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解剖笔记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庭神经外侧核→前庭脊髓束(完成躯干四肢的姿势反射,伸肌兴奋,屈肌抑制)
前庭神经 前庭神经核
经小脑下脚进入小脑,参与平衡调节
视觉传导通路
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双极细胞(第一级神经元)→节细胞(第2级神经元) →视N →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第3级神经元) →视辐射→内囊后肢→端脑距状沟两侧的视区(纹区)
面神经管内的分支
面N
颅外的分支
颞支:额肌和眼轮匝肌 颧支:眼轮匝肌和颧肌 颊支:颊肌和口轮匝肌 下颌缘支:下唇诸肌 颈支:颈阔肌
• • • • •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疑核→茎突咽肌 一般内脏运动(副交感纤维):下泌延核→耳N节→腮腺 一般内脏感觉:咽,舌后1/3,咽鼓管和鼓室等处粘膜,以及颈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舌咽神经下神经节→孤束核 特殊内脏感觉:舌后1/3的味蕾→舌咽神经下神经节→孤束核上部 一般躯体感觉:耳后皮肤→舌咽神经上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
迷走N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 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
腹部的分支 一般内脏感觉 一般内脏运动 (副交感)
胃前支 肝支 胃后支 腹腔支
胃前壁,幽门部前壁 肝,胆囊 胃后壁,幽门窦,幽门管后壁 腹腔丛
听觉传导通路
内耳螺旋器(Corti器)→蜗螺旋神经节内的双极神经元(第一级神经元)→蜗神经→蜗神经背侧核和腹侧核(第二级神经元) →斜方体, 交叉至对侧→下丘(第三级神经元) →下丘臂→内侧膝状体(第四级神经元) →听辐射→内囊后肢→大脑皮质的听觉颞横回
少数蜗N核的纤维不交叉,直接进入同侧外侧丘系 少数外侧丘系的纤维直接止于内侧膝状体 还有在上橄榄核换元的,然后加入同侧外侧丘系. 因此听觉冲动是双侧传导的.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耳半规管的壶腹嵴及前庭内的球囊斑和椭圆囊斑→前庭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前庭神经→ 前庭神经核→
内侧纵束
上行纤维→动眼,滑车和展N核,完成眼肌前庭反射 下行纤维→副N脊髓核和上段颈髓前角细胞,完成转眼,转头的协调运动.
额顶,上睑部皮肤 →框上N 鼻背及内此附近皮肤→滑车上N 泪腺,和颧N交通,支配泪腺的分泌 鼻背,眼睑皮肤及泪囊 →滑车下N 筛窦,鼻腔粘膜及硬脑膜→筛前,后N 角膜,睫状体,虹膜 →睫状长N 下睑,鼻翼上唇的皮肤和粘膜 颧,粘膜及腭扁桃体 颞区皮肤,有分支至腮腺(来自舌咽神经的副交感纤维) 颊部皮肤及口腔侧壁粘膜 口腔底,舌前2/3粘膜一般感觉,面N鼓索加入从而将来 自面N中的副交感纤维和味觉纤维导入舌N,而接受舌 前2/3的味觉;支配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见鼓索) 颏部及下唇的皮肤和粘膜 下颌舌骨肌及二腹肌前腹 支配4块咀嚼肌 耳颞N 颊N 舌N 下牙槽N 咀嚼肌N 下颌N 框下N 颧N 上牙槽N 翼腭N 三叉N脊束核(痛温觉) 三叉N脑桥核(触觉) 三叉N运动核 额N 泪腺N 鼻睫N 眼N
上颌N
三叉N节
三叉神经 一般躯体感觉 特殊内脏运动
• • • •
特殊内脏运动:面神经核→面肌 一般内脏运动:上泌延核→换元→泪腺,下颌下腺,舌下腺及鼻腭的粘膜腺 特殊内脏感觉:味觉→孤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耳部皮肤和咀嚼肌的本题感觉→
味觉纤维:舌前2/3的味觉 副交感纤维(一般内脏运动)→下颌下神经节→下颌下腺,舌下腺的分泌 鼓索 岩大N 镫骨肌N 副交感纤维→翼腭神经节换元→泪腺,腭及鼻粘膜的腺体 支配镫骨肌
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内囊膝部→大脑脚底中3/5的内侧部
核下瘫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脊髓小脑束):
脊髓小脑后束: 个别肌肉的精细运动与姿势→脊神经节细胞(第1级神经元) →胸核(VII)(C8-L3)(第2级神经元) →不交叉上行 脊髓小脑前束: 整个肢体的姿势与运动的调节→脊神经节细胞(第1级神经元) →腰骶膨大节段V-VII外侧部(第2级神经元) →大部分交叉上行 至颈髓时二束混合→至延髓后分离 后束经小脑下脚 前束经小脑上脚 小脑旧皮质
颈部的分支
喉上N 颈心支 耳支 咽支 脑膜支
调节心脏的活动;主动脉N,(副交感), 耳廓后面及外耳道的皮肤(一般躯体感觉) 咽缩肌,软腭的肌肉和咽部的粘膜(一般内脏感觉,特殊内脏运动) 颅后窝硬脑膜(一般躯体感觉)
喉返N 胸部的分支 支气管支 和食管支
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所以喉肌(特殊内脏运动) 喉粘膜的一般内脏感觉
I 和IV-VII(第2级神经元) →交叉后在上1-2节段的对外侧索和前索上行
侧束在脑干下部成脊髓丘系 前束在脑干下部加入内侧丘系
