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实
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1.课题提出背景:
落实“双减”政策的主要阵地就是学生,而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直接途径就是学生的作业。
我们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系统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
教师树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课堂教学创新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课堂效率为目标的意识。
积极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增强教师解析教材与设计作业的能力,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充分发挥作业的实效性,实现减负增效目标。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续,可以检测教学效果,有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情,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巩固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然而,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作业形式单一,过多过重过难的课外书面作业负担,
不仅打击了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令大多数孩子身体素质下降,甚至身心受到伤害。
在现阶段数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部分教师仅仅是将其当作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及验证学生学习效果的工具,但课后作业也是课堂的延伸,良好的练习设计能够使学生在提升课堂中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其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提升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在课堂之外对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进行有效的提升。
2.课题概念界定: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期达成“轻负高质”的目的。
分层作业就是指不同的学生布置不一样的作业。
对于“学渣”(用“后进生”更妥),老师留的作业会更简单更基础一些;对于普通学生,老师留的作业会在保证基础的情况下稍微带一点难度;学霸的作业基础内容会少一些,难度会增加。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积极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科学合理的运算作业能够很好的起到发展学生运算技能的作用,为学生数学学科的发展奠基。
同时,减少不必
要的机械性训练,切实有效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让学生从以“练”为主的机械操式的作业模式中,转变为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能力的发展,让数学作业"活”起来。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
1.研究目标:
2.研究内容:
3.研究措施:
⑴、文献研究法。
(2)、行动研究法。
⑶、个案法。
(三)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时间:
步骤:
(一)准备阶段: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二)实践阶段:依据研究方案,组织开展作业设计模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预期成果:
在分层作业的探索中,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聚焦双减,减负增效,我们愿做“领跑者”,我们一直在奔跑的路上!
《双减背景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提出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做作业,是个学生就跑不了。
但问题是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存在“三点半”放学现象,这一政策的初衷是为学生减负,但没想到,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且校外增加的负担处于失控、失管的状态。
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
只有通过减轻课业负担,才能保证学生生动活泼的个性、健康快乐成长。
国家为了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
从这开始,“双减”成了街头巷尾议论的主要话题,更变成了教师的工作指针。
每位教师肩负起“双减提质”的研究任务。
数学作业是课程与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作业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体现弹性化和兴趣化,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不断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但长期以来,小学数学作业一直以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要任务。
习题形式单调、陈旧,重点放在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上。
习题的条件和结论也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而且习题内容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再者习题缺乏应用性,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
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
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
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提出《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研究》课题,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要有效地完成知识的建构过程,学生必须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发现创新的信息平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3、《数学课程标准》理念。
“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强调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新课程目标体系,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教学中的“民主、交流、互动、对话”,强调“经历与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
4、关于“优化”的理论。
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将系统论、控制论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进教学论的研究,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
即在规定限度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数学作业(包括课内作业、课外作业、阶段性检测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的优化是指从一定的标准来看是最好的。
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效果和时间,既提高质量,又不增加负担。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初步构建适合于小学生数学作业操作的作业构成,切实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数学作业"高耗低效"现象,通过严格控制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的方式,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1.以主体理论为指导,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顺应小学生的心理与年龄特点,设计符合素质教育的新型作业形式,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2.突破过去形式单调、结构封闭、缺乏应用、以个人模仿操作为主的传统作业方式,确立需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完成的贴近生活、新颖有趣、富于思考的开放的作业方式,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使学生扎实、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并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把完成数学作业变成愉快的活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之间互相尊重,团结协作,个性和谐发展。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
3.通过研究,提炼基本经验,探索规律,提供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使广大教师积极地将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
四、研究思路
依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要求设置作业,做到巩固与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实与趣味相结合,能展示学生个性,达到巩固、积累、探究、创
新的目的。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与探索:
1、作业要具有针对性。
针对本课时、本单元、本册或者本学段的知识,针对本班级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情况,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作业,避免搞“题海战术”,避免随心所欲。
2、作业要有趣味性。
作业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业的呈现形式尽可能情境化、趣味化;作业的语言通俗易懂,具有童真、童趣。
