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单元地球上的大气双基训练金卷(二)学生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单元双基训练金卷
地 理 (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不包括
A .温度
B .气压
C .密度
D .运动状况
2.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地面辐射
B .CO ₂气体
C .臭氧气体
D .人类活动 4.有关该大气层的正确叙述是
A .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讯有重要作用
B .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
C .上部热下部冷,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 .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20℃左右
2017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
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
据此
完成下列问题。
5.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电离层 D .高层大气 6.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 A .逐渐下降 B .逐渐上升 C .先上升后下降
D .先下降后上升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图中反映了9月份30°S~80°S 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 .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 .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 C .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 .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
8.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 .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 B .平流层气温降低 C .酸雨区面积缩小
D .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2016年10月9日,中国“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在距地面约370 km 的轨道成功对
接后高速运行,下图为某摄影师抓拍到的“天神组合体”穿过日面的场景。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照片中的其他黑点属于某种太阳活动,它一般
A .随着耀斑的爆发而增多
B .会影响地球无线电长波通信
C .出现在太阳光球层
D .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
10.“天神组合体”所处空间的大部分大气以离子态气体存在,该空间
此卷只
装
订
不
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A.是最佳航空飞行层B.天气变化显著
C.气温随海拔增加而降低D.是极光多发区
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自于
A.①B.②C.③D.④
12.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增强了
A.①②B.③⑤C.④⑥D.⑤⑥
为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农民常进行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等作用,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
秋冬季节,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用人造烟雾防御霜冻。
据此完成13~15题。
13.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地膜覆盖主要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4.下列地区相比较,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15.秋冬季节,我国某些农村地区用人造烟雾防御霜冻的原理是烟雾
A.比周围空气温度高,阻挡冷空气
B.能反射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C.能增强大气逆辐射,起保温作用
D.能阻止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读北半球某地区的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完成16~17题。
16.若①②③④处的气压分别为P1、P2、P3、P4,则A.P1<P2 B.P2<P3
C.P2=P4 D.P3>P4
17.下列对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A.M处温度较N处高B.环流方向为逆时针
C.气流a自东向西运动D.d处盛行上升气流
下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
读图,回答18~19题。
18.图示状态下,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有关三地气温和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A.水库气压最低B.林地气压高于裸地
C.水库气温最低D.裸地气温高于林地
19.下列有关此图近地面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水库流向裸地
B.由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
C.由水库流向林地
D.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读图示区域某日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20~21题。
20.图中甲地的风向是
A.西北风B.东南风C.南风D.西南风
21.不考虑地面状况,图中风速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读世界某地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22~24题。
22.此时,甲、乙两地气压差可能为
A.20 hPa B.25 hPa C.30 hPa D.35 hPa
23.此时,丙地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南风D.西北风
24.此时,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甲地等压线比乙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③甲地位于海洋,摩擦力比乙地小④甲地位于陆地,摩擦力比乙地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海陆风是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
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合称为海陆风。
读图,完成25题。
25.海风转换为陆风的时间大约是
A.2~3时B.6~7时
C.14~15时D.21~22时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
考生根据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4分)
城市空间扩大过程中,建筑物密度增大,沥青和水泥地面增加,绿树和水面减少,使地表性质发生变化,造成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今后新建公共建筑在设计和施工时,有望强制要求产权单位在屋顶、墙体实施配套绿化工程,向"空中"要绿地。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夏季午后东西方向气温分布示意图。
(1)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在图中所有线段上绘制箭头以表示气流运动方向;该时段商业区和公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城市地表性质改变导致城市温度升高的原因。