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传导痛温觉的纤维下降为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 头面部皮肤及口鼻粘膜的相关感受器→三叉神经节细胞(第1级神经元)→ 传导触压觉的纤维→三叉神经脑桥核(第2级神经元) →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组成三叉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第3级神经元)→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下部
传导上肢和颈部的本体感觉的第2级神经元在颈膨大部第VI,VII层和楔束副核→经小脑下脚入小脑
脊髓丘脑侧束: 痛温觉→脊神经节细胞(第1级神经元) →细纤维在后跟外侧部进入脊髓背外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小部分不交叉): 粗触压觉→脊神经节细胞(第1级神经元) →细纤维在后跟外侧部进入脊髓背外侧束→
躯干和四肢痛温觉和粗触压觉 传导通路
舌支:舌后1/3粘膜和味蕾,传导一般内脏感觉和特殊内脏感觉
咽支:一般内脏感觉的传入
舌咽神经 鼓室神经:鼓室和咽鼓管粘膜的一般内脏感觉以及腮腺的分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
颈动脉窦支:一般内脏感觉的传入
• • • •
副交感纤维:迷走神经背核→换元→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疑核→咽喉部肌 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下神经节→孤束核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上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 外支:支配环甲肌(特殊内脏运动) 内支:咽,会厌,舌根及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传导一般内脏感觉)
视束→上丘臂→上丘和顶盖前区→顶盖脊髓束
瞳孔对光反射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
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薄束和楔束):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脊神经节细胞(第一级神经元)→同侧脊神经根内侧的粗纤维升支→同侧后索上行(外加式分层 排列) →薄束核和楔束核(第2级神经元)→交叉至对侧(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丘脑腹后外侧核(第3级神经元)→ 内囊后肢→中央后回
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半部→内囊后肢的前部→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和脑桥基地部→延髓锥体 (皮质脊髓侧束)75%-90%的纤维交叉至对侧(锥体交叉) →对侧脊髓侧索内下行→脊髓前角细胞支配四肢肌的随意运动 (皮质脊髓前束)小部分未交叉的纤维→同侧脊髓前索内下行→逐渐交叉至对侧前角细胞支配躯干和四肢骨骼肌的运动 而皮质脊髓前束中有一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的,主要支配躯干肌 大部分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运动核(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运动核支配面上部肌的细胞群,疑核和副神经核), 支配眼外肌,咀嚼肌,面上部表情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咽喉肌 小部分纤维完全交叉到对侧,止于面神经运动核支配面下部肌的细胞群和 舌下神经核,支配对侧面下部表情肌和舌肌 核上瘫(上运动神经元受损):对侧眼裂以下的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表现为:病灶对侧鼻唇沟消失,口角低垂并向病灶侧偏斜,流延,不能 作鼓腮,露齿等动作,伸舌时舌尖偏向健侧 核下瘫 面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病灶侧所有面肌瘫痪,表现为:额横纹消失,不能闭眼,口角下垂,壁唇沟消失等; 舌下神经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病灶侧全部舌肌瘫痪,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病灶侧 核上瘫 锥体细胞 或其轴突 即锥体束 的损伤 随意运动障碍 肌张力增高(硬瘫,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丧失)(脑神经核上瘫时不明显) 早期肌萎缩不明显 深反射亢进(失去高级控制),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锥体束的完整性被破坏) 出现病理性反射(如Babinski征,为锥体束损伤的的确凿证据之一) 随意运动障碍 肌张力降低(驰援性瘫痪) 肌萎缩(神经营养障碍) 深浅反射,病理反射均不出现(所有的反射弧均中断)