下渗
C.增加地表径流D.减少水分蒸发
14.C 20世纪50年代,日本科学家发明了地膜覆盖技术并应用于农业生产,考虑到
成本因素和投人产出比,最初地膜覆盖技术最可能应用于单位面积产值较高的种植类型,比如蔬菜种植。
故C正确。
水稻,棉花产值比较低,樱桃属于乔木,不用地膜覆盖,故ABD错误。
15.B垄两侧黑色薄膜由于透光率低,阳光多被薄膜吸收,因此,可减少杂草的光合作用,从而抑制垄两侧杂草滋生,故B为正确答案,D为错误答案。
薄膜不管是白色还是黑色,都能减少水分蒸发,保持膜内土壤湿度,故A错误。
薄膜覆盖不能影响土壤的肥力,故C错误。
16.D 图中自色塑料薄膜的铺设,避免了阳光直接照射以后土壤水分直接蒸发进人大气,将土壤中蒸发的水分拦截在薄膜内,再渗入土壤,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故正确答案为D。
地膜不能增加大气降水,另外,即便当地大气降水增加,因为薄膜具有不
透水性,降水也无法进入薄膜内影响土壤的水分,故A错。
不透水的薄膜覆盖在地表,可以减少渗入地下的水分,增加地表径流。
但是这些却无法影响薄膜内土壤的水分,故BC错。
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利于作物中红色素的积累。
同时,“地膜+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红色产业”的发展,在山前绿洲上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红色作物种植区。
据此下列各题。
17.新疆发展“红色产业”的特殊地理环境要素是指()
A.水源 B.地形 C.气候 D.土壤
18.推广“地膜+滴灌”技术对新疆“红色产业”的首要意义是()
A.节约劳动力B.节约水资源C.减少田间杂草 D.减轻盐渍化
19.“地膜”技术的主要作用是()
A.播种时间提前 B.生长周期缩短 C.热量需求减少 D.光照要求降低
17.C由材料中的“红色产业”可以说明该地发展的作物最大特点就是颜色鲜艳,而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在农业区位因素中,利于作物果实着色最好条件就是光照。
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夏季气候高温干燥,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农作物的红色素等固性物质容易积累,使农作物品质较好,且颜色鲜艳。
因此新疆可以发展“红色产业”的特殊因素为气候,C正确;水源、地形、土壤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区位,但对农作物的着色影响不大,所以ABD错误。
故选C。
18.B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量少,因此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为水源。
滴灌不同于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滴灌将水直接作用于作物的根部,减少了水的用量,增加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与普通的灌溉方式相比,能大量节约水源,同时地膜覆盖能够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因此“地膜+滴灌”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水资源,对新疆“红色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故B正确;采用地膜覆盖能够抑制杂草的生长,也能够节省劳动力,避免了不合理灌溉导致的土壤盐碱化,但这些都不如节约水源的意义首要,故ACD可以排除。
故答案选B。
19.A 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早春季节,气温较低,不利于种子萌发,早春播种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地面,可以起到提高地温的作用,利于种子萌发,达到是红的作物提
试卷第6页,总15页
前播种的时间。
因此“地膜”技术不但保水,还能够提高地温,提前播种时间,故A正确;“地膜”技术虽然能够通过保温作用改变热量条件,是农作物提前种植,但不能改变农作物的生长周期,B错误;“地膜”技术能够通过保温作用,改变热量条件,但并不能减少农作物对热量的需求,C错误;“地膜”技术是通过光照来储存热量,达到保温作用的,并没有降低对光照的要求,D错误,故选A。
彩色农业是一种按照颜色多样性进行分类的农业类型。
彩色农业没有唯一的定义,可以指种植非单一颜色的农作物,可以指同一农作物直接生产不同颜色产品的农业,也可指使用不同颜色覆膜的农业类型。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20.与透明地膜相比,用黑色地膜突出的优点是
A.保温更好B.保湿更好C.虫害更少D.杂草更少
21.有农户在温室大棚上方再铺设银色半透明膜,其作用最可能有
①增加室温②降低室温③减少虫害④减少蒸发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0.D与透明地膜相比,用黑色地膜突出的优点是透光条件差,杂草更少;黑色地膜本身增温快,传给土壤的少,夏季有降温作用;都不透气,保湿状况差异不大;虫害差异不是突出优点,D项正确。
21.A 有农户在温室大棚上方再铺设银色半透明膜,银色膜在白天光照强时,可以有效反射太阳辐射,减弱照射进大棚中的太阳辐射,起到降温作用;半透明膜,对大棚内有增加室温作用,①②对;减少虫害、减少蒸发,单层、双层膜差异不明显,③④错,A项正确。
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郊区出现了大规模草莓种植园地,租地种植的农户大多来自于江浙。
如图为大棚草莓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各地草莓种植户多来自于江浙,主要是因为江浙( )
A.销售平台多样B.种植技术先进