(3)该市政府计划将钢铁厂从甲处搬迁到乙处,从热岛环流角度分析是否合理?试说明理由。
(4)请你为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出两条合理性建议。
27.读“大气的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1分)
(1)图中甲表示_______________,乙表示_______________,丙表示_______________,丁表示_______________。
(4分)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请解释原因。
(3分)
(3)请用地理原理解释“高处不胜寒”。
(4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1分)
材料一风能是绿色能源,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全球变暖可能正一点一点地“侵蚀”着这个能源“新星”。
国家气候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
材料二某海岸附近的等压面示意图。
(1)当发生材料二中图1情况时,应出现于图2中的______(时段)。
(2分)
(2)“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慢——也就是说,风变小了”,若材料二图1为我国现在的等压面示意图,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______(填“变大”或“变小”)。
(2分)
(3)试在材料二图1中画出此时的热力环流方向。
(4分)
(4)下图为材料二图示地区的水平气压分布图,图中箭头表示所处位置的最终风向。
在图中箭头处画出风所受的力,用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
(3分)
29.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4分)
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和气压均发生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
下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
(1)据气压分布判断图示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
(5分)
(2)从风向、风速、风的性质等方面比较①②两地风的不同特点。
(6分)
(3)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________,并说明理由。
(3分)
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单元双基训练金卷
地理(二)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答案】
1.B
2.A
3.C
4.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地球大气垂直分层各层地的气温分布、大气运动、能量来源的理解掌握。
1.本题考查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整个地球大气层按其成分、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质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
据此判断ACD正确,B错误,故选B。
2.根据图示的纵坐标,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12km至50km),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符合条件的只有①②,而②处在50km气温大于0℃,不符合实际特征,所以①曲线符合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
平流层气温先缓慢上升,后快速上升,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地球大气层平流层垂直方向上的气温递变规律及其形成原因的理解掌握。
读图可知,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高层大气先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而后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主要是因为该层有臭氧层,浓度最大的部分位于20—25公里的高度处,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平流层温度升高。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根据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而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A错误;由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故不利于对流运动,故B错误;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大气垂直方向稳定,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C正确;读图可知,平流层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约50℃左右,D错误。
故选C。
【答案】
5.A
6.B
【解析】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与特点,熟练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即可得答案。
5.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由此判断龙卷风多发生在对流运动旺盛的对流层,飞机与龙卷风相逢,说明相逢于对流层,故答案选A。
6.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
因此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应该逐渐上升,B正确。
【答案】
7.C
8.B
【解析】
考查平流层臭氧总量的变化及影响。
7.由图中信息可知臭氧含量是由50—60度向两侧递减;在高纬度变化大,低纬变化小,故选C。
8.臭氧减少,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加,地面辐射加强,与酸雨的形成没有关系,因平流层的臭氧减少,平流层吸取太阳辐射的能量减少从而导致平流层温度降低。
故选B。
【答案】
9.C
10.D
【解析】
9.照片中的其他黑点是太阳黑子。
耀斑随着黑子的增多而增多,A错误。
会影响地球无线电短波通信,B错。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旋涡,但温度比太阳光球层的表面其它地方低,所以看起来像一些深暗色的斑点。
C对。
耀斑是太阳大气高度集中的能量释放,D错。
故选C。
10.航空飞行的最佳层是平流层,A错误;对流层天气变化显著,B错误;“天神组合体”处于高层大气中,该层大气气温随海拔增加先降低后增加,C错误;极光是由于太阳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高层大气相互碰撞而产生的现象,故D正确。
故选D。
【答案】
11.B
12.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11.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近地面地面辐射,图中①为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
B正确。
12.全球变暖主要是温室气体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后大气温度升高形成的。
④为大气逆辐射,
⑥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增强了④⑥。
C正确。
【答案】
13.A
【解析】
13.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作用。
春季,我国很多地区气温较低,利用地膜覆盖效果好。
【答案】
14.D
【解析】
14.“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说明该地区相对干燥且气温偏低、水肥流失严重(如蒸发旺盛),故D项正确。
【答案】
15.C
【解析】
15.人造烟雾产生浓烟,释放较多的二氧化碳,使夜晚大气逆辐射增强,起保温作用。
【答案】