3、作业要有层次性。
一是内容的层次:课后作业设计有基础性的巩固题,有综合性的能力题,有一定挑战性的提高题,一般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依次呈现。
二是要求的层次:不同的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知识积累、数学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发展也不平衡。
因此,我们要承认学生间的种种差异,设置”作业超市”,让学生自己挑选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4、作业要有实践性。
能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一些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完成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实践能力。
5、作业要有多样性。
书面作业、操作作业、实践作
业、口头作业。
除了算、填空外,还可以布置数学画、制作卡片、数学摘抄、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日记等作业。
6、作业要有自主性。
作业一般由教师布置,同时提倡让小组长或同桌布置作业,也可以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
7、作业的量要适中。
一、二年级一般不布置课外的书面作业;三、四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30分钟;五、六年级的课外书面作业不超过1时。
除书面作业外,数学日记、数学手抄报、调查、实践等作业较为综合,所需要时间较长,一般在周末完成,每周一次为宜。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年5月一**年6月)
1、认真组织参加研究的教师学习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主题教育概论》及有关信息、资料。
2、吸取广大教师的有关经验和体会,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理解课题的意义,形成较为实用,科学的研究方案。
3、开展问卷调查,寻找研究重点。
第二阶段:实践探究阶段(2**年6月一2**年
11月)
1.依据研究方案,开展作业设计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2、加强日常沟通,分析实验情况。
3、将设计内容及时汇总使用,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交流推进。
4、形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第三阶段:实验总结阶段(2**年11月一20**年12月)
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3、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六、研究对象、方法与人员
对象:**小学各班学生
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人员:**
七、课题的研究任务保证措施
1、本课题研究,学校全力支持,保障有力。
2、本课题经全体成员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比较默契。
3、本课题的研究由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实
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1.课题提出背景:
落实“双减”,积极探索作业设计的有效途径,确保在“双减”背景下,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双减”的减负,作业量的减少是当务之急。
基础教育大部分学生的书面作业量,确实是过多过重。
但作业的减负,也不能只是一个简单的“量”的调整,作业,在整个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与课堂一样,有着十分关健的作用。
作业内容相同,缺乏选择性。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虽然能认识到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普遍认为分层作业设计耗时,自身的精力有限,所以在设计作业内容还是以“一刀切”的统一作业为主,缺乏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设计分层作业。
一些教师将学生
分成优、中、差三个等次,作业根据三个等次来统一分配,看似分层,实则是“贴标签
这样的作业弊端较多,如许多题目对于优等生来说没有任何困难,既无兴趣又毫无挑战,数学能力提升不高,还可能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中等学生则机械完成,而对于学困生来说,有一部分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难度系数较高而不能有效地完成,导致最后为了应付而抄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较大的打击。
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许多教师在设计作业多数以教材课后习题和教辅作业为主,导致每天的作业类型相似度高,很少有实践性、长期性或合作性等多样性作业。
在长期的以计算题、填空题和解决问题的作业下,学生较多的机械式或死记公式的答题,学生思维和能力水平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以致一些基础中等或较薄弱的学生遇到利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错误百出,更谈不上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作业布置随意,缺乏针对性。
随着数学一课又一课的递增,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什么内容都不放过,经常在赶进度的情况下布置作业随意性强,作业的“拿来主义”现象多,主要集中在教材的练习和一些教辅材料,出现作业碎片化。
作业布置如果随意性强,就会缺乏有针对性考虑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典型性和个别化问题,教师难以发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效果,学生学习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学习热情和思维水平也得不到发展,必将影响到后续教学的效率。
2.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分层,然后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数学作业的设计要以学生的真实学习层次来构建,作业中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不同梯度,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满足个体需求,走出传统数学作业“一刀切”"拿来主义”和评价单一化的模式。
通过设计多样化类型、有选择空间的分层作业,变被动完成为自主主动完成,使学生学习更加积极、自信,真正体现既关注全体学生,又根据学生的兴趣、学习方式、知识能力等个体因素差异提供“自助餐”,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
1.研究目标:
⑴、在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研究教师布置学生的尺度,能够控制学生作业的量、难度,从而让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既巩固学生知识,又能进行教师教学的补救。
⑵、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2.研究内容:
⑴、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研究。
如何在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地实施好分层作业,让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依照各年级孩子的特点和课堂学习情况,选题分层布置作业,作业分为:“夯实基础”“能力提升”和“校本研究”三个方面。
“夯实基础”主要以巩固基础为主,完成数学书或者《补充习题》上的题;“能力提升”主要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内容主要来源于《课课练》或者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的个性化练习;“校本研究”包括学生的社会实践、生活体验和一些创意作业。
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提高了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分层作业的内容研究。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内容。
为了更好落实双减政策,减轻学生负担,为学生定制了记作业本,每天记录老师布置的作业。
优秀记作业本里面的作业记录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必须做哪项作业、可以做哪项作业、不用做那些作业,记录的清清楚楚,也表示**小学的老师们在分层作业上落实的很到位。
质量不减,责任不减,将进一步深入探索“双减”下的作业练习优化方案,自我迭代、持续精进,坚守教育的开创性,为“双减”助力!
3.研究措施:
⑴、文献研究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已有研究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42)、行动研究法:关注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的反应,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出假设,逐步发现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并掌握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⑶、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的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时间:
步骤:
(一)准备阶段: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二)实践阶段:依据研究方案,组织开展作业设计模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预期成果:
数学作业应基于差异理论,根据学生的学情(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先前知识、经验、学习方式和习惯等因素)进行设计,学生在自主选择下有效完成不同的作业,在自我选择、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中实现个人的发展。
在分层作业的探索中,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分层设计作业,既有保底目标,又有弹性目标,既面向全体,又兼顾差异。
通过作业分层设计,让学生们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从而实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