C.物流网络发达D.区域政策扶持
23.白色地膜透光率较高,而草莓地垄多用黑色地膜覆盖,其优势在于( )
A.减少水分蒸发B.减轻病虫危害
C.增加土壤肥力D.抑制杂草生长
24.草莓种植园里,越来越多的立体大棚正逐渐取代平面大棚,主要是为了( ) A.充分利用降水B.节约土地资源
C.增加观赏价值D.利于空气流通
22.B近年来,我国许多大城市郊区出现了大规模草莓种植园地,租地种植的农户大多来自于江浙,主要原因是江浙种植技术先进,品质优良,故B选项正确。
草莓是时鲜性较强的水果,通过多样销售平台和物流网络,需要一定时间,会让草莓变质,故A、C 选项错误。
区域政策扶持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选项排除。
23.D白色地膜透光率较高,光照条件好,利用杂草生长,而草莓地垄多用黑色地膜覆盖,可以抑制杂草生长,故D选项正确。
用黑色地膜和白色地膜覆盖都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减轻病虫危害、增加土壤肥力,所以A、B、C选项错误。
24.B平面大棚和立体大棚,在相同的土地面积上,但是利用的面积不一样,立体大棚利用的面积比较多,这样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节约土地资源,故B选项正确,A、C、D选项错误。
合理改造自然条件能够大幅度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盲目改造自然条件,违反因地制宜的原则,则会劳民伤财。
山东一农业科技爱好者从广东引进优质香蕉种苗,在山东丘陵低山区露天栽培,生产的香蕉小如手指、没有果肉,后采用地膜覆盖,外加大棚温室,获得的产品与原产地品质接近。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山东省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夏季高温多雨B.冬季温和湿润C.全年降水均匀D.冬季温暖无霜26.在山东生产香蕉采取地膜覆盖,外加大棚温室,主要是为了
A.减小温差B.增大湿度C.提高积温D.增强光照
试卷第8页,总15页
25.A 山东属于温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能够满足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和热量,A正确;冬季寒冷干燥,BD错误;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C错误。
故答案选A。
26.C 香蕉属于热带水果,山东位于暖温带地区,由于热量不足,不利于香蕉的生长,采取地膜覆盖,外加大棚温室,主要是为了改变热量条件,提高积温,从而有利于香蕉的生长。
故答案选C项。
内蒙古包头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施“北菜南薯”战略。
固阳县是马铃薯主要种植区,通过高垄侧播技术,固阳县实现了马铃薯每亩增产2000多斤。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固阳县高垄侧播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
A.垄更高,更有利于马铃薯充分吸收热量
B.侧播可使每株结的马铃薯量增多
C.侧播可增加马铃薯的种植密度
D.垄高后,导致马铃薯根系不发达,吸收水分能力减弱
28.增产更要增效,固阳县在高垄侧播的基础上,通过选用黑白膜,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关于黑白膜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垄顶覆盖黑膜,阻断光照,抑制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
B.垄侧覆盖白膜,可以保墒保水,不影响光照,促进农作物生长
C.垄顶覆盖黑膜,可以降低地温,增强地力
D.黑膜能避免滴灌带受阳光照射而灼烧损坏
27.C固阳县高垄侧播技术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增加了马铃薯的种植密度从而增产,但材料没有显示单株增产,C对,B错;马铃薯性喜温凉,A错;该方式对马铃薯根系及吸水能力的影响不大,甚至因覆膜可以增进吸水能力。
故选C。
28.C黑膜吸热能力强,垄顶覆盖黑膜,可以提高地温,增强地力,选C。
某地理研究小组在宁夏南部山区对不同覆盖方式下马铃薯产量及土壤肥力进行了调查。
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33毫米,无霜期123天;当地马铃薯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成熟收获。
下表是该研究小组通过调查获得的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9.与全膜覆盖相比,半膜覆盖烂薯率更高,主要原因是半膜覆盖
A.土壤的保温作用较差,易导致低温冻害B.地温变化幅度较大
C.雨水下渗较多,成熟期土壤湿度过大D.防鼠害、虫害作用差
30.与露地种植相比,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主要是因为全膜覆盖
A.烂薯率较高,增加土壤肥力B.减少外力侵蚀,保水保肥效果好C.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有机质消耗D.减小昼夜温差,减缓有机质分解31.据该表推测,该地马铃薯最合理的种植方式是
A.全程全膜B.全程半膜
C.前期全膜,后期半膜D.前期全膜,中期半膜,后期露地29.C马铃薯烂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铃薯不耐涝,雨涝或湿度过大都会导致其烂薯。
宁夏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半膜相对于全膜会增加夏季雨水下渗,但半膜覆盖也减弱了水分蒸发,因此成熟期土壤湿度过大,导致烂薯。
故C正确。