16.D
【解析】
16.同一水平高度,等压线上凸的地方为高压区,下凹的地方为低压区,所以P3>P4、P1>P2,A项错误,D项正确;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所以P2>P3、P2>P4,B、C两项错误。
【答案】
17.B
【解析】
17.据上题分析可知,M处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N处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水平方向上气流a由①处流向②处。
说明M处气温低于N处,A、D两项错误;环流方向为逆时针,B项正确;气流a自西向东运动,C项错误。
【答案】
18.A
【解析】
18.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向下凹,说明气压低,向上凸,说明气压高。
据图可知,水库气压最低,A项正确;林地气压低于裸地,B项错误;水库气压最低,说明气温最高,C项错误;裸地气温低于林地,D项错误。
【答案】
19.D
【解析】
19.同一水平面上,气流总是由高压流向低压。
故气流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故D项正确。
【答案】
20.A
【解析】
20.根据甲地位于北半球和甲地的气压分布状况可知,甲地风向为西北风,故A项正确。
【答案】
21.B
【解析】
21.读图可知,乙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速最大,故B项正确。
【答案】
22.C
【解析】
22.读图可知,甲地气压介于1 030~1 035 hPa之间,乙地气压介于1 000~1 005 hPa之间,故两地气压差介于25~35 hPa,故C项正确。
【答案】
23.D
【解析】
23.读图,根据等压线分布可知,丙地风向为西北风,故D项正确。
【答案】
24.D
【解析】
24.读图可知,乙地等压线比甲地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正确;甲地位于陆地,乙地位于海洋,陆地摩擦力大,海洋摩擦力小,④正确。
故选D项。
【答案】
25.D
【解析】
25.海风转换为陆风的时间即大陆气温相对降低、气压升高,海洋气温相对升高、气压降低的时候,即陆地气压大于海洋的时刻。
第Ⅱ卷(非选择题)
26.(14分)
【答案】
(1)绘图:环流左半部分是逆时针,右半部分是顺时针。
西北东南
(2)城市建筑物密度大,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比郊区大面积绿地、水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太阳辐射,导致热量吸收多;城市地面大部分透水性差,蒸发量小,导致热量散失少:绿地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
(3)合理。
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了污染物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4)增加绿地面积(绿化楼顶、绿化墙壁);增加水域面积:生态廊道:通风廊道;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等。
【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热岛环流原理及其对城市布局的影响等知识点。
(1)市中心温度高于郊区,因此市中心是上升气流,郊区是下沉气流,据此画图环流左半部分是逆时针,右半部分是顺时针。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市中心是低气压,郊区是高气压,该时段商业区和公园两地的风向分别是:西北、东南。
(2)城市地表性质受城市建设用地影响大,城市建筑物密度大,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而郊区有大面积绿地、水面,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吸收和储存了更多太阳辐射,导致热量吸收多;城市沥青和水泥等硬化地面多,地面大部分透水性差,蒸发量小,导致热量散失少;绿地少,人多、工业密集,排放的废气多,绿地少吸收的二氧化碳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加,气温升高。
(3)钢铁厂对大气有污染,钢铁厂位于甲处,从郊区吹向城市的风会将污染物带到市区;搬迁到乙处,乙处位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避免了污染物随城市风从郊区流向城市中心,达到降低对城市污染的目的。
合理。
(4)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可以增加绿地面积,如绿化楼顶、绿化墙壁;增加水域面积,建设人工湖;建设城市生态廊道;建设通风廊道,便于热量散失;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和道路,避免过度集中等。
27.(11分)
【答案】
(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散射
(2)晴朗的夜间少云,(1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1分)气温下降快。
(1分)
(3)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2分)海拔高,获得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
(2分)
【解析】
(1)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甲指向地面,表示太阳辐射,乙从地面指出,表示地面辐射,丙从大气辐射指向地面,表示大气逆辐射,丁表示另一种削弱方式即散射。
(2)据大气的保温原理可知,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气温低,因此出现霜冻。
(3)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可知,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量来源是地面,而海拔高的地方,获得的地面辐射少,因此气温低。
28.(11分)
【答案】
(1)8~16时
(2)变小
(3)如下图。
(4)如下图。
【解析】
(1)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温度越高,气压越低;温度越低,气压越高。
读图1可知,此时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海洋的气压高于陆地,则气温低于陆地,对比图2可知为8~16时。
(2)风变小了即风力变小。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故风力变小的直接原
因是气压差变小,反映在材料二的图1中即a、b之间气压差变小,故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变小。
(3)由第(1)题分析可知,材料二中图1a处气压低,b处气压高,即可画出热力环流。
(4)由图中风向可知,b处气压高于a处气压,水平气压梯度力由b指向a,图示风
向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形成,故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29.(14分)
【答案】
(1)冬季。
(1分)冬季陆地降温幅度大,气温低,陆地上形成高压;(2分)海洋降温幅度小,气温高,海洋上形成低压。
(2分)
(2)从风向上看,①地吹偏北风,②地吹偏南风。
从风速上看,①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风速慢;②地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风速快。
从性质上看,①地风寒冷干燥,②地风温暖湿润。
(3)乙(1分)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1分)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风力大。
(1分)
【解析】
(1)由题意可知此时陆地气压为高压,可知陆地气温低,所以是冬季;海洋此时为低压,对应气温较高,综上为冬季
(2)根据画风向的步骤可知①地吹偏北风,②地吹偏南风。
①②两地等压线间距不大,但是①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风速慢;②地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风速快。
从性质上看,①地从高纬吹响低纬,风寒冷干燥,②地从海洋吹响陆地,风温暖湿润。
(3)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判断乙最密集,所以乙地风力最大。
且位于海洋上摩擦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