A、C、D不是马铃薯烂薯的原因。
30.B全膜覆盖种植马铃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水保肥,故B正确。
土壤有机质不是来源于烂薯,故A错误。
“杂草生长”结果是杂草与马铃薯争夺土壤中的有机质,而不是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
C错误;昼夜温差对有机质的分解影响不大,且有机质的分需长期的过程,D错误。
31.D“前期全膜”,有利于提高播种期土壤的温度,“中期半膜”有利于生长期雨水的下渗,“后期露地”有利于土壤水分的蒸发,防止因土壤过湿导致烂薯。
故D正确。
A、B、C错误。
二、综合题
32.“成也地膜,败也地膜”。
曾经作为农业生产推动器的地膜,如今成了土壤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地膜覆盖面积达18.4亿亩,大量的地膜因各种原因未被回收,残留在土壤中。
试卷第10页,总15页
分析残留地膜对环境的危害。
【答案】影响土壤水分的渗透、含水量及透气性;阻碍土壤水肥的运移,残膜导致土壤板结,降低土壤肥力;造成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困难,影响正常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产量下降;由于回收残膜的局限性和不彻底,部分清理出的残膜多弃于田边、地头,或挂在树枝、矮植土,影响农村环境景观,造成“视觉污染”;随意焚烧残膜造成大气污染等。
33.[地理——选修5环境保护]
在我国北方旱作农业区,地膜覆盖技术能使农作物产量提高30%左右。
2015年甘肃省平凉崆峒区地膜用量就达到2240吨。
地膜使用过程中受日照、风化、耕作等因素影响容易破碎,大多废弃于田间。
试分析地膜对北方旱作农业区土壤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有利:利于热量的保存,提高土壤温度(3分);减少地面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3分)。
不利:残留地膜污染土壤(2分);土壤肥力下降(2分)
34.【环境保护」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使用年限的延长,加之农田地膜使用者出于成本的考虑,为了减少投入,普遍使用超薄农田地膜,致使废旧农田地膜回收机械功效低,特别是由于我区的气候条件特殊、秋翻冬灌时间短、回收时劳动力不足等实际问题,造成废旧农田地膜清理不彻底,年复一年地积累在农田土壤中,已严重污染农村生活环境和农田土壤,影响了农机作业质量和农业生产,“白色污染”不可小觑。
为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田地膜管理条例》从2016年5月1日开始实行,条例规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使用、销售的农田地膜,只能是厚度大于0.01毫米,耐候期大于180天,产品的其他指标、参数符合国家规定质量标准的聚乙烯吹塑农田地面覆盖薄膜。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新疆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地膜的原因。
厚度小于0.01毫米地膜大量残留在土地里,有什么危害?
【答案】
试卷第12页,总15页
35.地膜覆益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在农业中已经被广泛应用,我国目前使用的地膜多为超薄型地膜,易破、难回收、难以自然降解,并容易对土壤造成污染与损害,某高校某教授提出用甘蔗渣、麦秆、芦苇浆做原料生产“再生纤维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并获得成功,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则会在40多天后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指出普通地膜造成哪些主要危害,并分析使用“共混膜”的好处。
【答案】危害:普通地膜不溶于水又难降解,长期残留在农田里,会影响土壤透气性,阻碍水分流动和农作物的根系发育。
好处:充分利用了麦秆、蔗渣等农作物废弃物,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共混膜”可自行降解,不产生“白色污染”。
36.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被丢弃的塑料袋等多呈白色,所以被称为“白色污染”。
这些白色污染物不易回收、不易降解,焚烧时会产生大量有害的气体,温度过高时会产生毒素。
“白色污染”是固体废弃物中危害较大的一种污染物。
材料二:从2008年6月1日起,在我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超薄塑料购物袋)。
材料三:聚苯乙烯快餐盒、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和聚氯乙烯农用地膜被视为危害环境的三大“白色公害”。
为解决一次性快餐盒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国家打算近几年全部淘汰泡沫塑料饭盒,取而代之的是用纸浆、植物纤维等易循环利用原料制成的一次性“纸饭盒”。
为解决农用地膜所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我国武汉大学张俐娜教授提出了“以蔗渣浆、麦秆、芦苇浆为原料来生产‘再生纤维素共混膜’”的研究课题,已获成功。
使用“共混膜”不但能使农作物增产20%,而且其使用寿命一旦终结,其成分的30%可被微生物吃掉,剩余部分也会在40多天内自动降解,对土壤无副作用。
(1)环保专家预言:废弃的地膜最终将成为祸害。
你认为会造成什么祸害?
(2)有人建议焚烧处理这些一次性快餐盒和农用地膜等普通塑料废弃物,
你认为是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